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一生的聪慧与高尚奠基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至今,我们学校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走过了一段“数字化环境下阅读教学范式”的探索之路,希望能以此为起点,为儿童一生的聪慧与高尚奠基。
   一、 探索“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外阅读范式”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浏览器获取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各种交互式网站及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于是,我们师生尝试运用“飞信”记录日记,用“微博”发表感想,用“数字故事”记录生活,着力构建“数字化阅读共同体”,探索具有年段特征的“数字化阅读范式”。
  1. 低年级培养“课外阅读兴趣”,通过“飞信平台”进行家校互动式阅读。我们探索了两种“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外阅读范式”。一是评选“故事大王”:老师将课上组织学生阅读的故事通过“飞信”群发给家长手机,家长听孩子讲故事,作出评价,将意见通过“飞信”反馈给老师。二是评点“童言童语”:老师精选小朋友阅读后写下的“童言童语”,通过“飞信”群发给家长手机,让家长读给孩子听,并将自己的“点评”回复给老师,由老师汇编成精美的“电子书”,放在专题网站上供大家阅读欣赏。
  2. 中年级培养“课外阅读习惯”,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式阅读。我们探索了三种“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外阅读范式”。一是学生到电脑房上“校园网”,阅读“电子书”。二是利用学生上网本建“班级微博群”,发表“微书评”。三是用苹果平板电脑下载阅读软件,阅读“网上童书”。
  3. 高年级提升“自主阅读能力”,通过“数字图书馆”进行个性化阅读。我们探索的“数字化环境下的课外阅读范式”是学生在“书香江苏”建立自己的“网上个人小书房”,在阅读课或课余时间进去理理“小书架”,写写“小书评”,交交“小书友”,参加“小小读书会”……
  二、 探索“数字化环境下课程整合新范式”
  为了使高年段的“整合阅读教学”顺利实施,我们在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中年级进行“基于课前预习的一课时阅读教学”的研究,让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为中高年级的“课程整合”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化环境下课程整合新范式”的探索,我们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单元阅读文本的整合。就是把单元内的一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整体性阅读教学。一般分成以下几个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根据预习单,完成单元预习;第二课时,检查预习,初探主题;第三课时,围绕主题,感悟重点文本;第四课时,感受主题内涵,感悟语言魅力。
  第二个阶段:单元学习目标的整合。即把单元听、说、读、写学习目标整合,展开整体性阅读教学。一种方式是把单元练习上的“口语交流”“习作指导”等训练项目和文本阅读进行整合,打通听、说、读、写的单元学习目标;或者把同一主题的课外阅读和文本阅读进行整合,打通课内外的文本阅读。
  第三个阶段: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的整合。即所谓的“全息阅读”。当下学校的分科课程自成体系,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之间缺少横向的联结,我们尝试将国家的分科课程进行校本化、生活化的整合。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一种从观念到实践的巨大转变。我们想走出原来固守的学科属性,把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使之成为学生架构“意义”的大语文学习。于是我们探索了“数字化环境下单元拓展阅读范式”的研究,这样的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课堂上关注的不仅是学生阅读“量”的累积、“面”的扩展,而是注重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策略,提升认知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度”的延展。比如苏教版十二册第二单元《走进烽火岁月——单元拓展阅读》这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至少在三个层面获得提升: 一是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明白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如何树立客观公正的历史观,这是思维方式的提升;二是在点评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搜集到的材料,并形成个性化的观点,甚至用演示文稿、数字故事等可视化的形式与伙伴分享,这是学习能力和媒介素养的提升;三是引导学生综合阅读所得,尝试对教材进行批判性学习,甚至自己试着重组教材,体现了思维品质的提升。我们觉得,这样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
  其次,课堂中整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而是打破了单一的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把语文学习引向更广阔的空间。比如上述这节课就拓展了同类主题的影视作品的欣赏,突破想象力的平面范畴,引导学生从电影主题的确立、精彩画面的赏析,甚至电影配乐等方面进行欣赏与评价,把学生带入立体的多媒体趣味世界,提升了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综合艺术修养。我们认为,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整合”,不再是语文学科的改革,而是站在宏大课程改革的高度,对教育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坚信,课程改革的路在我们所有教育人的思考与实践中伸展,研究即带来收获,展望预示着希望。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一切的一切,都是为学生一生的聪慧与高尚奠基。期望,我们的学生无论来自哪里,将来走向何方,他们的生命之树,都能健旺地生长,都能拥有一颗丰盈博大的心灵。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周家巷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堂的聚焦点,是语文课堂的本体性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独特价值。由此,即使教说明文时,我们关注的重点仍然是语文素养,是对理性、逻辑的语言的感悟,对严谨、深刻的语言的体会。 回观薛法根老师《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学,他课堂中的三重转变实现了学生在说明文学习中语言能力的拔节生长。  一、 以语言为根,从知识积累转向言语
