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5日,“第二届(2020)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论坛”举行,同时还发布了第二届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及排名。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位列长三角营商环境发展水平第一,并获评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服务机构。
“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在园区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和难忘的瞬间。
我庆幸,选择了SIP
5月,苏州工业园区频频传来喜讯,随着响亮的锣声传来,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易所主板正式上市。回顾十多年前创业初期,董事长童友之一个人背着包来到苏州创业,他依旧庆幸当初的选择。
“当年,我也去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考察过,但综合考虑下来,我还是選择了园区。”童友之说,园区对企业的慷慨,不光是单向政策的引导,还包括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在童友之的印象里:“创业初期,启动资金、购房补贴和融资支持,帮助我们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对创新药企而言,发展中会经历多轮融资过程,园区也积极应对,推出了相应对策,帮助企业快速成长。”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拥有50余项专利,多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同时已有三个新药产品在开展国际化的临床试验。
近日,由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会同组织部、国资办共同打造的首家“融驿站”服务点在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开门“迎客”。这是园区聚焦政务服务下沉、窗口党建等主题,充分发挥社会、市场力量,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的创新之举。
在生物医药产业园“融驿站”服务点,童友之一边参观,一边点赞园区不断升级的亲商服务。“落户十年来,我深切感受到园区服务的不断提升。此次,园区打造基层‘融驿站’政务服务体系,将服务下沉到距离企业最近的地方,可以让企业更及时地了解政策、更高效地办理事务,是一项绝佳利好的举措。”
探索更多可能性
近日,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济济一堂,热闹非凡。原来,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帮助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消化科、妇产科、呼吸科等涉及腔镜使用的临床学科主任齐聚新光维,进行技术交流。
由苏大附一院院长侯建全带队,一行人仔细了解公司的研发和产品优势,并透露出浓厚的兴趣。在了解了企业在腔镜领域的研发和产品情况的同时,双方还探讨了医工合作项目。作为以光学诊疗、多维影像、高性能材料及精密制造为科技起点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新光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在微创诊疗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
在侯建全看来:“新光维在腔镜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譬如4K清晰度、3D立体图像、一次性使用、荧光诊疗等。我们希望围绕这些领域与企业展开合作,攻克一些临床需求难题,让更好的医疗设备产品落地到医院。”
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一认为,创新产品的研发来自临床的需求,而大量临床专家的反馈对于开发真正的好产品至关重要。“一直以来,园区致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高地。除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园区还从各方面尤其上下游对相关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此次,我们与苏大附一院进行技术交流,与临床医生大量沟通,探讨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希望打造更符合临床需求的产品。”他说。
“临床需求是企业创新研发的基础。”侯建全表示,此次技术交流将助推医工合作项目。一方面,促进企业以临床为导向,确定研发方向,解决临床难题;同时,临床医生可以从实际角度出发,发现研发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产品精准改进,扩大未来的影响力和销售力,最终让更多的病人受益。
金融难题不再难
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苏州奥立登科技有限公司的外籍股东无法入境办理企业登记。得知该情况后,中行苏州园区分行发挥海内外一体化优势,第一时间协同园区行政审批局,与中行新加坡分行取得联系,协调新加坡分行代为见证核实股东主体资格。
在营业执照颁发后,中行苏州园区分行按照人民银行相关要求,以远程操作形式为法人完成了双录工作,并在被授权人代理下,成功开立人民币基本账户和外币资本金账户,切实满足了企业金融需求。
5月19日,中国银行苏州工业园区分行成功开立了苏州自贸片区内首个“新苏通”账户。 “新苏通”外资登记新模式是苏州自贸片区获批成立以来的又一创新举措,截至目前,苏州自贸片区全国首创举措12项、全省首创13项,首创率达69%。
为了助力苏州工业园区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开办便利化,苏州工业园区推出“新苏通”外资登记新模式,利用新加坡银行等服务机构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通过登记文书线上跨境流转,让新加坡籍人士在苏州自贸片区办理外资企业登记时实现“离岸审批”。这是苏州自贸片区不断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打造跨境政务服务品牌的全新尝试。
