儒道修身与济世思想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树立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本文着眼于大学生人生观出现的问题,探讨传统儒道“修身”和“济世”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启示。
  ◆关键词:人生观;儒道;修身;济世;大学生
  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问题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可以说,由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笔者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平日里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自身的经历,发现许多大学生人生观并不明确,他们并不清楚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只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根据李艳飞的《2019年度大学生人生观基本状况调查分析》,对于“人生应一切顺其自然,万事不求、不争”的“佛系”人生观,29.4%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赞同,21.6%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楚”,49% 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对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人生观,23.8%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赞同,19.8% 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楚”,56.4%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对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人生观,21.8%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赞同,23%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楚”,55.2%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其中,超过五成的大学生对“佛系”人生观持赞同和 模糊态度;近六成大学生明确表示反对“命定论”、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消极人生观,远高于表示赞同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均有两成左右的大学生对这些消极人生观持模糊不清的态度;四成左右的大学生赞同“一朝成锦鲤,奋斗少十年”(39.8%)。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群体整体良好,但是持消极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的比例也不可忽视。
  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这些消极人生观起源于人们对物欲与财富的追求,所谓的“佛系”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倦怠,是一种丧文化。笔者认为,要帮助这些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可以从儒道思想入手,一方面注重修身养性,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奉献社会、积极济世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二、儒道“修身”与“济世”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论语·里仁》有“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无论人生际遇如何,无论得意失意,都要将“仁”一以贯之,让自己的行为时刻符合“仁”的标准与要求,这是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人格。孟子有云,“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一个人只有了树立了正确的中心思想,他才有可能做到无论贫穷富贵,都能坦然自处,坚守自己的原则,才可能成为孟子所说的“大丈夫”。仅明理显然是不够的,成为君子,个人修养必不可少。儒家将个人修养与家国理想结合在一起,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将自身的人格确立起来,然后再谈治国平天下,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种根本途径,体现出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即人生意义在于奉献而非索取,个人不应只为自己活着,而应为群体着想,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
  道家思想以“自然”为本位,以“道”为世界万物的本源,“道法自然”,万物因“道”而成自然本性之“德”(李家珉2004:53)。“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十六章),道家的修身思想提倡回归自然本性,尊重自然规律。“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十章),老子认为恢复到婴儿状态是最好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十二章),声色之欲使人智昏,使人失去本心,若要恢复到婴儿状态,首先要把自己从物欲中解脱出来,于是老子提出“虚极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提出“坐忘”“心斋”。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对金钱、权势的迷醉与苦苦追求,已经迷失了自我,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道家回归本性的修身修心思想对于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追求现世幸福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儒道本质相同,道家其实也是入世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十三章)”,修身是为了更好的济世,“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认为救人救物是圣人所为(《老子》二十七章)。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应更多学习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哲学,尤其是儒道经典,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入世、奉献社会的正确人生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极度自私自利等消极人生观,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人生观/631299?fr=aladdin.
  [2]李艳飞.2019年度大学生人生观基本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95-98.
  [3]包佳道.道家修身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河南社会科学,2015,23(02):88-93.
  [4]李家珉.儒道佛人生论异同及现实意义[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4(01):52-56.
  作者简介
  杨远方(1974.09—),男,山东禹城市房寺镇中学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教育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阶段,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相信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都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剪纸手工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剪纸手工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和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创造力、操作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也能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将针对剪纸手工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策略进行论述,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广大
期刊
◆Abstract:One of the intriguing issues of Joseph Needham’s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is why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nd the Industry Revolution did not originate in China. To make this heuri
期刊
◆摘 要:听到红色文化一词,大家都能联想到的词是自豪、是感动;它也代表了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征的先进文明。对于国家而言,文化繁荣是国家兴旺的重要支撑,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需要红色文明的深入实践与创新。红色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在大众面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如何巧妙的利用和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是值得去深究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特殊节假日、纪念日作为教育契机,与此同时要将红色资源进行拓展
期刊
◆摘 要:全球化经济浪潮中,突发情况下的重大金融风险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严峻考验,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历史结果表明,仅仅依靠危机发生之后政府的被动经济政策与财政政策以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各国防患于未然,做好成本低、时间短的高效风险预警机制,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生活、维持经济的平衡与稳定。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及时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校的引导和培养,更离不开学生原生家庭的关注和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凸显的现代社会中,构建家校共育模式来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通过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能够实现关键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通过完善家校合作制度体系、做好家校教育资源的开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等方式提高家校共育运用的效果,为中学
期刊
◆摘 要:广西龙胜县、田东县是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首批的两个试点,本文通过调研,了解 “长征带”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在广西试点的实施概况,概述取得的成绩及经验,并对此次工程项目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议,如: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农业培训项目等,为今后相关教育扶贫工程的发展和建立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關键词:“长征带”教育扶贫;开放教育;广西试点  2017年4月国家开放大学启动
期刊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的教育也在不断面临着改革。而职业技能教学已经成为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最为重点的改革方向。为了能够快速的提高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是阐述了职业技能大赛对于高职学校教育的意义,并且对职业技能大赛融入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进行了探究,希望为日后高职学院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摘 要:幼儿图书馆开展有关中国元素绘本活动,要多培养幼儿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中国元素多源自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将有利于幼儿图书馆的有效利用以及绘本活动的高效进行。在本学期,我有选择、有导向地将中国元素的绘本故事放置到幼儿图书馆,在图书馆活动的开展中,孩子们有了积极德成长与收获。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幼儿图书馆如何开展有关中国元素的绘本活动:关注素养,“中国风”绘本为阅读增色;注重引导,“中国风”
期刊
◆摘 要:《诗经》包含跨越西周到春秋时代中叶的311篇诗歌,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奠基了我国诗歌文学的基础,影响一代又一代诗人对于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在《论语》中有很多篇目对《诗经》进行了引用,也有对其的直接评价,孔子在《论语》中有关《诗经》的言论并不是直接取自其本义,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阐释,由此孔子对于《诗经》的应用并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将《诗》作为工具,孔子的文学观即是工具主义诗教。  ◆
期刊
◆摘 要:无论怎样爱憎分明的表达,鲁迅对青年人依然怀揣一颗赤诚的“长者之心”。鲁迅为民族的希望而悲,为中国的未来而哀,他的痛心和愤怒更加表明了他对中国青年的无比热爱和殷切期盼。鲁迅不是领着青年走,而是同青年一起跑,同青年一起发光发热,这正是鲁迅伟大人格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鲁迅;青年;文艺救国  谈及鲁迅,不少人会说,鲁迅和青年的关系一向不好,责任主要在鲁迅那里。这是一个片面的结论,有必要解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