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汤瓶七势拳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j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作为清真教门名拳——汤瓶七势拳从问世到现在一直为武术界所珍视。穆斯林习武者对此拳尤为椎崇,有“七势打六合(指心意六合拳),箅子抓窝窝”之誉。汤瓶七势拳的得艺者在过去极为保守,周口袁风仪尝言:“大教(汉族)之人大多欲观之而不得”,今邓州马雷石先生独家披露其拳,价值如何?尚请行家里手细心把玩。
  七势拳又名汤瓶拳,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汤瓶七势拳在回民中间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回教阿訇都练习此拳。汤瓶七势拳练习前先口诵“台斯迷”,这是伊斯兰教的经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事,起式和收式皆为汤瓶式。开始和结尾均冠以“接嘟哇”(图1),意为真心真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汤瓶七势拳是回民独有的拳术,既能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又可应用于实战,防身自卫。由于七势拳历来密不外传,只在少数阿訇中秘传,所以外人很少见到。据传,此拳是从元代“回回”军在随忽必烈南争北战的战争中创造出来,称为“骑势拳”,后称作“七势拳”。此拳有“老七势”和“花七势”之分。老七势只有七大势,即七种不同劲力的变化,从一势中可变为七势即七七四十九势。初习为一式一式盘练,七势盘练熟后可随心所欲组合成套路来盘练。
  本人所传承的汤瓶七势拳为恩师水普慈所传水氏家传拳法的·部分,水氏家族近现代传承情况如下:穰东清真寺水四阿訇水观澜一水腾龙(清朝道光年间~民国年间)、水应龙(1856年-1944年)、水子立、水子恒、水剑光(1896年~1959年)、水献之等一水仲贤、水普慈(1920年~2006年)等。水普慈先生为水四阿訇之四世孙。南阳水氏祖籍陕西渭南,在明初时迁居至南阳镇平,后居邓州,清季又迁南阳。水氏家传的七势拳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也许从渭南迁来时已有,也许后来又传入。今将恩师水普慈所授之汤瓶七势拳整理成文,以响读者,不到之处祈请诸同¨及武林同道指正。(本刊竭诚欢迎其他正宗七势拳传人供稿——编者。)
  汤瓶七势拳包括汤瓶手、汤瓶式、碾脚窝、七势拳等内容。七势手为十二手贳劲法,主要是对上肢的锻炼;汤瓶式练的是汤瓶身,是对身法的要求;碾脚窝是步法练习;七势拳是劲法的训练,主要有撕、拉、开合、劈、钻、撩、挑等劲法。可拔开拉长十二经筋,打开十二经筋循行路线之“结”和“聚”之处及散布之处,有调理经筋的阴阳平衡,使浑身上、下、内、外、前、后之劲贯为一气的作用。汤瓶七势手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手法,此手法以前极为保守,秘不外传,水普慈先生在传我汤瓶手时曾讲以前有“传拳不传手,教拳不教劲,教劲打师傅”之说,由此可见汤瓶七势手的珍秘。汤瓶手为汤瓶七势拳秘传的上中下三节浑身贯动之法中的上肢部贯劲之法,如果只会汤瓶七势拳,而绝对不懂汤瓶七势的上中下三节贯劲之法,那么即使练一生的七势拳架,也只能是练练体操而已,是绝对发不出汤瓶七势拳所独有的劲力来的。
  


  

其他文献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拘,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期刊
读《沉思“命门吐劲”》一稿,颇有收益。文中提及练内气、内劲属太极训练之枢要,能激发我的觉解。不过关于“命门吐劲”这一提法,我尚有若干疑惑,特写出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张永德先生。  一、命门是人体五大穴位之一(另四大穴位为涌泉、劳宫、百会、会阴),其位于下数第二脊椎棘突之下,下连尾间,上通劲源,旁接腰肾,达气海,应膻中,守丹田。无论练习何种内家功法,八卦、形意、太极,都必须关注这一穴位。对于太极而言,这
期刊
王培生八卦散手(七)
期刊
读《精武》感怀  冯拥拥    上世纪80年代就结识《精武》,并无怨无悔追随她二十余载。后因诸多原因中断结缘,今年春天孙武友偶拿一本《精武》杂志,让我心生欢喜。震撼于其大气的封面,醒目中肯的题词,心动共鸣的美文,低廉的价格,想说几句窝心话,与同好共勉共励。  可能是同门同宗之故,我想先说一说水火居士的四篇戴家拳精义分享,真可谓篇篇真珠,字字真金,纸纸洛阳,读读解渴。分享之一的拳论道出心意拳学的本来
期刊
我对太极拳中蹬脚的点滴认识  姜学森    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对太极拳的演练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掌握了一些经验与技巧。下面我就广大拳友比较关心的有关太极拳中“蹬脚”动作的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看法。  演练太极拳套路中的“蹬脚”时应不应该尽量蹬高?有句武术谚语叫“起脚半边空”,说的是在起脚的时候,自身不宜控制重心,容易受制于人。“蹬脚不过膝,分脚不过腰”,这句谚语对蹬脚的高
期刊
编前语:李先生大作给我的启发是,用心练太极拳,使自己融入太极拳。把太极拳作为修养人格、改善身心、服务人类的一种手段和事业。你的拳就是你。每练一遍太极拳,都要敞开你的心扉。太极拳沁进你的心灵,通过你内心进入所有人的内心,让大爱和梦想以及快乐在心中升起、流淌。这才是太极拳无边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学拳    提起学拳,我也有不寻常的苦辣。当时正值“文革”后,非革命职工是不能参加的,我尤其感谢我们
期刊
胡朴安简介  胡朴安(1878~1947年)原名韫玉,字朴安,安徽泾县人,国学大师。精研文字训诂之学,学宗戴宗、包世臣,尤长于《易》、《诗》、《说文》。胡氏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易经学》、《易序卦说》、《诗经》、《中国训诂学史》等著作六十三种。辛亥革命前夕抵沪参加《民立报》等工作,并在国学保存会掌管藏书。加入南社,与诗人柳亚子、弘一法师等创办“文美会”。曾先后执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
期刊
编者按:“实战”一词包藏着无尽的学术潜力,这一研究领域蕴藏着无穷的思想魅力。任何人都不要因为是“武术家”,“宗师”就足以确保获得对于“实战”的足够证明,恰恰相反,为了防范传统技击的僵化和老化,我们必须让有关“实战”的所有学术研究尽量摆到桌面上来,因为惟有这样,“实战”的学术工作才会长久有益读者,才不致使后世之人陷于困惑。才能真正焕发传统武术的生命活力。    实战对抗篇    ——练武术,比如练顶
期刊
1988年底,我有幸跟随卢忠仁先生习练萧氏八卦掌。通过十几年的学习、锻炼,不仅在八卦掌这一拳法上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同时也对八卦掌这一拳种的历史渊源有所了解。结合武林典故和拳法技术,略谈所知所闻和见解,奉献广大八卦掌爱好者。    一、萧海波先生轶事    萧海波,河北固安县早独流镇人。生于1863年2月22日(清同治二年正月初五),1959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九)在家乡无疾而终,享年九十六岁
期刊
第七式    一、准备动作:在行走或不注意时,被敌人从后面偷袭,其以右手抓至身后之腰带部位(图1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