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宝山区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市民修身行动为载体,下真功、求实效,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一、强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市民文化修身服务体系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文化修身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宝山区市民文化修身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广局等单位共同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策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落实。二是强化阵地建设。着力加强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12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480个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标准化配置;持续推进
“一村一居一舞台”政府实事工程,目前全区建设总量达到114个,有效地改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条件。充分发挥宝山图书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宝山文化馆、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等10余个区级重点文化场所功能,加快推进樱花大剧院、长滩音乐厅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宝山文化新地标,为市民提供更具品质的艺术修身殿堂。三是统筹各类资源。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区内外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区内文化场馆和文艺院团的主体作用,并主动加强与30多家市级专业文艺院团和高校合作,建立全市首个拥有200场艺术导赏课程的资源库;由区、街镇两级共同财政补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市民文化修身服务。充分发挥“文化宝山云”平台功能,实现展览展演、艺术培训、场馆预约等市民文化修身资源数字化、网络化,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
二、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拓展市民文化修身实践载体
通过文化熏陶,实践养成,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一是构建文化四季品牌格局。依托上海樱花节、上海邮轮旅游节、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以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打造“春之樱、夏之邮、秋之艺、冬之阅”的文化品牌,使文化活动主题更鲜明、内涵更丰富,推进文化活动、市民修身与城市生活的多元融合,用文化的精气神来带动宝山的整体发展。二是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承办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读书节、上海市民手工大赛等宝山专场活动;举办“壮丽的丰碑——宝山区纪念建党95周年群众文艺汇演” 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宝山市民歌咏比赛”,增强广大民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举办 “记忆中的宝山”非遗展示周、中华经典诵读以及演讲、书法、摄影等各类比赛和展览展演,为市民提供多元的文化修身需求。三是实施市民修身“三个一”工程。编辑《德润滨江 善行宝山——宝山区道德典型事迹汇编》《市民修身礼仪》等一套
宝山市民修身读本,给干部、学生等重点人群发放一本宝山市民修身行动护照,记录参与市民修身行动实践,利用道德讲堂、东方讲坛、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载体和阵地,组织市民参与一次传统文化、生活礼仪等内容的修身培训。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鼓励市民畅谈文化修身体验,交流修身心得。
三、聚焦群众需求,不断提升市民文化修身获得感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广大市民成为文化活动和修身行动的主角。一是“百姓点单、政府送菜”。 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推出“市民艺术修身导赏”计划, 内容涵盖音乐、美术、文学等七大艺术门类。市民可以通过菜单自主选择和微信平台预约,全区进行统一配送,近百位知名艺术家、专家学者面对面为市民进行导赏互动。 2016年共举办100场艺术修身导赏活动,直接参与市民达5万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市民的艺术修养。二是“名剧、名家进民间”。 为让宝山市民更近距离地乐享戏曲,与上海剧协合作推出“宝山大剧荟”惠民品牌项目,让沪上戏剧家深入民间、走进民众。剧目既有芭蕾舞《天鹅湖》、
京剧《智取威虎山》、昆剧《牡丹
亭》、越剧《梁祝》等经典作品,也
有沪剧《挑山女人》、话剧《桃姐》、舞劇《朱鹮》等新创力作。2016年共有25场高质量、高品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剧目走进宝山,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三是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节庆主题活动,连续7年在中小学举办“宝山区万名青少年清明祭悼革命先辈活动”,累计达30多万人次,举办10届罗店龙船文化节、10届
“诗乡顾村”年会,打造宝山特色品牌,提升市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礼敬。组织“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宣传展示及“好家风好家训成就孩子一生品格”主题论坛,积极宣传孝老爱亲等典型事迹。连续多年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文明礼仪大赛等活动,加强对传统礼节礼仪、风俗流变的整理引导,用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明风尚。
(责任编辑 周 巍)
一、强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市民文化修身服务体系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文化修身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宝山区市民文化修身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广局等单位共同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策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落实。二是强化阵地建设。着力加强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12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480个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标准化配置;持续推进
“一村一居一舞台”政府实事工程,目前全区建设总量达到114个,有效地改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条件。充分发挥宝山图书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宝山文化馆、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等10余个区级重点文化场所功能,加快推进樱花大剧院、长滩音乐厅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宝山文化新地标,为市民提供更具品质的艺术修身殿堂。三是统筹各类资源。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区内外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区内文化场馆和文艺院团的主体作用,并主动加强与30多家市级专业文艺院团和高校合作,建立全市首个拥有200场艺术导赏课程的资源库;由区、街镇两级共同财政补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市民文化修身服务。充分发挥“文化宝山云”平台功能,实现展览展演、艺术培训、场馆预约等市民文化修身资源数字化、网络化,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
二、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拓展市民文化修身实践载体
通过文化熏陶,实践养成,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一是构建文化四季品牌格局。依托上海樱花节、上海邮轮旅游节、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以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打造“春之樱、夏之邮、秋之艺、冬之阅”的文化品牌,使文化活动主题更鲜明、内涵更丰富,推进文化活动、市民修身与城市生活的多元融合,用文化的精气神来带动宝山的整体发展。二是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承办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读书节、上海市民手工大赛等宝山专场活动;举办“壮丽的丰碑——宝山区纪念建党95周年群众文艺汇演” 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宝山市民歌咏比赛”,增强广大民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举办 “记忆中的宝山”非遗展示周、中华经典诵读以及演讲、书法、摄影等各类比赛和展览展演,为市民提供多元的文化修身需求。三是实施市民修身“三个一”工程。编辑《德润滨江 善行宝山——宝山区道德典型事迹汇编》《市民修身礼仪》等一套
宝山市民修身读本,给干部、学生等重点人群发放一本宝山市民修身行动护照,记录参与市民修身行动实践,利用道德讲堂、东方讲坛、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载体和阵地,组织市民参与一次传统文化、生活礼仪等内容的修身培训。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鼓励市民畅谈文化修身体验,交流修身心得。
三、聚焦群众需求,不断提升市民文化修身获得感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广大市民成为文化活动和修身行动的主角。一是“百姓点单、政府送菜”。 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推出“市民艺术修身导赏”计划, 内容涵盖音乐、美术、文学等七大艺术门类。市民可以通过菜单自主选择和微信平台预约,全区进行统一配送,近百位知名艺术家、专家学者面对面为市民进行导赏互动。 2016年共举办100场艺术修身导赏活动,直接参与市民达5万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市民的艺术修养。二是“名剧、名家进民间”。 为让宝山市民更近距离地乐享戏曲,与上海剧协合作推出“宝山大剧荟”惠民品牌项目,让沪上戏剧家深入民间、走进民众。剧目既有芭蕾舞《天鹅湖》、
京剧《智取威虎山》、昆剧《牡丹
亭》、越剧《梁祝》等经典作品,也
有沪剧《挑山女人》、话剧《桃姐》、舞劇《朱鹮》等新创力作。2016年共有25场高质量、高品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剧目走进宝山,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三是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节庆主题活动,连续7年在中小学举办“宝山区万名青少年清明祭悼革命先辈活动”,累计达30多万人次,举办10届罗店龙船文化节、10届
“诗乡顾村”年会,打造宝山特色品牌,提升市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礼敬。组织“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宣传展示及“好家风好家训成就孩子一生品格”主题论坛,积极宣传孝老爱亲等典型事迹。连续多年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文明礼仪大赛等活动,加强对传统礼节礼仪、风俗流变的整理引导,用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明风尚。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