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沿海石屋建筑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石塘地区石构建筑群即将迎来大规模改造为契机展开的一次乡土建筑走向现代性的探究。尽可能缩小理论和实践存在鸿沟。
  关键词:沿海;石屋建筑;保护
  1 缘起
  当前,全国各地掀起一阵“美丽乡村”建设热潮,迎来新一轮的乡村改造浪潮,随即,乡土建筑和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多被广泛讨论。本文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我们把目光放在了浙江沿海的石屋群上,以“石塘美丽乡村建设”实际项目为工作基础,对浙江石屋群进行现状分析,改造和保护探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石构建筑和石屋群构成浙江传统民居不可或缺的部分,曾经广泛分布于舟山群岛,嵊泗列岛,象山石浦,温岭石塘和温州东头群岛等地,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大量消亡,但仍尚有一定存量,有必要呼吁给予保护和传承,并且救出有效可行的策略,在一种“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最大化挖掘其价值。
  本文以石塘地区石构建筑群即将迎来大规模改造为契机展开的一次乡土建筑走向现代性的探究。长期以来,乡土建筑在走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尽管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乡土研究的行列中,但始终不能形成一种势能,理论和实践之间始终存在鸿沟,发展的脚步将正视乡土的地缘性、传统性和差异性的眼光远远地抛在了脑后。不经中国学者朱良文先生(昆明理工大学建工学院副教授)对此认为:不应以被赋予文物的对待方式对待乡土建筑,而应加强其以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当代生活的进程。更有日本学者原广司先生(建筑师、教育家)曾提到:聚落的解释者不应该采取模仿聚落去设计建筑的态度,而是应该采取从聚落中得到启示去设计建筑。借鉴以上两位前辈的眼光,遵循地缘性和时代性是本文改造探究的前提和目的。
  2 石屋建筑研究
  当古代西方世界以石头谱写建筑史诗时,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却一直保持以木构架为主的发展进程。但是,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南部闽浙沿海地区发展出极具特色的石构建筑建造体系。我国东部沿海石屋群历来自成一脉,有别于大陆地区,却又与大陆建筑文化紧密结合。沿海石屋群同样还是一种将自然与人工完美结合的产物,兼具“道法自然”的传统思想,是海洋渔民智慧的结晶。在过去,长期闭塞,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萌动着人类的原始智慧,石构的民居的出现,与山与海不无关系,而又由于天然石材的自然属性(坚固性),使其群体整体形态得以流传至今,并成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墙是石头的,地面是石头的,阶梯是石头的,远远望去,那种延绵不尽之意仿佛把人拉到了遥远的异域国度。其形态特征表现为对自然的直观感悟,并且通过材料和工艺的准确应用,显现着一种极强的生命力,有着极高的美学和应用价值。
  沿海石屋群是我们传统民居,人文价值瑰宝,但却由于长期以来民族文化重心偏向木构建筑,以至于缺乏完备的石构建筑的修缮体系,外加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得沿海石屋群面临存亡危机,外迎来新一轮全面大开发之前,如果相关群体对其价值不预先有个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改造和保护的策略,那么,无疑,对于该区域的历史风貌的破坏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已处在乡土文化意识觉醒的道路上了,所以有必要将行动力提升至想象力之上,不应把乡土文化建设停留在口头上,尽可能地收集石屋建筑群实地现状信息和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落实到有形的,物理的对象上。
  (1)石屋建筑符号——石。长期以来,石是石塘的符号,石是石塘的精神,在石塘,石是可以与海洋相媲美的符号。所以,我们把“石”定义为了第一设计要素,只要石头还在,似乎一切关于石塘的美都不会消失。它是存在着的,实际上它却是死的,因为在东海渔村随处可见的现象是,这些石构建筑不是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被作为居住载体而存在,而仅仅是因为石头的本质,一种几乎回归了自然的状态,把它作为符号的前途是令人担忧的。对于石材,我们有我们的态度。首先,妥善利用已被开采的,将其还原到场地设计中;其次,在新建项目上还应用新型石材和石构技术来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使之变得好用。最后,邀请传统石匠作现场指导,是对传统技艺传承最好的办法之一,并且加以文字和图像记录,以便今后利用。当然,我想石材的好处还仅限于此,随着研究的展开,将有更多的与石有关的词条可以被纳入其中。随着全球化的到来,石材俨然已超越木材占据我国建筑主流市场。关于如何运用新型石构技术来改造和完善这片原本属于石头的世界显得是那么的必要。以石作为符号,将在沿海渔村被沿袭。
  (2)石屋空间特征——外向性。海洋性气候,住宅内部空间的封闭性等等原因,使得石塘整体呈现一种外向性的空间特征。我们把“外向性”定义为第二设计要素。游走在山石之间,不难发现,人们喜欢坐在房屋门口的石凳上,或是路边的矮墙上,有或干脆是石阶踏步上。产生这种外向性除却物理原因,我们认为还应纳入心理因素。海洋作业是一种互助型的人际互动,这使得渔民的交往变得密切,这种交往型的社会结构同样应该被纳入设计改造要素中,并且可以给予强化。
  (3)时间和空间——时空交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事实上,眼前聚落所呈现的一切都具有时空性,于是,由时间引起的异化是不可避免的。近一、二十年经济型带来的无序发展和石匠工艺失传等因素,使石塘的建筑群呈现出时空交叠作用下的多元现象,一二十年、三五十年、百年以上的建筑被一并编织入同一时空里。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接受这样的异化,就如同将来新建的建筑并未一定完全标准化。但,还是要回到第一点上,“石”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但允许有出派生出来的变异。那么设计师应该着力于石构建筑的地域性和创新性结合到场地中。此外,对于时空性引起的异化对整体性产生副作用是设计师值得注意的。
  (4)人文精神——一代一代思想变迁。提到物理意义上的异化时,不得不再去了解精神异化,三十年的变迁,三代人对本土的建筑有着不同的理解,父辈对石构家园是牵伴,他们亲手参与建造,并且他们的精神传播始终依赖于海洋,与山与石与海组成不可或缺的一体;子辈对石构家园是记忆,他们渐渐脱离海洋,也脱离家园,这一切变得可有可无;到孙辈之时,许多都已只有传说。就如同现今我们面对的石塘,人们一步一步与之脱离,将他变为空壳。我猜想,脱离的原因有许多,但如果是建筑本身使用性上的问题,这是建筑师可以且应该解决的问题,确实,传统的石构民居在居住上存在缺陷,这也是最终遭淘汰的原因。但实际上,应用现代建筑学和美学手段将石构建筑发挥极致的案例不在少数,所以,石构建筑本身的缺陷将不再是被淘汰的原因。
  (5)石屋建筑传统和美学。东部沿海地区的石屋群是一种将自然与工艺完美结合的产物,兼具“道法自然”的传统思想,是海洋渔民智慧的结晶。是在过去长期闭塞的条件下萌动着的人类的原始智慧,石构的民居的出现,与山与海不无关系,而又由于天然石材的自然属性(坚固性),使其群体整体形态得以流传至今,并成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墙是石头的,地面是石头的,阶梯是石头的,远远望去,那种延绵不尽之意仿佛把人拉到了遥远的异域国度。其形态特征表现为对自然的直观感悟,并且通过材料和工艺的准确应用,显现着一种极强的生命力,有着极高的美学和应用价值。单从这两点,就不得不叫人为之倾倒,且付诸全力去解读和结构它。
  3 结语
