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健美操课程的特色,采用调查研究、访谈等方法,作者在健美操学习实践当中,通过教师的授课,解决了如何能够在有限的36学时中,既高质量地完成较多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任务,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模仿学习能力、创编训练、审美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该研究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突。
关键词:健美操课;培养能力;创编训练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高等素质教育从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到更注重培养自身能力和提高身体素质,这在教育思想上是一个大跳跃。那么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的健美操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教育思想的改革呢?笔者自2014年至2018年在西昌学院体育系的健美操教学课中对任课教师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通过任课教师授课解决了在一个学期十分短暂的36学时的健美操课中,怎么样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素质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与提高的难题。
1 研究对象、方法与步骤
1.1 研究对象 西昌学院体育系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等24个本科年级,2014级、2016级等2个专科年级,共1380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
1.3 研究步骤 1)以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为出发点,针对健美操专项技能的特点,研究确定在健美操课中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及素质,从而制定出教学中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能力培养任务:
1快熟模仿记忆能力,培養意义:未来学习实际需要,提高协调灵敏素质,措施:准备活动和跟学练习;
2自学能力,培养意义:适应教学及终身学习的需要,措施A.部分新动作由学生课前看书自学后在课堂上教,教师讲评;B.反向动作不教自练;C.部分理论课内自学。
3创编能力,培养意义:培养创造性人才及体育教师工作的需要;措施:A.所学操中部分动作自编;B.课上激兴创编练习;C.课后作业编若干拍运动,课上检查;D.个人编一套健身健美操组合,为作业考核;E.小组编一套竞技健美操,年级竞赛考试。
4审美与评判能力,培养意义:提高人才全面素质和教学训练的需要;措施:A.理论讲授,实践讲评;B.学生评分及讲评练习。
5教学及纠错能力,培养意义:教学训练的需要;措施:A.小组练习及指定互助辅导;B.学生典型教学及讲评。
6组织与排练能力,社会工作及教学训练的需要;措施:A.小组练习与排练;B.年级竞赛组织
7合作与互助能力,培养意义:提高思想及人文素质的需要;措施:A.小组练习及指定互助辅导;B.年级竞赛组织。
2)依据教育学的规律,把多种教学措施编排在一个系统的理论教学进度系统之中,同时在每次课的教案中,根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设置培养能力的内容、方法以及手段等措施。
第1周理论课:健美操概述,第2-5周实践课:1.健美操基本动作组合2.健身健美操3.队形变化学习与创编。第6周理论课:健美操的创编。第7周考试课:健身健美操考试。第8-10周实践课:1.竞技健美操2.小段及激兴创编3.小组创编
4.个人课下创编。第11周理论课:健美操的竞赛裁判法。第12周考查课:个人创编健身健美操考查。第13-15周实践课:1.器械型健美操2.复习竞技健美操3.小组创编。第16周考试课:竞技健美操考试。第17周实践课:总复习及小组总联赛。第18周考试课:小组创编竞技健美操比赛。第19-20周考试课:理论考试。
注:1.每周1次课,每次课90 min。
2.第19和20周为学校统一安排的理论考试周。
3.除考试比赛外,其他实践考试或考查课还包含学习或复习实践课内容。
4.把上述教学程序与方案实施到教学实践中去,经15轮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不断修改完善,收集反馈信息(考试结果、调查统计)、接受学校考核评估,得出研究结果。
2 研究结果
经15轮教学实践表明,只要遵循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设计和实施好最佳的教学程序和方案,是完全可以在有限的36学时中高质量地完成健美操课教学任务,并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1 高质量地完成健美操课教学任务
首先,我系一学期健美操课的教学内容是保量丰富的,在短短的36学时中学习了3个理论专题课,学习了2套健美操,由同学们自己创编了2套健美操。
2.2 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经15轮教学实践后的调查统计及考试成绩分析,证明通过有限的健美课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中最大的收获和提高是编排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于同学们在健美操普修课中学到了健美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为他们后来进一步提高健美操运动水平和创编训练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系在学过健美操普修课的同学中选拨了一些成绩、素质较好的同学,组建过12次健美操代表队,先后有50多人参加全国、省、市多级多类健美操赛,均取得优异成绩,曾获得过多个冠军和一等奖,。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系有70多名学生在学习期间或毕业后为其他系、校和企业单位团体编排各种类型的健美操,并取得良好成绩。许多毕业学生来信说在健美操课中培养创编能力是其最重要的收获。
3 分析与结论
