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亿元财政收入是喜是忧

来源 :理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ba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5月,我国财政收入为3.5万亿元。据此保守估计,今年全年财政收入将轻松突破8万亿元。在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改革等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时,这一新闻的出炉再次让人们反思政府财政高增长背后的隐忧。
  
  最近几年接二连三的高通胀让许多人认准了这么一条理财上的真理:“要让财富不缩水,你一定要跑赢CPI。”但其实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光跑赢CPI是不够的,你还得跑赢整个国家的财富增长速度。然而过去十多年来,老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却始终低于GDP的增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财政收入却连续多年两倍甚至三倍于GDP的增速。显然在财富增长的长跑比赛上,老百姓已经被政府远远地抛在了后头。今年财政收入将破8万亿元
  最近又出现了一条新闻足以证明“老百姓收入增速远远跑输政府”: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5月,全国财政收入35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62亿元,增长30.8%。这一数字比去年前6个月的还要多2000亿元。而国家税务总局一位官员则表示,以目前的经济形势看,今年下半年保证10%的增速应该没问题。保守估计,上半年财政收入应能超过4.3万亿元,下半年则将达到近3.8万亿元,全年财政收入将至少超过8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财政收入大国。
  但如果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预算内的财政收入并非政府收入的全部,又会发现“财政收入世界第二”其实并不仅是一个将要发生的事情,而是早已存在的事实。据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测算,2009年6.8万亿元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再加上收费罚款、土地出让金,以及社保费、国企上缴利润、彩票发行等方面的收入,中国政府的实际收入已高达10万亿元以上。
  
  财政收入高增长 老百姓却“不高兴”
  
  照理说,这则新闻应该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因为单纯从理论角度看,政府收入增多,国家宏调能力必然增强,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有利于改善民生。从1950年到2010年,60年间增长接近一千倍。记得2002年我国财政收入还只有1.9万亿元,如今却已达到了8万亿元,其几何级的增长势头的确让人感到惊叹。
  更何况,眼下全球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相继出现1%左右的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局面,并频频爆出诸如“欧猪五国”这样的政府财政危机。相比之下,中国高达30%的财政收入增速更加显得耀眼夺目,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在迅速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
  然而这件原本应该让人感到高兴的事,却受到了舆论的广泛质疑,并且频频引来老百姓的“不高兴”。究其原因,乃是因为理论与现实之中有着巨大的鸿沟——老百姓觉得政府拿的钱太多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身的收入增长。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陈志武曾撰文指出,近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成为最大受益者,收入增幅远在民众之上。从1995年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农民人均纯收人才增加1.2倍。在中国,超过76%的资产是政府拥有的,民间只有不到25%的资产。
  通过横向比较,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陈志武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收入已占到GDP的20%以上,而2007年,美国财政税收占GDP比例为18%,日本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则低于10%。因此早在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就已经超过日本,而同年日本GDP是中国的两倍以上。与欧洲比较,2007年德国联邦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约占GDP 23%。目前中国的这一比例,已高于美、日,略低于德国。然而以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今年我国的这一比例可能将达到24%,一举超越德国,然而德国国民福利之高却远远超过了中国。因此在腾讯网的调查中,有超过八成的网民认为,面对迅猛增长的财政收入,政府应该尽快还富于民。
  
