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速写
胡兴松,先后执教过小学、中学和大学,但对中学教育情有独钟。1997年毅然走下大学讲坛,到深圳当了一名“孩子王”,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思想政治优秀教师、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获“感动深圳教育人物”提名奖。
胡兴松的最大特点是:做事执着,追求唯美;为人诚实,上善若水。最大嗜好是:买书、读书、教书、写书及上网,被儿女及夫人戏称为“书虫”和“网迷”。
从教以来,他主持和参与10多项国家和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出版8部教育专著。其专著《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成为了“思想政治学科领域的拓荒之作”。
1994年~1997年,胡兴松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推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十论》、《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续论》和《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再论》。该刊在“编者按”中指出:“胡兴松先生在学科教学艺术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促进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高师政教专业思想政治学科教材教法课程改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00年,胡兴松撰写的专著《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为广东省优秀教育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教育部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铎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胡兴松将多年心血凝聚而成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付梓出版,是对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的重要贡献。”
1998年~2005年,胡兴松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发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首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续论》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再论》三组系列论文。该刊3次刊发“编者按”,对这一系列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以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实践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及语言表达的个性魅力,再次在全国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受到了一致好评,甚至为许多教师所仿效和实践。这一研究成果,既丰富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研究,又促进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2012年,胡兴松撰写的专著《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正式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韩震教授为该书作序,指出:“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大胆探索、潜心研究教学艺术与教学方法,且撰写、出版两部思想政治学科领域的拓荒之作,确实值得赞赏。”
在植根学科研究的同时,胡兴松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他主持了深圳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研究》和深圳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思想政治课互动式主题教育网站的个案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积件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工作,该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广东省第六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外,胡兴松还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建立“个人专辑”,其点击率名列政治学科第一名。2009年10月30日,在新浪网开辟“胡兴松教育博客”以来,撰写博文400多篇,博客访问人数和关注人气直线飙升,有数十篇博文被“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推荐,5篇博文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精彩博文”栏目公开发表,并被评为年度“最具学术影响力的文章”,登上了“新浪草根名博”的“时评类新人榜”。对于开博的价值和意义,胡兴松的回答是:“让思想在这里启航!”
至今,胡兴松主编和参编出版30多部教育类书籍,发表300多篇教研论文,被誉为“学者型教师、实践型专家”。
胡兴松,一个普通的教师,在教育路上,不知疲倦地带着自己的思想前行,留下了十分可贵的印迹。
教学是教师成长的发源地,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多年来,我立足于教学,将教学研究的触角伸向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维等领域,突破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定律,取得了教学与研究的双丰收。
教学艺术的探索
成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缺少教学艺术。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且完全可以成为一名教学艺术家。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
1.学科创新。从思想政治课学科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来看,独立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只有“中学德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等学科,“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一般包含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之中。拙著《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的意义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学术专著,而是因为它涉及了一个新兴学科的创建。该书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应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完整体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这一观点在全国属于首创。
2.体系创新。无论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从教学艺术理论和教学艺术实践方面的分类,还是将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视为“教”的艺术和“学”的艺术,以及将教学艺术划分为课前准备艺术、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后延伸艺术,将课堂教学艺术划分为宏观教学艺术和微观教学艺术,这一体系的建立尚无先例。我将教学艺术划分为:
——思想政治课课前准备艺术,主要包括标准把握艺术、教材钻研艺术、学生研究艺术、教案编写艺术。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艺术,主要包括宏观教学艺术和微观教学艺术。课堂宏观教学艺术主要有:系统优化艺术、信息交换艺术、教学控制艺术、目标制定艺术、结构构建艺术、模式选择艺术、方法组合艺术、媒体应用艺术、教学评价艺术、语言表达艺术、机智应变艺术、教学幽默艺术、节奏调谐艺术、气氛烘托艺术、思想教育艺术、创新教学艺术、思维启迪艺术、情感交流艺术、心理疏导艺术。课堂微观教学艺术主要有:新课导入艺术、高潮创设艺术、教学小结艺术、课堂练习艺术、启发讲解艺术、课堂提问艺术、板书设计艺术、讨论组织艺术。
——思想政治课课后延伸教学艺术,主要包括课后辅导艺术、测试命题艺术、活动组织艺术、后记书写艺术、教学研究艺术。 3.内容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内容的创新,既要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全局的科学审视,又要有对思想政治课主要教学细节进行缜密的思考,对主要的教学艺术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操作策略、运用技巧等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
