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就是张爱玲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俊辉/评
  
  《忆西风》是张爱玲获得台湾地区文学特别成就奖的得奖感言。一篇3000来字的小文,看得我又笑又叹,末了只有一句话好说:张爱玲就是张爱玲!
  得奖感言,该算是命题兼应景作文吧,这种文章想来张爱玲是不爱写的,果然,一上来就说,得奖是意外的荣幸,这篇得奖感言却难下笔,“不知怎么心下茫然,一句话都想不出来”。下面一句是个意外的转折:“但是当然我知道是为什么,是为了从前西风的事。”
  接下来她开始从头追述自己当年参加《西风》杂志征文比赛的事。得到《西风》的书面通知,说获得第一名,她很高兴地把这事说给了同学听。再后来获奖名单在杂志上登出来,她只是个荣誉奖,不是第一名,甚至连二三名也不是。《西风》也再没给她任何解释,虽然征文结集出版用的还就是她的题目《天才梦》。
  她从容不迫、仿佛在自说自话般回忆往事,笔墨细腻婉转、曲折周致,带着她特有的犀利与幽默感:
  “五十多年后,有关人物大概只有我还在,由得我一个人自说自话,片面之词即使可信,也嫌小器,这些年了还记恨?当然事过境迁早已淡忘了,不过十几岁的人感情最剧烈,得奖这件事成了一只神经死了的蛀牙,所以现在得奖也一点感觉都没有。隔了半世纪还剥夺我应有的喜悦,难免怨愤……”
  是,五十年前的一次评奖,她不能忘。她那时什么也没有:没有钱,没有安全感,虽然学习成绩也很好,但内心最自恃的恐怕还是会写文章,哪怕是周围没几个人懂的用汉语写的文章。这是她自己看重的自身拥有的东西,她容不得别人如此轻慢戏弄。
  她写到自己受征文500字的限制,一遍遍地点字数,改了又改,数字数数得头昏脑涨。“务必要删成四百九十多个字,少了也不甘心。”最后得第一名的那篇文章登出来,却长达三千余字。“西风始终没提为什么不计字数,破格录取。”她耿耿于怀,在她的原则中,必须要有这个交待,否则世界不是无可理喻了吗?
  隔了多少年,半个世纪,当初认为不对的东西依然不对,有些人对这世界所持的原则是不会轻易变更的。骨子里的认真矜贵之气,那是在这世界上无论摸爬滚打多少年,受了多少挫,吃了多少亏,也绝不肯丢、丢也丢不掉的。
  苏青和潘柳黛去看她,她华衣美服,满头珠翠,盛妆出现。结果得人讥诮:“……一看就是很隆重地打扮着。”而于她那不过是行心之所安,——是,她轻易不见人,而一旦决定要见她都郑重对待。
  她对这个世界以礼相待,也很在意这个世界是否以礼待她。她对这世界是认真的,遵守艺术的规则,亦遵守游戏的规则;所以她也要求这个世界必须对她认真,即便错了,有个交待,也算可恕。慢慢地,无数的事情累积起来,越来越发现这个交待的不可得,她最后的弃绝尘世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简评]因为个性,所以存在;因为个性,所以注目。文章标题颇具吸引力,惹人眼球,简明地表达出了一代才女、天才作家张爱玲的个性。文章从张爱玲的获奖感言《忆西风》谈起,边引用边议论,由文及理,一个身着华服面若桃花个性十足的张爱玲鲜活地跃入我们的脑海中。
  [作者单位:武汉市阳光喔学校]
其他文献
如烟往事,似水流年,记忆被如梭的时光悄悄地偷走,当回首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却已了无痕迹。然而当自己真正去回首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和书卷时,才发现那些属于自己的声音正回荡在心间。  打开发黄的书卷,那些巨人的声音正充盈于天地间。我听到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他们的话语我永记心间,但有一个
期刊
大凡一个人,从出生后稍有知觉起,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这种需求最初可能表现为一种生存的本能,如婴幼儿感觉饿了会啼哭,说明他(她)有吃奶的需求;长大一点后,除了有满足生存条件的需求外,还会有渴望得到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如玩具、玩伴等)的需求;成年后,这种基本的具体的需求就会发展为远大而抽象的愿望,这种需求和愿望我们称之为“人生理想”。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学会做人,再去实现你的人生理想。这个过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地震发生后,网友们为遇难的孩子写下了许多首诗。读着这些诗,笔者泪流满面。这是用浓得化不开的感情写的诗啊!想一想,那么稚嫩的身躯,却遭受了巨大的苦痛;那么天真的眼神,却见证了无比的黑暗,谁不难过落泪?在这里,愿天堂的阳光能让我们的小天使们安心午睡,愿天堂的光明能让我们的小天使们尽情嬉戏。    孩
