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天就 一片冰心在玉壺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簡介]
  嚴天就先生,香港玉器商會副會長、嚴氏永勝玉器行董事長,他自13歲從事玉器行業以來,一直兢兢業業,對此常年保持濃厚的興趣,督促自己的發展事業。尤其在於研究玉文化方面,他更有深入研究,為挖掘和豐富其中内涵而付出心力。
  玉石,備受國人喜愛與追捧,淵源流長的中華文化賦予其中深厚的内涵,並衍生出許多與玉相關的故事:玉琮、和氏璧、金玉滿堂、抛磚引玉……直至今日,人們對玉石的喜愛仍有增無减,從而繼續將美好的情懷投放其中。嚴天就先生熱愛與玉有關的工作,即使沉浸業内半個多世紀也不覺乏味,熱情如初。正是如此純粹的真心,讓他能一步步深入玉石的世界,發掘出深層的内涵,帶來紛至沓來的歡樂。
  恪守玉石行業
  在香港玉器界中,接連不斷地湧現了許多關,山行業發展,為同行營造良好環境的有心人,他們携手合作,伴隨行業經歷或是高潮或是低谷的各種階段,也從不同的方面着手,保證行業的規範和健康。就如服務於香港玉器商會的嚴天就先生,他在總結自己過去的經驗,發表對行業的建議:
  “香港的玉器界屬於較為穩健的行業,雖然受到本地經濟的發展,發展到高峰或低潮,變化也較大,但縱觀整體的趨勢而言,並没有極端的時期。”例如,在内地改革開放之前,香港的出口水平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名列前茅,因此玉石產業可謂一支獨秀,更是東南亞的龍頭角色。此時,有賴於眾多業内前賢的努力,行業發展没有冒進,不至失控,因此為今天的從業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内地改革開放後,香港的玉器出口遭受衝擊,開始失去原有的優勢,且漸漸變成今日較為平静的狀態。目前香港玉器界如果能保持自强不息地發展,保證自身的競爭力,對外方面加强與内地的合作,相信情况不會惡化以致衰微。
  嚴天就先生提議道,香港與内地方面應該做到取長補短,因為内地豐富的資源、廣闊的市場、實惠的成本,都可以降低生產的成本,有很多同行選擇到當地開廠,便是這個原因。同時,要把香港玉器界這麼多年在出口、設計、信譽、質量、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優勢發揮出來,不僅能利於自己的發展,也為内地的同行樹立榜樣,帶來規範。另外,就玉器本身價值而言,也可以從文化層面加以提升,例如將更多的文化、寓意賦予產品之中,再得到經驗豐富、技藝嫻熟的師傅加工、以及能保證原料的質量,就能形成屬於香港玉器界的優勢。通過提議,嚴天就先生希望看到香港與内地的行業能夠一同興盛的可喜局面。
  同時,對於眾多從業多年的同行而言,他們的技術和經驗要是没有好的承傳,會給業界乃至中華文化的發展都會造成較大的浪費。所以嚴天就先生提倡從業者應作充分的準備,以應對行業老龄化問題的出現。首先,他讓已經碩士畢業的女兒回來幫忙,也讓畢業於電子工程專業的兒子在玉器界中接收訓練,藉此實現行業的傳承。而且,他苦心建言也對身邊好友及同行,要為自己的事業尋找一位值得託付的接班人。這一種專注與敬業的精神,正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强大動力。
  傳遞玉石文化
  多年來,堅持選擇用料講究、出品精良的產品供應市場,建立起聲譽载道的口碑,是從業員獲得成功的不二之選。他們不僅在經商中對客户應盡的職責,更通過工作傳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國人熱愛玉文化已經幾千年的歷史,古書有介紹,玉以前屬於祭祀的神器、也是增加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禮器,更是一種可以傳世收藏的藏器。我們愛玉石,正是對中華文化的遵守與熱衷。”