【教学案例】在教学“真理是有条件的”时,学生对这一抽象的哲理总感到一头雾水。《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中列举了一则实例:“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做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对于这一实例,我是这样来讲述的:首先提出问题:“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在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180°”后,我追问:“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是否存在条件呢?”有学生回答:“是在平面几何中。”我问:“那么,在非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呢?”在学生不能做出回答时,我展示图片:花瓶。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花瓶上,球面空间(即球形凸面)上的三角形则大于180°,双曲空间(即球形凹面)上的三角形则小于180°。“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只有在平面几何中才是真理,超出了“平面几何”这一条件,这一定律则是谬误。因此,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论。
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是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只学习过平面几何,只知道欧氏几何,而不知非欧氏几何。因此,通过图片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意象,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有利于形象、直观地说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一真理的条件性。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难在创新。针对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状况,我将古今中外著名的教学方法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并探讨与实践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系列新型教学方法。多年来,我研究了思想政治课的启发教学、目标教学、发现教学、暗示教学、程序教学、案例教学、范例教学、问题教学、图示教学、实验教学、优化教学、学导教学、创新教学、愉悦教学、情境教学、引探教学、参与教学、网络教学、点拨教学、活动教学、概念教学、原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对上述每一种教学方法,既有理论分析、历史溯源、趋势展望,又有功能意义、一般原则、主要特点的阐述,还有操作模式、运用程序、具体方法的指导,更为突出的是力求揭示这些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特殊性,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依据与指导。
我认为,在教学领域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重中之重。然而,审视现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我们百感交集,欣喜之余难免忧心如焚。伴随新的课程改革,理应诞生更多切合学生实际、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然而,教育期望与现实存在仍然具有较大差距。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可以说:教学方法改革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领域的一道“哥德巴赫猜想”。当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应首先明确和解决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改革的立足点。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立足点。因为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其实施者也是人,以人为中心或以人为本应是教育的题中之义。然而,翻开人类教育史,我们看到的是一部教育“非人”的历史。在政治挂帅的时代,教育被政治化,成为了某一阶级或政党实现一己之利的工具;在人们重视发展经济之时,教育似乎又从属于经济,为经济服务。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是立足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升华人格,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无法回避而必须首先解决的现实课题。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必须转换视角,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素质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命质量。
将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立足点,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所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既具有“智育性”,又具有“德育性”,且两者是兼容的,我们要跳出德育与智育相克的“怪圈”,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使之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学校不是生产机器的工厂,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也不是生产机器设备的工艺技术,而是一条生命“绵延”的思想之河。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冲动”,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我们的学生既是具有七彩梦想、稚嫩生命的人,又是处于生命发展过程之中和具有极大可塑性的生命有机体。为了让学生的生命亮丽起来,在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生命冲动”,放飞生命的希望与梦想,促进稚嫩生命的成长,促进鲜活生命的发展。
2.教学方法改革的时代主题。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必须适应社会,紧跟时代。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我们应教在今天、想到明天。
当今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要反映当今时代主题,就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是停留于一种理性的说教,更需要一种教育情境,让学生增强感性的体验。我们要注重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不同层面的实践活动,使其创造性得以升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规定性课程延伸到选择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从教室延伸到校园,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从获取间接经验延伸到直接体验;从知识学习延伸到道德修养……这可以使学生在各方面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实践情境中获得创新意识的培育,在经历创造性劳动的体验中获得创新精神和品质的培养,从多种维度共同构筑丰富多彩的实践情境,并从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教学案例】教学伊始,我播放了“中国银行信用卡”的一则视频广告。
解说词:是什么,让方寸之间蕴涵无限精彩,尽情享受无界生活,兼顾收获更多惊喜?是大千世界尽收眼底,也是释放真我的轻松惬意;是选择一种生活姿态,更是丰富你的人生精彩。方寸之间信用无限,中银信用卡。
字幕:庞大商家优惠无限、积分回馈缤纷礼品、海外支付无忧刷卡、多种渠道便利还款、分期付款轻松悦购。
在播放完视频后,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视频中字幕所显示的上述内容,然后分析说明信用卡的优点与特点。
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忌脱离现实生活,空洞说教。这则视频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这则视频,用时不多,可形象生动地展示信用卡的优点与特点,是一则较好的“整合”资源。
