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在“舍弃”中集中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小学语文班的学习,来自江苏、安徽共48名学员齐聚在上海师范大学,开始了一段难忘的为期15天的培训学习之旅。其中,专题行动研究是国培班的一个鲜明特色,集体备课进行三次,一是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二是基于专家指导的团队教学设计,三是基于课堂实践研究的教学设计。我们行动小组共有7人,选用的课题是苏教版第十册《爱如茉莉》。担任我们研究小组的指导专家是:上海师范大学初教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家良。整个培训学习15天,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专题行动研究,团队磨课时讨论热烈,观点交锋激烈,专家指导是如火烈烈,大家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下面就我们组对《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研磨的过程,谈几点体会就教于方家。
  一切的教学行为都是从教学目标开始的,我们围绕《爱如茉莉》的教学目标几次选择了教学内容,是在不断舍弃中确定了这课的教学内容。下面试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加以评析。
  
  一、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读课文6-18自然段,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和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老师呈现了以下画面,一是煮饺子的画面,二是执手而眠的画面,三是醒来之后的画面,最后教师还让学生欣赏一首《爱是什么》的小诗。
  在第一个画面中,教师抓住了“直奔”“每天都去”等关键词。透过“直奔”,学生读出的是爸爸的心急如焚,读出的是爸爸不顾刚出差回家的疲惫一心牵挂妈妈的真情;“每天都去”,让学生体会那该是一种怎样持久的关怀。
  在第二个画面中,教师抓住了“叮嘱”“紧握”“探”等词,让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之间的深情。
  在第三个画面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那漫漫长夜中还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展开丰富的想象,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写。显示:
  夜很深了,伏在床上的爸爸久久不能入睡……
  半夜里,妈妈从睡梦中醒来,感到四肢麻木……
  从以上教学内容的确定,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感受性阅读很强的教学设计,教师只是在引导学生感悟着课文的内容,感悟着老师的感悟,没有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中感受细节描写之妙,连品词析句也只是“蜻蜓点水”,文本的语言没能得到理解和借鉴。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要求:“要由分析课文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因而,此篇教学设计完全颠覆,从头再来。
  
  二、基于专家指导的教学内容确定
  
  第二稿在专家指导下,依据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板块选定了教学内容。
  第一板块
  出示:(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1 感悟:在妈妈眼里,自己的病和这顿饺子相比,哪个更重要?你认为妈妈在说这话时,会特别强调哪些词?自己试着读一读。
  2 指名读。(然而,爸爸没有吃……也没听我……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第二板块
  出示:(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一只手紧握着……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
  1 当作者推开病房的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啊?(处理细节:紧握、微笑)除了对人的描写,这段还写到了环境。读读这句话,有什么感受?(点拨:情景交融。)
  2 “怔”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怔住了?这里除了映子外,还有谁也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了?
  3 引读:“这时,初升的太阳……”
  4 我们来关注这个字。(点击“探”变红)这个字我们可以换成哪些字呢?(照、射、穿)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照”“射”和“穿”,而要用“探”呢?
  第三板块
  出示:(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睡眼蒙咙……蹑手蹑脚……)
  1 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会让你的心头微微一动,为什么?(点击“轻轻放下、蹑手蹑脚”变红)(爸爸怕发出声音吵醒妈妈)学生自由感悟,给“蹑手蹑脚”换个词,为什么要“蹑手蹑脚”?
  2 是啊,多么细腻的心思啊!你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对,轻轻地,不要吵醒妈妈。)我们一起轻轻地读。(齐读)
  3 此时,老师将目光落到了这个词上,(点击“似乎”闪烁)知道为什么吗?
  这三个环节看上去条理比较清晰,在品词析句中,在关注细节中,在潜心阅读中,感受到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情感,但语文能力的生长点没有,老师还牵着学生去分析课文的内容,只是得意,还没有得言、得法,还没有和内容分析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还没有越过内容分析式的这道顽固的“魔障”,堵不住“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教语文”的步。
  