  而且,時代的更替,人們思想的不同,也會影響着玉文化的發展。就如北方的人愛白玉,是因為其代表着中華深厚的文化,代表着温潤的君子風骨,代表着正統與大氣的風範。而喜愛翡翠的風潮,則是清代興起,是西南的商賈經過茶馬古道,將缅甸碧玉輸入中國所致。這種寶石中葱翠的顏色,鮮艷欲滴,猶如生機勃勃的自然,因此迅速形成風潮,且持續至今。可見,愛好不同的玉,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識。而無論白玉、翡翠皆有喜好的嚴天就先生,更顯出一種包容與豁達,其對玉文化多年的沉澱所得。
  當年,十三歲的嚴天就先生由學徒開始,與玉石行業結緣。工作中,隨着工作隨着時曰增加,技藝隨着經驗累積,他被這種精美、天然的寶石深深地吸引了。為了追求玉石文化與藝術更高的層次,他開始翻閱古籍,嘗試着讀懂生澀難懂的文章,找出歷朝歷代中關於玉的觀點和故事。天道酬勤,在嚴天就先生的認真與努力之下,他從書本中了解了更多關於玉石的内容,也收獲了更多的快樂,了解到玉石與中華文化的各種關聯:“我對玉器行業很有興趣,自己也是越做越起勁,並不會說是辛苦,皆因為我對玉石的喜愛。”嚴天就先生用短短的一句感慨,回顧了自己的從業之路,雖然言簡意賅,却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真摯情懷,正如玉石,經過塵世的磨礪,經過歲月的洗禮,變得通透、純真。
  如今,在九龍廣東道的玉器街中,嚴天就先生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賞玉、品玉,一同交流着各自的心得與體會,也一同致力於行業的發展。春去秋來,幾經寒暑,他們在這裏體會着玉文化的韻味,從中感悟着中華文化内涵所在。也將一種自大家年輕時便擁有的情懷,延續至今。
  古人以玉喻人,也以玩玉、賞玉修身養性,嚴天就先生也從愛玉的興趣中,感受到心身變得更為從容健康。因此認識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來自其身上的和善和活力,一如協調穩固的宝玉。也是因為人心如玉般美麗純潔,嚴天就先生喜歡與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心得及感悟,讓身邊的朋友可以像自己一樣快樂健康。
  例如在養生方面,嚴天就先生曾接受一位高壽中醫師的建議,堅持每天躺在床上進行左右蹬腿鍛煉,增加了血液的循環,促進腸道的蠕動,增加肺活量,每天不過運動十分鐘左右,身心受益,精神狀况更勝從前。現在的他氣色紅潤,精神抖擻。
  秉承着對玉石的情懷,香港玉石界的賢達們會堅持共同的理念,繼續致力於行業的發展,將行業的精神與榮光傳承、發揚下去。因為這不僅是從業者恪守的行業準則與責任,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擔待與義務。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中,玉石文化將在香港繼續傳遞、發揚,融匯成東方之珠的光芒之一。
其他文献
作为香港製造业的一份子,张川煌先生展现出来的是一代製造人的务实、开放、创新与开拓,他所创办的美轮集团有限公司、美轮实业有限公司,具有很强的研发和製造能力,不愧为业界佼佼者;当然,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香港中小企经贸促进会会长,这份被尊为“香港中小企的大管家”的公职,佔用了他当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与众多业界精英设身置地的为中小企的成长思考、斗爭、谋求福利,旨在有朝一日,让香港中小企释放出最具张力
期刊
【人物简介】  王琛先生,1965年出生於廣州,現任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策展委員,中國工業攝影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攝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深圳首席代表處主任,榮獲三屆中國攝影藝術個人最高成就獎“金像獎”,文化部國家一級攝影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深圳市政協常委、深圳市社會組織總會副會長、深圳企業家攝影協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深圳市福田區攝影家協會主席等眾多職務。
