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国仪作品集评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77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宛如一首首动人的民谣,又如低低的柔声倾诉,我们面前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女性天地。在这里回旋萦绕的,是一颗灵慧、敏感的心灵自然流露的清音。
  在古仪的这些画作里,你会渐渐体会到情意真切而又感觉微妙,一种如同朝雾般轻柔而又抒情的感觉,一种典雅、细腻又含着一股高贵、脱俗的气息。阅读这些画作一点也不费力,它们既不宣讲深奧的哲理,也无意作某种布道,作者绝不想让你作一次疲惫的视觉旅行,也没有为你预备了丰盛的视觉盛宴,它不想让你大悲大恸,也不想让你大惊大喜,受到什么冲击,得到什么教益,它只不过是一条弥散着淡淡香气的林间小径,雅致而幽静。你只需缓缓地穿行,细细地聆听。
  大自然公正地赋予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灵,可是有时我们却忘了开启自己心灵,宁愿让它闲置、沉睡、甚至放弃了自然赐予的这种独特的禀性。艺术的感染力量大约就是一种开启,呼唤,沟通,共鸣。画家古仪以她敏感的洞察力,挖掘出生活的韵致,她用缜密绮丽的线条,结合水墨渗化的活泼趣味,传统和现代构成的巧妙融合,形成了她个人的独特的风格。她笔下的村姑、老房子、水乡、狗和花草,以及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美丽女神,都给人以独特的艺术感受,开启着大自然赋予我们心灵中的真、善、美。
  ——孙振华(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博士)
  我熟悉的励国仪女士是中国著名的女画家。她出生在上海——近百年中国文化和绘画的主要中心,她学习和工作的地方是美丽的杭州——那里十三世纪以来就是中国艺术家辈出的城市。她在“国立浙江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成绩优秀,担任过学生会主席。毕业后曾从事美术设计,担任过中学美术教师,出版社美术编辑,现任杭州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她多次荣获国内外美术作品奖,多次在世界各国成功举办过个人画展,是中国工笔画领域里有潜力、有创意的画家。她在认真研习中国传统技法时,亦注意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色彩、构成、画面处理手法,使她的作品在东方特有的诗意之中显现出现代的审美意念。她笔下的中国妇女形象端庄文雅,充满了东方女性的魅力,她创造的中国江南风情画,把人物和洋溢着诗情画意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而描绘的精致与情感表达的细腻,则是形成她典雅优美风格的主要因素。
  励国仪女士对艺术活动有高度热情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她多次组织和参加中国女艺术家艺术展览赴世界各国展出,取得了很大成功,特别是一九九五年,她组织的中国女艺术家作品展赴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的展出。
  最后,我还想说明一点,就是励女士的丈夫潘公凯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且是中国一位出色的美术理论家和画家,而潘公凯的父亲便是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大师潘天寿(1897-1971)。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励国仪女士的艺术和艺术活动无疑是大有助益的。
  ——郎绍君(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士)
  组织委员会和国际评委会非常赏识您的细腻而充满了诗意的作品。这次评选,虽然您评得的是第二名,但我们还组织了另外一个完整的评选委员会,这人员由帮助过我们双年展的组织者构成,这个评委会有一种纯粹的艺术价值的体验,他们评选您的作品荣获一等奖,遗憾的是没有奖金可颁发。我们祝贺您所有美好的作品,我们热情邀请您参加我们这个地区组织的一个水性绘画的沙龙,这将是我们的荣幸。再次向您表达诚挚的友谊。
  ——莫阿氏埃维农(法国拉尼翁国际艺术邀请展评委会评委)
其他文献
