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权 特区的博物馆——走自己特色的路

来源 :珠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z_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7月,一辆从广州开往珠海的长途客运车上,一位男青年目光炯炯地望向窗外,那是蓝天下盈盈汪汪的海水,在夏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是沙尘滚滚也无法掩盖的闪耀……男青年这一路颠簸了七八个小时,身心疲惫,但看到这片大海,他心里豁然开朗,就这样下定了决心——“这里就是珠海,我要留在这里,为珠海经济特区建设,贡献自己微薄之力。”这位男子叫黄永权,那一年他42岁,来珠海之前他已从部队转业到湖南郴州总工会工作了一段时间。这次他是作为人才招聘工作调动,主要任务是参与筹建珠海市博物馆。35年后的今天,黄永权在位于珠海情侣路边上的家中讲述当年事,他深情地望着阳台外那一片盈盈的海水,目光一如当年那样:“我的心向往特区呀,我下决心要到珠海来干一番事业。”
  是的,黄永权决定干一番事业。但报到的当天发现他的同事只有一个“土专家”——土生土长的唐家人唐振雄。唐、黄两人一见如故,紧密合作地工作了几个月,才又调来了两个工作人员,一个是从云南昆明调来专门负责摄影布展的杨珊,另一个则是从湖南调来追随丈夫的黄永权的妻子丁海成,她负责所有行政后勤工作。
  珠海市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是在1985年6月开始的,筹建之初并没有确定馆址,筹建办公室设在当时珠海市文化局办公楼二楼中间的小会议室,小小的办公室也仅够放下四张办公桌和资料柜。要筹建博物馆至少得有几件宝物才有底气吧?可黄永权上班没多久就知道了,当时筹建办公室“手”里掌握的所谓文物充其量就是几幅不知名的字画,连一件真正的文保藏品都没有,更勿论“镇馆之宝”。最让唐振雄、黄永权发愁的,是当时的筹建起步资金只有5000元,四人的工资也得从这里面支出,他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回想起当年的窘迫,黄永权毫不讳言:“无人(专家)、无‘宝’、无场馆、无资金,这是筹建之初珠海市博物馆的‘四无’状态。”
  “可以说当年我们是发扬特区精神,敢闯敢干,愣是靠实干逐个突破了这‘四无’。”黄永权说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招人。办博物馆,必须要有专业人士,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文博、考古类人才还是很缺乏的,但在上级和当时市文化局领导杨创基、钟金来等的重视支持下,石盘石、安继承、梁振兴、蔡健瑜、杨长征、陈振忠、杨华芳等人先后在1986年至1987年间调入珠海市博物馆参加筹建工作,渐渐地成为当时珠海文博工作的主力军。与组建团队同时进行的是征集文物的工作,黄永权印象最深的是1986年8月初,他们和刚大学毕业分配来的陈振忠一起,从梅州民间收藏人士姚贵祥手中征集来一面汉代的大铜镜。“筹建阶段,我们还没有专门的文物征集经费,但我们有强烈的意识,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馆藏文物。”这面铜镜就是珠海市博物馆的第一件征集文物,至今在馆内妥善保存并向公众展示。


  回想当年,黄永权说他和唐振雄更多的是深入田头
  地里山上海边,一步一个脚印摸清珠海本土文物的家底。1982年到1985年,正值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珠海各乡、鎮文化站发挥出巨大作用,梁振兴、霍荣生、卢观华、陈社金、何华胜等文化站长在文物普查中作出重大贡献。此前珠海的历史多被记载为“始于唐代”,而普查中的考古发现将珠海的历史一下子推进到距今4000多年前,同时发现了一大批文物,等待人们去揭开被历史烟云掩盖了数千年的面纱。“步行是常态,最多骑自行车,去田野调查一走就是一周不在话下,宝镜湾岩画、东澳岛铳城等等现在为大家熟知的重要文物遗存,都是在大规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的。”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座非省会城市旗帜鲜明提出建设城市自己的特色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很“超前”的大胆事。特区就是特区,珠海的特区内核气质之一就是敢想、敢闯、敢干。建博物馆,但要建什么样的博物馆呢?黄永权回忆说,筹建之初,大家有了共识,是走有自己特色的路,建特区的博物馆,让它走下神坛,为大众所熟知和亲近。