留在这里,因为信任
作为全球制药与诊断的先驱,创立于1896年的罗氏诊断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体外诊断企业。罗氏集团在苏州设立了亚太地区首个生产和研发基地,并计划由德国转至中国生产近百种体外诊断试剂产品。
为帮助企业解决近百种诊断试剂的转产注册难题,园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企业注册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并和技术审评部门就当前问题进行多次汇报沟通,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落到实处。
4月,为推进罗氏诊断产品转产注册进展,疫情期间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汇报争取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负责产品注册审评工作的省药监局认证审评中心支持,促成临床专家审评专题会议的召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园区市场监管局坚持服务企业不放松,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请示,全力促成召开了疫情期间首次临床专家审评会议,并委派专人陪同参会。会上,专家组与企业就目前申报产品在审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共识,为后续的注册工作指明了方向。 5月,罗氏集团决策拟投资1.8亿美元用于组织诊断部染色平台试剂、专业诊断系统试剂等多款体外诊断试剂新产品的建设和生产,建设超10000平方米载体,该项目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建成投产,罗氏诊断还将与园区加强合作争取引进更多高端诊断试剂产品。
罗氏诊断亚太生产和研发基地总经理Marco Cairoli(马凯)表示,罗氏苏州能及时复工复产离不开园区各级部门的支持,罗氏集团非常有信心在园区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成为园区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今年年初,亿滋食品(苏州)有限公司成为了苏州自贸片区首家通过“告知承诺”取得许可的食品生产企业。从网上申请到获得许可,仅一天时间,亿滋食品的申请人足不出户便取得了许可。
如此高效的服务,得益于园区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自贸区许可制度改革优化的结果。相关部门落实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试点措施,为企业早日正式投产争取时间;同时,相关部门还积极试行容错容缺机制改革,先发证后现场,指导企业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开展改进。
园区对于低风险企业,实施许可“告知承诺”,进一步简化了办理程序,在企业提交申请材料和承诺书后,当天受理发证,较20个工作日的法定办理时限大幅缩减,让企业快速投产,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为了让企业“少跑腿”,主管部门让数据“多跑路”,园区政府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进驻窗口事项100%实现“一窗”分类受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还从自身挖掘潜力,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实施“先证后核”“一企一证”,推进“容缺受理”。
开辟绿色通道,服务暖人心
总部位于瑞士的康美包是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纸盒包装及灌装机系统供应商。自2002年落户园区至今,康美包从单一的制造工厂发展成为集制造、研发、测试、管理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亚太总部,实现了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的跃升。
2019年末,康美包亚太技术中心成功研发新品却无法出口测试,随后在园区各部门及园区海关的协同配合下,顺利解决了难题。康美包亚太北区首席运营官范立冬对园区提供的“一事一议”绿色通道表示感谢。
同时,范立冬还对园区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提供的关心和支持印象深刻。他说:“公司将加大设计和研发的力度,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实现合作共赢。”
接下来,园区将一如既往地实施更大力度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创新,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持续推出惠企政策,助力包括康美包在内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取得更大成功。期待康美包继续深耕园区,加快亚太三厂的建设,争取早日竣工投产,为全球市场带去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
雪中送炭,融资需求有路子
苏州工品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工业产品一站式采购的服务商,在线销售几十万种商品。受到本次疫情的影响,工品汇出现了资金流危机,解决资金困境是当下的重中之重。好在,园区企服中心上线了园区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园易融”平台,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需求后,帮助工品汇与金融机构进行需求对接。
工品汇成为了“园易融”平台的首批“体验客户”,公司财务负责人由衷地表示感谢:“通过‘园易融’平台的‘扎根贷’政策性金融服务,工品汇申请到了建设银行的5000万授信,及时补充了目前企业急需的现金流,也保障了公司的平稳运行。”