3.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综观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它既受到了一般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影响,也显示了学科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特色。具体而言,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为:课程改革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直接背景;现代系统科学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成果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前提;继承、发展与创新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旋律;学习方法研究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居于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视点。
教学手段创新
在人们的印象中,政治教师好像全凭一张嘴,只要会讲就行了。我认为,当今社会,教学手段创新应该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没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目前,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教学积件也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网络教学的应用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形成了自己关于教学积件的思想,制作了相应的教学积件并运用于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从要素系统而言,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潜件(教学观念等潜在的教师素质及教学过程中的潜在影响因素)、软件(课件、积件和网络)及硬件(计算机设备等)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从主体系统而言,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既涉及教师的“教”,又涉及学生的“学”,是二者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既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更要有利于学生自由、自主性地“学”。
从操作系统而言,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是多媒体课件、积件和学科专业网络三者的协调发展。
从动态系统而言,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重点与核心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
2.教学积件的开发与应用。20世纪70年代,课件引入我国后,对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显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件所具有的先天不足和缺陷,也越来越凸显出来。目前,教学积件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未真正进入实际应用。在教学软件市场上,教学积件产品还相当匮乏,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积件产品则为空白。
教学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处理策略的教学软件系统或工作平台,是一种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的先进思想、观念和理论,是一种多媒体教学的新模式。教学积件是一种非线性结构,便于教师进行组合运用和学生自由、自主学习,可活化教学过程、实化教师施教的创造性、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积件开发与应用的直接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及主要目标见上图。
——教学积件的构成要素:教学资源素材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策略库、资料呈现方式库、网上资源库、组合平台。
——教学积件的主要特点:主体的能动性、内容的可积性、形式的开放性、过程的互动性、成果的共享性。
【教学案例】在教学“矛盾的特殊性”时,我拼凑了一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以PPT的形式播放,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性的手法之一,就是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这组图片的运用,风趣幽默,其中又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矛盾的特殊性。世界文化的共性正是蕴涵在这种各国文化的个性之中,世界文化的普通性就是通过这种各国文化的特殊性来表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高妙,并不在于教师的长篇大论,而是在于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并配之以精辟的分析。
教学思维激活
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善思、会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
我对教学思维激活的关注,源自学生寄来的一张“贺卡”。有一年教师节时,我所教的一名学生从大学里给我寄来了一张贺卡,除感谢、祝福之外,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高中三年,我从您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您的思维方式,它将使我终生受益。”
看到学生的成长,我感到非常欣喜,学生的话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都具备有待开发的思维,而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其生命质量。无论教学艺术创造,还是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更新,都不是要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和归宿吗?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而创造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思想政治课要教在今日,想到明天,自觉思考时代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呼唤,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出超越性的选择,把发展学生思维放在重要位置。 当前,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能力是一个复杂系统,学生的一般能力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因此,发展学生能力最核心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启发”虽然不能等同于“启发思维”,但它的根本内容或关键是启发思维或激活思维。在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如果没有学生思维的启动、激活、撞击,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死水一潭。激活思维,点亮智慧,是思想政治课乃至所有学科教学的命脉。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是无处不在的。凡是有教学活动的地方,就会有问题,有情境,也就会有思维激活。一堂课如一池春水,一个精彩的教学设计犹如一粒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激活学生思维的材料是随处可取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妙手剪裁皆文章。
2010年,我游览北京故宫时,将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匾额。后来,在教学《思想政治③:文化生活》时,我将这一组照片用于讲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故宫三大殿的名称,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太和”语出《周易》,“太”是极大的意思,“太和”是“阴阳会和,冲和之气也”,即指太虚(天地)中阴阳二气处于和谐圆满的状态,强调天地之和谐;“中和”语出《礼记·中庸》,意即凡事执用其中,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保和”出自《周易》,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意为只有神志专一、内心和谐,才能保持万物和谐,福寿安乐,天下太平。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不正是这种“和”文化的延伸与放大、发展与创新吗?
