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是我们应该下工夫去研究、总结的课题。我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朗读指导方法。
  一、在理解字、词中朗读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是理解句意、领悟中心的基础,是朗读训练的前奏,特别是对文中重点词、中心词的理解,更是深入阅读的突破口。所以抓住了文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读出意蕴、悟出情趣,就能把握住文章的重点。
  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就从“军神”一词中的“神”字入手。第一步,读读这个词,说说对“神”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朗读这个词,读出情味,然后请学生自由读全文,找出能表现“军神”的句子;第二步,四人一组,分组朗读找出的这些句子;第三步,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己读、小组读,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第四步,以“感动、敬佩”的情感因素为切入点,让学生精抓一两句话作深入分析、朗读、感悟,读出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
  如此,学生通过朗读词语,感悟到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
  二、在理解句子中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好每一个句子,才能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课文中既可意会又可言传的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朗读,学生还能感悟到一些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例如,课文中一些反问句式,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变换句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其强调的语气和增强感情色彩的作用。《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最后一句话:“作为中国人,怎能不为美丽的南沙群岛讴歌呢!”教学中,我连续叫几位学生朗读这个句子,然后比较谁的情感领悟得体,并分析读好的原因是:语气逐渐强烈,情感逐渐深入,读到“怎能不为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而讴歌呢!”时应达到高峰,读出强烈的反问语气。接着请全班学生齐读,当他们读完时,我及时提高声音问:“言下之意是──”有的学生说:“会为美丽的南沙群岛而讴歌。”有的学生说:“一定为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而讴歌。”有的学生说:“不得不为美丽的南沙群岛而讴歌。”最后请学生比较这几种表达方式的不同效果,并说说文中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通过变换句式的朗读,感悟到了文中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找到了升华感情的方法,在朗读时融入了文中的意境。
  三、在段篇中感悟朗读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用内心去感知,甚至是投入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
  比如,《钓鱼的启示》一课中第十一自然段:“从爸爸斩钉截铁的口气中,汤姆知道已经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如何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呢?我是这样导读的。
  师:自由读,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但不管怎样读都得有个说法。
  生:自由朗读,感悟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1:“斩钉截铁”要读得坚定、响亮,因为它表示爸爸的话是不允许反抗的,爸爸的话就是命令,必须服从。
  生2:“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中要突出“丝毫”,可以读得慢些,表示一点儿商量的余地也没有。
  生3:我觉得“慢吞吞”这个叠词不仅写出了汤姆取下鱼钩的动作,更写出了其实汤姆并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把汤姆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表现出来。
  生4:我觉得最后一句话要读得慢些、伤感一点。因为汤姆好不容易才钓到了这么大的一条鲈鱼,爸爸却硬要他放掉,他尽管只能听爸爸的话,要做一个遵守规定的人,但他肯定是非常伤心、非常想哭的。
  生5:我觉得汤姆非常了不起,为了遵守规定,舍得放掉这么大的一条鲈鱼,所以“把鱼放回水中”要读出他的坚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吧!