  政府在老百姓身上花钱太少
  
  除了政府拿的钱太多了,老百姓还“不高兴”政府拿了那么多钱后,却没有把这些钱花在“刀口”上。换句话说,海量的政府财政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这些钱在政府的口袋里捣鼓了半天,到头来并没有花在老百姓的身上。
  政府花在老百姓身上的钱,最典型的就是教育、健康、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投入可以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最直接的福利。然而政府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却一直无法让人满意。
  以教育投入为例,早在199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有一条明确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在2000年达到4%。
  但是这一目标并未实现。结果2004年3月24日,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两会”上承诺,要在2008年实现这一目标。然而到了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当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3.48%,为历史新高,却依然没有达到政府自己设定的目标。
  对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分析指出,过去20年来,中国教育总费用呈现逐年递增之势,占GDP比重超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从1991年的3.4%提高到2007年的6.6%,超过经合组织的5.9%和中等收入国家的5.6%。然而与此同时,公共教育经费在中国教育总费用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即使以2008年的3.48%来看,中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还是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平均5%的水平,而且也落后于中等收入国家4%的水平。由此可见,中国教育总费用中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政府支出,这无形之中等于加重了中国老百姓在子女教育投入上的负担。
  与政府在教育投入上的增幅不足相类似,近年来虽然政府通过新医改加大了医疗保障投入,扩大了覆盖面,但2009年中国居民的自费卫生支出平均比率依然为38%,为世界最高。其中,各基本人群的医疗自费比率分别为:城镇职工30%,城镇居民50%,农村人口62%。与此相较,美国居民的自费卫生支出比率仅为14.3%。
  同样的道理,近几年低保投入一直持续增长,城镇低保2007年的支出为274亿元,2008年提高到385亿元,人均补偿额由2007年的102元提至2008年的141元。随着经济回暖,2009年低保投入为461亿元,但增速依然达到了17%。然而低保受益人口覆盖率及农村补偿额却并不高。2009年底,低保受益人口为7100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500万人,增长率仅为6%。相较于美国社会救助的受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中国低保受益人口比例仅为0.5%。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由于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增速相对落后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导致社会 保障处于相对萎缩状态,于是医疗、教育、住房、养老这四大基本民生项目就成了压在老百姓头上的四座大山。正因为此,老百姓才有钱不敢花。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达51.3%,然而199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仅为37.5%。居高不下的储蓄率也成了中国长期内需不振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保问题专家郑秉文据此认为:“尽管近三年国家财政每年都加大社保投入,但国民高储蓄率创历史新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社保制度的不完善。”
  