可见,激活思维与教学活动的外延相等。开启学生的双眼,点燃学生的头脑,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是教师神圣的天职。为此,我们必须在“激”字上做文章,在“巧”字上下工夫,在“新”字上显精彩。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思维火花的碰撞与闪亮,那么,即使再好的设计也会黯然失色,再美丽的笑容也会失去原有的灿烂。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思维的训练场。我们要想方设法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一句句发自学生肺腑的语言在课堂上流淌,一个个充满个性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迸射,让思想与思想真实碰撞,使课堂因灵动而精彩,因思维而美丽。
一个人的思想有多远,他就能走多远!思想,是成就名师的灵魂。一位教师一旦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个人真正的生命,是一个人的思想。我们不奢望成为思想家,但至少我们应该成为“实践的思想者”和“思考的实践者”,以灵魂唤醒灵魂,以思想孕育思想,做一个真正的教育人。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胡兴松,先后执教过小学、中学和大学,但对中学教育情有独钟。1997年毅然走下大学讲坛,到深圳当了一名“孩子王”,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思想政治优秀教师、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获“感动深圳教育人物”提名奖。
胡兴松的最大特点是:做事执着,追求唯美;为人诚实,上善若水。最大嗜好是:买书、读书、教书、写书及上网,被儿女及夫人戏称为“书虫”和“网迷”。
从教以来,他主持和参与10多项国家和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出版8部教育专著。其专著《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成为了“思想政治学科领域的拓荒之作”。
1994年~1997年,胡兴松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推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十论》、《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续论》和《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再论》。该刊在“编者按”中指出:“胡兴松先生在学科教学艺术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促进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高师政教专业思想政治学科教材教法课程改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00年,胡兴松撰写的专著《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为广东省优秀教育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教育部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铎先生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胡兴松将多年心血凝聚而成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付梓出版,是对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的重要贡献。”
1998年~2005年,胡兴松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发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首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续论》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再论》三组系列论文。该刊3次刊发“编者按”,对这一系列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以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实践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及语言表达的个性魅力,再次在全国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受到了一致好评,甚至为许多教师所仿效和实践。这一研究成果,既丰富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研究,又促进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2012年,胡兴松撰写的专著《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正式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韩震教授为该书作序,指出:“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大胆探索、潜心研究教学艺术与教学方法,且撰写、出版两部思想政治学科领域的拓荒之作,确实值得赞赏。”
在植根学科研究的同时,胡兴松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他主持了深圳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研究》和深圳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思想政治课互动式主题教育网站的个案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积件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工作,该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广东省第六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外,胡兴松还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建立“个人专辑”,其点击率名列政治学科第一名。2009年10月30日,在新浪网开辟“胡兴松教育博客”以来,撰写博文400多篇,博客访问人数和关注人气直线飙升,有数十篇博文被“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推荐,5篇博文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精彩博文”栏目公开发表,并被评为年度“最具学术影响力的文章”,登上了“新浪草根名博”的“时评类新人榜”。对于开博的价值和意义,胡兴松的回答是:“让思想在这里启航!”