  1986年10月,吉大九洲大道东1115号S楼建成,这里的第三层被确定为珠海市博物馆馆址。那时距离1988年10月正式开馆还有将近两年时间,但当黄永权拿到馆门钥匙时那份激动的心情,黄永权时至今日还可以回味得到:“确定了馆址,就是有了‘家’,才真正感觉博物馆是实实在在的了。”在他的反映和努力下,市财局也加大经费投入,珠海市博物馆筹建经费增多。黄永权在市博物馆的16个月工作经历,以及其后在珠海工作的点点滴滴,黄永权深深地感受到珠海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局对博物馆的重视和支持,从一间小房间的筹建,到吉大S楼到九洲城,再到珠海市博物馆新馆,场馆从“改扩建”到独立建设;文物征集经费从0到1000万,每一步都是巨大的飞跃。
  “走有自己特色的路”的特区的博物馆。特区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特区的博物馆得有一个有特色、有气势的馆名牌匾桁,黄永权当时有个很朴素的想法,特区的博物馆要挂牌开馆,牌匾要有气势,一“名”惊人,得找个名家题字。黄永权四处求教求助,终于在几位老领导的推荐和帮助下,向时任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的秦咢生求字。说起这位秦咢生老先生,略知书法的人都知道他,1986年他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广东分会主席,是当代书法名家,其行书风格,刚劲雄伟,流丽华腴,独创“爨宝子”体。让黄永权意外惊喜的是,虽素未谋面,仅通过电话求字,不曾想秦老先生欣然同意为珠海市博物馆题写馆名。1986年12月3日,黄永权接到秦老儿子秦大我的电话,告知其父题字2日晚已书就,可取。黄永权急忙从省文化厅招待所赶往广州中山四路秦老的家中,万千欢喜地从秦老手中接过这幅写着“广东省珠海市博物馆”风格独树一帜的题字。黄永权激动地对八十多岁高龄的秦咢生老先生说:“您和您的墨宝,也已载入了珠海特区的史册了呀……” 最使黄永权难忘的是,当时彩色照相刚刚兴起,黄用借来的富士彩色相机,为秦老家人照了全家福,黄本人也和秦老儿孙三代合影留念,记录了值得纪念的一刻。1987年,秦咢生老先生为招商银行牌匾题字也用了他独创的这种“爨宝子”体,珠海市博物馆的题字还比这个早。

其他文献
“一个警察,一盏红绿灯,一条马路。”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曾流行一句谜语,谜底便是当年的珠海,1979年11月11日,珠海市第一盏路口信号灯在香洲凤凰路榕树头路口安装启用。从“一条马路”发展成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老香洲印刻着珠海的过去,也与珠海共同生长。百年香洲埠  香洲成为珠海的老城区,可追溯到1904年。当时清政府颁行“新政”,鼓励华侨实业家回国投资,当时爱国华人华侨及港澳同胞投资100多万
期刊
20世纪初,清政府颁行“新政”,鼓励华侨实业家回国投资,并开新埠于香山场与九洲洋之间,定名“香洲商埠”。珠海主城区“香洲”之名发端于此,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城市建设亦追溯于此,而这里也是无数人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老猫曾写道:“故乡是气场。”的确,老香洲就有这么一种气场,让人离开后忍不住想念,吸引着归去的心。尤其到外地上学后,时常怀念曾经的旧时光,每每放假返珠便抽空去看看外婆位于老香洲的
期刊
繁华香洲 一览无余  凤凰路是珠海市香洲区一条贯穿南北的城市主干道。全路分北、南两段,南起海滨北路,北接梅华路交界。凤凰路是老香洲最为繁华的一条道路,路旁商铺林立,不仅有经营多年的香洲百货,还有扬名广场与扬名广场二期这类商业综合体。与商城一路之隔是珠海烈士陵园,它为纪念1925年4月26日晚“香洲兵变”遇难烈士27人而建,1979年珠海建市后,又大规模修葺烈士墓,并辟为风景旅游区,1984年被公布