“园易融”平台很好地为企业拓宽了资金需求侧,畅通了企业融资专属通道。跟工品汇一样遇到融资难题的还有艾信智慧医疗科技发展(苏州)有限公司,这是注册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搬运机器人,疫情期间在医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企业在“园易融”平台上发布了资金需求后,中国银行园区分行判断企业为智能制造设备的生产商,精准配置了园区2019年推出的金融创新产品“绿色智造贷”。目前,艾信智慧医疗通过中国银行及企服中心“绿色智造贷”授信950万元,已申请完成放款700万元。
疫情之下,在园区我们安心
在复工复产之初,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国外疫情愈演愈烈,预计对公司未来出口订单可能造成一定影响。”AEM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学锋说出了他的隐忧。
得知这些企业反映的困难和诉求后,园区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批示要求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解决一批企业生存、发展最迫切的诉求。4月9日,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卢渊牵头会办,并要求经发委牵头,按照企业需求尽快研究建立企业用工、融资、供应链、物流等四项协调服务机制;4月10日,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小玫指示金融局和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对调研存在贷款融资问题的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对接,帮助解决困难,研究金融服务平台改造措施。
一段时间以来,困扰企业的问题正逐个被“攻破”,企业负责人紧锁的眉头也渐渐放松开来。3月下旬,奥浦迪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反馈了资金链紧张这一“堵点”。园区金融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部门迅速行动、多方协调,协助奥浦迪克成功办理了农行“苏科贷”150万元贷款展期手续,协调推进了领军创投二期出资事宜,涉及投资金额350万元。公司还通过了融风科贷150万元续贷,资金链现状明显好转。近期,该公司还成功斩获了京东方和华为的订单,可谓“双喜临门”。
经过企业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疫情期间,度亘激光、雷泰医疗、润心医疗、易锐光电等一批企业的贷款融资“堵点”已不同程度得以解决或得到缓解,“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就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博瑞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栋说。
“纾困解难,政府比我们企业想的还周到。”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建东说。为帮助该公司解决危废存放空间紧张、周转困难问题,经发委牵头与科信局沟通,协调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专门对接企業需求,考虑到生物医药产业园暂时缺少危废统一存放场所,产业园为该公司对接了具有危废储运资质的专业公司,化解了困扰企业多时的一块“心病”。
“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在园区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和难忘的瞬间。
我庆幸,选择了SIP
5月,苏州工业园区频频传来喜讯,随着响亮的锣声传来,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易所主板正式上市。回顾十多年前创业初期,董事长童友之一个人背着包来到苏州创业,他依旧庆幸当初的选择。
“当年,我也去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考察过,但综合考虑下来,我还是選择了园区。”童友之说,园区对企业的慷慨,不光是单向政策的引导,还包括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在童友之的印象里:“创业初期,启动资金、购房补贴和融资支持,帮助我们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对创新药企而言,发展中会经历多轮融资过程,园区也积极应对,推出了相应对策,帮助企业快速成长。”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拥有50余项专利,多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同时已有三个新药产品在开展国际化的临床试验。
近日,由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会同组织部、国资办共同打造的首家“融驿站”服务点在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式开门“迎客”。这是园区聚焦政务服务下沉、窗口党建等主题,充分发挥社会、市场力量,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的创新之举。
在生物医药产业园“融驿站”服务点,童友之一边参观,一边点赞园区不断升级的亲商服务。“落户十年来,我深切感受到园区服务的不断提升。此次,园区打造基层‘融驿站’政务服务体系,将服务下沉到距离企业最近的地方,可以让企业更及时地了解政策、更高效地办理事务,是一项绝佳利好的举措。”
探索更多可能性
近日,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济济一堂,热闹非凡。原来,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帮助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消化科、妇产科、呼吸科等涉及腔镜使用的临床学科主任齐聚新光维,进行技术交流。
