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疏导(咨询)方法是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建立在尊重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缓冲心理紧张情绪、排解思想和心理问题基础上,更容易被教育者接纳和内化教育者导向的方法。正确认识心理疏导方法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应用问题,旨在校正认识上和实践中的不足。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教育;内化效果
注意采用心理疏导方法来教育和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提法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融合进更能够倾听被教育者的心声,了解被教育者的需求,化解被教育者心理障碍,让被教育者感受到心灵上的温暖的内涵,实践中的应用也充分体现出了这样的教育效果的体现。那么,仅就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怎样来正确认识和采用心理疏导方法呢?
一、心理疏导方法与思想教育的共性
1.在理论层面:同一于提高人的心理品质这个作用点
心理疏导方法源自于心理学理论,是建立在倾听人的心声,排解人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心理疏导(咨询)是“咨询者就访谈对象提出的心理障碍或要求加以矫正的行为问题,运用相应的心理学原理及其技术,借助一定的符号,与访谈者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揭示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找出行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的可能条件和途径,共同协商出摆脱困境的对策,最后,使来访者增强信心,克服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思想教育的定义为:“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可见,思想教育也是针对于“人”这个对象而开展的,是对人的心理素质施加有目的的影响,使之与施加影响的阶级能够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道德规范要求上的一致性的实践活动。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给予引领,也即通过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影响和教育全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行为符合党和国家的需要,实现整个阶级乃至权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向着民族复兴的理想目标奋勇前进。具体到高校这个施教者说来,所开展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将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塑造成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固有品质,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里,既不但包括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必然也会包括对个体的人所存在的思想问题的澄清和疏导。
因此,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的心理疏导有相同意义,即同一于都是在做“人”的心理品质的塑型工作,交汇于提高人的心理品质这个作用点上。
2.在实践层面:同一于排解和转化人的心理和思想问题的“工具性”
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在提高人的品质的实践活动中,都体现出一种工具性的作用,即作为服务人的心理健康的工具和服务于人的思想健康的工具,何为工具?百科名片中对工具的释义是:工作中所利用之器具,引申意是能够达成或促进某一事物所采用的手段,可为机械性的,也可为智能性的。据此,完全有理由将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作为达成人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的智能型工具,因为这一智能性工具的使用,会达成塑性人的目的。当然,智能性工具等同于心理健康疏导和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和方法。心理疏导这一作用于“人”这个物质载体的塑性工具在服务于人的心理健康方面是具有独立性的,但是在服务于人的思想健康方面又相通于思想教育。原因在于对于被作用对象“人”这个物质载体来说,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都是具有引导人、影响人、转化人、教育人这个意义的。思想教育需要施教者向被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以使他们懂政治、识大体、顾全局,但是被教育者都有各自的思想问题、生活问题需要被了解、被关怀和被解决,因此,只是靠理论灌输和大道理的说教,不会收到使受教育者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只有耐心倾听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乃至到放手解决实际问题,才会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因此,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都是关心人、感化人、教育人的塑性工具,在这一工具施用于塑性人的过程中都需要针对施教者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尤其是意识层面的问题去发挥作用。求取思想教育的效果需要心理疏导工具的使用,因为这一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对解决施教者思想意识层面,包括能够反射和影响到思想意识层面的其他方面的问题等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教育对于人的工具性教育作用需要结合使用心理疏导的工具性作用。
二、心理疏导方法与思想教育的差异性
1.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性质不同
心理问题是疾病性质的,涉及到的是人的身体健康;思想问题是是非性质的,重则涉及到人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轻则涉及到人的思想是否稳定,言行是否符合群体的和社会的需要。从产生的原因分析,心理问题复杂,会联系到年龄特点、职业特点、文化背景、生活状况等,具象于这个人处于身体不健康的状态下,需要心理医生提供帮助;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一个人所接受的思想政治影响有关,会通过观点、立场、态度等形式表现出来,具象与这个人对认识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对待他人、对待集体的不满情绪;从社会影响看,心理问题一般不会影响他人,而思想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会影响他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会与社会所提倡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发生偏差或背离。
2.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解决有主动与被动之别
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必定会由本人或其亲人求助于心理疏导(咨询),咨询师是在被动等待的状况下为来访者提供心理问题帮助的,但一个人出现思想问题一般不会主动求助他人和组织,而是需要组织和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施助。那么,将心理疏导的方法运用到思想教育中,就需要施教者的主动作为和有意作为。在高校传统的思想教育中,理论灌输、正面说教的方式方法应用较多,这种方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对群体实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但必须注意到这种方法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单向信息输入的特点,也即施教者灌输和引导的目的达到了,解决被教育者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的目的并不能够完全达到,而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则会将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在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式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李维.心理学百科全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于小鑫(1984~ ),女,吉林省白山市人,北华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在读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教育;内化效果
注意采用心理疏导方法来教育和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提法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融合进更能够倾听被教育者的心声,了解被教育者的需求,化解被教育者心理障碍,让被教育者感受到心灵上的温暖的内涵,实践中的应用也充分体现出了这样的教育效果的体现。那么,仅就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怎样来正确认识和采用心理疏导方法呢?
