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uanliu_b06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江辉的小说,第一感觉是扑面而来的烟火气。不管是办公室的流浪猫,还是楼下的马路菜场,抑或是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都带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甚至在《木鹊》这样充满想象和反讽的文本里,也能读出一种人间烟火味,木匠张班在梦中出售了手工制作的木鹊,第一时间惦记的还是买房子、还清亲戚的欠款这样的生活琐事。在叙述的方式上,作家也采取了一种亲历的视角,如《一只猫的纵身一跃》开头的“老刘断断续续说过一只猫的事”,《马路菜场的习惯用语》开头的“老石家的楼下有一个马路菜场,他常常给我们讲一些趣事”,以及《我们共同研究的恋爱》开头的“这是我自己碰到的事”。这种讲故事的口气,使读者迅速进入小说文本中,也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在江辉的故事里,大多是日常生活的细节,而较少有那种跌宕起伏的人生。作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让日常生活自然流淌进作品中。
  不论是非虚构还是虚构,在作品中读者看到的始终是鲜活的现实生活。《马路菜场的习惯用语》里,嘈杂的路边菜市,杀鸡的、卖黄鳝的、挑青菜的、骑摩托车的,共同构成了一幅小城生活图景。《我们共同研究的恋爱》讲了一个大龄男青年老柴的相亲经历,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大家饿着肚子等待老柴相亲回来的场景。没有耸人听闻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小说中只有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描摹与再造。
  在作家的笔下,日常生活是经过了重重的加工与过滤的。小说里写到的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在单位捡到一只流浪猫、去楼下马路边的菜市场买菜、一群年轻教师为同事的相亲出谋划策,或者是为了钱手工制作一只会飞的木鹊。作家没有宏大叙事的野心,描绘这些市井生活的片段,并不是为了塑造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或是为生活中的这些小人物立传,而是以亲历者的口吻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遭遇。但是,这种日常生活书写,当然不是简单地对生活场景的复刻,而是经过了作家的过滤和筛选。作家抓住了一些闪光的生活瞬间,在生活中淘金,打捞出日常生活中的动人之处。比如一只被捡回来的小猫,通过“纵身一跃”的方式完成了对主人的报恩;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一句不咸不淡的“要死啊”,串联起了平凡人的庸常生活;介绍的相亲对象居然与给前辈老柴介绍的是同一个人,“我”出于对老柴的照顾与关心而毅然放弃;投资失败的木匠在梦里造出了会飞的木鹊,木鹊飞上天的瞬间,似乎那些鸡零狗碎的生活已经被消解了。这些生活瞬间的加入,使得小说越出了普通生活的平淡庸常,逐渐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这种对日常生活片段的选择与书写,与作家的创作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在遭受了身体上的疾病后,作家迫切需要一种情绪的出口,来安放自己的病痛。因此,江辉选择了从身边之事、记忆之事写起,以平淡的视角来叙述身边的人和事,达到一种疗愈的目的。正如作家自述:“以文学为载体,把浑浊的病苦放进去,任它去发酵、过滤。大凡发酵过的东西,都会变得清冽、沉静”“我把文学当药吃”。这些类似的表达,都是希望借由写作来处理情绪,通过文学与个体生命之间的碰撞,达到疗愈的作用。因此,在写作的时候,作家尽量采用一种冷峻的、不动声色的表达方式,以朴素的文字紓解内心苦痛。在作家这里,文学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这极大地影响了小说的记录和表达方式。显然,作家的目的不在于塑造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或者讲述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而试图以文学入药,应对个体的现实困境。
  对于作家来说,在疗愈的过程中,文学治愈的不仅是身体的病苦,也有对心灵的慰藉。观察、体验和想象的过程,也是处理自己内心的过程。通过写作,作家对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小说《木鹊》里,张班造第一个木鹊“是因为没钱”,而“再造一个木鹊,是因为想钱”,“想化手艺为现钱,改变现状”。这种毫不掩饰的对金钱的渴望,反映出了张班想要逃脱当前生活方式的迫切愿望。小说里有这样的细节:张班对妻子讲述了自己成功卖出木鹊拿到350万的梦。妻子听了很兴奋,马上拿来计算器分配这笔钱的使用,还给乡下亲戚250万,再买个小房子,生活似乎就恢复了正常。在小说结尾,妻子叫醒了正在做梦的张班,而张班又发现似乎自己的梦其实才是真实的现实。在真与假、虚与实的变换中,在对欲望的客观叙述中,隐秘地传达出了作家的人生观念。通过对这一人物的塑造,也折射出作家面对外部世界变化时的现实批判与价值取向。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时,作家的立场显得格外重要,在处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时,才不会显得犹豫和困惑。从这一点来说,写作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了当下的现实生活,并且给予了精神上的超脱。