由苏大附一院院长侯建全带队,一行人仔细了解公司的研发和产品优势,并透露出浓厚的兴趣。在了解了企业在腔镜领域的研发和产品情况的同时,双方还探讨了医工合作项目。作为以光学诊疗、多维影像、高性能材料及精密制造为科技起点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新光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在微创诊疗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
在侯建全看来:“新光维在腔镜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譬如4K清晰度、3D立体图像、一次性使用、荧光诊疗等。我们希望围绕这些领域与企业展开合作,攻克一些临床需求难题,让更好的医疗设备产品落地到医院。”
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一认为,创新产品的研发来自临床的需求,而大量临床专家的反馈对于开发真正的好产品至关重要。“一直以来,园区致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高地。除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园区还从各方面尤其上下游对相关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此次,我们与苏大附一院进行技术交流,与临床医生大量沟通,探讨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希望打造更符合临床需求的产品。”他说。
“临床需求是企业创新研发的基础。”侯建全表示,此次技术交流将助推医工合作项目。一方面,促进企业以临床为导向,确定研发方向,解决临床难题;同时,临床医生可以从实际角度出发,发现研发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产品精准改进,扩大未来的影响力和销售力,最终让更多的病人受益。
金融难题不再难
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苏州奥立登科技有限公司的外籍股东无法入境办理企业登记。得知该情况后,中行苏州园区分行发挥海内外一体化优势,第一时间协同园区行政审批局,与中行新加坡分行取得联系,协调新加坡分行代为见证核实股东主体资格。
在营业执照颁发后,中行苏州园区分行按照人民银行相关要求,以远程操作形式为法人完成了双录工作,并在被授权人代理下,成功开立人民币基本账户和外币资本金账户,切实满足了企业金融需求。
5月19日,中国银行苏州工业园区分行成功开立了苏州自贸片区内首个“新苏通”账户。 “新苏通”外资登记新模式是苏州自贸片区获批成立以来的又一创新举措,截至目前,苏州自贸片区全国首创举措12项、全省首创13项,首创率达69%。
为了助力苏州工业园区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开办便利化,苏州工业园区推出“新苏通”外资登记新模式,利用新加坡银行等服务机构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通过登记文书线上跨境流转,让新加坡籍人士在苏州自贸片区办理外资企业登记时实现“离岸审批”。这是苏州自贸片区不断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打造跨境政务服务品牌的全新尝试。
留在这里,因为信任
作为全球制药与诊断的先驱,创立于1896年的罗氏诊断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体外诊断企业。罗氏集团在苏州设立了亚太地区首个生产和研发基地,并计划由德国转至中国生产近百种体外诊断试剂产品。
为帮助企业解决近百种诊断试剂的转产注册难题,园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企业注册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并和技术审评部门就当前问题进行多次汇报沟通,重点企业“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落到实处。
4月,为推进罗氏诊断产品转产注册进展,疫情期间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汇报争取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负责产品注册审评工作的省药监局认证审评中心支持,促成临床专家审评专题会议的召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园区市场监管局坚持服务企业不放松,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请示,全力促成召开了疫情期间首次临床专家审评会议,并委派专人陪同参会。会上,专家组与企业就目前申报产品在审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了共识,为后续的注册工作指明了方向。 5月,罗氏集团决策拟投资1.8亿美元用于组织诊断部染色平台试剂、专业诊断系统试剂等多款体外诊断试剂新产品的建设和生产,建设超10000平方米载体,该项目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建成投产,罗氏诊断还将与园区加强合作争取引进更多高端诊断试剂产品。
罗氏诊断亚太生产和研发基地总经理Marco Cairoli(马凯)表示,罗氏苏州能及时复工复产离不开园区各级部门的支持,罗氏集团非常有信心在园区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成为园区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今年年初,亿滋食品(苏州)有限公司成为了苏州自贸片区首家通过“告知承诺”取得许可的食品生产企业。从网上申请到获得许可,仅一天时间,亿滋食品的申请人足不出户便取得了许可。
如此高效的服务,得益于园区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自贸区许可制度改革优化的结果。相关部门落实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试点措施,为企业早日正式投产争取时间;同时,相关部门还积极试行容错容缺机制改革,先发证后现场,指导企业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开展改进。
园区对于低风险企业,实施许可“告知承诺”,进一步简化了办理程序,在企业提交申请材料和承诺书后,当天受理发证,较20个工作日的法定办理时限大幅缩减,让企业快速投产,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为了让企业“少跑腿”,主管部门让数据“多跑路”,园区政府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进驻窗口事项100%实现“一窗”分类受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还从自身挖掘潜力,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实施“先证后核”“一企一证”,推进“容缺受理”。