期刊
鄺烽利先生簡歷  春風畫會名譽會長、香港畫院名譽院長、國際嶺南畫派學會副主席、青年會攝影學會會長、青年會攝影學會國際攝影沙龍顧問、華人現代藝術研究會副會長、香港台山同鄉總會第四届理監事會理事。早年畢業於美專西畫系、師承嶺南畫派大師楊善深。作品曾於美國、加拿大、德國、馬來西亞、中國及台灣、香港等地展出並獲私人收藏。攝影作品獲香港文化博物館永久珍藏。畫作獲廣州嶺南畫派紀念館、馬來西亞創價學會等機構收藏
期刊
香港警
期刊
【本刊綜合報道】11月26日下午,“書香福建”捐贈助讀公益活動暨泉州市新村小學、升文小學、晋江市内坑豐光小學、南安市九都第一小學“心天地,多媒體互動閱讀教室”授牌儀式在泉州市新村小學隆重舉行,出席授牌儀式有:澳門中聯辦台務部副部長王升,福建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德育中心副秘書長陳劍,中共泉州市委文明辦副主任陳慶宗,澳門閩台總商會會長吴金銓,常務副會長陳明白、蔡海哨、吕子安、曾新炫及秘書長李少群等二十餘位
期刊
【人物簡介】  羅德茶王,首屆國際茶王總冠軍、香港區金茶王冠軍、最具工架獎(三料冠軍2010年)、2011年金鴛鴦大賽冠軍、澳門葡京酒店專業導師。具有三十多年製作港式茶飲的經驗,並以“左茶右奶”之技藝享譽業界。  茶的醇厚加上奶的甘美,再經充分調製,便成為現在風靡世界各地的飲品——奶茶。這種飲品以國人對茶文化極致的追求作為根基,又融入營養豐富的奶類,自千年前誕生在遊牧民族的文化中,之後經過多年的傳
期刊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许美德先生是潮州菜大厨,他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还一直寻求着行业的创新与推广。他爱美食,更愿为他人製作美食;他忙於工作,卻不忘时刻服务行业;他始终保持着好的心态,並不断学习充实着自己。凭借实力,他也被中国饭店金马奖评为“十大厨神”。  热爱行业摆正心态  许美德先生从小在潮州长大,潮州地区隶属广东,地理位置特殊,海产丰富,在海边生活的潮州人从小就爱吃海鲜,基本上家家户户都
期刊
王琛先生在中國的攝影界是一位知名度和美譽度非常高的人物。多年來,受到各級領導、攝影同行的關注和各大媒體的持續報導。的確,無論是在攝影藝術的個人成就,還是為人處事,積極推動攝影社團建設和教育、培訓、交流方面,他的貢獻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光環與榮譽的背後是他執著與敬業,是數十年來,無可言狀的付出與歷練。  痴情攝影勤奮積累的實踐者  王琛先生1965年出生於廣州,現任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策展委員,
期刊
[本刊綜合報道]日前,由新華社主辦的“中國綱事,感動人物2015”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行。由綱民從全國候選人中投票選出的十位{組)來自基層的人物依次揭曉。他們有身殘志堅的勵志人物、有堅持“凡人善舉”的普通人、有不斷向社會傳播“正能量”的英雄團隊,他們的事蹟感動人心:  2010年5月18日,百餘志願者自發組織在一起,成立長江救援志願隊。5年來,他們義務守在武漢三鎮的兩江四岸,僅2014年就從汹湧波
期刊
[人物簡介]  梁萬粦先生,祖籍廣東佛山,七十年代末赴港生活,燊輝工程裝修公司創始人、泥水商協會工具技術主任兼理事、泥水商協會器材聯營有限公司董事及發展部經理,一心為泥水商協會服務,望能透過自己的辛勤付出為協會帶去好的變化,盡力付出而不辭辛勞,令人敬佩。  俗話說得好:“心在哪,行動就在哪,成就就在哪。”  於泥水商協會工具技術主任兼理事梁萬粦先生而言,他的心在泥水商協會、在一大批與之共同奮進的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