3.1 以上结果表明,素质教育是完全可以通过各门课程来进行的,在有限的36学时中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健美操课教学任务,并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不仅可以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健美操运动水平和创编训练能力打下良好的
基础,以利于今后的体育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实验体现了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启发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提高素质,引导学生发展能力(尤其是创造力),教育学生会做人,以培养能够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代新人。
3.2 以上教学实验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教学指导思想十分明确,即更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并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针对健美操专项的特点,制定出教学中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依据教育学的规律,周密地设计出系统的教学进度程序,每次课的教案中都有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使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而非激兴的被动的教育行为,并真正得以落实。
3.3 本教育实验之所以能解决在36学时短暂的课程中高质量地完成较多的培养任务,还在于不断精选教学内容,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自练相结合;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把教师主讲变为主导,即分阶段
分层次地给学生创作空间和任务,又采用评讲、分阶段考核等方法不断地给学生反馈信息和跟综指导,从而促进了任务的完成;此外采用分小组学习编训的方法,发挥骨干帮带、互教互学的作用,并通过经常性的小组观摩评比和期终全年级的
小组创编竞赛考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团结拼搏、力争上游的集体主义精神,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从而保证了此教学实验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倪海曙主编.软科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
[2]吴岱明著.科学研究方法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C].教育思想学习参考资料,1998.
[5]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C].教学改革文件汇编,1998.·370·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25卷
作者简介
高晓雪(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四川省成都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操(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关键词:健美操课;培养能力;创编训练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高等素质教育从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到更注重培养自身能力和提高身体素质,这在教育思想上是一个大跳跃。那么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的健美操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教育思想的改革呢?笔者自2014年至2018年在西昌学院体育系的健美操教学课中对任课教师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通过任课教师授课解决了在一个学期十分短暂的36学时的健美操课中,怎么样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素质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与提高的难题。
1 研究对象、方法与步骤
1.1 研究对象 西昌学院体育系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等24个本科年级,2014级、2016级等2个专科年级,共1380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
1.3 研究步骤 1)以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为出发点,针对健美操专项技能的特点,研究确定在健美操课中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及素质,从而制定出教学中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能力培养任务:
1快熟模仿记忆能力,培養意义:未来学习实际需要,提高协调灵敏素质,措施:准备活动和跟学练习;
2自学能力,培养意义:适应教学及终身学习的需要,措施A.部分新动作由学生课前看书自学后在课堂上教,教师讲评;B.反向动作不教自练;C.部分理论课内自学。
3创编能力,培养意义:培养创造性人才及体育教师工作的需要;措施:A.所学操中部分动作自编;B.课上激兴创编练习;C.课后作业编若干拍运动,课上检查;D.个人编一套健身健美操组合,为作业考核;E.小组编一套竞技健美操,年级竞赛考试。
4审美与评判能力,培养意义:提高人才全面素质和教学训练的需要;措施:A.理论讲授,实践讲评;B.学生评分及讲评练习。
5教学及纠错能力,培养意义:教学训练的需要;措施:A.小组练习及指定互助辅导;B.学生典型教学及讲评。
6组织与排练能力,社会工作及教学训练的需要;措施:A.小组练习与排练;B.年级竞赛组织
7合作与互助能力,培养意义:提高思想及人文素质的需要;措施:A.小组练习及指定互助辅导;B.年级竞赛组织。
2)依据教育学的规律,把多种教学措施编排在一个系统的理论教学进度系统之中,同时在每次课的教案中,根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设置培养能力的内容、方法以及手段等措施。