开辟绿色通道,服务暖人心
总部位于瑞士的康美包是全球领先的食品饮料纸盒包装及灌装机系统供应商。自2002年落户园区至今,康美包从单一的制造工厂发展成为集制造、研发、测试、管理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亚太总部,实现了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的跃升。
2019年末,康美包亚太技术中心成功研发新品却无法出口测试,随后在园区各部门及园区海关的协同配合下,顺利解决了难题。康美包亚太北区首席运营官范立冬对园区提供的“一事一议”绿色通道表示感谢。
同时,范立冬还对园区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提供的关心和支持印象深刻。他说:“公司将加大设计和研发的力度,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实现合作共赢。”
接下来,园区将一如既往地实施更大力度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创新,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持续推出惠企政策,助力包括康美包在内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取得更大成功。期待康美包继续深耕园区,加快亚太三厂的建设,争取早日竣工投产,为全球市场带去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
雪中送炭,融资需求有路子
苏州工品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工业产品一站式采购的服务商,在线销售几十万种商品。受到本次疫情的影响,工品汇出现了资金流危机,解决资金困境是当下的重中之重。好在,园区企服中心上线了园区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园易融”平台,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需求后,帮助工品汇与金融机构进行需求对接。
工品汇成为了“园易融”平台的首批“体验客户”,公司财务负责人由衷地表示感谢:“通过‘园易融’平台的‘扎根贷’政策性金融服务,工品汇申请到了建设银行的5000万授信,及时补充了目前企业急需的现金流,也保障了公司的平稳运行。”
“园易融”平台很好地为企业拓宽了资金需求侧,畅通了企业融资专属通道。跟工品汇一样遇到融资难题的还有艾信智慧医疗科技发展(苏州)有限公司,这是注册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搬运机器人,疫情期间在医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企业在“园易融”平台上发布了资金需求后,中国银行园区分行判断企业为智能制造设备的生产商,精准配置了园区2019年推出的金融创新产品“绿色智造贷”。目前,艾信智慧医疗通过中国银行及企服中心“绿色智造贷”授信950万元,已申请完成放款700万元。
疫情之下,在园区我们安心
在复工复产之初,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国外疫情愈演愈烈,预计对公司未来出口订单可能造成一定影响。”AEM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学锋说出了他的隐忧。
得知这些企业反映的困难和诉求后,园区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批示要求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解决一批企业生存、发展最迫切的诉求。4月9日,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卢渊牵头会办,并要求经发委牵头,按照企业需求尽快研究建立企业用工、融资、供应链、物流等四项协调服务机制;4月10日,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小玫指示金融局和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对调研存在贷款融资问题的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对接,帮助解决困难,研究金融服务平台改造措施。
一段时间以来,困扰企业的问题正逐个被“攻破”,企业负责人紧锁的眉头也渐渐放松开来。3月下旬,奥浦迪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反馈了资金链紧张这一“堵点”。园区金融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部门迅速行动、多方协调,协助奥浦迪克成功办理了农行“苏科贷”150万元贷款展期手续,协调推进了领军创投二期出资事宜,涉及投资金额350万元。公司还通过了融风科贷150万元续贷,资金链现状明显好转。近期,该公司还成功斩获了京东方和华为的订单,可谓“双喜临门”。
经过企业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疫情期间,度亘激光、雷泰医疗、润心医疗、易锐光电等一批企业的贷款融资“堵点”已不同程度得以解决或得到缓解,“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就能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博瑞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栋说。
“纾困解难,政府比我们企业想的还周到。”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建东说。为帮助该公司解决危废存放空间紧张、周转困难问题,经发委牵头与科信局沟通,协调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专门对接企業需求,考虑到生物医药产业园暂时缺少危废统一存放场所,产业园为该公司对接了具有危废储运资质的专业公司,化解了困扰企业多时的一块“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