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梓嘉 用年轻碰撞古典

来源 :职业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251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套复原清宫造型的图毫无预警地闯入大家视线,从布景的桌椅到摆件,从人物的服装首饰发型到姿势表情眼神,让观赏者仿佛瞬间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清代宫廷之中。
  这组造型的艺术指导是年轻的设计师龙梓嘉,这正是他理想中的清宫戏造型。珐琅步摇、点翠团扇、珊瑚珍珠流苏马蹄鞋……每一件都是古董收藏。起初,他只把它当成了一个好玩儿的事,把所收藏的老物件拿过来,搭配、组合,然后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清代生活场景。模特是自己的外婆和妈妈,还有在读的学昆曲的大学生;摄影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化妆师是北京服装学院学人物造型设计的研究生。
  无意之举却没想到收到了广泛的回响。“其实成品在很多地方还有进步的空间,接下来有可能跟故宫和孙郡老师合作,共同做一款更加精细的清宫造型。”
  令人意外的是,赋予了这些老物件生命的设计师龙梓嘉却是一个年轻的95后。
  缘起 钟情古典
  对古典艺术的情愫就如一颗种子,从小就种在了龙梓嘉的心里。
  龙梓嘉出生于梨园世家,外婆是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中国古典艺术的熏陶。“记忆中应该是3岁到10岁的那个阶段,我每天都在剧院后台跑来跑去,看着那些戏曲艺术家们装扮造型的过程,拿着带有点翠、闪亮亮的头面,带有宽大的水袖与刺绣的服装玩耍。后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时不时会将每天在剧院的所见所得画下来,可能就是这么喜欢上的。”
  高中时龙梓嘉到中国美院附中接受正统学院派教育。中国美院对于学生书法和国画的培训为龙梓嘉日后追求古典美学打下了基础。他也由此开始了自己对于古典艺术珠宝、服饰的收藏。
  “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是从小就印在我的脑子里,慢慢接触更多的古典文化之后,才有了今天这些作品。”
  缘续 执着所爱
  高中毕业后,龙梓嘉去到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继续自己的求學之路,选择了在佛罗伦萨珠宝设计学院学习珠宝设计与欧洲珠宝史。
  “我去国外是冲着学习其他国家的古典文化去的,之所以选择佛罗伦萨是因为它至今保留着最古老的制金工艺。比起用纸、木头、塑料等材料制作的现代首饰,我更喜欢传统的珠宝首饰,毕竟宝石所蕴含的那种历史沉淀感是现代材料无法替代的。”他说,“在佛罗伦萨这个文化气息特别浓郁的城市可以学到很多。”
  2015年10月,龙梓嘉受意大利政府邀请,参加了佛罗伦萨艺术双年展,他的参展作品“巴洛克飞天精灵”获得了“艺术珠宝”银奖。
  佛罗伦萨艺术双年展是意大利艺术界的一项盛事,龙梓嘉是创展以来最年轻的参展艺术家。通常只有阅历、经历、设计经验十分丰富的人才能够受邀获得参展资格。“而且主办方给了我两个展位,我现在还记得是在进展厅大门之后的左、右两个位置。”获得如此殊荣的他直到现在提起来依旧很开心。
  获奖作品“巴洛克飞天精灵”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两个形象:一是中国古代的飞天,另一个是大自然中的蝴蝶。同时融入了西方巴洛克文化的暗黑元素,是东西方传统文化的碰撞。飞天精灵造型古典,用料考究,其中一种特殊材料就是黑银(氧化银),这种材料的使用给作品带来一丝暗黑的味道,
  “这就是为什么它看起来又是西方的又是东方的,是因为我通过设计在细节处融合了两个国度的古典艺术,作品看起来不让人觉得尴尬。”龙梓嘉说。



  追求 探索大美之道
  龙梓嘉说,“看起来美”这句话很重要。他在收集设计、创作灵感时经常翻看书籍,空闲时间不断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了解“古典美”背后的由来,比如江崖海水、平安富贵、瓜瓞绵绵等等古代经典图案的意思,古典之美的背后需要文化的支撑,而文化的内涵赋予它不同的寓意。
  谈到对“美”的认识,龙梓嘉有他自己的见解:“在我看来,美学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对于美的看法不一样,基于这个大环境,我们现在就尽量追求大美,大美艺术就是不需要过多给别人解释,大家看到你的作品都觉得美,这是我们追求的方向。我希望我能够把大美艺术做得更加精致、精湛。”
  演绎 让年轻与古老相遇
  用古典演绎新锐,用传统演绎时尚。“我是一个95后,我用年轻的思想去碰撞千百年来的古老文化,会迸发出很多想象不到的火花。”在传承古老文化艺术的同时不断加入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打造出既符合现在年轻人口味又能够唤醒文化历史的东西。



