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批评视域下的《祝福》解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EN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祝福》教学,“理情节”“找眼睛”“析环境”是普遍的文本解读策略,但这最终只会让学生停留在阶级批判论的认知上,容易造成标签化误读倾向。这与“通过《祝福》中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的刻画,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与余毒”的教材解读定位有所偏颇。而文中的多种空间释读,恰好能弥补这些遗憾,并能还原经典所该有的文学内涵。
  一、“道路”相遇形成张力情节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道路”式空间意象参与小说叙事情节较为普遍。他之所以青睐“道路”,这与自身写作初衷不无关系。《祝福》一文,“我”和祥林嫂有了一次偶遇。多年未见,祥林嫂未老先衰,鲁迅先生用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来写祥林嫂的“未死如尸”之状。这本身对“我”而言就是一种震撼,正当“我”心存疑惑并准备接受祥林嫂的乞讨时,祥林嫂突然说出“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并且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
  鲁迅在叙事中巧妙地设置这一熟人间的偶遇,看似合情合理,其实颇有内涵。对于曾经在鲁镇生活过的“我”来说,祥林嫂的情况也略知一二。但祥林嫂“未老先衰”的面貌一出现,就为后文写祥林嫂的凄苦经历埋下了伏笔。所以,“我”和祥林嫂相遇的“道路”,也是新思想和旧思想发生碰撞的地方。而这,恰恰是鲁迅先生写作的真正目的,意在通过对底层人生活现状的全景描写,来剖析旧思想旧文化对普通大众的戕害之深,从而为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人们带来启蒙。
  二、家的渴望与破碎
  “家 ”是人类永恒的梦想。 “家宅庇护着梦想 ,家宅保护着梦想者, 家宅让我们能够在安详中做梦 。”对祥林嫂来说,虽然悲惨遭遇接二连三,但家的概念一直是她梦寐以求的。其实,她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有个完整的物质空间,至于精神意义上的“家”也许她早已不存幻想。
  但是,鲁四老爷家不是天堂。鲁四老爷是位典型的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保守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在《祝福》中,祥林嫂追寻家的历程由祥林家开始,到鲁四老爷家,再到贺老六家,最终梦碎鲁镇。这样的人生轨迹,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其命运在一步步受到挤压的印证。
  三、敞景空间下的权力斗争
  福柯说:“空间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的基础 。空间是任何权力运作的基础。文中的鲁镇,是封建体制下小城镇的一个缩影,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在看似相互包容的环境下,权力的互相渗透、争斗从来就没有停止。前面已经谈到,鲁镇的文化空间,是封建礼教和乡风民约相互博弈的产物。所以,从一开始,祥林嫂、鲁镇百姓、鲁四老爷等之间就有着隐喻的矛盾。
  祥林嫂来到鲁镇,尤其在“克夫”事情彻底公开后,她的生活就处于敞开的全景式”监狱”中。鲁四老爷监视她、四婶监视她,就连本属同一阶级的“看客”也在监视她。处处是提防、处处是冷眼,这一切都在推动着祥林嫂的命运走向终结。在这个空间,我们丝毫看不出她有任何可以庇护的空间存在,死了丈夫、失了儿子、有无灵魂的折磨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似乎与同情毫不沾边。有权力斗争的地方,就必然有牺牲品。而祥林嫂就是这个空间被排斥和扼杀的对象。
  当然,祥林嫂面对空间权力的压制,并非是在一味地选择顺从。面对连身体权、生存权都无法得到保障的现实,她向由“君权、神权、族权、夫权”所组成的复合权力发起了抗争。祥林嫂选择从山里出逃出来,因为她对类似鲁镇之类的大地方充满了渴望。山里意味着落后,诉求难言。到了大城镇,她憧憬着这些地方能有最基本的生存权力。
  由上可知,解读《祝福》的方式并不单一。其实,从教学本源来看,学习鲁迅作品,要让研究和教学相统一。否则,只会让每一篇鲁迅经典作品带上“老化僵硬”的烙印。对《祝福》进行多维度解读,对让学生领悟鲁迅先生对生命的关怀有着重要意义,而这正是回归鲁迅作品的本真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师生生命活力的丧失,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缺失之一。我觉得“游戏精神”的宣扬,是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条良好途径。“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自主、志愿自觉的精神,是一种逾越功利、愉悦快乐的精神,是一种体验、想象创造的精神,是一种同等加入、相助互动的精神,是一种交换对话的精神。我认为我们要宣扬这种游戏精神,让我们成为"游戏"的主宰,拓展语文的"游戏"天地,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由创新,看重体验,勉励想象理想,获
