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乱世佳人》展开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可从作品人物形象、女性主义等多视角展开,如此一来,不但可使受众群体对该类文学作品形成一定的了解与关注,而且对于英美文化亦会有深刻的认知。
文学作品是事实的映射,亦是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充分提炼及高度升华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民族文化的浓缩和传承。《乱世佳人》作为经典的英美作品,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7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作品以美国亚特兰大及周边的种植园为叙事背景,从多个维度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人的生活。同时,作品刻画了当时诸多南方人的形象,其中,斯嘉丽、瑞德以及艾希礼等人是典型代表。作者通过叙述斯嘉丽和瑞德的情感纠缠,成功重现了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部地区民众的生活。
一、《乱世佳人》作品简介
在《乱世佳人》这部文学作品中,作者刻画了一位可爱、热情、大方且迷人的贵族女性斯嘉丽,在赞扬其对艾希礼执着、真挚情感的同时,批判了其对于婚姻的盲目与随意,这使得《乱世佳人》成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乱世佳人》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阐述了贵族上流社会所流露的纯真爱情,揭示了婚姻关系当中利用和背叛的丑恶现象。
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终结,在这一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下,社会群体价值取向发生较大改变,婚姻观亦随之变化。斯嘉丽是成长、生活于南方庄园,坐拥200余名黑奴的庄园小姐,其婚姻悲剧在较大程度上是由战争导致的。
作品以斯嘉丽坎坷的一生为主线,深入描绘了其在不同阶段对婚姻的选择。在少女时期,斯嘉丽爱上了其他庄园的公子艾希礼。斯嘉丽对爱情的偏执导致其对艾希礼敞开心扉表白,在被拒绝之后,斯嘉丽为了报复艾希礼,与查尔斯结婚,而这场婚姻中并不存在爱情。斯嘉丽的第二次婚姻是在战争过程中,为防止自家庄园走向没落,选择与弗兰克这个年长的商人建立婚姻关系,以此维系自己的富足生活。这场婚姻完全没有爱情因素,且存在着明显的金钱关系与利用色彩。第三次婚姻,斯嘉丽力排众议与深爱自己的瑞德组建了家庭,此次婚姻关系仍有利用色彩。斯嘉丽内心深爱着艾希礼,然而随着生活的继续,她逐渐认清了内心的想法,明白自己已愛上瑞德,但此时的瑞德由于心灰意冷,选择了离开斯嘉丽。
二、《乱世佳人》英美作品的解读
(一)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
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部地区属于典型的男权主义社会,女主人公斯嘉丽是大庄园的继承人,自童年时期便过着奴役他人的生活,这促使斯嘉丽无法接受被他人拒绝。身为贵族小姐,斯嘉丽内心深处亦存在反叛心理,叛逆精神较为强烈,一方面,斯嘉丽的婚姻比较盲目、冲动。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斯嘉丽对爱情抱有理想主义,既体现出专一、执着,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艾希礼的拒绝对斯嘉丽的打击很大,为其人生悲剧与未来对婚姻的选择埋下伏笔。
斯嘉丽14岁时对艾希礼一见倾心,随后一直幻想着与艾希礼步入婚姻的殿堂。此种执着、坚定的爱情观具有理想化特点,亦存在盲目性。在艾希礼对媚兰表达爱意之后,斯嘉丽企图利用私奔与引诱等形式来挽回艾希礼。在这些方法均无法产生效果后,斯嘉丽与媚兰的兄长查尔斯建立了婚姻关系,这场随意且盲目的婚姻其实是斯嘉丽以报复为目的的选择。并且,斯嘉丽希望借助这场婚姻引起艾希礼的关注,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是对人生的不负责,同时也意味着斯嘉丽本身的不成熟。
斯嘉丽的第二段婚姻也是交易。嫁于富商弗兰克是为了保持自己原有的奢靡生活,所以,斯嘉丽的这次婚姻亦具有盲目冲动的意味。斯嘉丽的第三次婚姻与其性格具有密切关系。在冲动与盲目情绪的促使下,斯嘉丽经历了三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且并未对丈夫付诸情感。但是,除了婚姻与爱情方面的冲动及盲目以外,她自身仍存在诸多令人赞颂的闪光之处,如善良、智慧、执着、坚强,并且对于艾希礼有浓厚的情意。
