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少教中更现生动课堂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j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里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寻求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校园里因此可以少些抱怨、吵闹和无益的劳苦,多点悠闲、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但是,怎样才能少教而多学呢?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及专家学者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与尝试,各有心得与收获。我认为教学手段上的改善应该是最直观、最有效、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何况如今的城镇中小学都已改善了教学环境,有了资源便应该好好利用。这里以必修课教学中的几篇文章为例谈一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化枯燥为生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例一:学习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这一课时,见到的大都是些古老的文字。如果教师无法向学生展示其特点,那么学生看到的就是干巴巴的一些条条框框,既无趣,看过后也没有任何印象。“象形字”怎么个象形法呢?甲骨文与大篆在形体上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书法艺术的艺术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优美的汉字”学完了之后,完全不了解这些汉字到底优美在哪些地方。
  我在认真准备之后,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首先讲“汉字的起源”时,给同学展示甲骨文图片、仓颉形象与仓颉庙,这样一开始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讲“汉字的形体”时,用图片的形式对比了甲骨文、金文与大小篆的形体区别,让同学们真正地体会到了“象形”的特点及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与此同时,在讲解形体演变时还顺带了解了一些在汉字演变过程中起很大作用的历史人物及作品。如讲草书时,提到了张芝及其狂草;讲行书时展示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讲楷书时提到了钟繇,这就在无形中扩展了同学们的眼界。
  特别是讲到汉字的构成时,鲜活的图片对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象形,什么是指事,什么是会意有很大帮助,如“山”的解说旁配一幅山形图片,加上山形的书写,十分鲜明,一目了然;又如“日”字旁配上一个太阳;还比如“指事”这一造字法,如“上”和“下”无形可象,就在一条长线的上下分别画一条短线来表示。又如,在“木”下加一条短线表示树根,在刀口处加一条短线表示刀刃。这些都给学生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教学目标到此也可算是初步达成。可以说,正是这些声音、文字、图形的配合,如一把烈火燃烧起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思维的火花也随之迸发,这样的课堂当然是活力四射,充满了诱人的魅力!
  二、化生疏为熟悉,拉近时空的距离
  实例二:学习《孔雀东南飞》时,由于文章很长,虽说是诗歌,但在理解上还是有很多字、词及句法障碍。一些没有耐心的同学就很不愿去深入地了解,预习时也只是“一扫而过”。让他们复述一下情节都丢三落四。
  再加上时代的距离,让学生们理解起人物来更难,不懂刘兰芝这样好的媳妇为什么会被赶走;也不懂焦仲卿到底在徘徊、犹豫些什么;更不明白刘、焦两人为什么一定要死。所以,有同学读到刘兰芝被赶走,甚至两人共赴黄泉时竟笑出了声,觉得好玩。
  于是,在另一个班教学时,我改变了教法,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情境感染很重要,我配上《梁祝》的曲子,再加上其中“化蝶”的片段引入,一下子就凄美了起来,接着让几个已经进入状态的同学讲“梁祝”的故事,中间凄婉的音乐一直没有停止。
  然后才打出古典音乐《孔雀东南飞》以及其中的配画,再让几个准备充分的同学复述故事情节,这时大家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和刘兰芝离得好近好近。原先遥远的距离一下子变短了,理解起来也容易了很多,那些生涩的字词也不再成为障碍!
  这堂课下面的内容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同学们主宰的课堂,而我只是一个倾听者,面对同学们感性的描述和精辟的论证,感慨不已。
  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本难以逾越,但人类间大善与大恶的标尺,对爱与美的认知与追求,却是相通的,正是一个“情”字,将遥远的距离变成了咫尺!我们只需巧借些许视觉和听觉的辅助,便能为学生们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三、化庞杂为集中,加大课堂容量
  实例三:《边城》之类的节选文段应如何学习?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边城》本不算太厚,但如若印成资料,耗力、耗时、耗费金钱,只取梗概与不读区别不大,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实是很浓的,阅读心理强烈,不可能为几页节选所满足。这为我们整体欣赏打下了很好的心理基础,只需两次阅读课的时间便能满足学生们的阅读渴望,这种必要的浓缩有人可能认为是浪费了时间,殊不知,没有整体关照,何来局部突破?
  一个半小时认真的观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一是宏观的情节结构;二是鲜明的人物形象;三是生动的细节描写。但是完成此环节时选片要比组织观看更重要,切莫让混乱的解读干扰了学生对原著的理解。
  只有一个整体感观还是不够的,这篇选文我采用的是幻灯片与影片播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们观看一组自动链接的湘西风光,然后配乐,用舒缓的语调朗诵:“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人家。这户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让学生进入此景;然后展示沈从文这位文学大师传奇的一生,让同学们了解大师的湘西故土情结及在翠翠身上寄予的美好意愿,从而进入此情;有情有景了,再欣赏课文回环的结构,分角色体会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就容易了许多。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对有些问题,如作品中的悲剧意蕴等,我有选择地回避了,但突出了教学重点即人性美与人情美,合理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样对课堂资源的优化性选择,会让庞杂的教学内容更为集中,也会让课程结构更为紧凑!
