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蓄势,水到渠成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导入】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节选自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阅读心得】
   铺垫蓄势是一种写作手法,指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好局势,提前安排好情节作为征兆,故意渲染气氛。铺垫蓄势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的张力;还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理,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如《再塑生命的人》,就是一篇怀念和赞颂莎莉文老师的文章,但课文的前四段只是着重写“我”的感受,并未提及莎莉文老师。其实,这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情节,是为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出场铺垫蓄势。
   第一段中,作者强调了1887年3月3日这一天对“我”的重要性,因为就是这一天改变了“我”的一生。第二段中的“母亲的手势”“家人的来去匆忙”等行为状态,都在暗示将要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第三段的景物描写表面上交代了安妮·莎莉文老师到来时的季节,但更深层的作用是暗示“我”人生的转折即将到来。第四段中的“在茫茫大雾中航行”比喻自己在黑暗中摸索的痛苦感受,再次衬托出安妮·莎莉文老师对于“我”的重要意义。
   具体写作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铺垫蓄势是为塑造、记叙的重点人物或事件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或者说,为了更好地表现主要任务或主要事件,作者会有意在人物出场前作些铺垫,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重点事件的表现。
   二、铺垫蓄势的目的在于营造氛围。如鲁迅的《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处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段环境描写的目的是为写萧条冷漠的故乡或故乡人来铺垫蓄势的。
   三、铺垫蓄势和伏笔有着一定的区别。铺垫蓄势不需要后文的照应,只为主要人物出场和主要事件叙述营造气氛,但伏笔有时是需要下文进行照应的;伏笔的语言要具有隐含性,而铺垫蓄势则不需要。
  【示范作文一】
  大院里的丫头片子
  刘永贞
  记忆的海洋冲击着金色的沙滩,潮退了,沙滩上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贝壳。轻轻捡起一个小小的贝壳,慢慢打开,思绪不禁回到过去……
   那時还没分家呢,大娘、二娘还有妈妈,我们都住在一起,院子里还有好多小孩,没一点安分的时候。只有午休的时候才会安静一点,各回各屋去休息。
   此时,正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啪嗒啪嗒……”我拖着快断底的凉拖,从后室踱到前院,四下张望。哈!没人,心里暗暗窃喜,然后运足底气,大吼一声:“磨剪子嘞——戗菜刀!”话音刚落,“砰——”十几扇门齐响,吓了我一大跳,那架势都快赶上我刚刚那一嗓子了。
   “你嗷嗷地叫啥呀!”二娘无奈地看着我。大娘也抱怨道:“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我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你们既然不让我喊,那我小声唱总行了吧。我一手卡腰,一手翘着兰花指,走到门前的花坛边,摘下一朵黄色的菊花,喉咙里愣是憋出一句:“咿呀,咿呀,咿儿呀!”
   大娘在一边奇怪地看着我道:“这孩子怎么了?怎么又说胡话?”奶奶说:“不会扁桃体发炎了吧。”妈妈不知从哪儿揪下来根木棍儿,边敲地边说:“什么扁桃体炎!我看呀,她就是皮又紧了!找打!”
   我抬头看见妈妈手里的玩意儿,嘻嘻笑了一声,撒丫子飞奔。虽然鞋子不怎么给力,但值得庆幸的是,速度还是可以的。
   妈妈追我是有一定的套路的:先前后门各走一遭,再从长廊穿过去,最后绕着花坛跑。其实只要妈妈愿意,把我拦住,我就逃不出她的手掌心,但她从不那样做,看见大家都回屋了才把我揪回屋里去。我知道,妈妈只是做做样子,她可舍不得打我,最多也是回屋之后,点一点我的头,斥责两句。
   多年后的今天,不知怎的,回想起这些陈年往事,我的嘴角不觉露出笑容。
   这,就是我的故事。
  (山东汶上县次丘镇中学七·1班)
  点评
  习作以回忆的方式,记叙了“我”儿时的生活片段。不过,在具体写作前,小作者采用了铺垫蓄势的写作手法。第一段写童年记忆中的事情如同沙滩上“贝壳”闪闪发光,这些事情到底是什么,并没有写出来,这是在为下文张本。第二段介绍一大家子人的居住环境,为下文写“我”的故事作铺垫。第三段暗示“我”下一步的“所作所为”纯属正常,然后重点写“我”在大院中的生活片段。朴实的文字,为塑造“丫头片子”的童年形象渲染了气氛,营造了良好的出场环境。
  【示范作文二】
  挥手之间
  贾鸿晔
  时间一刻不停地向前方奔去。那些往事如同相机的旧照片,虽然老旧,却依然清晰地存放在我的脑海里。你向我挥手的那一幕,如同昨日,挥之不去。
   那是一个少有的晴天,我比平时早到校几分钟,只为等你来。结果,你却和她迈着轻快的脚步,伴着爽朗的笑声进入教室。对于我,却视而不见。我无精打采地翻开课本,周围同学的说笑与打闹,好像一根根无形的针,刺得我心里直痛。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或许你和她有什么事情吧?这天,我始终关注着你,盼望你能对我有所察觉,可是,你没有。我心中像下起了瓢泼大雨,凉凉的。
   在操场上散步,我又碰到了你。你和她一边散步,一边聊得不亦乐乎。放眼四周,操场上几乎每个人都有好友陪伴,唯独我,孤零零一个人。
   跑出操场,我不禁胡思乱想: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许,那个友善可爱的你,只是一个伪装?想着想着,我的泪水几乎夺眶而出。
   下午放学后,我故意跟在你后面,想一探究竟。“如果她依然如此冷淡,那么,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这样想着,便出了校门。我低着头,边想边走,突然像碰到了什么,抬头一看,是你!温暖的笑容之花开遍了整张面孔。我又惊又喜,心中的阴云顿时消散。你和她不约而同地拿出精美的贺卡,递到我的手上,说:“拿着,生日快乐哦!”