斯嘉丽在和瑞德建立婚姻关系后,仍深爱着艾希礼,并在媚兰离世后,一直照顾艾希里与他们的子女,支持艾希礼创业。尽管艾希里并不善于经营和管理,斯佳丽仍然倾其所有帮助他。对于艾希礼的深厚感情,使得斯嘉丽爱屋及乌,对媚兰进行了全面的照顾,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下,斯嘉丽为媚兰接生,并将其送至亚特兰大的安全环境中。
(二)土地的价值与不同姿态的体现
在《乱世佳人》这一英美作品中,土地在个体的认知中具有不同的价值与姿态,不管是对“陌生人”而言,还是对斯嘉丽的父亲杰拉尔德来说,其对于土地体现出疏远的特点。具体而言,“陌生人”对于土地存在漠视态度,杰拉尔德对土地存在着征服之心,而斯嘉丽则在本质上认知这片土地。
对生活经历十分坎坷的斯嘉丽来说,土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对土地存在崇敬之情,尊重所有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生物,并将其置于和自己对等的地位。斯嘉丽对于土地的尊敬和热爱,与英美国家生态主义者所倡导的土地共同体思想相契合。
首先,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斯嘉丽在受到现实生活的打击后,重新振作,并在劳作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斯嘉丽在土地中勤苦劳作,加之有效的经营和管理,生活情况有所改善,度过了相对艰难、困苦的时期。尽管斯嘉丽十分疲累,但其劳作热情不断被激发,且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与其说她在耕种农作物,不如说在进行思想的耕种,因为土地并非单纯的土壤物质,其与植物、水以及气候等因素均存在紧密联系。斯嘉丽与土地建立了亲密关系,土地为斯嘉丽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使得斯嘉丽从内心深处感到欣慰。
其次,土地扮演着人们心灵引路者的角色。斯嘉丽又一次对艾希礼表达爱意并遭到决绝时,其内心深处十分绝望。此时,艾希礼在土地中挖出一块红土放于手中,并对斯嘉丽说:“这个世上存在着你更深爱的东西,尽管你并未意识到。”艾希礼所言使斯嘉丽想到了红土地,其曾在那片土地上辛苦劳作,未来她要继续努力拼搏。斯嘉丽手中握着泥土,其思维逐渐清晰,这是因为泥土早已驻扎在其内心深处,在土地的指引下,其在迷茫的情感当中清醒,再次开启了她的新生活。
(山东英才学院)
作者简介:张杰(1986-),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文学作品是事实的映射,亦是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充分提炼及高度升华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民族文化的浓缩和传承。《乱世佳人》作为经典的英美作品,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7年荣获普利策文学奖。作品以美国亚特兰大及周边的种植园为叙事背景,从多个维度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人的生活。同时,作品刻画了当时诸多南方人的形象,其中,斯嘉丽、瑞德以及艾希礼等人是典型代表。作者通过叙述斯嘉丽和瑞德的情感纠缠,成功重现了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部地区民众的生活。
一、《乱世佳人》作品简介
在《乱世佳人》这部文学作品中,作者刻画了一位可爱、热情、大方且迷人的贵族女性斯嘉丽,在赞扬其对艾希礼执着、真挚情感的同时,批判了其对于婚姻的盲目与随意,这使得《乱世佳人》成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乱世佳人》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阐述了贵族上流社会所流露的纯真爱情,揭示了婚姻关系当中利用和背叛的丑恶现象。
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终结,在这一特殊的社会大环境下,社会群体价值取向发生较大改变,婚姻观亦随之变化。斯嘉丽是成长、生活于南方庄园,坐拥200余名黑奴的庄园小姐,其婚姻悲剧在较大程度上是由战争导致的。
作品以斯嘉丽坎坷的一生为主线,深入描绘了其在不同阶段对婚姻的选择。在少女时期,斯嘉丽爱上了其他庄园的公子艾希礼。斯嘉丽对爱情的偏执导致其对艾希礼敞开心扉表白,在被拒绝之后,斯嘉丽为了报复艾希礼,与查尔斯结婚,而这场婚姻中并不存在爱情。斯嘉丽的第二次婚姻是在战争过程中,为防止自家庄园走向没落,选择与弗兰克这个年长的商人建立婚姻关系,以此维系自己的富足生活。这场婚姻完全没有爱情因素,且存在着明显的金钱关系与利用色彩。第三次婚姻,斯嘉丽力排众议与深爱自己的瑞德组建了家庭,此次婚姻关系仍有利用色彩。斯嘉丽内心深爱着艾希礼,然而随着生活的继续,她逐渐认清了内心的想法,明白自己已愛上瑞德,但此时的瑞德由于心灰意冷,选择了离开斯嘉丽。
