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医诊治体会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c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该病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中感染幽门螺杆菌者约80%~95%发生慢性胃炎。其他病因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胆汁反流,外源性胃黏膜损伤因素(如高浓度酒精、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高盐饮食)长期刺激及自身免疫因素等。因其病因病机复杂,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措施很多,但只能针对该病的某一致病机制发挥作用,如采用抗菌药物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H.pylori,Hp)已被临床证实,但由于引起的不良反应及产生耐药性的因素,停药后病情有较高的复发率[1]。
  在临床上,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缺乏多靶点治疗的药物和方法,且上述治疗均以缓解症状为治疗目的,症状常容易复发,长期反复用药难以耐受,由此导致疗效降低。中药具有多环节、多方位、多靶点的特点,并且疗效可靠持久,并能缩短病程,减少复发,且有增效减毒的作用,患者依从性好,价格低廉,便于推广。
  中医治疗的优势体现在其诊疗体系之辨证论治的特点上,这种独特理论及诊治病证的宏观分析和微观论治方法,具有精深的学术水平和独特的优势。笔者根据几十年来的临床实践体会,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诊治做一介绍,以期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有所帮助。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吞酸”、“痞满”等范畴,临床可见脘腹不适、疼痛、食后饱胀、嗳气、恶心、泛酸等。其病因归纳起来有:先天不足,外感六淫,劳逸过度,情志失调。其病机的关键为胃失和降,久则湿热、痰浊、瘀血内阻,气机升降失常。胃、胆、肠均属六腑,“六腑以通为用”,若胆、肠不通,则影响胃之和降而生诸病。故病位在胃,与肝脾胆肠皆密切相关。
  潘光强等[2]认为慢性胃炎病性以本虚标实为多见,一方面肝气横逆,疏泄太过,则肝木乘脾,出现脘腹攻窜作胀,或脾虚肝乘,精神不舒而痞满嗳气;另一方面,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母病及子,影响脾土,或脾胃虚弱,生化无源,子病及母而现心悸、头晕、失眠等。故本病亦与心肝密切相关。
  中医辨证分型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各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其有着不同的体会。笔者结合临床所见,总的归纳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共四型辨证论治。张声生[3]对慢性胃炎证候规律研究发现,出现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而且以肝郁相关的证候出现频率合计达69.8%。但因慢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性,且目前尚未建立统一公认的证候诊断标准,临床上出现的证候各有侧重,治疗上需要随证加减。
  中医辨证论治
  本病治疗大多以调畅气机、清热化湿、和胃降逆为主要方法。根据临床经验的总结,参考了国内外医家的经验,结合相关研究,基于慢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将治疗总结如下:
  中药辨证治疗
  1 脾胃虚弱型 症见胃脘隐痛,食后加重,喜暖喜按,纳呆,神疲乏力,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以益气健脾方,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砂仁、党参、炒白术、茯苓、黄芪、炙甘草、陈皮)。饭吐清水者加法半夏;泛酸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痉挛性疼痛者加白芍、川楝子、延胡索。脾胃虚寒使血行不畅,日久成瘀,治疗脾胃虚寒型以温阳健脾为主,活血化瘀为辅。
  2 脾胃湿热型 症见胃脘胀痛或满胀不适,嘈杂嗳气、泛酸烧心、口苦口腻,大便不爽,舌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
  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予胃苓汤加减(厚朴、陈皮、苍术、茯苓、猪苓、泽泻、黄芩、黄连);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法半夏;纳呆者,加鸡内金、麦芽;寒热错杂者,可用半夏泻心汤。
  3 肝胃不和型 症见胃脘胀满,走窜两胁,口干口苦,嗳气频频,得矢气则舒,与情绪变化相关,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予四逆散加减(柴胡、黄芩、白芍、枳壳、香附、延胡索、川楝子、甘草、佛手)。吐酸或嘈杂者,加黄连、吴茱萸;嗳气者,加苏梗;呃逆者,加丁香、柿蒂;口干者,加天花粉;口苦,加龙胆草、栀子。《血证论》云:“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二水谷乃化。肝主疏泄调和,则脾胃升降运化健全”,故如有胆汁反流性胃炎,可选用半夏泻心汤合疏肝理气之品。
  4 胃阴不足型 症见胃脘隐痛,灼热不适,口干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以滋阴养胃,方予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白扁豆、生地黄、山药、白芍、炙甘草、乌梅)。因滋阴药腻滞碍胃,常需配伍麦芽、鸡内金等消食化滞和香橼、佛手、陈皮等理气和胃之品。腹胀者,加厚朴、枳壳;津伤较重者,加天花粉、石斛、黄精。
  中成药治疗
  针对慢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运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治则,给予中成药如胃复春等。
  中药抗Hp治疗
  Hp感染是慢性胃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与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较多。危北海[4]、张凤霞[5]等的Hp感染与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均提示脾胃湿热证为主,与笔者临床观察相一致。在治疗上主要以清热、解毒、化湿为主,常用药物如:黄连、黄芩、大黄、黄柏、栀子、法半夏、陈皮、蒲公英等,随证加减。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据报道,以中脘、天枢、足三里为主穴,结合艾灸,根据临床证型不同进行配穴治疗,采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手法,治疗后腺体萎缩及肠化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孙玉霞等[7]观察针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血清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的影响,证明针刺能使异常改变的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报道[8],通过使用黄芪、当归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通过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以达到保护胃黏膜、逆转肠化、防止癌变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对减少复发、控制其发展有重要意义,展现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的巨大的优势与前景。
