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深入提问四法

来源 :教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判断一堂语文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课堂的生成。而课堂生成内容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提问质量密切相关。从大量的优秀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名师们总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方式,促成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使课堂出新出彩。
  关键词:语文;学习;教学技巧
  美国卡麦隆大学莫里教授在《课堂教学技能》一书中,将问题分为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四类。下面就深度提问设计在这四类问题的不同策略做一一论述:
  一、事实性问题设计突出新发现。事实性问题是指在课文里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发现新意,那么,这种问题设计就不符合深度提问设计的要求。
  如对孔乙己“手”这一问题的教学设计中,如果你只是提出“课文中几次提到孔乙己的手”,学生就会很快地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排出九文大钱提到手;夸奖“我”时,用手敲桌子;想教“我”写字时,用这手蘸酒;惊慌时,用这手罩碗;最后一次喝完酒,是坐着用这手慢慢离去的。这时,我们会发现学生只是在寻找与孔乙己的手相关的信息,并没有进入思考状态,更没有发现内藏的深意。
  如果运用深度提问思想指导问题设计,只要稍稍改一下问题的思维方向,就会问出新意深意。可以这样问:“孔乙己的手有哪些用途?”这样,境界全出了。毋庸置疑,人的手是为自己的生活服务的,对于孔乙己这样的一个读书人来说,手还是用来写字及教人写字的,可绝不是用来走路的。用手走路,是孔乙己有别于他人的另外用途。可是谁让孔乙己用手走路的?丁举人。一个文弱书生值得把他打断腿,逼他用手走路吗?孔乙己为什么不去学些营生,而去做一些抄手偷书,靠人施舍被人凌辱之事?这样,就会引得学生一路追问下去,就会发现文中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孔乙己被封建科举成名毒害之深的思想,作者对孔乙己持有的“哀其不辛,怒其不争”的态度。
  新发现来自对学生深层思维的引导。“课文中几次提到孔乙己的手”这一问句,只能让学生关注相关的内容,并不能促成学生的思考。而“孔乙己的手有什么用途”一问,就促成了学生的思考,特别是孔乙己的手出现了反常的用途之时,就引發了学生对更广阔文本空间的开拓。
  二、经验性问题设计突出新感悟。经验性问题是指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才能理解的问题。这时,在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感触来揣摩他人的生活际遇与情感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中感悟更多的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
  先看这个教学设计:你从孔乙己手的动作看出他怎样的心理?排出九文大钱,和穿长衫一样,是在摆读书人的架子;用手敲桌子,并蘸酒想在柜上写字,一方面想表现自己的学问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的迂腐,看不出别人对他的不屑;用手发茴香豆给孩子吃,与想教孩子写字一样,出自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学生虽然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出孔乙己的心理,但是,他们的思维会局限于还原生活的范围内,无法产生新的感悟。
  如果教师能稍微改变一下问句:你从孔乙己手的动作看出了他怎样的人生轨迹?这一问,不仅让学生还原了孔乙己的生活,而且还能把孔乙己的前后境遇进行对比思考。这样,学生就会有许多新的感悟:付钱的方式从“排出”到“摸出”,可以看出这时的孔乙己不仅在物质上已穷困,而且在精神上也潦倒了。丁举人不仅打断了他的腿,而且彻底摧毁了他以读书人自居、以君子自居的精神支柱。封建的科举制度,其实是等级制度,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戕害的思想根基。它不仅戕害人们的精神,而且还戕害人们的身体。孔乙己走着一条由精神上受伤害而到肉体上受伤害,由自我伤害到他人伤害而被迫离开这个世间的人生轨迹。
  有比较才能有所感悟。设计这类提问,着重要融入能产生比较的词语。如后两问的“人生轨迹”“紧紧抓住”“不放”词语,就促成了学生思维的纵横向勾连,从而产生新感悟。
  三、创造性问题设计突出新思维。创造性问题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得出独特答案的问题。其主要智力过程是求新求异。
  教师设计这类提问时,着重引导学生源于课本而又不拘泥于课本,打破常规去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发散思维。
  对于《孔乙己》一课,如果你仅仅设计“孔乙己后来怎么样了?”就显得太笼统。学生也只能拘泥于课本,想象出孔乙己不多久就死去了,也就难能对课文进行丰富深刻的理解。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提问方式:“假如说孔乙己用手把自己身体挪到一座破庙里,他会怎样去感叹自己的手?”这一问,用一个“挪”字,触发学生想象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用一个“破庙”词语,触发学生想象孔乙己孤独凄凉的悲惨处境。这样,就在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多方面想象。那个孔乙己自我“感叹”一词,又是在引导学生通过深层次的想象,去揭示了文本的深刻意义。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若要学生产生新思维,必须设置精当的词语,把学生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再巧妙地融入有关新角度深层次的指示词语,方能达到突出新思维的目的。
  四、评价性问题设计突出新路径。评价性问题是要求学生做出价值判断的问题。设计这类提问,要使问题的内涵丰富,路径众多,进而让学生从中找到最贴合自己的路径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评价性问题设计要突出新路径。这里,要注重问题设计富有张力,有极大的思考空间。只有给问题呈现的思考空间大,才能显露出思考问题的多重路径,才能达到对某一问题进行多维评价的目的。