一、心理疏导方法与思想教育的共性
1.在理论层面:同一于提高人的心理品质这个作用点
心理疏导方法源自于心理学理论,是建立在倾听人的心声,排解人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心理疏导(咨询)是“咨询者就访谈对象提出的心理障碍或要求加以矫正的行为问题,运用相应的心理学原理及其技术,借助一定的符号,与访谈者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揭示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找出行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的可能条件和途径,共同协商出摆脱困境的对策,最后,使来访者增强信心,克服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思想教育的定义为:“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可见,思想教育也是针对于“人”这个对象而开展的,是对人的心理素质施加有目的的影响,使之与施加影响的阶级能够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道德规范要求上的一致性的实践活动。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给予引领,也即通过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影响和教育全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行为符合党和国家的需要,实现整个阶级乃至权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向着民族复兴的理想目标奋勇前进。具体到高校这个施教者说来,所开展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将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塑造成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固有品质,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里,既不但包括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必然也会包括对个体的人所存在的思想问题的澄清和疏导。
因此,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的心理疏导有相同意义,即同一于都是在做“人”的心理品质的塑型工作,交汇于提高人的心理品质这个作用点上。
2.在实践层面:同一于排解和转化人的心理和思想问题的“工具性”
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在提高人的品质的实践活动中,都体现出一种工具性的作用,即作为服务人的心理健康的工具和服务于人的思想健康的工具,何为工具?百科名片中对工具的释义是:工作中所利用之器具,引申意是能够达成或促进某一事物所采用的手段,可为机械性的,也可为智能性的。据此,完全有理由将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作为达成人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的智能型工具,因为这一智能性工具的使用,会达成塑性人的目的。当然,智能性工具等同于心理健康疏导和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和方法。心理疏导这一作用于“人”这个物质载体的塑性工具在服务于人的心理健康方面是具有独立性的,但是在服务于人的思想健康方面又相通于思想教育。原因在于对于被作用对象“人”这个物质载体来说,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都是具有引导人、影响人、转化人、教育人这个意义的。思想教育需要施教者向被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以使他们懂政治、识大体、顾全局,但是被教育者都有各自的思想问题、生活问题需要被了解、被关怀和被解决,因此,只是靠理论灌输和大道理的说教,不会收到使受教育者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只有耐心倾听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乃至到放手解决实际问题,才会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因此,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都是关心人、感化人、教育人的塑性工具,在这一工具施用于塑性人的过程中都需要针对施教者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尤其是意识层面的问题去发挥作用。求取思想教育的效果需要心理疏导工具的使用,因为这一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对解决施教者思想意识层面,包括能够反射和影响到思想意识层面的其他方面的问题等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教育对于人的工具性教育作用需要结合使用心理疏导的工具性作用。
二、心理疏导方法与思想教育的差异性
1.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性质不同
心理问题是疾病性质的,涉及到的是人的身体健康;思想问题是是非性质的,重则涉及到人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轻则涉及到人的思想是否稳定,言行是否符合群体的和社会的需要。从产生的原因分析,心理问题复杂,会联系到年龄特点、职业特点、文化背景、生活状况等,具象于这个人处于身体不健康的状态下,需要心理医生提供帮助;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一个人所接受的思想政治影响有关,会通过观点、立场、态度等形式表现出来,具象与这个人对认识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对待他人、对待集体的不满情绪;从社会影响看,心理问题一般不会影响他人,而思想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会影响他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会与社会所提倡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发生偏差或背离。
2.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解决有主动与被动之别
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必定会由本人或其亲人求助于心理疏导(咨询),咨询师是在被动等待的状况下为来访者提供心理问题帮助的,但一个人出现思想问题一般不会主动求助他人和组织,而是需要组织和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施助。那么,将心理疏导的方法运用到思想教育中,就需要施教者的主动作为和有意作为。在高校传统的思想教育中,理论灌输、正面说教的方式方法应用较多,这种方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对群体实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但必须注意到这种方法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单向信息输入的特点,也即施教者灌输和引导的目的达到了,解决被教育者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的目的并不能够完全达到,而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则会将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在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式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李维.心理学百科全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于小鑫(1984~ ),女,吉林省白山市人,北华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在读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