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传统出版企业的思维方式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教辅优先确保,一般图书调整进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确给出版企业带来了诸多困难。由于人员不能聚集,人际交往受限,原来实体场所聚集办公的工作方式受到了严重挑战,原本常态的社内与社外、编辑与作者、生产与营销的交流协作受到了严重影响。尽管现代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居家办公,但远程办公的效率和效果也很有限,而且,大部分管理功能和工作流程是网上办公无法支撑和实现的。因此,传统出版流程的部分断链,项目进度不得不迟滞,这当中,版本多、数量大、季节性强的教材教辅图书尤其受到影响。
  在图书销售方面,传统零售渠道受到直接冲击,线上销售受制于配货、物流等实际困难,总体销售增长极为有限甚至有所下滑。对于教育出版企业,假期本是教辅图书和课外读物的销售旺季,但由于书店暂时无法营业,线下销售难免断崖式下跌。此外,中小学校、高等院校推迟开学,春季纸质教材教辅销售额估计会减少四分之一。
  面对以上困难,我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一方面,针对季节性较强的教材教辅产品,倒排工期、加班加点,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流程再造、强化环节衔接,确保按时将学生用书送到读者手中,切实履行教育出版机构的社會责任。另一方面,一般图书按不同类别调整出版进度与节奏,优化出版流程:重大项目继续精耕细作,练好内功;两个效益低下的选题坚决舍弃;不成熟的选题重新规划、调研、酝酿;适合网络渠道销售的大众图书优先出版;依赖线下推广的图书,出版时间尽可能延缓至4月以后。
  加速在线教育开发,扩大融合出版范围
  我社在多年来积淀的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线下教育图书产品,加大在线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融合出版的步伐,扩大融合出版的范围,抢抓时机实现从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的转型。
  我社率先为安徽省初中生提供新学期免费预习课视频资源,3月又推出了2020年中考复习线上精品课,针对中考涉及的重难点、高频考点、重要专题、热点专题等设计课程体系,由安徽省各学科一线名师主讲,高效、精准地带领学生复习备考。截至目前,惠及师生近30万人。同时,我社围绕学生日常学习开发同步在线课程,围绕知识点开发专题课程、特色直播课程,构建优质、权威、多元在线课程体系,服务安徽省广大师生。
  我社联合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紧急编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小知识》(中小学生版),联合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编制《新冠肺炎防控期中小学生生活学习指南》。这些产品在我社微信公众号推送宣传后,今日头条、健康安徽等媒体转发,当日浏览量近3万,也带动了公众号的流量提升。
  针对特定读者群体,我社与喜马拉雅FM合作推出著名作家茅盾节编的《红楼梦》多人有声剧,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文学经典阅读体验。节目上线推出后,日点击迅速过万。
  我社将围绕中小学生阅读需求,推出更多优质的数字出版物,加大各种音视频产品的开发力度。对一般图书产品尤其是独具特色的高端人文学术图书和徽文化图书,我社也将充分做到全媒体开发、宣传和营销,争取线上、线下双渠道融合,纸质、多媒体同步出版。
  尝试新兴营销渠道,构建立体营销体系
  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图书营销模式受到了冲击,在实体书店之外,各大电商平台也日渐成为图书营销的重要阵地。同时,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崛起,也为图书营销提供了新的方式。
  面对新的图书营销形势,我社发行和营销部门紧跟潮流,将线上推广与线下营销相结合,着力完善立体营销体系,并针对不同图书类型的读者群体特点,量身制定营销方案。比如,《李鸿章全集》《胡适全集》《熊秉明文集》《中国阅读通史》《中国艺术批评通史》等大型套书的读者以高校师生、文史研究者为主,发行部门主要通过线上馆配、学人推荐等方式进行推广;对于《中考仿真卷》《中考总复习》等优质教辅产品,发行部门着重利用网络新兴媒体,群策群力,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整合资源,形成营销合力。
  在日常营销工作中,我社还充分发挥直销群、团购网的“蓄水”和“分流”作用,通过社微信公众号、社员工朋友圈、微信群转发推广,并在当当、天猫、京东,文轩在线、浙江博库、江苏凤凰等新华系统旗下的电商渠道进行宣传营销,既提高了图书的曝光率,又实现了实际销售。比如,茅盾节编版《红楼梦》平均每次直销和团购量均在500套以上。同时,我社还积极关注并发展抖音、快手等新兴渠道,谋划打造适销对路的定制产品,探索“融媒体”营销的路径。
  这次疫情是一次“大考”,考验国家、社会、民众,考验各行各业。对于传统出版业来说,面临的考验除了资源储备、产品积累、应急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调整和转变。
  多年来,我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出版链条,图书品种涵盖基础教育教辅、学生读物、教师用书、地方文化读本以及教育理论图书,产品线覆盖少儿教育、基础教育到中(高)职教育、高等教育;同时,在中华美学、高端学术、皖籍名家著述出版方面凸现特色,形成了优良的学术出版传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的思考还是回归教育出版的本质,回到教育出版的原点。作为教育出版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将尽快把转型发展思路调到位,以便充分应对未来行业的结构性变化。