  江辉的语言是粗粝的。作家偏爱短句,也有一些口语化的表达。这有助于还原现实生活的质感,读来也有一种野生的生命力。比如写到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写在市民广场试飞木鹊,都采用了一些偏口语的表达,刻画出鲜活的生活细节。但同时小说中有些句子的表达稍嫌拖沓,语言有时不加节制,会给小说带来一种冗长的感觉,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文本的连贯性,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有理由对江辉的作品抱有更大的期待。
其他文献
大平原  我在一棵豌豆中安享天年,  夏日辽阔,澄明一片。  轻贱者身在草莽,  天空中熠耀的总是少数。  蛙鸣如雨,  流水绕道过来看我。  为了和我站在一起,  黄河进入一株燕麦。  大 海  口拙的父亲,  那些暗淡是温良的,  那些无奈是开阔的,  一碗水坐在收获后的黄昏里,  潮气慢慢上来。  我清楚听到了低处的波澜,  轻微的,一种羽毛拔节的声音。  没人知道,他也有飞的愿望,  甚至
期刊
张忠义先生潜心中国书画收藏、研究30余年,对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的鉴定慧眼独具,他不仅研究书画艺术的学术问题,还从事创作,花大量的时间考察市场,观点朴实而具有实战操作性,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张先生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主任,近年来主编的《中国收藏拍卖年鉴》一书颇具实用性。  “物我两忘,心手相师”  在张忠义眼里,傅抱石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其书画成就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期刊
鸳鸯河畔  凌晨,或傍晚  在河边走动的人,喜欢  漫不经心  那时,这儿的星星也是这样  漫不经心地掉入池塘  又被赶早,或晚归的人  捡拾  他们都是时间序列里的  一员  他们都在以缓慢的速度移动。从  无恒,到永恒  麒麟山观雪  曲径通幽。沿石阶  拾阶而上,要拐几道弯。中途  有石凳,有凉亭  还有几株不起眼的腊梅丛  山上刚刚铺了一层白雪  却是很随意的那种  迎风的一面,黑和白  
期刊
这里的青砖黛瓦、墙头屋檐一定是长着记忆性的,一定还留有童稚追逐嬉闹的笑声,长者弓背鹤发的背影;留着货郎肩担吆喝,婚丧行头吹打;还有雨的滴答,风的盘旋。残阳夕照,月影斑驳。一切都这样安然地留在这蜿蜒狭长的小巷里。  冬日的午后,天很蓝很亮,亮能把路边的柳枝和瓦砾砖墙也折射出光来。我是想着要去那儿走走看看了。人间本惆怅,我曾醉心于刹那间的相遇,沉迷于转瞬即逝的欢悦。岁月与阅历的沉淀倒是沥去不少浮在心头
期刊
一  时近清明,带着妻子和女儿驱车回老家。一是扫墓,二是看望年迈的父亲。  进了村子,走过弯弯曲曲的小巷,远远看见父亲早已在老屋的门口等着。见到我们,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进屋后,父亲拉着女儿的小手,一会儿问她近来学习怎么样,一会儿问她想吃什么。爷孙俩一问一答,自是亲热。  女儿乖巧,父亲慈爱,一老一小,其乐融融。  乘着一老一小还在亲热之际,我和妻子拾掇着香、蜡烛和祭品,准备上山。
期刊
一    人一生中的经历,决不可能都清晰地记得。要想“记得”,往往需要借助于“旧物”。当我们年纪老了的时候,翻看一下旧时的照片,拿起一件得意的收藏品,怀一下“旧”,其实是要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坦然,并非是要忆起自己往昔的“英雄故事”,给他人以炫耀。相反,我们是要通过这些“旧物”,迈出通往明天更加坚实的一步。那么,在我们的翻看、拿起的一时间,它的意义就决非寻常了。那些曾经逝去的岁月、故事,不论如何峥
期刊
坐北向南 这是最好的风水  老人们说 必须这样 这是上房  四季的门口 迎着阳光 也迎着月光  至于星光 随便怎么落都行  长年刮着的北风  一直在屋子的背面猛扑  累了就歇一会 再扑  风雨是这样 风雪也是这样  门前的雪化了 屋后的还在  春天一到 人们就把暗处的雪忘了  风不相信一间土坯屋就能挡住它的去路  绕到屋子前面的院子里  咣当咣当地推着木板门和纸糊的窗子  窗子装上玻璃了 风还是使
期刊
x  大地风光好,中华文物多。  愿君勤访古,足迹遍山河。  这首诗是“文革”前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邓拓写给我的老师徐震伯的。我在1962年高中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北京市文物商店工作,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徐震伯师傅早已去世了,他就是我的主教师傅之一。由于我学习的文物鉴定以书画为主,所以在业余活动当中,所接触的多是书画爱好者。在这些书画爱好者中,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制定的文物政策是先公
期刊
在皇家马厩遇汗血马  隔着木栅栏,我们头抵着头  请把你脸颊的鞭痕印上我的额头  请把你菱形的泪,像子弹  埋进我和你一样粗暴的发辫  本该是我,替你顶着它们行走于世  你带着战马的光荣,去做草原上该做的事  是的,我们欠你一把萝卜一个草原  你眼底的星光不该只有镁光灯  请再次把缰绳与口罩用在我的身上  在落日的骨骸里,你的汗血和马蹄  是救赎的自由落体  我知道  乌云一步步将厚被子压下来  
期刊
邂 逅  “金松这孩子,八成是被女人伤过心呐!”一剪梅奶奶看到金松表哥孑然一人的身影,悄悄地对香樟爷爷说。  在一剪梅奶奶脑海中,她无数次想象着金松身着白色礼服,步入婚姻殿堂的模样。每当看到他在茶室忙活,她就会暗地里琢磨:“还要多久,他才会结婚啊?”有时,她也有些纳闷,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眼下,眼看着金松都三十出头了,他怎么连个女朋友都不肯交呢!  平常,金松在香樟爷爷的茶室里帮忙,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