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加上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对现代小学生的立定跳远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广大师生与家长越来越重视体育的教学,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立定跳远作为体育教学中一种特殊的教学课程,对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挥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立定跳远;预摆与起跳;动作技术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对锻炼小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要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学校也开始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学的地位在小学生的课程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而立定跳远作为一门特殊的体育课程,能够很好的锻炼小学生下肢的起跳能力,并培养协调全身的能力,对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立定跳远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动作技术要领,只有这样才能更规范的进行教学与学习。本文主要对立定跳远的预摆与起跳动作技术的教学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 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立定跳远是体育教学中一门特殊的学科,对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来看,随着体育教学教学的不断重视,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教学成绩与效果,与以往相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及立定跳远动作技术的特殊要求等原因,在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教学训练中,仍然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动作技术上的失误。下面主要讨论一下,立定跳远动作技术上容易犯的失误。
(一) 预摆不协调
由于小学生的自身控制能力不足,在立定跳远的预摆动作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有的手臂摆动幅度小,而有的手臂摆动幅度过大,更有的小学生在立定跳远中根本不摆动手臂,并且摆动的速度与频率也不一样,这样便造成了预摆的不协调性发生。大家可以想象,手臂摆动的不均匀和不协调势必不利于起跳力量的发挥,导致立定跳远动作的不连贯和不完美,进而影响立定跳远的成绩。
(二) 起跳展体不充分
起跳是立定跳远中重要的动作,如果起跳做不好,立定跳远的动作就无法完成。但是,在立定跳远的起跳动作中实际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起跳动作中需要协调各关节的屈伸,正是在屈伸中才能为起跳积蓄力量,但是在实际的起跳中小学生在蹬地跳出时,往往不能伸直膝关节和髋关节,造成身体展体不充分,进而影响起跳力量的发挥,导致跳的距离比较近,成绩不理想。
二、 立定跳远教学中预摆与起跳动作技术要领分析
一般来讲,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表面上看起来,立定跳远很容易掌握,也很简单,但是由于需要动用身体各方面的动作,因而在训练中难免出现动作不规范的现状。因此,立定跳远的教学工作,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然后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直到动作协调、熟练,这样才能在立定跳远中取得好成绩,当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并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基本素质。下面主要针对立定跳远中的预摆与起跳两个动作,简要的概括一下教学的技术要领。
(一) 预摆动作技术要领
一般来讲,立定跳远中的预摆动作包括三个过程:静立、蹬地上摆、下摆下蹲。在预摆过程中小学生的身体都要受到身体重力和大地支撑力的作用。在静立状态下,小学生身体的重力正好与大地的支撑力相等;而在蹬地上摆时,小学生的身体做向上加速运动的状态,根据我们学过的牛顿力学定律可以推理得出,这时的大地支撑力大于小学生身体的重力,即身体处于超重状态;当下摆下蹲时,小学生的身体则向下做加速运动,与蹬地上摆时的动作相反,因此,此时小学生的身体处于失重状态。在力学原理的分析下,小学生在完成预摆动作的时候要克服身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这样的话预摆次数如果过于频繁的话,小学生身体所克服的身体超重和失重现象就越多,而过多的身体超重和失重又相当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心理紧张,在这样的状态下,就会容易造成小学生的动作不协调和流畅,因此在预摆的过程中,当上摆到最高点时,要尽力的提踵,进而形成一定的地面支撑,减少身体的超重和失重,在短暂的静止后,再迅速的下蹲,同时身体前倾,进而完成整个预摆过程。
(二) 起跳动作技术要领
起跳是立定跳远教学中关键的步骤,起跳动作的发挥,将直接决定了立定跳远的成绩。起跳动作的基本要领主要是,脚蹬地要迅速而有力,同时注意与手摆相协调,在跳到空中时身体展体要充分。我们还根据力学原理来分析起跳动作的技术要领,具体来看,当手臂开始做摆动时,要用前脚掌迅速有力的蹬地,同时膝关节要伸开,在这个起跳的蹬伸阶段,小学生身体的重心开始下降,这时要获得加速的运动,使身体获得较大的腾起速度,就要尽量的缩短蹬地的时间,同时增大身体重心转移的距离。因此在立定跳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就要努力做到缩短蹬地的时间和增大学生身体重心转移的距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是现代体育教学中一项基本的教学课程,对训练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下肢力量有着突出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向着德、智、体、美、劳方向全面发展。因此,在立定跳远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应该规范小学生的动作,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在不断的课程训练中逐步提升立定跳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立峰.9-18岁儿童少年立定跳远动作技能的运动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09)
[2]陈周业,杨学军,何淑娟,石井良昌.对日本小学生立定跳远动作发展状况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SportScienceSociety)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02)
[3]黄真真,王颖,李萍.不同教学模式在小学立定跳远中的运用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