期刊
珠江口西南部,地处珠江注入南海之处,珠海因此得名。  在历史上,珠海市大部分地区自南宋起至民国时期属中山县(原名香山县)辖地。1953年4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从中山、东莞、宝安划出一部分沿海地区及100多个岛屿,划归珠海县。据珠海政府网站资料显示:“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同年11月定为省辖市。1984年8月,珠海市设立市辖区——香洲区。1988年4月5日,珠海经济特区面积
期刊
吉大位于珠海市城区东南,明朝时期叫吉岭村,相传当时村中有个打鱼人晚归时为了祈求路上平安,便在灯笼纸上写着“大吉”二字,当地人戏称他为“吉大人”,慢慢地连村子都变成“吉大人村”,后来就简称为“吉大”。  当汽车驶入景山路,就意味着来到了吉大的核心地段之一。一条景山路,串联起吉大游人如织的景点与温馨详和的社区,既有繁荣商圈,也有宁静公园。  景山路的特区回忆  对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居住在吉大的阿玖
期刊
澳门是个典型的“小宇宙、大能量”的城市代表。澳门虽小,只有32.8平方公里,但是人均GDP稳居世界前三;澳门虽在国家地图上仅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但对“一国两制”的“星火”作用极大。横琴与澳门隔河相望、一衣带水,全面深化琴澳合作,既是国家赋予双方的应有之责,又是两地民众的热切期盼,更对“一国两制”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标本意义。  纵观区域经济学各类范畴,区域合作同时受到对称和非对称因素的影响。对称因素包括
期刊
创新的人才制度、优越的办公环境、多措并举的创业帮扶政策、“量身定制”的人才服務保障……5年来,横琴自贸试验片区始终坚持“勤修内功”,打造“人才磁场”,不断吸引集聚着志存高远、锐意创新、朝气蓬勃的海内外人才,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在此扬帆启航。  让全球人才在横琴踏上追梦之旅  与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一路之隔,有一片多彩玻璃外墙的建筑群格外亮眼——这里就是集聚了一批创新企业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期刊
珠海  “和浪漫一起出发”  ——“情侣路-印象珠海”双层观光巴士正式运营  9月26日,8辆整齐排布在珠海地标“日月贝”前的双层观光巴士同时鸣笛,珠海观光巴士专线“情侣路-印象珠海”正式开通运营。当日开通的观光巴士线路首末站为“拱北口岸总站”和“海天公园”站,全线主要沿情侣路运行,将沿途的珠海渔女、香炉湾、爱情邮局、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等景点串联,展现滨海城市的独特魅力。值得关注的是,车内设有
期刊
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已使电影院沉寂了百余天。电影院也许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人们对重新走入电影院观看电影的盼望却从未减少。影院的久未复工,也使不少人开始担心——电影院会被替代吗,会消失吗?实际上从上世纪电视的出现,再到如今互联网视频内容的极大繁荣,这个问题始终被不断提及,但是电影院依然屹立,百年发展,历久弥新。  百年银幕  作为电影的播放载体,电影院的诞生与电影密不可分。1895年12月
期刊
从1987年夏天到2020年9月,陈振忠已经在珠海市博物馆工作满33年。据筹建之初就负责珠海市博物馆人事工作的“老人”介绍,陈振忠是第一位分配到馆里的专业对口的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大家至今还记得,1988年10月15日上午,珠海市博物馆在吉大S楼举行开馆仪式,当年的帅小伙陈振忠用打火机“战战兢兢”地点燃那一段长长的庆祝鞭炮。当时是不是“战战兢兢”,陈振忠已经记不清了。但他与文物打交道的12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