期刊
好奇心  一考生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
期刊
心灵的空隙  一考生  晶莹的玻璃瓶,折射着光芒。有人拿起它,向瓶里装满石子,问:“满了吗?”一片明媚中,冰冷的石块挡住了舞动的阳光。  我们总会想到一些不堪的过往,忖度自己究竟可以承受何种重量。当石子一枚枚加入,当生命之瓶中逐渐堆积阴霾,块垒满胸,我们窒息地想,终于到了窒息的一刻。就像,面对那没了晶莹的瓶子,我们总会不假思索地答:“满了。”  ——那是个碎雪窸窣的清晨,他,一个成功的银行家,被诬
期刊
【真题回放】  (2007年福建卷)题目:季节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点试成“金”】  “季节”这道题,留给考生自主立意、自由选材、自选文体的空间是比较宽广的。就立意而言,可考虑:(1)青春只有一季,要好好珍重;(2)生命的季节里,有春、有夏、有秋、有冬,拥有从容、淡定的心态才能让生命更充实;(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严冬应学会忍耐与坚强;(
期刊
《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所以高考试卷所选阅读材料绝大部分内容可以根据今义直译,但在实词推断题中如果出现古今同义的释义,一般却是错误释义,因为这可是在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2007年江西卷第9题B项中的“完”释为“结束”、天津卷第11题A项“信”释为“相信”等都是错误的。  由于同学们的积累有限,加之文言实词一般都有多个义项,因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词语的方法非常必要。下面就以2
期刊
征服者  姚风  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半路死了好几个  幸存的,登上了峰顶  他们面对镜头,挥舞着旗帜  让全世界都看到  他们征服了世界第一峰    只有被镜头省略的夏尔巴人  默默地站在角落里  他们是脚夫,算不上征服者  只要付给两千美金  他们可以帮助任何征服者  征服珠穆朗玛峰  好诗都是有特色的诗。有的诗构思巧妙,让人再三回味;有的诗有警句,让人击节赞叹。而这首《征服者》,则是以思想
期刊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小小说。前面平淡冗长而又荒诞不经的叙述,乍看之下,极像一部无聊的肥皂剧,什么刀光剑影或者江山美人抑或宏图霸业,故事情节陈旧俗套,没有一点亮色,就连人物的称号、武器的名称,都没有一丝新意。就在读者将要陷入审美疲劳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你给她打电话,说学校又要收学费了,五百块。她说,好。我马上照办”一句,干净利落,看似突兀荒诞、有悖常理,实则拙中藏巧、别有洞天。此刻,作者的良苦用心
期刊
一    生于莱茵河畔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波恩小城,他的音乐神韵,伴随着大自然的一颦一笑;  长于弗雷德里奇这个几代都飘扬着灵动而神奇的音符的音乐世家,他注定要在五线谱的神殿中与缪斯女神携手絮语。  然而,他的音乐童年,并没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悠闲与欢趣,也没有“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恬适与幽雅,更没有“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的浪漫与甜蜜。  相反,父亲的酗酒凶暴,家庭的脆弱贫穷,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