  行政支出比例过高是关键
  
  据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的研究,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支出的45%用于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民生方面,而美国地方政府的总支出中,用于教育卫生、各种社保的支出比例更高达70%;而同期中国的财政支出中,社保、救济、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支出仅占16%。以卫生和教育为例,这正如我们已看到的,面对类似“全民免费医疗”、“12年制义务教育”这样的民生呼吁,一些政府部门的回应总是“财力不允许”。
  都说政府财政收入将要超过8万亿元,都说政府是中国最“不差钱”的主儿,但为什么事关民生安危,政府总是“很差钱”呢?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政府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18.73%,而同期日本的行政管理支出比重是2.4%,德国为2.7%,英国为4.2%,韩国为5.1%,美国最高也只有9.9%。而据周天勇教授的研究,“2007年我们政府供养人员的支出比例是预算内外全部实际支出比例的44%左右”。
  答案很明显,一方面由于缺少300万元及时加固大堤,导致江西抚州唱凯提垮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另一方面,抚州市每年用于公务接待的费用就高达上千万元。而近来频频曝出的政府“豪华采购”、“天价餐”、“豪华政府大楼”等事件一再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尽管近年来政府在民生领域加大了投入力度,但行政管理费用以及一直不对外公开的“三公”费用方面的支出却依然非常庞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央政府加快民生保障的决心和实际步伐相脱离,如果政府部门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气不能受到遏制,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将始终处于落后状态。
  要解决巨额财政收入没有用在“刀口”上的问题,就必须要实现财政收入和支出预算的公开透明化。从根本上说,政府财政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中最敏感却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下反腐败最方便有力的手段。也唯有政府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体系、支付体系和监督体系,才可能提高政府和官员的社会公信度,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总之,政府眼下应该赶紧做两件事:一是“少赚钱”——减税;二是“会花钱”——减少行政开支。
其他文献
如今的商家为了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或吸引人们的眼球,推出各种汽车大奖活动,汽车奖励从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到几十万元不等。虽然靠赢大奖而享受汽车生活的人并不普遍,然而不妨多多留意这些汽车大奖信息吧,也许下一个幸运者就是你!    天上会掉下馅饼吗?不,是一辆闪亮俊逸的汽车。虽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只是一种奢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幸运儿被各种各样的大奖砸中,让人眼红不已。  以往,在商家的各类促销
期刊
“银企直联”的功能大部分是为大型企业而设计,但借助于财务软件系统的部分模块或是与企业网银的整合,中小企业也有了自己简化、易用的“银企直联”通道。    “银企直联”是大型企业或是企业集团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账务管理系统。简单地说,“银企直联”就是将企业自身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或是ERP系统与银行的网上银行进行“无缝对接”,企业可以直接在财务软件系统中进行签约账户的查询、资金的划转等等,避免了在财务系统
期刊
在股价下跌时,转债投资者可以持有债券获取稳定回报;当股票价格上涨时,转债价格也必然会水涨船高,投资者可以赚取差价;当转债券价格和股票的价格上涨不同步时,投资者也可以行使转换权,然后再卖出股票进行套利操作。在目前较为震荡的市场中,投资者不妨关注一下这类品种。    2010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严厉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及市场对于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使A股市场持续低迷,至今市场已下跌近30%,令广大投资者损
期刊
认识到重大疾病险的重要作用后,不同收入状况、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消费习惯的族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自己精选合适的重疾险产品。    “我有医保了,还有必要买重大疾病险吗?”有不少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选购最合适?”    重疾险很“重要”    对于社会基本医保和商业重疾险的关系,友邦保险首席市场官赖均良先生认为:“每一辆车都配备了刹车,当驾驶员看到前面可能存在的危险时或许可以用刹车来规避,
期刊
部分开发商迫于资金压力,新房开始打折促销,而二手房业主却因为“不差钱”或者税费成本增加等原因,尚未主动降价,于是出现房价倒挂现象。不过专家分析认为,这种现象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二手房挂牌价超过新房?不用怀疑,确有其事。据了解,由于新房价格率先做出调整,相对较为滞后的二手房市场价格仍在“原地踏步”,这导致出现二手房价高于新房的现象,即一、二手房价倒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二手房价倒挂现象将会
期刊
高校教师家庭过着稳定、安逸的生活,夫妻在投资、保障方面都比较用心。不过,要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同时达成旅游、退休等计划,他们该在家庭规划上做哪些安排和调整呢?    焦先生,今年36周岁,数学博士,西安某大学的教授,年收入近10万元。焦太太,与焦先生同岁,同所大学的教师,年收入5万多元。两人育有一子,今年9岁,聪明伶俐,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是夫妻俩最大的心愿。  目前焦先生夫妻两人收入较为
期刊
“后危机时代”如何打理我们的家庭财产?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投资工具来战胜通货膨胀?如何实现家庭财产的保值增值?近日,太平洋寿险推出“鸿鑫人生理财计划”,助您理财巧当家。    追求整体资产组合效用最大化    家庭理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周密规划、精心打理,既要保证现有资金的流动性,又不能让其贬值。家庭理财,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工具和领域的选择,而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应
期刊
在艺术品拍卖中,藏家对于作品以往的表现非常关注,特别是在目前整体行情普遍上涨的时候,以往的价格更是对于当前定价的一个参考。然而对拍卖价格还需认真分辨。    近期申城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幅2005年就拍出逾百万元的作品,此次仅拍出了72.8万元,其中无疑告诉投资者,对于以往的天价,还是需要认真辨别。    “掉价”并不意外    近日,在朵云轩春拍中,齐白石的《清福紫藤》立轴,估价40万至50万元,
期刊
现在有种种迹象表明,近期楼市的调控政策难以出现松动,而与此同时,房价下跌的预期正在进一步趋强。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要学会耐心等待,当买入点真正出现时才是最佳的入市时机。    调控政策不会松动    2010年,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调控之年,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都进入了一个低迷的周期中,让不少投资者也是备受煎熬。现在,距离楼市新政出台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房地产市场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火爆,成交量的大幅下滑
期刊
A股目前陷入上下两难的局面,波幅也越来越小。与2009年底机构众口一词地看好后市所不同的是,市场分歧比较明显,“卧虎”行情恐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系统性机会缺乏的情况下,精选个股是取胜的关键。    2009年年底时,机构们一致高调看好2010年年初行情。如今,机构们又一致低调了,指数波幅越来越小,敢于预测后市点位的也越来越少了。    震荡还是走高?    A股目前陷入上下两难的局面,波幅也越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