至今,胡兴松主编和参编出版30多部教育类书籍,发表300多篇教研论文,被誉为“学者型教师、实践型专家”。
胡兴松,一个普通的教师,在教育路上,不知疲倦地带着自己的思想前行,留下了十分可贵的印迹。
教学是教师成长的发源地,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多年来,我立足于教学,将教学研究的触角伸向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维等领域,突破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定律,取得了教学与研究的双丰收。
教学艺术的探索
成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可缺少教学艺术。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且完全可以成为一名教学艺术家。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
1.学科创新。从思想政治课学科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来看,独立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只有“中学德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等学科,“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一般包含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之中。拙著《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的意义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学术专著,而是因为它涉及了一个新兴学科的创建。该书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应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完整体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这一观点在全国属于首创。
2.体系创新。无论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从教学艺术理论和教学艺术实践方面的分类,还是将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视为“教”的艺术和“学”的艺术,以及将教学艺术划分为课前准备艺术、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后延伸艺术,将课堂教学艺术划分为宏观教学艺术和微观教学艺术,这一体系的建立尚无先例。我将教学艺术划分为:
——思想政治课课前准备艺术,主要包括标准把握艺术、教材钻研艺术、学生研究艺术、教案编写艺术。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艺术,主要包括宏观教学艺术和微观教学艺术。课堂宏观教学艺术主要有:系统优化艺术、信息交换艺术、教学控制艺术、目标制定艺术、结构构建艺术、模式选择艺术、方法组合艺术、媒体应用艺术、教学评价艺术、语言表达艺术、机智应变艺术、教学幽默艺术、节奏调谐艺术、气氛烘托艺术、思想教育艺术、创新教学艺术、思维启迪艺术、情感交流艺术、心理疏导艺术。课堂微观教学艺术主要有:新课导入艺术、高潮创设艺术、教学小结艺术、课堂练习艺术、启发讲解艺术、课堂提问艺术、板书设计艺术、讨论组织艺术。
——思想政治课课后延伸教学艺术,主要包括课后辅导艺术、测试命题艺术、活动组织艺术、后记书写艺术、教学研究艺术。 3.内容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内容的创新,既要有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全局的科学审视,又要有对思想政治课主要教学细节进行缜密的思考,对主要的教学艺术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操作策略、运用技巧等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
【教学案例】在教学“真理是有条件的”时,学生对这一抽象的哲理总感到一头雾水。《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中列举了一则实例:“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做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对于这一实例,我是这样来讲述的:首先提出问题:“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在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180°”后,我追问:“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是否存在条件呢?”有学生回答:“是在平面几何中。”我问:“那么,在非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呢?”在学生不能做出回答时,我展示图片:花瓶。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花瓶上,球面空间(即球形凸面)上的三角形则大于180°,双曲空间(即球形凹面)上的三角形则小于180°。“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只有在平面几何中才是真理,超出了“平面几何”这一条件,这一定律则是谬误。因此,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论。
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是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只学习过平面几何,只知道欧氏几何,而不知非欧氏几何。因此,通过图片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意象,可以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有利于形象、直观地说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一真理的条件性。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难在创新。针对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状况,我将古今中外著名的教学方法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并探讨与实践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系列新型教学方法。多年来,我研究了思想政治课的启发教学、目标教学、发现教学、暗示教学、程序教学、案例教学、范例教学、问题教学、图示教学、实验教学、优化教学、学导教学、创新教学、愉悦教学、情境教学、引探教学、参与教学、网络教学、点拨教学、活动教学、概念教学、原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对上述每一种教学方法,既有理论分析、历史溯源、趋势展望,又有功能意义、一般原则、主要特点的阐述,还有操作模式、运用程序、具体方法的指导,更为突出的是力求揭示这些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特殊性,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依据与指导。
