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钝感力”里保持年轻态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cxi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新书《钝感力》风靡一时。“钝感力”这个词的普及率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年轻人中传播。人们似乎从中找到了某种人生的智慧,不是强调“聪明”、“敏感”的智慧,而是强调“钝感”、“木讷”的智慧。
  钝感力如清风拂山冈
  其实,“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心态,是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面对生活、工作中层出不穷的琐碎烦恼,“钝感”就像一件厚厚的铠甲,能把伤害反弹回去,消于无形,任你是大风大浪,也如清风拂过山冈,就像太极拳,用的是以慢打快、四两拨千斤的功夫。看似没心没肺,实则心胸开阔。
  作为心理学概念,钝感力与敏感力互为反义词。钝感力是指人的情感的反应速度和强度的一个指标。这里的反应迟钝,不单是反应快慢的问题,还有个反应强弱的问题。人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协调,才能更好地与外界保持平衡,才能更好地维护身心平衡。
  优雅地老去
  老年人养生保健更需要培养钝感力。身心愉快、放松自在,血液循环畅通无阻,自然身体健康;反之,难过别扭、烦躁郁闷,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就受阻不畅。如果能成为有积极意义的“迟钝者”,矢志不渝地追求快乐、有趣的个人爱好,这会使全身的血液循环畅通,一直保持着身心的健康。
  遇到让人恼火的事,需要“钝感”,先别急着做出反应,深呼吸,在心里反复想想“问题是否真的很严重”,“有没有补救措施”,情绪平和后再发表意见。
  因为钝感,没病的时候身体容易抵御侵扰,有病了也容易身受心不受,而更好地康复。一位非常敏感的老太太得了病,总觉得身体哪都是病,总嘀咕要完了,结果,原本不太重的病反而越来越厉害。相反,另一位老太太虽然做了癌症切除手术,却不大往心里去,照样拄着拐杖到处去转,照样乐呵呵,一年多下来,病情反而有所好转。
  和谐家庭需要钝感力。因为钝感,有一天老伴做的饭菜不大对口,你也没有吃出来,或者嘴上吃出来心里没在意。于是,饭菜照样香甜,家庭照样和睦。有位老人说话有点拿腔拿调,子女提醒了一句。他听后就有了种种敏感的猜想:他们讨厌我,对我不满?我成了他们的负担?结果是影响了心情,影响了家庭和睦。
  成就晚年需要钝感力。因为钝感,退休后的失落、反差、挫折,你都没感觉出来,或者感觉出来了心不为所动。于是,事情照样做,人生照样活。
  脸皮厚更长寿
  营造人缘需要钝感力。因为钝感,哪一天老友开玩笑,说了一句有点刺激人的话,你没有听出来,或者入耳没入心。于是,友情依旧,人缘照样好。
  以一个暂且称为老王的男人为例,他在社区的老年戏团帮忙,拉胡琴的水平既谈不上优秀,也不算差,属于表现平平,有一次由于一时疏忽,他在演出时出了个差错。恰好碰上主场的老张心情不爽,所以老王在众人面前被老张狠狠地责骂了一顿。当时周围在场的老伙伴,都对老张的怒骂感到非常震惊,他们十分同情老王:“唉,刚才那顿臭骂,是有些太过分了。”甚至有人担心说:“这样一来,老王肯定情绪低落,明天他会不会不来拉琴?”可是和老友们预料的正好相反,第二天早上,老王和往常一样,按时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并且满面笑容地向众人道声“早上好”。似乎昨天挨骂的事他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此情此景,使老友们都觉得白白替他担心了一场。
  面对这样一个老王,你会怎么看呢?往好处讲,被别人如此劈头盖脸臭骂一顿,老王却毫发无损,依然精神抖擞,他也真称得上是个“迟钝的家伙”。与老王相比,另一个老李,同样被老年剧团的人数落一顿,他却不能像老王那样迅速改换心情,回到家之后,仍旧没完没了地沉浸在个人的烦恼和思虑之中。“我真没用,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家伙。”他责备自己,然后开始钻牛角尖,“这些人怎么这么排外,到了这种地步,我怎么可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再去拍戏?”第二天,老李就不去参加活动了。接下来,他一直摆脱不了这件事的阴影,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参与,这样下去的结果,恐怕最后就会品尝孤独寂寞的滋味。
  由此可见,反应迟钝并不是坏事,它既是一种人格特征,也是一种处世态度。适当的时候,钝感一些,反应迟钝一些,也是人生福分。
  “人要脸,树要皮”是不少人贯彻了一辈子的生活准则,尤其上年纪了,更不能丢了面子。有些老人因为脸皮薄、怕羞,不敢穿新衣服、不敢学跳舞,到哪儿都怕因为说错话做错事而被人议论,以至于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其实“厚脸皮”也是一种钝感,有句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也代表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对生活中的得失想得开,更能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