  深度提问设计的本质在于一个“深”字,他强调从最恰当的入口,进入文本的思想深处,进入作者的情感深处,进入学生心灵深处,进入生活的意义深处。好的深度提问设计,能激发文本的活力,学生的活力,课堂的活力,收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微信作为一款当下最流行的通讯软件,以其免费性、开放性、便利性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青睐,并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微信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各种挑战。本文结合微信的产生、发展背景及功能,详细分析了上述各种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建议  一、微信的产生、发展背景及功能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
期刊
世界万物生生不息,从远古的侏罗纪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无论是从各类恐龙到剑齿虎、猛犸象,还是现在存在于世的其他生物,都在尽自己生命中最顽强的一份力去为本血统的繁衍而努力奋斗。  作为生物的一粒粟,地球的霸主——人类,又是如何抢占先机为自己的后人夺得几席之地的。难道只是靠人类强大的繁殖能力就做到的。不,绝对不是,常言道“虎毒不食子”,这里除了简单的血缘关系外,更有那份因血缘而紧紧封锁的亲情纽带。作为母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育(MCAI)对现代教育教学的影响、作用以及就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多媒体;CAI ;现代教育  1 前言:当前,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计算机强大、多样的功能使其基本涵盖到了人类所从事的每个领域,并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掌握和运用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现代社会的教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
期刊
摘要:计算机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速度极快,中小学普遍开设了相关的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点或技术点的分布是网络型的,而不是线性的,学习者可以从任意一点入门,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没严格的规定性。这就使得它的知识体系较难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提出,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可以不拘泥于信息学科特定的知识体系,也不拘泥于教材和知识点。可以来源于社会与生活,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的任务展开。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中怎样正确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从原有的误区中走出来,明确教师和学生“指导”和“自主”的关系。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相互切磋,共同研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
期刊
摘要:互动是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 互动式教学是以教师为客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天性和个性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通过在课堂中营造多边互动的环境,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方法。下面本研究就详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的策略及其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  引言:语文教学活动本身即是一个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的过程
期刊
摘要:本文对铁路行车仿真训练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从研发的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实施性意见。  关键词:铁路行车;仿真训练;研究  铁路行车仿真训练系统涉及铁路运输、机车、信号、动车组等多个专业,通过模拟仿真联动操作力图把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融为一体,实现系统的多功能化。对典型高速、重载列车行车操作开展模拟仿真系统研究,重点解决铁路运营管理分散自律调度集中
期刊
摘要:本文就探究性化学实验可以促使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意义进行了说明,指出前提条件要创设合理情境,基础步骤要注重引导探究,要利用能够“举一反三”的问遵循适度的、可操作的、 趣味性的原则对关键环节注重评价反思等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初中化学;意义;策略  教育过程不仅是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前人研究的有关化学的知识和技
期刊
摘要:本文提示了在自身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内在规律,指出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确保有一定活动时间与活动,并实行延缓性的评价在肢体活动中“悟”数学等策略。  关键词:肢体动作;体验;数学规律  郭思乐教授分析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时指出了存在着以下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采取“注入式”和“题海战术”,把数学的认知活动的主干看成是感知和再认识,消弱或者取消其中的中心环节——思維;把数学思维活动的因素仅看作是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