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由阅读向“悦读”转变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1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人说过:阅读是人生的第一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由阅读向“悦读”转变。
  一、结合年龄,分段要求
  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阅读一定要适量,千万不要给学生增加负担。对于儿童而言,阅读应当是快乐至上,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并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如低段学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中段学生要以“培养持续默读的能力”为核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中午和下午代管的时间,固定一个时段为“静心阅读”的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持续默读30分钟以上。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淀,对阅读需求更高了,这时,教师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要以班级读书会、读书笔记、经典作品解读、主题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深度阅读的快乐。
  二、理解内容,激发兴趣
  在句子阅读时,低阶思维的教学常常是把句子切断,进行分段的隔裂思考,段落理解和句子理解相似,过程常常是以段论段,只求本段各句的意思,全段的意思;而高阶思维的理解则会联系全文,联系主题及生活实际,进行多种思维方法而获得结论。如对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慈母情深》一文中的“震耳欲聋”的理解,低阶思维的理解是声音非常大,很嘈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引导学生提升到“工作环境嘈杂,工作条件恶劣”这个层面。但如果是高阶思维,则会联系上下文和文章表达的主旨上去理解,即能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坚持工作,表达出母爱的坚韧以及暗示我对书想到失魂落魄的程度。具体可以从七个层次去思考:一是字面意思,形容声音非常大;二是在句子中的意思,工作环境嘈杂;三是反映的意思,工作条件恶劣;四是上下文语境意思,自己待一刻都感觉难受与母亲却长期待着对比,体会母亲的辛苦;五是主旨意思,如此辛苦与恶劣的环境,却不弃工作、不舍离开,体现母爱的坚韧;六是暗含的意思,“我”是来要钱,可是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时开不了口,说明“我”的心里感受到母亲的艰难了;七是联系文脉逆思维,虽然“我”心里发生變化,可“我”还是吞吞吐吐地说出要钱来。怎么能这样不懂事呢?原来“我”已想书想到失魂落魄。于是,由“震耳欲聋”引出了“失魂落魄”这个词,两个词共同表达出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三、营造氛围,分享愉悦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阅读环境,营造读书的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在教室里置放图书柜,建立起书报角及课外阅读展示墙等。各班级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以每周为时间单位开展集体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课余时间读的书籍及心得体会,分享成功的快乐。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朗诵学生的优秀作品及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让学生阅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阅读习惯培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建立阅读的自信心,感受阅读的快乐,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积累词句,读写结合
  在学生阅读书籍之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口语表述能力,并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书籍中的好词佳句,鼓励学生在习作时进行运用。教师要结合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如带着学生去观看不同季节的美景,让他们结合积累的好词佳句,自己拟定习作题目,在积累、模仿、自我创作中学以致用,写出好的习作,进一步激发“悦读”的兴趣。
  人生之美,美在心灵;书香熏染,完美人生。作为教师,要守住读书的底线,坚信书籍永远是最好的文化载体,读书永远是最好的学习手段,让书籍的阳光温暖学生的生活,用书籍的翅膀放飞他们的梦想,以书籍的浓厚底蕴去塑造他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  《月光曲》是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钢琴曲《月光曲》的创作传说,其文路清晰,意境深邃,语句优美。文章的脉络是由盲姑娘的情感发展(渴望聆听贝多芬演奏——陶醉于钢琴曲的美妙——知道是贝多芬演奏的喜出望外——沉醉于聆听《月光曲》的幸福)和贝多芬的感情发展(听到兄妹对话被触动——同情兄妹被感动——遇到知音而激动——激起创作《月光曲》的灵动)交织而成
期刊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利用40分钟的小课堂,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并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所发生的现象,生动地阐述科学知识,是每个科任教师都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把实际生活和科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主动愿意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中,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有滋味,是需要我们不断追寻的。  一、衣之喜  衣物的基本功能是蔽体遮羞,防寒保暖。随着社会的发展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在多次讲话和论述中反复强调“创新”。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在习近平眼里,创新重于泰山,值得一提再提。但是,创新与创造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每一个内容、每一节
期刊
“一个人,一辈子,一所学校,干一件事”,大理州实验小学校长周嗣昌用他浑厚响亮的声音,笑着向记者这样总结自己的经历。  1981年,周嗣昌从大理师范学校毕业后,便进入大理师范附小任教。跳出农门,进入城市,多年的教师梦得以实现,他为此欢欣不已,从一开始就格外珍惜自己的工作。但那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和這所学校的缘分竟是如此之深,一结就是40年,而且至今还在延续......  在这40年里,他从一名普通教
期刊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借鉴’就是让学生‘读’中学‘写’,‘写’中学‘读’。”读中学写,就是让学生通过多阅读,在遣词造句、习作中能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熟记、巧用“词语盘点”,在读读记记中夯实语文知识基础,做到读写结合,在提高学生精准运用词语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一、学习文本,描绘色彩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的题目巧用了色彩词,而文章
期刊
这次学习,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开阔了我的T作视野,改变了我的工作思路,收获颇多。  感悟一:校长需要具备“跨界”思维,提高空间领导能力  我是农村乡镇中心校校长,每年需要管理许多完小的校园建设工程,由于对学校建筑专业、对学校空间管理利用、对建筑与学生心理等知识的匮乏,放弃了对学校规划与设计的领导,一切都依赖于设计公司。其结果便是房子盖得方方正正,使用面积够用就行,内部颜色一片雪白,失去了颜色、童真
期刊
【案例背景】  在有幸聆听了云岭名师许华庚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以后,内心有很多震动。许老师简约大气、以学生为本和加大思维空间的课堂,处处彰显其灵动的教学艺术和深刻的教学思想。  平常很多课上,老师赋予的内容太多,反而导致教学浮于表面,学生无法深刻把握知识本质。而许老师的教学,简化了细小琐碎的内容,使烦琐的教学过程变得发人深省、简洁明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返璞归真,学习方法深入浅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时代”已经到来,各种“微”概念正在陆续风靡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微”概念引入的具体表象即为微课。微课是为了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设计的以微视频等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立足于传统的教学课件资源,义在其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要敢于大胆尝试新事物,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让学生能够见“微”知
期刊
常规设计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例8解决问题“铺地砖”。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面积相关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铺地砖一类的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亲身经历铺地砖的全过程,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喜
期刊
对“语文”的偏读和误读,使得“无边的语文”演变成了“无界的教学”,这让语文不堪其重,学生不堪其苦。教什么远比怎么教重要!然而,语文该教什么,能教什么,对很多教师来说,至今仍然悬而未决。为摆脱语文困境,须寻求“混沌”中的“突围”,在“无边的语文”中,开辟一条“有界的教学”之路。  “语文”一词,由叶圣陶、夏丏尊于上世纪20年代提出,它实际上就是中小学的一门课程。《现代汉语词典》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