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e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往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现阶段中学教学的需求。中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解题教学中引入反证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本文主要围绕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反证法;初中数学;解题应用
  数学是初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中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解题教学中引入反证法,以此创新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1   反证法的定义及理论依据
  1.1  反证法的定义
  反证法即在将原命题否定后,找出题目中问题的立足点,再反过来证实原命题。具体求证一个命题时,可以先假设两个相对的命题,如果已经有条件证明两个命题是有矛盾的,或者得出的结果矛盾,那么就可以证实假设不成立,也就是说原命题成立[1]。这种证明命题的方式就叫做反证法。
  1.2  反证法的理论依据
  反证法的理论依据主要由排中律和矛盾律这两大内容组成,两者在定义上有所差异。矛盾律主要指的是:证明命题时,如果有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那么其中有一个结论是不成立的。排中律指的是:针对一个命题,其要么是真命题,要么是假命题,不会有第三种可能出现。排中律要求解题者在思维上必须是清晰和明确的,解题者要能最大限度地将排中律和矛盾律贯彻到数学应用中。此外,排中律还有一个独特的特征,解题者在命题的证明过程中,不仅要有独立的思维,还要确定自己的立场,以此更好地证实命题。
  矛盾律和排中律既有联系又存在一定差异。联系:解题者在证明命题时,一定不能出现逻辑上的矛盾,如果与排中律背道而驰的话,那么矛盾律也无法应用在解题中。差异:矛盾律表示,若两个结论处于对立状态,那么其中一个不成立;排中律表示,若两个结论处于对立状态,那么其中有一个结论是成立的。
  2   反证法的解题步骤
  将反证法引入命题解题,主要由反设、归谬以及结论三部分组成,它们在解题过程中是一个整体,且互相联系、缺一不可。首先,反设。采用反证法进行解题时,反设是最基础的内容,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反设的正确性直接影响解题过程和结果。在此过程中,解题者一定要充分了解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借用所有条件对问题进行假设,最后再设出与求证内容相反的假设,以此进行下一步的求证。其次,归谬。归谬是运用反证法解题最关键的内容及重点所在。归谬主要指引入反设中的问题,使反设内容有一个明确的推理方向。最后,结论。结论主要是将反证法引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最终结果。将反谬推理出的结果与反设假设的内容对比,若其产生矛盾,那么假设内容就会被推翻,这样来证明原来命题的结论,此时在得出结论后,整个命题已完成求证[2]。
  在命题证实的过程中,矛盾是推动整个试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矛盾可以分为自相矛盾、公理矛盾等。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利用反证法能够跳过多种障碍,将正确答案证实出来,这是反证法的优势所在。
  3   利用反证法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正确否定结论
  正确否定结论主要以反证法为根本出发点。如“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最多有1个钝角。”“最多有1个”表示“可能1个都没有”或者“只有1个”。在此背景下,反设可以设成“2个内角为钝角”“3个内角都为钝角”。
  基于以上提出的例子,解题者在证题时需要抓住题型结构,巧妙地将反证法引入,通过否定假设内容来证实原有命题成立,有了对立命题也就能更好地得出结论,高效解题。反证法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其数学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2  明确推理特点
  否定结论和推出结论是反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无法预测到会发生何种矛盾、何时会出现这一矛盾,矛盾的发生具有不确定因素。一般情况下,解题者可以对矛盾进行猜想,将矛盾与命题联系进行思考(如在解答几何问题时,解题者会联想到相关定理或结论),这也是反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常很难将矛盾定义或猜测,这是解题时可有可无的部分。解题者只需要全面掌握假设内容,将解题步骤更好地推理出来,自然而然地就能找出其中的矛盾所在,使结论得到更有力的证实。
  3.3  了解矛盾种类
  在使用反证法论证命题时,不一定只能解出假设内容的结论。矛盾存在的结果具有多样性特点,其可能与题设产生对立关系,抑或是与命题产生冲突。因此,推理出两种对立的结果也是有可能的。
  4   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4.1  反证法在否定性命题中的应用
  当求证试题中出现“没有……”“不是……”“不能……”等类似词语时,用直接证法很难快速、正确地将试题解答出来,引入反证法则能够高效地将命题证实出来[3]。
  4.2  反证法在限定式命题中的应用
  当求证试题中出现“至多……”“至少……”“不多……”等类似词语时,仅仅凭借直接证法很难将试题解答出来,在此背景下,引入反证法解题,不但可以高效地解出试题,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提高其辩证能力。
  4.3  反证法在无穷性命题中的应用
  将反证法运用在无穷性命题的解题中,能快速高效地解出正确答案。
  例4:求证是无理数。
  分析:基于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过少,此时,利用直接证法很难将试题解答出來。又因为无理数属于无限不循环的数值,无限和不循环在数学应用中很难用数字直观表示出来。对于这一命题,不妨假设为有理数,这样就增加了一项解题条件,那就是用分数将表示出来。
  证明:假设是有理数,那么就有 a、b 属于自然数,a 和 b 互质,b≠0 ,使=a2=2b2 ,a 为偶数,表示为 a=2c ,所以 a2=4c2 ,2c2=b2 ,那么可以判断 b 为偶数。那么与 a、b 互质矛盾,所以为无理数。
  5   反证法在初中数学中的作用
  5.1  反证法在初中数学中的魅力
  逆向思维在反证法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思维模式下解题者可以先从命题中引入,找出其中矛盾所在,随后再确定它的真实性。反证法的思维较为特殊,要求灵活思考,初学者极易对逆向思维不习惯,进而无法掌握其中要点,很少运用这一解题方法[4]。事实上,反证法在解题中占有重要位置,解题者可在此过程中发掘出更多的解题途径。在面对不易直接求证的数学试题时,解题者就需要考虑引入反证法。这一方法不仅可在解题中使用,还可以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将问题倒过来看,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初中数学解题中,有很多问题可以利用反证法来证实,这一解题方法既方便又灵活,解出的答案准确性较高。
  5.2  结合实际生活,灵活运用数学思维
  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可以对自己做过的题进行思考,找到解题思路,增强数学学习的热情。反证法在数学解题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实际问题出发,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渗入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陈正强.初中数学解题中反证法的应用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82).