第1周理论课:健美操概述,第2-5周实践课:1.健美操基本动作组合2.健身健美操3.队形变化学习与创编。第6周理论课:健美操的创编。第7周考试课:健身健美操考试。第8-10周实践课:1.竞技健美操2.小段及激兴创编3.小组创编
4.个人课下创编。第11周理论课:健美操的竞赛裁判法。第12周考查课:个人创编健身健美操考查。第13-15周实践课:1.器械型健美操2.复习竞技健美操3.小组创编。第16周考试课:竞技健美操考试。第17周实践课:总复习及小组总联赛。第18周考试课:小组创编竞技健美操比赛。第19-20周考试课:理论考试。
注:1.每周1次课,每次课90 min。
2.第19和20周为学校统一安排的理论考试周。
3.除考试比赛外,其他实践考试或考查课还包含学习或复习实践课内容。
4.把上述教学程序与方案实施到教学实践中去,经15轮教学实践的检验和不断修改完善,收集反馈信息(考试结果、调查统计)、接受学校考核评估,得出研究结果。
2 研究结果
经15轮教学实践表明,只要遵循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设计和实施好最佳的教学程序和方案,是完全可以在有限的36学时中高质量地完成健美操课教学任务,并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1 高质量地完成健美操课教学任务
首先,我系一学期健美操课的教学内容是保量丰富的,在短短的36学时中学习了3个理论专题课,学习了2套健美操,由同学们自己创编了2套健美操。
2.2 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经15轮教学实践后的调查统计及考试成绩分析,证明通过有限的健美课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中最大的收获和提高是编排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于同学们在健美操普修课中学到了健美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为他们后来进一步提高健美操运动水平和创编训练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系在学过健美操普修课的同学中选拨了一些成绩、素质较好的同学,组建过12次健美操代表队,先后有50多人参加全国、省、市多级多类健美操赛,均取得优异成绩,曾获得过多个冠军和一等奖,。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我系有70多名学生在学习期间或毕业后为其他系、校和企业单位团体编排各种类型的健美操,并取得良好成绩。许多毕业学生来信说在健美操课中培养创编能力是其最重要的收获。
3 分析与结论
3.1 以上结果表明,素质教育是完全可以通过各门课程来进行的,在有限的36学时中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健美操课教学任务,并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不仅可以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健美操运动水平和创编训练能力打下良好的
基础,以利于今后的体育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实验体现了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即启发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提高素质,引导学生发展能力(尤其是创造力),教育学生会做人,以培养能够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代新人。
3.2 以上教学实验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教学指导思想十分明确,即更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并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针对健美操专项的特点,制定出教学中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依据教育学的规律,周密地设计出系统的教学进度程序,每次课的教案中都有能力培养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而使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而非激兴的被动的教育行为,并真正得以落实。
3.3 本教育实验之所以能解决在36学时短暂的课程中高质量地完成较多的培养任务,还在于不断精选教学内容,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自练相结合;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把教师主讲变为主导,即分阶段
分层次地给学生创作空间和任务,又采用评讲、分阶段考核等方法不断地给学生反馈信息和跟综指导,从而促进了任务的完成;此外采用分小组学习编训的方法,发挥骨干帮带、互教互学的作用,并通过经常性的小组观摩评比和期终全年级的
小组创编竞赛考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团结拼搏、力争上游的集体主义精神,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从而保证了此教学实验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倪海曙主编.软科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
[2]吴岱明著.科学研究方法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3]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C].教育思想学习参考资料,1998.
[5]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C].教学改革文件汇编,1998.·370·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25卷
作者简介
高晓雪(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四川省成都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操(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