  乡土文化建设的意义不在一时半会儿,乡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是延续乡土文化的一把利剑,运用好这把双刃剑的意义既在现在,也在将来。沿海地区的石屋群充分显现着海洋人民的精神和状态,其形态特征表现为对自然的直观感悟,并且通过材料和工艺的准确应用,显现着一种极强的生命力,有着极高的美学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设计中所包含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设计对城市的交通规划、人流分布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字作为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起着重要作用。文字是信息传达的重要载体,易识的、协调的、无障碍化的字体设计是城市文化的缩影,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有利因素。本文主要对国外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对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的启发。  关键词:信息设计;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苏州园林铺地进行实地拍摄,取景取材。从铺地的材料、纹样、功能着手,分析其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影响。不同的铺地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同时铺地在空间环境中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地面铺装;空间感受;铺装作用;景观设计  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湖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斗,冰裂纷纭。——《园冶·铺地》计成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代表,其园林铺地有着独特的
期刊
摘 要:威廉·莫里斯是现代设计的先驱,他的设计和思想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室内设计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门类,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当代室内设计消费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分析来探讨我国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当代中国室内设计  1 威廉·莫里斯及其设计思想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
期刊
摘 要:“十一五”期间,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字表明,全国在籍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拥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的节目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愈万家。其中广播电视编导队伍中60%人力资源具有专业语言能力,一方面说明了普通话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广播电视编导更加依赖于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产业,本文试着从教育和培训的角度对广播电视编导人力资源现状做出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广播电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组建了与艺术教育相关的教研室,目的在于培养人格健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笔者通过走访部分兄弟院校,结合本校艺术教育工作的调查,以“艺术教育中心的职能”作为切入点,结合艺术教育阐述了三方面的观点。  关键词:艺术教育;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文化  艺术教育对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有着潜意识的培养和熏陶。科
期刊
“八闽名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宋乾道四年知事王十朋心潮澎湃寫下的豪迈诗句在历史的画卷里荡气回肠。海纳百川闽南韵。自战国,越族入闽,闽越相交,语言融替;到了汉代,闽越文化渐趋形成;至魏晋唐宋,汉人大规模南迁,中原文化在闽南地区流播生根;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崛起,中外文化交流,互为辉映。承续历史,继往开来,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兼容并蓄,酝酿古今,共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闽南地域人文景观。  古往今来
期刊
摘 要:在产教结合的教育组织模式下,以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工程系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介绍了“学生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运作形式,保障措施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结合;学生工作室;建筑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到发展的新时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注重办学特色等概念的拓展让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了更加广阔发展空间。我校贯彻的产教结合的组织模式深入到教学工作中
期刊
摘 要:本文指出了大學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一个十分普遍的进退两难的境地——工作经验能够确保他们有一份好的工作,而大多数毕业生又缺少工作经验,进而从不同方面分析了这种境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即自主学习。文章最终指出问题的症结在于语言学习者自身,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关键的方法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必要性;英语专业学生;毕业生两难境地 
期刊
摘 要:以四川省乐山市的宗教旅游景区的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以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宗教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旅游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入探究,阐述了从当代的科学发展观的新视域来进行对宗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梳理与关系,通过景观设计规划使宗教与景观相结合,积极适应当今的社会文化与宗教文化,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独特贡献。  关键词:宗教文化;旅游规划;乐山  0 引言  乐山市历史文化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移动设备的运用与日俱增。交互设计随之走向新的潮流。关于旅游的网站很多,交互却很少。而水墨画风格的旅游交互更是少之又少。我们不仅仅只是把我国的水墨画与数字绘画相结合,还要用交互的形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中国传统绘画;数字艺术;水墨风格  1 水墨的传承  中国的水墨画植根于两千多年的古老传统。中国传统绘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一是线条,在中国的绘画中,不仅用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