二、《乱世佳人》英美作品的解读
(一)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
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部地区属于典型的男权主义社会,女主人公斯嘉丽是大庄园的继承人,自童年时期便过着奴役他人的生活,这促使斯嘉丽无法接受被他人拒绝。身为贵族小姐,斯嘉丽内心深处亦存在反叛心理,叛逆精神较为强烈,一方面,斯嘉丽的婚姻比较盲目、冲动。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斯嘉丽对爱情抱有理想主义,既体现出专一、执着,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艾希礼的拒绝对斯嘉丽的打击很大,为其人生悲剧与未来对婚姻的选择埋下伏笔。
斯嘉丽14岁时对艾希礼一见倾心,随后一直幻想着与艾希礼步入婚姻的殿堂。此种执着、坚定的爱情观具有理想化特点,亦存在盲目性。在艾希礼对媚兰表达爱意之后,斯嘉丽企图利用私奔与引诱等形式来挽回艾希礼。在这些方法均无法产生效果后,斯嘉丽与媚兰的兄长查尔斯建立了婚姻关系,这场随意且盲目的婚姻其实是斯嘉丽以报复为目的的选择。并且,斯嘉丽希望借助这场婚姻引起艾希礼的关注,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是对人生的不负责,同时也意味着斯嘉丽本身的不成熟。
斯嘉丽的第二段婚姻也是交易。嫁于富商弗兰克是为了保持自己原有的奢靡生活,所以,斯嘉丽的这次婚姻亦具有盲目冲动的意味。斯嘉丽的第三次婚姻与其性格具有密切关系。在冲动与盲目情绪的促使下,斯嘉丽经历了三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且并未对丈夫付诸情感。但是,除了婚姻与爱情方面的冲动及盲目以外,她自身仍存在诸多令人赞颂的闪光之处,如善良、智慧、执着、坚强,并且对于艾希礼有浓厚的情意。
斯嘉丽在和瑞德建立婚姻关系后,仍深爱着艾希礼,并在媚兰离世后,一直照顾艾希里与他们的子女,支持艾希礼创业。尽管艾希里并不善于经营和管理,斯佳丽仍然倾其所有帮助他。对于艾希礼的深厚感情,使得斯嘉丽爱屋及乌,对媚兰进行了全面的照顾,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下,斯嘉丽为媚兰接生,并将其送至亚特兰大的安全环境中。
(二)土地的价值与不同姿态的体现
在《乱世佳人》这一英美作品中,土地在个体的认知中具有不同的价值与姿态,不管是对“陌生人”而言,还是对斯嘉丽的父亲杰拉尔德来说,其对于土地体现出疏远的特点。具体而言,“陌生人”对于土地存在漠视态度,杰拉尔德对土地存在着征服之心,而斯嘉丽则在本质上认知这片土地。
对生活经历十分坎坷的斯嘉丽来说,土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对土地存在崇敬之情,尊重所有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生物,并将其置于和自己对等的地位。斯嘉丽对于土地的尊敬和热爱,与英美国家生态主义者所倡导的土地共同体思想相契合。
首先,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斯嘉丽在受到现实生活的打击后,重新振作,并在劳作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斯嘉丽在土地中勤苦劳作,加之有效的经营和管理,生活情况有所改善,度过了相对艰难、困苦的时期。尽管斯嘉丽十分疲累,但其劳作热情不断被激发,且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与其说她在耕种农作物,不如说在进行思想的耕种,因为土地并非单纯的土壤物质,其与植物、水以及气候等因素均存在紧密联系。斯嘉丽与土地建立了亲密关系,土地为斯嘉丽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使得斯嘉丽从内心深处感到欣慰。
其次,土地扮演着人们心灵引路者的角色。斯嘉丽又一次对艾希礼表达爱意并遭到决绝时,其内心深处十分绝望。此时,艾希礼在土地中挖出一块红土放于手中,并对斯嘉丽说:“这个世上存在着你更深爱的东西,尽管你并未意识到。”艾希礼所言使斯嘉丽想到了红土地,其曾在那片土地上辛苦劳作,未来她要继续努力拼搏。斯嘉丽手中握着泥土,其思维逐渐清晰,这是因为泥土早已驻扎在其内心深处,在土地的指引下,其在迷茫的情感当中清醒,再次开启了她的新生活。
(山东英才学院)
作者简介:张杰(1986-),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