  三、基于教学实践的教学内容确定
  
  在专家的再次指导下,行动小组进行了第三次磨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我们只抓住了两个板块,一个是研读课文第9节的细节描写,另一个是根据习得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去阅读课文。
  第一个板块:
  同学们,我们来看其中这样一个画面——
  1 课件出示:(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段文字有几处细腻的描写?
  2 课件出示去掉细腻描写的文字,对比朗读,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妈妈睡在病床上,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师:请看老师出示的两段文字,读读看,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哪段表达效果好?为什么?(“恬静的微笑”把妈妈的笑描写得更具体、更细腻。这种描写我们把它称为细节描写,这是关于妈妈神态方面的细节描写。“紧握着妈妈的手”充分体现了爸爸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关爱和呵护。关于爸爸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
  3 除了对人的描写,这段还写到了什么?环境,关于初升阳光的描写。
  第二个板块:
  学生研读其他小节,圈画细节描写并写批注写体会写感受。
  过渡:爸爸妈妈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爱就像茉莉花一样,星星点点地散在文字中,流淌在细节里,要用心才能读出来。请你找找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爱如茉莉”呢?请你圈画出来写上体会写上感受,我们要养成读书作批注的习惯。
  在我国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面对一篇篇包含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诸要素的课文,在确定究竟应该“教什么”方面往往显得颇为茫然。要么什么都教,面面俱到,要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任意为之,东摸一把,西摸一把,到最后什么都没摸到。这种盲目随意的阅读教学“其弊也久,其害也深”。应该说第三稿的教学内容确定,简洁、高效,充分显示了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在“用教材教”,在学生习得细节描写的方法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还有哪些细节描写,利用课文的“例”得意、得言、得法,促进了“例”的增值,达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效果。
  基于专家指导的磨课,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准了,教学内容的确定更精了,教学方式的运用更简了。实现了“美丽转身”,从“教会知识”转向了“教会学习”,从“教课文”转向了“教语文”,从“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了“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在专家指导下的磨课,使我们的理念得到了快速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建设应坚持有效实施国家课程与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应对社会发展需求,立足学生成长需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尤其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实际,努力实现课程的现代化、生本化、校本化,让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关键词】课程建设;办学特色;卓越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1-0045-03  【作者简介
2010年5月。南京。  “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南京拉开帷幕,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坛的盛会上,来自全国的选手展示出了新时代语文教师的卓越素养。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陆华山老师作为南京代表,在赛场上以其大气、沉稳的风格,睿智、从容的表现,获得了大赛的特等奖。  2011年阳春里的一天。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学校的“周三有约”时光,陆华山老师与全体教师分享他的成长历程,其间,他向老师们推荐了他阅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2-0063-02  【作者简介】高召琴,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2),高级教师。  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独立生活的本领,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让捧在手心里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是许多教师的期待。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
【摘要】激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开放题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开放题教学可以激活小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易于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平台。求解开放题的心理模式顺应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要求。开放题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智慧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开放题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  【关键词】开放题;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主持人语】  随着基础教育由全面普及提高转向以强化内涵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到来,以及《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颁布,教师成长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新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本人的特质是其专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但现实中又很少有人能够拒绝外在的机遇而独自获得专业成长的成功。没有机遇,没有平台,教师很难出色地自我成长。而外部机遇毕竟有限,这就出现了教师成长中的机遇平等
【摘要】虽然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但德育不应限于课堂,而应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学生责任感的树立,也不应限于认识“教室与我”的关系,而要与其他德育资源相互联系,以此增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同时扩大德育效果。  【关键词】多维联系;开放;品德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3-0011-02  【作者简介】朱金娥,南京市上元小学(南京,
【摘要】《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名作,选作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时,编者对其进行了删节与修改,这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困惑;然而当我们坚持批判性思维,在“改”“删”“减”等处深入揣摩、咀嚼时,这些“缺口”或“遗憾”,却会刺激着我们在课堂与课程中更加追求独立精神与自由人格,从而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入口”。  【关键词】召唤结构;言语作品;教学入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
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设置“障碍”或“不协调”,令学生产生“愤悱”之情,可引起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学生去寻找协调的途径。  一、留悬念:点燃智慧之火  悬念,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急于求知问究的心理冲动。在课堂教学中可围绕教学目标,拟出思考性的问题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  1.留在拨云见日前。  【案例一】绘本阅读课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全国教学观
在我们眼里,李吉林老师是个英雄。伏契克对英雄有个定义:“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李吉林正是这样的人。无论是最初报考师范学校时的坚决,还是后来面对去省队当排球和跳伞运动员机会时婉言谢绝;无论是“文革”中让她下放农村,做乡村教师,还是拨乱反正后在省教材组编教材;也无论是后来成了著名特级教师,还是成了情境教育学派的创始人,她始终做着一件事:在课堂,在校园,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每个生命个体全面、健康、和谐、高品质地发展。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为此,我们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全力构建生命化校园:让校园成为充盈温馨关怀的家园、弥漫文化芳香的乐园、流淌自然灵性的生态园:让校园成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体育场、提升生命品质的发射场、增添生命能量的加油站:让校园成为教师闪烁生命光环的天空、追寻专业成熟的领空、驾驶创造飞船的星空。  生命化校园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