  在生活中,拥有这种钝感力的人并不多见,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着自己迈不过去的那道坎儿,看不穿关系的那层迷雾。每一个人都要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可能永远按照你的意图运转,当面对层出不穷的麻烦时,拥有钝感力的人无疑拥有着和这个世界和解的最好姿态,老人要学会装聋作哑,“钝感力”里保持年轻,不怕失败的心态,面子该丢就丢了吧。
其他文献
闷热的夏季,气候比较干燥,人易上火,同时夏季也是苍蝇、蚊子等害虫滋长的季节。因此,在夏季,人们易患胃肠道疾病、口腔溃疡及皮肤病等疾病。这些疾病被统称为“初夏病”。  1.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控制菌痢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其次应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口疮。初夏时节气候干燥
期刊
治眼也要标本兼顾  在中医理论中,眼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灵枢·大惑》上记载:“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认为眼睛与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后世医家据此而归纳为“五轮学说”。通过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对眼科临床和内科病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医强调“望闻问切”,首先要望神,这个“神”主要是眼神,也包括全身的精气神。中医治疗眼病也是从人全身
期刊
前两个月总是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一个星期里只有一两天空气质量良好,余下的四五天PM2.5指数都在100~200或200~300之间,有时甚至高达500和700,电视广播中总在提示,老人和小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那咱们老年人该怎么锻炼呢?无奈中,我不由得想起两位贤人的故事来:一个是古代的陶侃搬砖,一位是现代的马寅初数豆。  陶侃搬砖故事,还是我小时候在《自修》课本里学到的。说东晋时候的陶侃做官很忙
期刊
英国:王储当了56年  4月30日,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宣布退位,由46岁长子威廉-亚历山大继位。有媒体评论说,这一事件中唯一不愉快的,大约只有英国王储查尔斯了。  33年前的1980年4月30日,当时已经做了23年英国王储的查尔斯,见证了贝娅特丽克丝登基成为荷兰女王;33年后,已当了56年王储的查尔斯王子又见证了荷兰女王接班人的登基。33年的时间里,人家从王储变成女王又退位,而查尔斯则继续在当王
期刊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强调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许多我国城镇化建设新信息。  “两横三纵”的战
期刊
挑袜子口诀:“紧松大光齐清”  大家都知道,脚是人的“第二心脏”。所以,选对袜子也很重要。首先袜子的尺码非常重要。袜子应该完全合脚,不应太紧或太松。袜子过大,额外的纤维会加重摩擦,并损伤脚部皮肤。买袜子时,应该注意袜子纤维密度,太疏松的不建议买。谨记“紧松大光齐清”6字口诀。即袜口和袜筒松紧合适,袜底要松,袜后跟大,袜表面光滑,罗口平齐无歪斜,针纹组织清晰,花纹、袜头、袜跟无露针。  日常穿着袜子
期刊
从日本不断采取行动挑起钓鱼岛事端,到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再到日本加紧在东南亚活动,企图干扰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2013年至2014年,中日两国间的东海问题一直是世界舆论的焦点。2013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又通过了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引起了东亚地区国家的警觉。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敦促日本尊重地区国家正当合理的安全关切,日本在军事和安全领域的政策与其国家发
期刊
杨绛,本名杨季康,钱钟书的夫人,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
期刊
春节期间,欢聚一堂,远在外地的儿孙也都要回到老人身边,老人们每年盼着的就是这段时间与家人相聚,会因为高兴而忽略身体的健康状况。就是身体微恙,老人们也要坚持为儿孙忙碌,张罗饭菜。即使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老人也舍不得睡觉,可能还要与久别的亲人长谈,甚至直到深夜也还有说不完的话,很是影响健康。中医认为“过喜伤心”,生活规律的打乱,身体上的疲劳,情绪长时间的激动,都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使不少患有心
期刊
丁老师:你好!  我最近心情不太好,主要是不知该如何处理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我母亲已经八十好几了,一个人在南方住,我弟弟一家在陕西,我则一个人在东北。我母亲希望我退休以后到她那里照顾她,而我不愿去,因为我母亲在处理问题上太偏心,把我给伤了。  我父母只有我和弟弟两个孩子,她重男轻女的意识特别严重,从小就偏向弟弟。应该说我还是挺爱我弟弟的。他没成家时,我还使劲儿地帮助他张罗,可是等他一结婚,我弟妹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