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摄影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j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摄影教育的问题及应时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传统教育方式 数字化影像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从器材设备的迅速更新到表现题材范围的不断延展,这几年摄影界的发展真可谓变化万千,在此信息交流便捷的时代,器材主导、记录功能不再为摄影专业的特征。摄影作品内容深度和广度在拓展、综合性越来越强,而且从实用角度看,既有图片编辑、新闻媒体为主的新闻、纪实摄影,也有平面设计运用为主的广告摄影,还有婚纱影楼主导的艺术摄影。发展现状提出了高校摄影教育要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接轨的要求,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调整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知己知彼学有专攻,方能使学生从容应对就业挑战,同时对办好专业摄影教学也是促动。在此愿将我在高校摄影教学中的经历并引发思考的一些问题和对策略作交流。
  目前全国有艺术类摄影专业点100多个,不包括日益普遍的其他艺术类专业开设的摄影课或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程,选课人群、报考人数呈增加趋势。
  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国摄影高等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入学时的选拔机制不够完善,考试方式的设定不甚合理,培养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尤其是缺乏合格的高校摄影教师。多数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方式,教法不灵活,重点不准,加上可参考教材少,内容陈旧等问题。如此缺乏活力的教学手段已不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少,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差。择业时重功利者多,敬业并有社会责任感者少。因此,从选拔人才到设置课程结构,应当倾向于重文化水平、重创新精神、重表达能力、重责任意识、重发展潜力的培养。
  另外在数字时代,摄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数字技术带来了数字影像和网络媒体,并由此带来了数字化影像技术、传播技术与视觉文化、数字影像传播与伦理问题等等相互关联的新课题。新时代的摄影人必须能够正确看待数字技术与数字影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影像创作与影像传播。数码成像技术的出现,对于现代摄影教学来说,恐怕是最具颠覆性意义的冲击,传统摄影技术面对数码成像技术的挑战,似乎已经到了一个左右为难的地步。如何平衡相互间的优劣,是摄影教育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摄影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数字影像技术将成为主流;二是对拍摄者的技术要求将越来越低,人文艺术素养在摄影中的作用将越发明显。所以,根据当前摄影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摄影高等教育绝不仅仅是需要专业技能教育,更需要的是应提供使学生将来能够受用终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样才可以适应摄影在任何时代的发展所需。
  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摄影在教育方式上可以适当地展开一些多学科互动的尝试,诸如与社会学、人类学、设计学等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研究社会现象的主动性、积极性,并结合专业技术知识,应用摄影手段来传达,使学生认识到摄影领域可发掘的深厚潜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出具体研究课题。
  不同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很明显,比较而言国外大学摄影专业的课程设置更注重摄影课程实用性和与相关领域的密切结合,成功地将单纯的技术型课程融入了视觉传播的领域,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实用价值,学生学习目的以及对今后的择业发展方向都比较明确。如此看来,我国的高校摄影专业教育应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努力实现摄影与文化、艺术、设计与传播的融合,才能满足视觉传播和影像传播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我认为摄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做如下改革:
  新增与数字影像技术有关的内容,数字拍摄技术,影像的数字加工处理技术。增加摄影实践的次数,提高对创作实践的要求。通过教授与阅读资料、自拍练习、摆布拍摄表现以及技法制作等,要求学生准确完整地将主观感受的物像通过影像表达出来。另外引入观念摄影,让学生摆脱所谓人像艺术摄影、风光艺术摄影的程式的思维限制,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同时让同学介入摄影方向、类别、表达手段以及意义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更应该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因为不断发展完善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摄影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它可以生动、细致地记录拍摄过程,现场拍摄和演示也使教学效果更为直观。利用这些条件学生更便于饱览摄影精品,提高艺术素养,有助于丰富个人作品的内涵,但这些必须依靠教师艺术理论的讲授、优秀作品的观摩分析。另外,可以将学生拍摄的优秀摄影作品上网展示,因为学生拍摄的往往是周边人事物,容易对其他学生产生着名家名作难以产生的触动。在校园网上给照片配上点评,述说背后的故事,在交流中受启发,共同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还可鼓励学生藉网络查看世界各处的优秀摄影新作,经常举办照片形式的摄影作品展,提供展示平台,加强交流和促进。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摄影提供了广阔无垠的发展空间,摄影教学革命是必然的,我们只要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摄影教学的改革,就可以使摄影教学效果产生质的飞跃。
其他文献
摘要:地方高校教育具有地方文化传播和创新的重要意义。本文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发展视角,以公共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为载体,将地方文化融入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中。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式装饰文化以符号化的方式在公共建筑装饰课程中得以传播、创新和应用。为地方性高校专业类课程的文化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关键词:地方文化,专业课程融合,课程创新,特色课程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工作的基础,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础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不断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改革以后,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改革。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育改革提出了情境教育的方法,将情境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打破传统语文教
期刊
摘要: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将高校的学生干部的作用凸显出来,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学生当中的中坚力量,在学校的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了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the
期刊
摘要 大学生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笔者分析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厌学的惰性心理、从众心理、挫败心理、反复心理,探寻厌学的心理原因,并总结了在教学中的一些对策,有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任教老师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并积极探讨解决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厌学 心理原因  中图文分类 G444 文献识别码 A    Abstract Undergraduates’study is a complex psyc
期刊
摘要 本文拟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移情说”入手,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运用“移情”准备教学、组织课堂以及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的等等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操作可能性。  关键词 移情 大学英语教学 课堂组织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mpathy in western traditional aesthetics,the article talk
期刊
摘要:通过中外设计教育的比较研究,国内设计教育需认真分析和探索中国目前设计教育现状,做好设计人才培养方式的规划,将设计与科学、人文、美学结合,并以此探索艺术设计教育走向创新设计跨学科教育模式的转变,更好地培养出创新型和复合型设计人才,使目前的设计教育顺应新时代的需要,更加符合21世纪对设计人才的挑战和战略。  关键词:高等设计教育的现状;三大构成;创新设计教育;跨学科模式  Abstract: T
期刊
摘要 根据职业教育应符合产业发展的宗旨,为顺应体验经济下旅游业发展的新要求,中职导游专业在教育、教学各方面都应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  关键词 体验经济 中职导游教育教学 创新    一、课程设置的创新    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者市场所凸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基于高级精神需求而萌发的对于包括旅游在内的各类产品之文化品质的极大的关注。而我国的山水又都是人文的山水,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此可见,
期刊
如果把文章比作人,那么主题是灵魂,内容是血肉,结构是骨架,而题目就是眼睛。古人常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来形容女子的美丽,而写作时拟个好的标题也同样可以使文章流光溢彩。因此,考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工夫,切不可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简捷醒目有文采的题目方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让阅卷者慧眼为之一亮,一见钟情。下面试从拟题的误区、拟题的原则、拟题的具体方法等几个方面来初步探讨拟题的技巧    一、拟题的
期刊
摘要 我国高校持续数年的扩招,使得高等教育出现了教育资源短缺、办学经费不足,师生比下降以及教学质量控制力度不够等问题。分析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存在的缺陷,如缺乏细致的过程管理且保障制度不完善,教师能力考核与职称评定存在缺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提出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高等教育的质量,意义重大,并对其实施过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质量 ISO9000 质量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要推进国企基层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国有企业基层打造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出了国有企业基层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建设的主要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