我认为,在教学领域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重中之重。然而,审视现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我们百感交集,欣喜之余难免忧心如焚。伴随新的课程改革,理应诞生更多切合学生实际、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然而,教育期望与现实存在仍然具有较大差距。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可以说:教学方法改革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领域的一道“哥德巴赫猜想”。当下,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应首先明确和解决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改革的立足点。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立足点。因为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其实施者也是人,以人为中心或以人为本应是教育的题中之义。然而,翻开人类教育史,我们看到的是一部教育“非人”的历史。在政治挂帅的时代,教育被政治化,成为了某一阶级或政党实现一己之利的工具;在人们重视发展经济之时,教育似乎又从属于经济,为经济服务。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是立足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是升华人格,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无法回避而必须首先解决的现实课题。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必须转换视角,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素质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命质量。
将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立足点,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所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既具有“智育性”,又具有“德育性”,且两者是兼容的,我们要跳出德育与智育相克的“怪圈”,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使之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学校不是生产机器的工厂,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也不是生产机器设备的工艺技术,而是一条生命“绵延”的思想之河。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冲动”,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我们的学生既是具有七彩梦想、稚嫩生命的人,又是处于生命发展过程之中和具有极大可塑性的生命有机体。为了让学生的生命亮丽起来,在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中,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生命冲动”,放飞生命的希望与梦想,促进稚嫩生命的成长,促进鲜活生命的发展。
2.教学方法改革的时代主题。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必须适应社会,紧跟时代。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我们应教在今天、想到明天。
当今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要反映当今时代主题,就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只是停留于一种理性的说教,更需要一种教育情境,让学生增强感性的体验。我们要注重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不同层面的实践活动,使其创造性得以升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规定性课程延伸到选择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从教室延伸到校园,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从获取间接经验延伸到直接体验;从知识学习延伸到道德修养……这可以使学生在各方面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实践情境中获得创新意识的培育,在经历创造性劳动的体验中获得创新精神和品质的培养,从多种维度共同构筑丰富多彩的实践情境,并从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教学案例】教学伊始,我播放了“中国银行信用卡”的一则视频广告。
解说词:是什么,让方寸之间蕴涵无限精彩,尽情享受无界生活,兼顾收获更多惊喜?是大千世界尽收眼底,也是释放真我的轻松惬意;是选择一种生活姿态,更是丰富你的人生精彩。方寸之间信用无限,中银信用卡。
字幕:庞大商家优惠无限、积分回馈缤纷礼品、海外支付无忧刷卡、多种渠道便利还款、分期付款轻松悦购。
在播放完视频后,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视频中字幕所显示的上述内容,然后分析说明信用卡的优点与特点。
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忌脱离现实生活,空洞说教。这则视频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这则视频,用时不多,可形象生动地展示信用卡的优点与特点,是一则较好的“整合”资源。
3.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综观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它既受到了一般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影响,也显示了学科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特色。具体而言,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为:课程改革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直接背景;现代系统科学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研究成果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前提;继承、发展与创新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旋律;学习方法研究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居于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逐渐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视点。
教学手段创新
在人们的印象中,政治教师好像全凭一张嘴,只要会讲就行了。我认为,当今社会,教学手段创新应该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没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目前,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教学积件也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网络教学的应用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形成了自己关于教学积件的思想,制作了相应的教学积件并运用于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从要素系统而言,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潜件(教学观念等潜在的教师素质及教学过程中的潜在影响因素)、软件(课件、积件和网络)及硬件(计算机设备等)三者的有机结合,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从主体系统而言,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既涉及教师的“教”,又涉及学生的“学”,是二者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既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更要有利于学生自由、自主性地“学”。