[4]单桂芳.“教”与“玩”相结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论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J].吉林教育,2013(10)
【关键词】小学生;立定跳远;预摆与起跳;动作技术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对锻炼小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要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学校也开始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体育教学的地位在小学生的课程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而立定跳远作为一门特殊的体育课程,能够很好的锻炼小学生下肢的起跳能力,并培养协调全身的能力,对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立定跳远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动作技术要领,只有这样才能更规范的进行教学与学习。本文主要对立定跳远的预摆与起跳动作技术的教学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 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立定跳远是体育教学中一门特殊的学科,对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来看,随着体育教学教学的不断重视,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教学成绩与效果,与以往相比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及立定跳远动作技术的特殊要求等原因,在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教学训练中,仍然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动作技术上的失误。下面主要讨论一下,立定跳远动作技术上容易犯的失误。
(一) 预摆不协调
由于小学生的自身控制能力不足,在立定跳远的预摆动作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有的手臂摆动幅度小,而有的手臂摆动幅度过大,更有的小学生在立定跳远中根本不摆动手臂,并且摆动的速度与频率也不一样,这样便造成了预摆的不协调性发生。大家可以想象,手臂摆动的不均匀和不协调势必不利于起跳力量的发挥,导致立定跳远动作的不连贯和不完美,进而影响立定跳远的成绩。
(二) 起跳展体不充分
起跳是立定跳远中重要的动作,如果起跳做不好,立定跳远的动作就无法完成。但是,在立定跳远的起跳动作中实际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起跳动作中需要协调各关节的屈伸,正是在屈伸中才能为起跳积蓄力量,但是在实际的起跳中小学生在蹬地跳出时,往往不能伸直膝关节和髋关节,造成身体展体不充分,进而影响起跳力量的发挥,导致跳的距离比较近,成绩不理想。
二、 立定跳远教学中预摆与起跳动作技术要领分析
一般来讲,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表面上看起来,立定跳远很容易掌握,也很简单,但是由于需要动用身体各方面的动作,因而在训练中难免出现动作不规范的现状。因此,立定跳远的教学工作,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然后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直到动作协调、熟练,这样才能在立定跳远中取得好成绩,当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并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基本素质。下面主要针对立定跳远中的预摆与起跳两个动作,简要的概括一下教学的技术要领。
(一) 预摆动作技术要领
一般来讲,立定跳远中的预摆动作包括三个过程:静立、蹬地上摆、下摆下蹲。在预摆过程中小学生的身体都要受到身体重力和大地支撑力的作用。在静立状态下,小学生身体的重力正好与大地的支撑力相等;而在蹬地上摆时,小学生的身体做向上加速运动的状态,根据我们学过的牛顿力学定律可以推理得出,这时的大地支撑力大于小学生身体的重力,即身体处于超重状态;当下摆下蹲时,小学生的身体则向下做加速运动,与蹬地上摆时的动作相反,因此,此时小学生的身体处于失重状态。在力学原理的分析下,小学生在完成预摆动作的时候要克服身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这样的话预摆次数如果过于频繁的话,小学生身体所克服的身体超重和失重现象就越多,而过多的身体超重和失重又相当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心理紧张,在这样的状态下,就会容易造成小学生的动作不协调和流畅,因此在预摆的过程中,当上摆到最高点时,要尽力的提踵,进而形成一定的地面支撑,减少身体的超重和失重,在短暂的静止后,再迅速的下蹲,同时身体前倾,进而完成整个预摆过程。
(二) 起跳动作技术要领
起跳是立定跳远教学中关键的步骤,起跳动作的发挥,将直接决定了立定跳远的成绩。起跳动作的基本要领主要是,脚蹬地要迅速而有力,同时注意与手摆相协调,在跳到空中时身体展体要充分。我们还根据力学原理来分析起跳动作的技术要领,具体来看,当手臂开始做摆动时,要用前脚掌迅速有力的蹬地,同时膝关节要伸开,在这个起跳的蹬伸阶段,小学生身体的重心开始下降,这时要获得加速的运动,使身体获得较大的腾起速度,就要尽量的缩短蹬地的时间,同时增大身体重心转移的距离。因此在立定跳远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就要努力做到缩短蹬地的时间和增大学生身体重心转移的距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是现代体育教学中一项基本的教学课程,对训练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下肢力量有着突出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向着德、智、体、美、劳方向全面发展。因此,在立定跳远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应该规范小学生的动作,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要领,在不断的课程训练中逐步提升立定跳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立峰.9-18岁儿童少年立定跳远动作技能的运动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09)
[2]陈周业,杨学军,何淑娟,石井良昌.对日本小学生立定跳远动作发展状况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SportScienceSociety)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02)
[3]黄真真,王颖,李萍.不同教学模式在小学立定跳远中的运用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
[4]单桂芳.“教”与“玩”相结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论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J].吉林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