  [2]黄丽红.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5).
  [3]马多贵.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20(12).
  [4]张本陆.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8(11).
其他文献
【摘 要】HPM视角下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根据重构的历史进行教学。祖暅原理在球体的体积公式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这一教学内容,采用重构的方式对球体体积公式发展中几个重要历史阶段的难点和突破点进行教学探究和应用。  【关键词】HPM;祖暅原理;球体体积;重构式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人生观,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迫在眉睫,这也是HPM领域研究的重
期刊
【摘 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应当由教师把控整个课堂,而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高效交流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的模式下,师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互动式教学实现了师生间的高效交流和对话,能够有效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能力,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课堂互动式教学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关
期刊
【摘 要】极限思维法是指运用极限概念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分析相关问题时应用极限思维可从较为抽象的情境中迅速找到相关规律,找到问题答案。众所周知,高中物理习题灵活多变,解题时应注重根据题型特点,采用高效的解题思维,尤其是在解答高中物理选择题时运用极限思维法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极限思维法解答物理习题,既要注重相关理论的教学,又要为学生展示极限思维法的具体应用。  【
期刊
【摘 要】教育领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实践运用,数学教师要以学生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为重点,让其经历问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一系列过程。建模思想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其全面发展。对此,本文简要介绍数学建模思想和应用价值,并对于数学建模的实践运用做深度分析。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数学建模是指结合现实
期刊
【摘 要】一些教师会习惯性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事情,跟理科学习关系不大。尤其是数学解题中,部分教师认为不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需要让学生记住相关概念、基本公式、定理等就可以了。这个认识并不正确,因为看似“分散”的数学知识实际上有紧密的联系,正因为知识的连贯性,所以数学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容易错过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机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实施,探究性学习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教学标准和要求,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和效果,本文立足于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从巧设教学问题、开展实践教学、注重生活化教育三个方面入手,提出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实践表明,探究性学习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完全符合素质教育实施需求
期刊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网络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依赖教科书的授课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形象生动的视频讲解抽象的数学理论,使中职学生根据视频学习教师的授课内容,将难点逐个击破,在脑中构建系统性的数学知识体系。中职教师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引入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的载体与手段,会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与兴趣,在热烈而融洽的讨论氛围中完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新资源,极大地方便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有效将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学特点、问题情境、教学效率以及自主探索四方面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策略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第二课堂教学中,部分物理知识点的教学主要是以实验的形式开展的,并且整个实验过程涉及了大量的概念、原理与规律。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开展教学。但是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学设备以及场所过于简陋,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物理实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已学知识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这一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思维,还能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使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本文先论述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现存问题;教学策略  初中是学生发挥学习能动性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建立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