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与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因此,要充分发挥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多媒体;素质教育;发散性思维
  充分发挥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顺应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而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少、慢、费、差”语文教学现实,也急需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优化的语文课堂结构,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得到直接的技术支持,让语文课堂教学柳暗花明。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善于煽情的语文名师曾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把学生对语文的感情煽得旺旺的,把学习兴趣的熊熊烈火点燃。”学生有了興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可有效扩充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我所用。以其铺天盖地、势如排山的信息量和知识源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高效平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可丰富写作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四,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教《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适时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让学生聆听大师的心灵之声,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感悟贝多芬的伟大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事实证明,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次数不要太多,时间不要太长,俗话说“兵不在多,而在精”。这句话用在多媒体教学上最为恰当,因此在选材上应适时、适量、适度,切忌过多过滥。
  (2)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而使之成为程式化,认为教师是一个机器的操作者,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通过人类操作控制的,都是处于辅助地位,教师的讲解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教学的灵魂,是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避免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教学过程表现为程式化。
  总而言之,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从而改变了传统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数学、游戏中学习数学、生活中体会数学、操作中实践数学等过程,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关键词:课堂效率;情境;故事;游戏;生活;冲突;操作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和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听评课的时候,我们要关注“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上述变化,现有的课堂观察量表不能直接照搬使用,因此,如何开展素养导向的化学课堂观察,使其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成长服务,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从核心素养出发,用课堂观察方法以《化学》必修二中“甲烷”课例分析,给教师实施“素养为本”教研活动提供启示。  关键词:课
期刊
摘 要:为了能够使小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计算能力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老师要注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老师对数学教学课堂提出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为之所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老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数学计算能力的实用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提出明确指明现代化的教学任务是以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寓教于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下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感的培养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如何从小培养学生敏锐的数感,形成学生对于数学细致敏捷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就成为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下面我就在素质教育的广泛背景之下提出一些对于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小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职高专教学的普及,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在高职高专普遍存在实践教学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现象,订单培养、企业课堂又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保持原有的理论学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基于此,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港航管理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院主导式企业课堂;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
期刊
一、根据各地区的条件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体育教学计划是确保体育课教学成效的关键与前提,其首要步骤是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及学生基础等,具体制定本校的学年、学期、单元教学目标。  第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在确定具体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能基础、兴趣爱
期刊
摘 要:朗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只有牢牢把握课标要求,将朗读训练贯穿語文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有效地训练,不断夯实朗读的基础,让教室里书声琅琅,让校园里到处都有朗朗书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标;朗读;第一学段  一、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语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语文素养是
期刊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的共同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幼儿园教育的今天,家长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儿童教育的特殊力量。家园合作也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家长的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元的。教师必须立足于教育的实际需要,认真收集家长资源的资料,及时了解每位家长的职业、文化背景、个人爱好、特长等相关信息,有目的
期刊
摘 要: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时代意味着教育的方式也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生变化,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对于初中教学,我们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学习技能,性格开始定型注重追求自由个性,相比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相对枯燥的物理知识,通过网络教学也许会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自素质教育在中小学
期刊
摘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徐霞客、马可波罗,潇潇洒洒,一路走来,洋洋大作,让人好生羡慕。我们为什么不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写作本该是开心的游玩,是心灵的远足,是思想的顿悟,是情感的渲泄,是才情的展现……可不知从何时开始,写作变成了完成任务,抄袭套作,千人一面,面目可憎。写作成了一种痛苦,批改更是苦不堪言。让我们不忘初心,把写作变成一种终身的快乐吧。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