期刊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教师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导,使他们学有所得,与大多数同龄学生一起成长。但是在实施随班就读过程中,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班就读学生中轻度听障学生因听力障碍,语言学习渐渐跟不上,考上高一级的大学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有很多学生选择学习美术专业来实现自己的求学梦。当然,绘画对视觉的要求很高,听障学生恰好视觉能力补偿了听觉
期刊
一、坚持实施六项司法内容公开的基本原则。实现司法公开,就要通过司法流程公开平台的建设,对案件的立案、庭审、调解、宣判等过程依法向相关者和社会公众进行公开,有效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拓宽司法公开的渠道,提高司法的民主水平,规范各种司法行为,真正促进司法公正。因此,公安和检察机关首先要做到立案的公开。案件一旦正式立案,就要把立案的条件、立案的流程以及诉讼费用的标准和风险提示等信息完整、快速、有效地向社会
期刊
高考分数线公布之后,百位名人在微博上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如果你考不进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是的,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不仅需要欣赏别人,也需要学会做自己的伯乐,欣赏自己。  马云正是因为做了自己的伯乐,才成为一位商业巨贾。少年马云经历三次高考,甚至考出数学19分的成绩,最终也未能如愿进入名牌大学。可是,他一直坚持赏识自己,激励自己,在
期刊
幼儿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据统计,多年来人类体质健康问题爆发呈现低龄化倾向,越来越多的幼儿出现免疫力低和肥胖的问题。来自幼儿园一线的教师说:“不爱运动是新一代孩子的共同特点,现在的孩子,从小没有好的身体基础,在幼儿园,他们不喜欢体育,锻炼习惯难以养成。”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不爱运动呢?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一、家居环
期刊
50后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被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和一些省(如湖北、江苏)的省编语文教材收入七年级语文课本。莫怀戚虽然于2014年英年早逝,但他因《散步》被收入中学教材而永远留在许多代人的心中。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
期刊
“少年时,就有一种面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这是《青铜葵花》教给我们的。  《青铜葵花》这部小说讲述了两位少年青铜和葵花,一次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  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经历风风雨雨,度过了重重难关。但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招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城市。  葵花是一个诚实、善良、纯真、可爱的小
期刊
一、要处理好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让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能目标明确,高效完成  阅读教学讲究的是“用教材教”,而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每一个单元中,存在于每一册课本中。因此,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把每一篇课文与单元其他课文联系起来进行一定程度的类文阅读,往往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为此,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之初,我都会引导学生关注单元提示与导读,先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其中涉及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原动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崛起最重要的催化剂。  一、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困局  1、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严重匮乏  科技创新氛围的缺乏,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原因。一是历史、文化、政治影响。封建专制思想和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中庸之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二是墨守成规的学术传统的约束。中国自古以来
期刊
一、雾里看花,抓住知识的本质  接到讲课任务之后,简单询问同级部的黄老师,决定讲小数的性质。其实这个内容课本上只是简单的一页内容,一个实例0.5=0.50就揭示小数的性质。说实话内心当中作为老师的我也很难接受所有的小数都具有这样的一个性质。对学生而言接受结论很简单,用小数的性质只做题绝对没有任何难度。总感觉就是用结论扣帽子,谁也能达到这种正确率。但是孩子们知道为什么小数具有这样的性质吗?到底为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