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客户对销售政策让步不领情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x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们付出了折让,客户还不满意;花了比同行更多的费用,客户还不领情?
  
  销售政策难产
  
  你能想象吗,第一季度早就过了的今天,还有一些公司2007年度的销售政策还没出台!不久前,我受邀参加了一家公司的业务会议,他们已经N次讨论过这样的话题:客户为什么集体性排斥公司政策?新年度的销售政策到底该怎样设计才是两全其美?
  这是一家生产家用小电器的公司,它的销售老总告诉我:这几年,公司给予代理商的贸易条件每年都在让步。按目前政策,代理商根据规模大小,除享有不同程度的进货折让外,还能获得不同点位的渠道推广费、终端陈列费、广告支持费以及预付款奖励和目标达成后销售奖励等等,客户的综合毛利能够达到35%。这样的毛利空间,在行业中已是中上水平了,可客户还是不满意!并且这种不满意不是停留在嘴上,不是得了便宜卖乖,而是真的形成了群体性的排斥,有的已不再主推,有的则在骑驴找马。
  公司的销售总监问我:为什么付出了折让,客户还不满意?花了比同行更多的费用,客户还不领情?我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财务经理在一旁插话:不能再调整了,今年能延续去年的贸易条件已经够呛了……
  如果你是一位制造企业的经营者,或者,你是某个厂家的代理商(或直供零售商),你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你的贸易条件在客户眼里算什么
  
  利用会问休息,我和几位区域经理闲聊,他们能够听到来自客户、特别是那些长期合作的大客户的具体抱怨。没了会议上的拘束,这些一线经理好像更能畅快地反映日常拜访时的所见所闻。这里,我把一些话汇总在下面,也请读者和我一起去想象:客户单边思维的背后,是否就只是无赖?还是无奈?
  客户对进货折让无所谓,认为这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变相压货;
  根据付款方式不同获得不同的奖励,本来就是应该的,资金成本本来就不一样嘛;
  渠道推广费是为厂家作嫁衣裳,人赢家始终是你厂家;
  是的,你确实给了一定的铺货额度,可如果你算算我为你在渠道内的铺货,那是小巫见大巫;
  早没有热情申请促销支持费了,在实际使用时,我自己一直都要倒贴一部分;
  广告费也能算特别支持吗?品牌是你的,本来就该厂家出,凭什么一由我用,就算对我的特别支持?
  综合毛利不等于实际利润。如果真是那样,我还不要那么多呢,你敢在台同里确保我有10%的实际利润吗?
  ……
  我相信,每一位有过销售经历的人,部或多或少和客户打过口水仗,其中小少就是围绕以上问题。我敢武断地说,即使是让客户从全球500强的公司里挑,也找不到一家的销售政策(贸易条件)让所有企业奉为圭臬。
  这里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幕:一位新上任的区域经理,主动给所辖的几大经销商发邀请,希望择日一聚。这本是好意,目的是不管以前合作怎样,现在还得向前看。可让这位胸前带着HP标志的经理意外的是,最终没有一位客户到场。
  销售有时就像是行为艺术,要在不断误读中体会价值;销售政策有时则像画布上的油彩,无论浓淡似乎总有那么些色差。难道,世上没谱的事真的那么多?
  