  对于自己的设计风格,龙梓嘉强调:“很多人都误会了我现在做的是东方元素,其实我做的是古典元素。在我设计风格形成的过程中接受的是欧洲古典文化教育,虽然作品中有时候会出现东方系列,但我所有艺术与设计的交汇点都建立在古典传统艺术上,所以到底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其实是没有限定的。”
  龙梓嘉创立的设计品牌Ciga Long定位为“轻奢独立设计师珠宝品牌”, 所有的设计都由他本人操刀。“Ciga Long的珠宝不属于高级定制的范畴,价格不是很贵,但每一件作品都是我作为独立设计师原创的作品。”
  说到未来,这个95后的男生比想象中更加成熟与沉稳,“能做自己的原创设计就很好。”不好高骛远,先做好当下,这也许就是他能取得不俗成就的原因。
其他文献
1992年10月,在美国SELF杂志主编Alexandra Penney与雅诗兰黛副总裁Evelyn Lauder的推动下,“粉紅丝带”成为防治乳腺癌标志。2003年10月,一艘镶满粉红色彩灯的游轮出现在上海黄浦江上,标志着“粉红丝带乳癌防治运动”正式进入中国。  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粉红色既非最亮丽也非最耀眼,却因其所蕴含的温婉、坚毅、自信的含义,成为了代表女性的颜色。从古埃及时期起,“粉红丝带
期刊
展览呈现了从“泰坦尼克号”打捞出的一些器皿  1912年4月14日晚23点40分,“泰坦尼克号”的瞭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在电话中喊道:“前方发现冰山!”电话那头礼貌地回答道:“谢谢。”这时,“泰坦尼克号”距冰山还有450米。39秒后,这艘承载着所有美好幻想的“不沉之船”撞向了那座冰山。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白星码头起航开往美国纽约,5天后在北大西洋海域撞上冰山。短
期刊
一个好的角色可以让观众迅速记住一个演员,因饰演《家有儿女》中娇憨可人的少女夏雪而家喻户晓的杨紫,正是这样站在高起点上而被寄予厚望的新生代实力派小花。  从荧幕到校园,从台前到幕后,从年少青葱到成熟绽放,年少成名或许靠的是运气,而能在荧幕中演绎生动角色,保持高识别度,坚持一路精品的她,鲜花与掌声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努力与汗水。这一路取得的点滴成就,都源自她那执着追逐心中梦想的率真灵魂……  童星出身的演
期刊
练明乔,3岁入学堂,18岁开始摆弄相机,19岁想要做一名摄影师,21岁历尽艰辛贴上“摄影师”的标签后却开始了远行。独自骑自行车4000公里去西藏,22岁从北京出发骑摩托车横跨亚欧大陆3万余公里抵达土耳其……她是第一个被媒体广泛报道的90后摄影师,作品另类张扬,融入了夸张的个人表达。然而当时间勇往直前,90后长大成人,逐渐进入社会,现在的她又在如何思考?  在摄影论坛最红火的时期,练明乔将自己的作品
期刊
A  意大利是整个欧洲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全境没有任何一所專门糊弄外国人的野鸡大学,学生可以放心选择学校。大多数学院学风传统,渊源深厚,拥有200至900年历史,北部大学比南部大学略多,总体教育资源均衡。本科实施三年制,研究生为两年,采取宽进严出的教学政策,很多考试分为笔试和答辩,对语言能力要求很高,虽然公立大学学费很低,但如果挂科,可是要花上大约50欧元的重修费。 B  意大利作为时尚之都,不少留
期刊
早在2012年前,藝术留学还是不被大众熟识的蓝海。很快,到2014年前后,国内便掀起一阵艺术留学的风潮,随之加速了市场黄金期的到来。2016年开始是艺术留学的分水岭,在客户要求提高、客户低龄化的环境下,机构都在进一步细分自己的业务。森淼身处其中也不例外,2017年,森淼开始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树立行业先锋的品牌形象。  森淼学校的每一次精进,都来源于每位员工的辛勤工作。刘芳所属的后控中心是森淼学校
期刊
意大利与中国的交往史带着一丝奇幻感,它始于一个威尼斯少年的东游记。17岁的少年随父亲前往东方,他们穿越沙漠、攀过高山,遇到强盗和猛兽也不却步,历时四年,终于到达中国。而这个东方国度的繁盛迷人让历经艰险的少年感到不虚此行。他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在心中,几十年后他的经历被整理成书,这本书叫做《马可·波罗游记》。  虽然后世有不少学者质疑故事的真实性,但在彼时的欧洲,这本书被列入必读,激发了长达几个世纪的东
期刊
从高中起,我开始大量接触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从此便对这个风景迷人的国度越发着迷。作为艺术学生,大概没有人会不热爱意大利。她是整个欧洲艺术的发源地,见证了艺术史上最星光璀璨的年代,人文与浪漫在几百年的浸泡之后,早已渗透在她的砖瓦和空气中。不仅如此,当代艺术也传承了她深厚的历史,比如用极简素材构建的“贫穷艺术”和推崇绘画主体的“超前卫艺术”,都在不断地解构着当今艺术殿堂的格局,也给我带来了一
期刊
降落樟宜机场前,透过飞机的舷窗,我一边喝着飞机上提供的Sauvignon(一种法国葡萄酒,中文译名:长相思)一边欣赏着不远处海面上如同3D电影特效般的一簇簇雷电。由于味蕾在高空中的扭曲,免费的红酒却也让我感受到一种优雅的平衡。我多贪了几杯,直到乘务员也不愿再给我添酒。  胜安航空的机长在广播里用英语絮絮叨叨,大约是在说因机场能见度不高,还无法下降,也顺带说了一下新加坡的天气、温度、注意事项等,最后
期刊
那个曾经一袭红裙站在湖南卫视春晚舞台上,嗲声嗲气地说“我是来自台北的Mary”的马丽,剪了一头利落的短发,在近期热播的《旅途的花样》节目中,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最直率的真人秀。很多人喜欢马丽,不仅仅是热爱她在镜头里诙谐幽默的艺术表现,更是赞赏她戏里戏外毫不造作的处世态度;真正打动人心的,不只是那个在《夏洛特烦恼》中嗑着瓜子的马冬梅,还有她骨子里流淌着的快乐和“烟火气”。  演戏不容易、演喜剧更不容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