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进行研究:“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复杂的精神世界。”在他的教育理论体系中,“阅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现代的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的精神交流,如果没有一种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的尊严的自豪愿望,那么他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其实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始终不能放弃的是阅读,教师和学生应该每天都是在阅读中度过的,没有阅读就没有充实,没有阅读就不会增长知识,没有阅读就不能成长。前些年提出的“向45分钟要质量”口号,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力度和深度上有过积极影响,但也导致了教师只管课堂45分钟而忽视了课外的情况。
叶圣陶和朱自清两位先生在《国文教学》中曾经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只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人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它说明课本教学只是手段,课外阅读才是目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目的”,并不是指读书活动本身,而是指读书活动所内含的学生追求自我发展的主动与自觉,这种积极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即叶圣陶先生所谓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当前,各地都在实施书香工程,即课外书进班级,每个班级都有书柜,都有大量的课外书,这给学生课外阅读大大提供了方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外读书活动,切实把课外读书活动搞好,让其发挥实效。
一、要对学生的课外读书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
只有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进。
(一)定目标
要给学生“导行”,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比较好的读物,或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介绍要读的书目。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半成熟半幼稚时期,他们开始思索,富有激情,但缺乏理智,所以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随意性。社会上的精神污染对学生影响很大,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考尔德说:“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文相关或节选编人课本的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读,让他们在受到良好文学熏陶的同时,又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感化。比如在教学《孤独之旅》之后,我就推荐学生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有几个学生读了之后,都来告诉我这本书非常好看。在同学的推荐下,全班同学人手一本《草房子》。借着这个“东风”,我就推荐曹文轩的另外几本书,如《青铜葵花》《小羊不吃天堂草》等。那一段时间,教室里掀起了阅读曹文轩作品的高潮,下课了学生聊的是曹文轩,作文里写的也是曹文轩。
(二)定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如常用的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让学生边读边思,并做好读书笔记。在实践过程中,我让学生结合周记写读后感、给作品写续集等。这样,学生既不会觉得周记无话可写,又及时强化了阅读的效果。
(三)定时间
因为班级的书是大家看的(当然我也鼓励学生自带书看),如有几个同学读得慢,就影响大家交流看,于是我就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让学生养成合理利用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
二、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读的欲望,才会去自主阅读。
(一)引导学生随文阅读课外作品
教学名家名篇时,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题,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寻求答案。比如在教学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创作的童话让人百看不厌,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外,你还知道哪些?准备好故事,下节课时讲给大家听。”又如教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阿长虽是鲁迅家的一位保姆,但在鲁迅眼中,‘她却有伟大的神力’,直到后来鲁迅一直追忆着她。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如《社戏》中的阿发,《故乡》中的闰土,《阿Q正传》中的阿Q,你知道这些人物吗?讲讲他们的故事。”这样,设计的问题既是作业,又带有一定的诱惑力,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多读
初中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注重开发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是落实“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相机引导的方法,如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青春随想”时,鼓励学生阅读《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整部书,感受书中人物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陶冶情操。
三、引导学生学会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阅读
语文是一个开放的课堂,生活处处有语文,自然界中皆学问,所以要引导学生学会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阅读。如在报纸杂志中阅读,形成有个性的读书思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广播电视里阅读,通过学习模仿,促使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在与人交谈中阅读,在“听”与“说”中丰富知识,增强表达能力;在编写课本剧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在广泛阅读汲取营养之后,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这种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若干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四、言传身教。树立课外阅读的榜样
要学生多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爱读书。众多“名师”的成功之路都有书相伴。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接触报刊、图书等,把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图书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要“蹲”下来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阅读,和学生聊读过的书。看到老师也读类似的书,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高涨。读书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而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本身。做一个“喜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教师,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教材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引导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也应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用教材以外的知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叶圣陶和朱自清两位先生在《国文教学》中曾经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只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人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它说明课本教学只是手段,课外阅读才是目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目的”,并不是指读书活动本身,而是指读书活动所内含的学生追求自我发展的主动与自觉,这种积极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即叶圣陶先生所谓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当前,各地都在实施书香工程,即课外书进班级,每个班级都有书柜,都有大量的课外书,这给学生课外阅读大大提供了方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外读书活动,切实把课外读书活动搞好,让其发挥实效。
一、要对学生的课外读书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
只有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进。
(一)定目标
要给学生“导行”,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比较好的读物,或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介绍要读的书目。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半成熟半幼稚时期,他们开始思索,富有激情,但缺乏理智,所以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随意性。社会上的精神污染对学生影响很大,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考尔德说:“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文相关或节选编人课本的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读,让他们在受到良好文学熏陶的同时,又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感化。比如在教学《孤独之旅》之后,我就推荐学生读曹文轩的《草房子》。有几个学生读了之后,都来告诉我这本书非常好看。在同学的推荐下,全班同学人手一本《草房子》。借着这个“东风”,我就推荐曹文轩的另外几本书,如《青铜葵花》《小羊不吃天堂草》等。那一段时间,教室里掀起了阅读曹文轩作品的高潮,下课了学生聊的是曹文轩,作文里写的也是曹文轩。
(二)定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如常用的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让学生边读边思,并做好读书笔记。在实践过程中,我让学生结合周记写读后感、给作品写续集等。这样,学生既不会觉得周记无话可写,又及时强化了阅读的效果。
(三)定时间
因为班级的书是大家看的(当然我也鼓励学生自带书看),如有几个同学读得慢,就影响大家交流看,于是我就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让学生养成合理利用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
二、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读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读的欲望,才会去自主阅读。
(一)引导学生随文阅读课外作品
教学名家名篇时,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题,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寻求答案。比如在教学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创作的童话让人百看不厌,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外,你还知道哪些?准备好故事,下节课时讲给大家听。”又如教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阿长虽是鲁迅家的一位保姆,但在鲁迅眼中,‘她却有伟大的神力’,直到后来鲁迅一直追忆着她。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如《社戏》中的阿发,《故乡》中的闰土,《阿Q正传》中的阿Q,你知道这些人物吗?讲讲他们的故事。”这样,设计的问题既是作业,又带有一定的诱惑力,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多读
初中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注重开发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是落实“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相机引导的方法,如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青春随想”时,鼓励学生阅读《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整部书,感受书中人物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陶冶情操。
三、引导学生学会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阅读
语文是一个开放的课堂,生活处处有语文,自然界中皆学问,所以要引导学生学会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阅读。如在报纸杂志中阅读,形成有个性的读书思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广播电视里阅读,通过学习模仿,促使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在与人交谈中阅读,在“听”与“说”中丰富知识,增强表达能力;在编写课本剧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在广泛阅读汲取营养之后,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这种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对社会文化、人文精神、社会发展等若干问题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四、言传身教。树立课外阅读的榜样
要学生多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爱读书。众多“名师”的成功之路都有书相伴。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接触报刊、图书等,把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图书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要“蹲”下来和学生站在同一水平线上阅读,和学生聊读过的书。看到老师也读类似的书,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更高涨。读书不应只是生活的准备,而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本身。做一个“喜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教师,应该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而教材总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引导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也应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用教材以外的知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