期刊
古诗,是文字简洁、韵律优美、意境深远的文学作品。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短短几句,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理,千百年来,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这道出了古诗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古诗有一定困难。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小学古诗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
期刊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崇敬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  《丰碑》是一篇很适合在理解、运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革命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在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见,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彼此相融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言语的生长,从而获得精神成长的过程,这也是苏派“言意教学”破译的语文本质。  言语都是在一定语境中发生的,任何一次语文学习都不应是孤立的存在。我们要从儿童视角出发,找到文本、教师、学生
期刊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探讨,领悟作者是“怎么写”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有意识地进行练笔训练,充分做到“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随文练笔”出现,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需要以及课堂的生成,挖掘、开发、充实“随文练笔”,使之更丰富,更有针对性。  一、练在文字的空白处  细心的老师也许
期刊
乱花渐欲迷人眼  误区一:“蜻蜓点水”式拓展,游离学生学情  【案例1】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在临下课前进行了这样的拓展:课后继续搜集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资料。  【分析】这样的拓展,似乎只是为了有“拓展”这一教学环节而设立,可以想象:有几个学生能真正在课后继续去搜集相关资料呢?课堂教学中,类似这样的拓展屡见不鲜。其实这样的拓展,无异于“蜻蜓点水”,没有任何实效。  误区二:“天马行空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有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文本具有无限的敞开性。而事实上,每个文本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和约束,“语言一旦形成,它就被规定了”。更要紧的是,不是每个文本都一望便知,即使再望三望乃至百望也未可尽知的也不在少数。文本有其隐喻性,创作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写作的内在秘密,各种复杂的因素往往会遮蔽文本的深层含意和真正意图。教师的作用,当在于通过种种还原行为,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堂奥。现以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个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应该从学生作文中发现教学的“点”,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这样教学才有实效。  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插叙的。主要是借助阅读教学进行方法指导,利用学生文章进行思维重组。  这次作文指导源于作文训练——《 ,我想对你说》。批改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主体事件不清楚,或主体事件与插叙事件详略不当,或衔接不自然等问题。鉴于学情,我选用《爸爸的花儿落了》以及
期刊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陶罐和铁罐》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爱的馈赠》:《望星星》《两只小青蛙》《狮子和老鼠》  课外相关内容:《风》《狐狸和花公鸡》《犟脾气的小鸭子》  古诗词:《小儿垂钓》《池上》《所见》《清平乐·村居》《观游鱼》《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 交流汇报本主题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培养学生阅读中思考的能力。  2. 通过阅读古
期刊
2014年3月25日,江苏省教育科学院“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数字化环境中语文教学范式的实验与研究”教研活动,在常州市武进区周家巷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戴晓娥主持,江苏省数字化学习专家组组长、教育学会秘书长陆志平,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语文世界》(教师之窗)主编叶水涛,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武进区教育局副局长钱文玉,武进区电教中心教研员宋惠平等应邀参加。  周家巷小学此次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