  花掉该花的,让客户为你赚得更多
  
  厂商之间,他想要的与你能给的,永远没有百分百匹配的可能。
  作为销售政策的设计者,首先应界定哪些政策是你的义务性支出,哪些是激励性支出,而不是简单性地基于行业习惯或公司惯例来延续。很多时候,事前约定的激励性支出,往往抵消了事后更大的费用弥补。
  举个现实的例子:一个热水器制造商在销售政策中约定小承担退货风险,不接受除产品质量问题外的任何退货。但代理商或零售商在大批量进货时,事实上又无法做到每台必检,代理商自然怨声载道。有不少代理商会采取在终止合作前先拖一笔款,最后拉上一车烂货逼着抵欠款。
  而另一家制造商则较少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同样要求收货必检,另一方面以年度为单位给予一定点数的专项无退货奖励。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客户的质保意识,也增加了客户对公司政策的满意度,同时也减少了此类纷争的日后扯皮。
  其次,应基丁现实,根据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行业及产品的赢利格局、渠道各环节内的利润分配、运营及流通费用的合理测算等角度,设计具体的贸易条件,而不是云里雾里玩文字游戏,或东补西贴被动让利。
  所有的销售折让与奖励,纵然最终都体现为“花钱”,但每一笔“支出”必须针对可预估的“同报”或满足对方现实的“付出”。了解这些,你就会知道哪些钱花了不冤枉,哪种方法能让支出变成投资。
  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行业,促进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大相径庭。有的靠频繁促销推动,有的靠新品更替推动,有的依赖渠道垄断推动,有的依赖终端占位推动,等等。在最能拉升你市场的项目上投入,并体现在销售政策的倾斜上,将最大程度减少营销的浪费。
  产品或渠道的赢利格局: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渠道,为你贡献了不同的利润,这一点,如果在设计销售政策时兼顾到,并附有一定的差异化奖励,对客户就是一种明确引导。
  渠道各环节内的利润分配:销售政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账面利润的售前确认,但实际的定价权、实际的利润空间,在超级终端横行的今天,代理合同的甲乙双方都很难确保。管理者应该对渠道各环节现状进行评估,设计实际零售价、实际批发价、代理价及附加激励和出货价时,应兼顾到各环节的主导比重,确保各环节利润预期的实现。
  运营费用的合理测算:在中国的很多行业,代理商公司普遍规模小、管理散,因此优质经销商的运营成本很容易被制造商低估,我们也不难看到一夫当关的皮包公司常常能抢了大代理商的单。我个人认为,好的销售政策不应该是风险的转嫁、费用的转移,而应该是有助于优质客户的成长。
  优化销售政策,目的并不是多花钱或少花钱,而是:花掉该花的,并激励你的客户为你赚得更多!
  这里,所有的问题,都发生在你身边。通过“有理、有用、有趣”的互动,一切有关营销的思想和工具都将生动起来,最终,变成你自己的技能。本栏目特邀营销专家陈宁先生与读者互动,您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E—Mail至Jeff.chen@163.com 我们相信:有更多交流,才有期期精彩。
其他文献
在此前很长时间里,家乐福是中国大综超中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但在2006年底,家乐福西安北大街店却关店转址,这表明其经营环境及内部管理已出现相当严重的问题。  笔者通过近一年的观察,总结出西安家乐福店自开业起所遇到的8个问题:  1.选址不利。家乐福西安门店位于北大街中段。该商圈距离北大街和钟楼各有一站路程,但人气远远不及全国闻名的钟楼商圈。同时,北大街是一条正在改造中的街道,目前商圈还不成熟,商圈内
期刊
案例提供:巨宁地板贵州总代理 景志富    经销商拿到的品牌没什么独特的卖点,也谈不上多强的品牌位势,厂家更是不提供任何市场运作方面的支持,一副甩手掌柜的样子,叫经销商如何是好?  《销售与市场》编辑同志及专家老师:你们好!  我是巨宁地板、欧米嘉地板贵州总代理景志富。由于巨宁公司在市场运作方面不到位,导致作为经销商的我们在经营推广中困难很大。现我将相关的市场情况反映给贵单位,希望能得到专家指点迷
期刊
国美绝大多数的店铺,和中国大部分百货店一样,实际上处于摊位制市场向全面商品管理的过渡阶段。但处于中级阶段未必是坏事。处于高级阶段未必是好事,全视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而定。    数码零售的“史前文明”    从IT业内人士的角度看,数码产品的零售模式是按以下轨迹发展的:  第一阶段:以街面中小店铺为主(类似于杂货店);  第二阶段:地产商提供物业,将第一阶段街面店的商户、柜台聚集在一个空间内(初级批
期刊
大卖场的策划活动不是想到哪就做到哪,今天想做文具特卖的主题,明天想做酒特卖的主题,这样无目标和无计划,只会降低活动的成效,甚至无成效!  “小李!国美十一期间,购家电累计满1万元就送1台电视咧!你不是要结婚准备电器吗,赶快抓紧机会啊!”  “谢谢您关心啊,不过我已经在苏宁买了,累计满9888元就送彩电,而且还可以参加抽奖,头奖是香港迪士尼免费游。不过我们没抽中,只得到了一个纪念奖鼠标一个,不过我也
期刊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前11个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911万亿元,增长13.6%,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0.7个百分点。  但另一方面,“销售越来越难做”,消费品市场潜力已现颓势,不少行业市场总量的绝对值甚至在下降。 这个奇怪的“矛盾”,中间到底隐藏着什么逻辑?  让我们回归原点,从消费者的需求谈起。  “需求”指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
期刊
或许只有在轮岗中,你才会明白:原来兄弟部门否定你的大部分动议,确实不是针对你个人的。    有一家著名的连锁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提升项目后,就外聘“神秘顾客”到门店进行严格的考察。几位神秘客工作很努力,但越干心里越没底,因为每次到店里都发现很多问题,每次都要记下几个不达标一线员工的名字,每次都要面临一些“最后的争吵”。到最后,大家都明白,实际上是那些店的中层经理出了问题——都是公司的老人,自认为经
期刊
快速地跟踪模仿,可能比创新更好操作    产品的更新速度会越来越快。现在的市场环境可谓是“10倍速”时代,在快鱼吃慢鱼的竞争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铁路都要实现第六次大提速,影响营销的各种要素的变化节奏和频率更是处处在“提速”。在手机业,摩托罗拉刚进入中国时每12个月更新换代一次,现在已经缩短到4个月。    身在“红海”的企业,要以产品创新求发展,这句话没错。但这是理论,不是活生生的商业现实。创新
期刊
苏宁模式的优势在于:它选择了一种适合新兴需求而又供不应求的商品,从而在门店柜台“迫使”顾客答应延后付货,最后帮助苏宁在几乎零库存、零占压的情况下快速周转。    第一桶金:从做餐饮开始    在创立苏宁之前,张近东还有一次创业。  1989年,张近东和七八个人从上海转乘火车返回南京。等车时,顺道去上海百乐门那儿转了一圈。在一家店里,他们每人要了杯咖啡喝,没想到最后一算账竟然花了将近100元。100
期刊
区域竞争的生态环境恶化    不少行业像啤酒业一样,已经进入了明显的整合期:青啤、燕啤等啤酒巨头已经在全国各地广为整合区域品牌,但放在整个产业格局下看,啤酒业的同质化竞争愈来愈恶化了区域竞争的生态环境,反过来,恶化的生态环境也为竞争的同质化推波助澜,发展堪忧。    仅以山东淄博的啤酒市场为例,在总人口仅400余万的区域“小池子”里,就有青岛、崂山、柳泉、汇泉、泰山、银麦、绿兰莎等几条较大的“泥鳅
期刊
许多业务代表包括区域经理都很苦恼:一些经销商总喜欢越过他们,直接和自己的领导沟通,有的大经销商甚至手眼通天,直接和厂家老总对话。  这样一来,厂家代表形同虚设,政令不畅,令不行禁不止,经销商还动不动拿厂家领导来压自己,市场工作自然没法做。威信扫地、心存怨气的业务代表,逮着机会就“修理”经销商,扣费用、瞒政策、使绊子。经销商一看,得,问题复杂了,还得找厂家领导。一来二去,冤冤相报无了时,最后不是业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