  四、化单一为多样,结合现代与传统
  从视觉效果与情感熏陶的角度看,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也有诸多局限,有可能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喧宾夺主,图文脱节,干扰学生视听,分散学生注意力;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但可以合理解决。我认为只要能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以延展和启发学生思维为目的,灵活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传统启发引导,就一定会让学生们有所收获。
  反观我们传统的语文常规课教学,教师只需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这是任何现代技术都不能代替的,它代表的是这位教师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学体验。更别说诵读、默写、做题等必要的巩固环节,你能因为课改又或是素质教育去一味否决吗?因此,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试图以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不管它的功能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我们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更应引导学生,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真课堂,这样的四十分钟才是满载而归的一段好航程!
  (作者单位:天门中学高二语文组)
其他文献
始终觉得读书是一种乐趣。  还记得妈妈给我买的第一本书《蘋果树上的外婆》,我读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跟着安迪一起享受外婆带来的种种奇妙的经历,甚至痴痴地望着院子里的苹果树,希望也有一个这样另类而神奇的外婆来到我身边。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从此,我的生活再也离不开书的陪伴。  我觉得,读书是一场心灵旅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花在学业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但不管多累,我总会抽出些时间去读书。每天奔
AIP是“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的英文缩写,如今它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日渐风靡各国海军并大有引领常规潜艇发展之势。  常规动力潜艇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能在水下长时间地航行,必须经常上浮至海面“呼吸”,即在通气管状态下使用柴油机为蓄电池充电。这样很容易被对方雷达侦察到,同时柴油机为蓄电池充电时的噪声,也极易被对方水声器材探测到,因而大大增加了常规动力潜艇的暴露率,使其生存能力受到严重的威胁。  AIP中
导语:  央视的《朗读者》感动了无数观众,不仅是因为文章感人至深,更在于朗读者声情并茂。可以说,感动和朗读共存,泪水与节目相伴。这就是朗读的魅力,而与朗读有关的故事更令人难忘。  几十年来,我一直喜欢朗读,每当看到一篇好文章,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读起来。朗读,使我忘记了周遭的繁杂和聒噪,身心變得平静和清澈起来,沉浸在文章的美丽意境中。  我喜欢上朗读,还是在孩提时代。记得那时刚上学,一天,父亲看
《背影》从1930年以来,不断被选入各个时期的不同版本教材之中,真可谓是一个奇迹。描写父子之爱的文章众多,为什么偏偏《背影》如此地撼动人心呢?伟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隔膜与错位让爱无法传达,将人心蒙住,甚至超过那冰冷的三寸棺椁对爱的阻隔。因此文学作品中互相不理解、互相隔膜或者历尽苦辛之后才体会到的爱,往往更让读者心动难忘。《背影》
我叫刘同。33岁。  如我这个年龄的人,大都经历过青春的迷茫,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我怎样假装潇洒、佯作镇定,心里总还是觉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从负隅抵抗,到冷静旁观,才明白成长中种种的孤独感,如今看来都是无形的忘我成长。  放下,才能接纳;接纳,才有新的力量。  希望这本书能带来一些新的力量,在你一个人的时光里,让你成为自己世界的建造者。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人们具有共鸣的话题:孤独,用33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山居笔记》  最让人动心的是苦难中的高贵,最让人看出高
导言  《爱的教育》,原名《Cuore》,直译为《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历经近十年时间写成的,仅在意大利就印行了一百多个版本,销量近千万册,成为意大利无数家庭教育孩子的教材范本。《爱的教育》以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为主线,记述了主人公——四年级男孩安利柯一学年中所经历、观察和感受到的一切,其间穿插了他的父母、姐姐写给他的话,以及老师给学生抄写的每月故事。作者亚米契斯大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
“不倒翁”是人们很喜欢的一种玩具,多用泥、布、纸等做材料,中坠铅块,画成童子、老翁、官吏,扳倒后能自动竖立起来,故又称“扳不倒儿”。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三》中记载:“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做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关于“不倒翁”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韩非子在《和氏》中说,楚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厉王派玉匠来看,玉匠说:“这是块
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比如到餐厅吃饭,习惯性地对服务員呼呼喝喝,好像那些人天生就是来服侍自己的。如果习惯了这样,经常不礼貌地对待别人,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这样的人,想必他的处事方式在生活中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别人。这句话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我们为人处世、立足社会最起码的原则。尊重和被尊重就像物理学中的力一样是相互的。  尊重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与人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猴子和一只螃蟹相遇了,它们结伴到森林里去游玩。  蹦蹦跳跳的猴子忽然捡到一颗果实的种子,而螃蟹则捡到一个饭团,  猴子因为贪吃,便对螃蟹说:“螃蟹老弟,咱们俩换一换吧!”  螃蟹同意了。于是,猴子用自己的種子换了螃蟹的饭团。它张开大嘴巴立刻把饭团吃了。  而螃蟹呢,回到家后把那颗种子种在屋前的空地上。  它每天都很细心地浇水、施肥。树一天天长,夏天来了,螃蟹在枝叶茂盛的树下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