  ……
  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启引下,真切地感受到了汤姆和爸爸都是自觉遵守规定的人,并且被他们的思想所感动,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在巧妙点拨中提高
  当然朗读训练环节,教师的朗读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可起到点石成金、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的第一段时,指名第一位学生读时,读得很糟糕。我的点评是:“老师没有看到那条美丽的小路,谁来试试?”第二位学生读得也不是很好,但比先前那位好多了。我的点评是:“那条小路在我的眼前若隐若现,谁能让我清晰地看到那条很美很美的小路?”第三位学生读得很棒,我的点评是:“哇,那条小路太美了!大家都学她读一读。”
  通过巧妙的点拨,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使他们的朗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五、在情境尝试中升华
  课文的重点段落中,一些表达准确的词语和含义深刻句子,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作用很大。教师依据课文特点设计尝试体验,恰当创设情境,通过分角色朗读,角色表演等语言实践活动,读好这些词语、句段,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教学《美丽的小路》,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来到了这条脏兮兮小路上,他们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自由读5—8自然段,读完后4人小组分角色表演,我们要选出最佳表演者。(一人当小导演,其他当演员)当好演员就得读好台词,设计好人物的动作,再开始表演。小组表演后,再请4人小组上台表演,其余评议谁演得好,为什么?“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学生的表演是那么贴切、自然。这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表露。
  在参与表演和评议表演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在此基础上学生真切情感流露的朗读,生动地彰显出了课文的情感与活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孜孜以求的境界。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具体的朗读指导、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对课文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等的感悟就会更加深刻、更加全面。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与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文章探讨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具体措施,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低年段 预习习惯 培养措施  预习是教学的“前奏”,同教学质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所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十分重要,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奠定扎实基础。预习的效果、质量对教学效率
摘 要: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探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多媒体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无疑成为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当务之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可成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学界新宠。我
摘 要: 一堂生物课是否成功,不仅在于教师讲得精彩与否,更重要的是在这节课里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老师对学生探究积极性的启发是否到位。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飞跃,能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和向往的生机盎然的学习场所,因此,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很重要。  关键词: 生物教学 主动探究积极性 高效课堂  一名优秀的老师,他的课堂应该是活泼而不混乱的,而不合
摘 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注重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即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因此,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本文以某校酒店管理专业为实例,论证说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专业课程学习,并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专业 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什么?高
摘 要: 本文以深度开发和优化初中英语Go for it教材听力部分为目的,在教材原有素材的基础上,从丰富练习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阐述了对该教材听力部分进行优化处理和深度开发的多维度实践,以及实践感悟,借以优化教学资源,提升英语语言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语言框架 听力教学 多维度    一、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多维度进行听力训练  1.丰富练习形式,激发深
摘 要: 范仲淹的词《苏幕遮》向我们展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密意如绵,柔情似水”,从中也可窥见他丰富的感情世界。上阕写秋色,由上而下、由近而远,有层次地描绘了色彩鲜明而境界阔大空灵、苍茫悲凉的秋色,为下阕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下阕写离愁,通过三个层次抒发离别之情。  关键词: 《苏幕遮》 去国之忧 离乡之愁  广为后人传颂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范仲淹系北宋仁宗时的“一代
摘 要: 推进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具体到电视上就是推进电视事业和发展电视产业。电视是一种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其性质同其他传播媒介一样具有双重属性,即经济属性和政治属性。要充分发挥电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观念,既要科学地、全面地认识电视的政治性,又要科学地、全面地认识电视的经济性,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由于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属性决定着电视的发展变化,思考政治与市场的
近年来,多媒体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新颖的演示方式、巨大的信息容量及显著的辅助功能,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优势。笔者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途径、作用及注意点进行分析。  一、充分认识多媒体手段作用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手段的促进作用,让信息手段与语文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
一、引子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第七自然段,描写了柳树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的顽强抗争,表现了它坚强不屈的可贵精神。听过不少教师的执教,总感觉“柳树”的根基扎得不那么深厚。  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课堂基本上分三步走:先对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进行渲染,再引导学生想象“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对柳树的种种摧毁,最后试图提炼出柳树的精神。  诚然,学生最后似乎也能说出类似于“坚强不屈”之类的词语。然而,在笔者看
摘 要: 雨果的《悲惨世界》叙事宏大,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父爱虽然不是作品的主题,但是以父爱的独特视角,能够客观诠释作品中一系列父亲形象。冷酷无情的泰纳迪埃、横刀夺爱的吉诺曼、忍痛割爱的蓬梅西上校、不懈努力做好父亲的冉·瓦让,各种不同父爱都有沉默寡言的特征。然而所有世俗的父爱都笼罩在迪涅主教的上帝之爱下,解读了父爱的无言和宽广。  关键词: 《悲惨世界》 父爱 上帝  引言  2012年年底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