  (由于版面所限,参考文献已略,如有需要,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编辑:邱静静)
其他文献
病例摘要  患者,女,45岁,主因“上腹痛1天”入院。  现病史:1天前的中午因家人过生日进食火锅后,患者晚上感到上腹部隐痛、饱胀、嗳气。半夜时感畏寒、发热,测体温38 ℃;上腹部疼痛加重,恶心,呕吐数次,为少许胃内容物。同时感心慌,口渴明显,右侧肩背部不适,在床上辗转返侧。第二天早上家人发现其精神差,腹痛明显,遂将患者送往医院急诊科。  急诊科医生查体发现:患者体型偏胖,急性热病容,体温39 ℃
期刊
慢性胃炎、胃溃疡是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多发的疾病,也是一个在诊治中令人困惑和难以掌握的慢性疾病。有45%左右的人经常出现胃部疼痛、饱胀、泛酸、嗳气、烧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多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在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有80%~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胃炎反复发作、胃溃疡复发、以及它们与胃癌的密切关系,已成为医学界广为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预防溃疡复发呢?  病例1:慢性胃
期刊
蜱虫传播疾病甚多,主要为病毒性疾病,如森林脑炎及某些布尼亚病毒感染(包括我国的新疆出血热)。其次为立克次体病,包括贝纳柯克斯体感染引起的Q热、西伯利亚蜱传播斑疹伤寒。地方性回归热、莱姆病等螺旋体病也属于蜱媒传染病。某些细菌如鼠疫杆菌、土拉热弗朗西菌(野兔热)等可通过蜱虫传播,但一般并不归类为蜱传播疾病。近年来,几种新发蜱传播疾病引起了人们重视,下面作一个简单介绍。  埃立克体是属于立克次体目的一类
期刊
酒精性肝病系指长期过量饮酒所致的一种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肝脏肿大和压痛,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嗜酒者中,约10%~20%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病,乙醇进入肝细胞后,经肝乙醇脱氢酶、过氧化氢物分解酶和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氧化,形成乙醛,乙醛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使其代谢发生阻碍,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戒酒后大多数酒精
期刊
患者,男,40岁,湖南常德人,10年前曾有不洁性行为史,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痰,无发热、咳血及盗汗等症状。胸部X线及CT显示双肺内多发结节样病变,双上肺明显;CT显示病灶内可见空洞(如图1、2),临床诊断为肺结核,正规抗结核治疗,疗效欠佳。  3个月前痰培养发现真菌,鉴定为组织胞浆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后肺内病灶吸收,如图3;同时检查抗HIV(+),确证试验(+),当时CD4+细胞计数1
期刊
众所周知,在伴有症状性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中,阿司匹林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与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目前普遍认为,该类人群从阿司匹林治疗中获得的益处远远超过出血危险。近期,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以Alfred Bartolucci博士为首的研究人员对已发表的9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  宋水江,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三病区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
期刊
酒精性肝病因其疾病的时期不同,实验室检查表现不一致,但较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害,有其自身特点。  血液学检查  酒精性肝病患者在嗜酒期间可出现各种形态异常的红细胞,包括靶形细胞、巨红细胞、刺状细胞和口形细胞,而且平均细胞容积(MCV)往往增加,在停止饮酒一周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可能由于酒精对红细胞的破坏及对骨髓的直接毒性作用造成的;如重症酒精性肝炎合并感染,白细胞
期刊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er,PU)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症与坏死性病变,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道黏膜,其中以胃、十二指肠为最常见。  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的多发病,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患病率相差很大。据国外文献估计,大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PU。消化性溃疡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资料报道占国内胃镜检查人群的10.3%
期刊
患者,男,59岁,农民,主因“腹胀、乏力伴尿色加深2月余”入院。患者入院前2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不能胜任日常体力劳动),伴尿色加深,呈浓茶色,无发热,无消化道其他症状,无关节痛、皮肤瘙痒等不适。入院前10天患者因上述症状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B超示:肝脾肿大,肝硬化?入院前8天就诊于我院门诊,血常规示:WBC 3.54×109/L,GR% 29.4%,LY% 67.5%,Hb 114
期刊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类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及猝死。其中,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  对于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减轻心肌的耗氧。对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常规接受扩张冠脉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和中药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