   我幡然醒悟:“今天是我的生日啊!原来你们……”“哈哈!你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傻瓜!”你笑得那么灿烂,我心里顿时暖暖的。
   “好了,快回家吧!要天天开心哦!”你和她走向那扇小小的铁门,冲我开心地挥挥手。夕阳的余晖洒在你我身上,是那么灿烂,那么温暖。
   你挥手的那个动作,就这样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山东平阴县孔村中学七`5班)
  点评
  小作者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一个小小的误会能如此详细地写出来,并进行反思,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在写法上,进行了先抑后扬,以大量篇幅集中写对朋友的不理解,甚至考虑到断交,为末尾的谜底揭开作了层层铺垫。心理描写也很成功,用了大量的猜测,引导读者继续阅读下文,一探究竟。
  (张明常)
其他文献
食物与人一样,是有秉性的。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那是就人而言的;食物呢,它们有着“入乡随俗”的秉性,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妙地改变风味。从这个道理来说,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  我对香港美食的记忆,不是尖沙咀酒楼中的生猛海鲜,亦不是铜锣湾烧味店里被熏制得流蜜似的肉食,而是寻常的山水豆花。  从九龙的钻石山出发,乘坐一个小时的大巴车,便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到了清幽的西贡渔港。从这里再乘半小时的计
期刊
【就医作文】  为了那个承诺  夜空中,精灵似的星星一直闪耀着温暖的光……  小时候,夜空中的星星虽然没有南方水乡那样多,只有寥寥几颗,但对年幼的我来说,也已十分打动我了①。  “奶奶,我要摘星星。”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异想天开道。“傻孩子,星星离我们那么远,是摘不到的。”奶奶摸了摸我的头说。“不,我就要,星星这么好看,我要是有的话,那该多好哇!”我乞求似的对奶奶说。②听了我的话,奶奶想了想道:“你
期刊
【文题亮相】(2019年山西中考作文题)  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開真实的人名
期刊
时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东西?为什么能改变一切、带走一切,更可留下一切?昨天仿佛还在眼前,今天却悄然过去,我们的生命总是那么有限。那些属于我们的时光亦是如此缥缈,拥有时毫无察觉,待往事呈过眼云烟时,方才大梦初醒……  【浓浓师恩】  小橡皮,你试试  我上高二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个女老师,说要接我们班,当班主任。大家都很激动,坐着静等。   她给我们开班会,一开口,居然说的是侉子话,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
期刊
好的作品必须有两样东西,一是好的内容,二是好的文字表达。这两样东西不是在写作时突然产生的,而是靠平时下功夫。當然,写作时会有文思泉涌的时刻,绝妙的构思和表达仿佛自己来到了你面前,但这也是以平时做的工作为基础的。作家是世界上最勤快的人,他总是处在工作状态,不停地做着两件事——积累素材和锤炼文字。严格地说,作家并非仅仅在写一个具体的作品时才在写作,其实他无时无刻不在写作。   灵感闪现不是作家的特权,
期刊
【课文导入】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
期刊
【剧情简介】  在位于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庄严的大厅里,陈列着这个世界上让人惊奇的事物:狂暴的史前生物、野蛮的古代战士、被时间的流沙埋掉的原始部落、非洲草原的動物以及改变了历史的传奇英雄。当然,它们到了这里都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塑像和标本,来到这里的参观者总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对于世界来说是多么的渺小。可对于赖瑞·戴利——博物馆的新守夜人来说,这只是一个能够争取到儿子的抚养权的谋生手段。   工作后的第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   “师”,繁体形态为“師”,会意字,从垖(duī)省,从帀(zā)。“垖”为“堆”的本字,是小土山的意思;“帀”为“匝”的本字,为环绕、包围的意思。《说文解字·帀部》中说:“師,两千五百人为师。”本义上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也印证了此种说法,其中有记载:“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在商周时代,两
期刊
肖像,往往是我们对人的第一印象。经典的肖像描写在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这样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这是一个多愁善感、令人怜惜的少女形象;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是这样的:“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是一个老丑瘦弱、令人厌弃的中年女性形象。  
期刊
相传,清人纪晓岚去给朋友的老母亲写诗贺寿时,第一句就是“这个婆娘不是人”,在座宾客皆大惊失色;谁知他第二句笔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立刻转怒为喜。第三句他又不好好写了:“儿孙个个都是贼”,老太太的子孙都坐不住了。谁知他笔锋又是一折:“偷来蟠桃奉至亲!”听后,在场宾客无不拍手叫绝。短短28个字,却折了好几折,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欲扬先抑的妙处。   要想用好这种写作方法,同学们应从以下方面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