从操作系统而言,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是多媒体课件、积件和学科专业网络三者的协调发展。
从动态系统而言,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重点与核心应该是课堂教学过程。
2.教学积件的开发与应用。20世纪70年代,课件引入我国后,对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显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件所具有的先天不足和缺陷,也越来越凸显出来。目前,教学积件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未真正进入实际应用。在教学软件市场上,教学积件产品还相当匮乏,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积件产品则为空白。
教学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处理策略的教学软件系统或工作平台,是一种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的先进思想、观念和理论,是一种多媒体教学的新模式。教学积件是一种非线性结构,便于教师进行组合运用和学生自由、自主学习,可活化教学过程、实化教师施教的创造性、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积件开发与应用的直接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及主要目标见上图。
——教学积件的构成要素:教学资源素材库、微教学单元库、教学策略库、资料呈现方式库、网上资源库、组合平台。
——教学积件的主要特点:主体的能动性、内容的可积性、形式的开放性、过程的互动性、成果的共享性。
【教学案例】在教学“矛盾的特殊性”时,我拼凑了一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以PPT的形式播放,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性的手法之一,就是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这组图片的运用,风趣幽默,其中又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矛盾的特殊性。世界文化的共性正是蕴涵在这种各国文化的个性之中,世界文化的普通性就是通过这种各国文化的特殊性来表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高妙,并不在于教师的长篇大论,而是在于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并配之以精辟的分析。
教学思维激活
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激活学生思维,使其善思、会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
我对教学思维激活的关注,源自学生寄来的一张“贺卡”。有一年教师节时,我所教的一名学生从大学里给我寄来了一张贺卡,除感谢、祝福之外,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高中三年,我从您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您的思维方式,它将使我终生受益。”
看到学生的成长,我感到非常欣喜,学生的话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大脑,都具备有待开发的思维,而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其生命质量。无论教学艺术创造,还是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更新,都不是要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和归宿吗?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而创造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思想政治课要教在今日,想到明天,自觉思考时代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呼唤,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出超越性的选择,把发展学生思维放在重要位置。 当前,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能力是一个复杂系统,学生的一般能力表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因此,发展学生能力最核心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课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必须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启发”虽然不能等同于“启发思维”,但它的根本内容或关键是启发思维或激活思维。在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如果没有学生思维的启动、激活、撞击,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死水一潭。激活思维,点亮智慧,是思想政治课乃至所有学科教学的命脉。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是无处不在的。凡是有教学活动的地方,就会有问题,有情境,也就会有思维激活。一堂课如一池春水,一个精彩的教学设计犹如一粒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激活学生思维的材料是随处可取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妙手剪裁皆文章。
2010年,我游览北京故宫时,将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匾额。后来,在教学《思想政治③:文化生活》时,我将这一组照片用于讲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故宫三大殿的名称,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太和”语出《周易》,“太”是极大的意思,“太和”是“阴阳会和,冲和之气也”,即指太虚(天地)中阴阳二气处于和谐圆满的状态,强调天地之和谐;“中和”语出《礼记·中庸》,意即凡事执用其中,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保和”出自《周易》,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意为只有神志专一、内心和谐,才能保持万物和谐,福寿安乐,天下太平。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不正是这种“和”文化的延伸与放大、发展与创新吗?
可见,激活思维与教学活动的外延相等。开启学生的双眼,点燃学生的头脑,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是教师神圣的天职。为此,我们必须在“激”字上做文章,在“巧”字上下工夫,在“新”字上显精彩。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思维火花的碰撞与闪亮,那么,即使再好的设计也会黯然失色,再美丽的笑容也会失去原有的灿烂。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思维的训练场。我们要想方设法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一句句发自学生肺腑的语言在课堂上流淌,一个个充满个性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迸射,让思想与思想真实碰撞,使课堂因灵动而精彩,因思维而美丽。
一个人的思想有多远,他就能走多远!思想,是成就名师的灵魂。一位教师一旦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个人真正的生命,是一个人的思想。我们不奢望成为思想家,但至少我们应该成为“实践的思想者”和“思考的实践者”,以灵魂唤醒灵魂,以思想孕育思想,做一个真正的教育人。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