其他文献
最早知道“托派”这个名词,是八十年代前期刚进大学,在《鲁迅全集》和《毛选》的注释中得到的些微印象。真正对托派有了兴趣,是在课堂上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并从有关资料上知道我的同乡人(河南潢川)王实味四十年代在延安因《野百合花》等文章遭到批判,而最后也是以“托派分子”定下了罪名。也许是一种莫名的乡情在作怪,此后近十年直到今天我对王实味、中国托派都有一种急切的了解欲,不是为了研究什么,也不是想去证明什么,
期刊
生命无常,倒是早些年就已经明白了的事情。现如今,年近半百,周围也多是盘桓些中老年的人儿,便可以不断地听到星星点点关于疾病、关于死亡的消息,渐渐地更有了同年人的辞世,甚至有极亲密的友人也在无意中查出了恶疾。于是,在黎明或者深夜的阒然中,我便隐约嗅到了自己大限将至的气息。  几年来,自己在个人的精神上面纠缠最多的就是死亡。一八六九年九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突然体会到了一种忧郁与
期刊
一    五四运动从西方借来旗帜,拉开中国新诗帷幕,从此逼得旧体诗词几无藏身之地,业绩不可谓不大也。只是,旧时新诗旗手不少为出身中式深宅大院、从东洋西洋转过一圈回来者,传统八股习气未尽,新学浪漫精神不全,好作无病呻吟,以华丽词藻饰空洞喊叫;虽有时面对国破家亡之伤心痛事,仍要先梳光辫发,擦亮皮靴,痛饮几杯中国白酒或苏格兰威士忌,摇头晃脑诵读一遍屈原李白或莎士比亚拜伦,方能缓步踱上高台,慷慨激昂一番。
期刊
文艺图书的出版品牌与文化影响力研究  文_蔡晓妮  一、文艺图书品牌的建立与发展  1. 品牌的产生与形成  文艺图书的品牌建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经过精心打磨、悉心打造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出版人的品位、眼光、人脉、志向、经验、市场运作和经营能力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文艺图书的品牌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简单的模仿制作生产的过程。纵观国内所有文艺类图书做得比较成功的出版社和民营公司,
期刊
日寇轰炸上海,我家房屋被炸,父亲生活无着,一筹莫展,只得送我到家乡,自己回沪帮工。  我有小书箱一只,箱内有本《金石书法目录》,是有正书局出的广告册。这本册子,简直是本金石书法大全。书法介绍,由甲骨、钟鼎起,直到汉隶、唐楷、宋元明清碑帖,一直介绍到郑板桥、何绍基、伊秉绶、于右任。篆刻介绍,由秦玺、汉印、圆朱、元押、文彭、何震,一直到“西泠八家”、黄牧甫、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我有一方藏书印,文
期刊
儒林里蹦出一个“侠”来,虽是意外,却也在意料之中。太史公于《游侠列传》一开头就把侠与儒扯到了一起——“韩子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面对着成批的假儒、伪儒,司马迁大约很不满于这种学士徒称于世的局面,于是,在儒术独尊的时代,在只有儒生神气活现的世界中,笔下平添出一批“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期刊
无论对于什么行业,2020年注定都是特殊的一年。  先是放弃一切户外娱乐活动,被迫接受悠长假期,娱乐场所停业,餐馆关门,旅游景点空无一人,每个人都在度过一个最“冷清”的春节。  随后,又是举国“停产不停学/不停课”之下的线上办公、网络教学。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都因为这场疫情,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出版业也不例外。从编辑出版,到物流配送,到门店销售,出版的各个环节,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
期刊
市场图书按计划推进  正常情况下,大家都是正月初七就复工。但今年新星出版社根据上级要求,是在2月初复工的,我们采用的是值班加远程办公的方式。  出版社的工作,尤其是印前工作,主要是编辑、校对、设计、排版等,所以还是比较适合居家办公的。但我觉得线上办公,最具挑战性的不是办公本身,而是网络传输的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步入5G时代,但是大的文件,尤其是大的影像文件以及合成排版文件,在传输过程中还是存在网速不
期刊
单间病房里,花篮、水果摆满了桌子。但病人似乎已经懒得睁开眼看一看,也懒得动口尝一尝了。照老说法,他的病已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了;按现代医学的诊断,他是癌症晚期,病灶早已全身转移。看他病房的规格,级别应当不低,前来探望的人也多是车来车往的主儿,但会诊多次,名医束手,这又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不过,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作亲属的、做病人的,总还能想出点花样来,安慰病人
期刊
在正式复工前,新星出版社社长马汝军给每个员工发了一封邮件,主题是安抚与鼓励,“先是稳定情绪,鼓舞士气,我希望大家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节奏不乱,稳妥复工,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随后,便是履行一个出版企业的责任,“那就是快速反应,声援抗疫”。新星在疫情期间仅用8天时间就策划出版了记录以色列朋友支持我国抗疫的《站在你身后!从特拉维夫到黄冈的384小时》,马汝军认为,这件事本身对于员工的士气也有很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