张明川是海军画家,是在中国山水画界很有影响力的画家,是擅于将山水画创作放进军事主题的画家。  与张明川相识近三十年成了老朋友,在我这个山水画外行眼里看张明川,会有多处不准,但是,对于他在艺术追求上的一些大关系我还是可以把握一二的。明川内秀,大块头的体魄生长着“灵心妙手”,是一位不惜力极其稳健勤奋的艺术创作的“爬坡者”。在他几十年的“爬坡”运动中,越来越凸显着他的力厚功深、才情横溢。  在明川“爬坡
期刊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它是那种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世界实相和人生真谛的艺术化境,也就是说意境产生自意象而又超越于意象,旨在追求“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的韵致,最终是心灵的反映。  作为一位青年山水画家,刘明有着对“意境”的仔细体味和把握,善于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构造他梦幻般的山水世界,他极为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将宇宙、山川、太空等作为作品的表现题材,追求古朴清新、雅意天成的笔墨形式,并带有明显地经过
期刊
受访时间:2013年11月  受访地点:上岛咖啡  受访人:王俊标  采访人:李 恺  SHMJ:你一直以来坚持“工笔画”创作,“工笔”与“岩彩”有着历史的渊源,对于这样的讲法您是否赞同?  王俊标:正如你所说的,“工笔”是我非常喜爱的绘画形式,不管临摹也好,创作也好,我的作品里“工笔语言”是比较明确的。我曾经临摹过很多传统的东西,现代的东西,而最早知道“岩彩”是通过书籍,但是真正实践它的机会却很
期刊
绘画是从“看”出发的艺术。在图像及其发达的当下,如何在无处不在的形象包围中,重新确立绘画的价值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问题。传统的写实与写意人物画难以激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从根本上是因为其只关注如何具体去画而漠视了如何去看的智慧,由此造成了与外界的隔阂,绘画成为一种样式。  没有预设答案,从认真对待“看”开始,一些年轻人物画家为我们展现了新的人物画图景。强调“镜像”的观照方式,注重幻象与像罔的表达是他们的特
期刊
受访时间:2013年11月  受访地点:上岛咖啡  受访人:杨志滨  采访人:山 己  杨志滨:我通过一段时间对于“岩彩”进行研究,感觉收获是比较大的。传统的“岩彩画”当中也非常重视线条的运用,同时还有平面化的处理方式,画面的意境。在我看来,“年画”同“岩彩”之间的气场上是相通的,如果非要用语言表述出来是很困难的事情,虽然“年画”被国家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则重点放在了如何刻板,印刷
期刊
青绿山水于工笔中自成一格,观其妙者,应既展工笔整饬,复得江山悠旷,此犹艺道两端,不可偏废。制线造境,非技法谙娴者不能擅场,而巧似衍度极易流于妍好,俚气顿滋,故惟有艺巧而格高者堪称佳构。艺巧毋庸多论,格高尚待诠解。以鄙管见,青绿品格之高下全赖醇雅古意之有无。  学兄浦均,淮夷人,朴茂有古风,去岁入研究院同室问学。曾负笈金陵七载,从教数年。浦兄研习工笔山水有年,居随园时笔底状貌初具。游踪写生,驻足忖思
期刊
受访时间:2013年11月  受访地点:上岛咖啡  受访人:梁 健  采访人:山 己  SHMJ: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接触到“岩彩”绘画?  梁健:一直以来我都在画“水墨”,记得在天津美院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临摹“敦煌壁画”的课程,2008年我就和几个同学来到敦煌考察了半个月时间,当在现场观看“敦煌壁画”的一刹那我就被彻底打动了。以前接触“敦煌壁画”是在画册、媒体、文艺作品中,当真正融入到现场去感受
期刊
借求学之缘,我和陈川相识于广西南宁,后又在北京相逢,平日对饮畅谈,引为知己。其为人稳重敦厚,谦和恭谨,刚毅中不乏温和,严肃中深藏智慧,予人一种文质彬彬的儒雅印象。  古人云“文如其人”,画亦如其人,此似已为公理。当然这并不是说,人品高、修养深就都可以成为大文人、大画家,但反过来说,人格低俗,修养乏善者绝不可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出多远。正如郭若虚所言:“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人游艺,深
期刊
杭州画院副院长,杭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国际水墨画协会理事。  1980年组画《女娲补天》获瑞士国际艺术邀请展银杯奖。1991年水墨画《狐狸》获法国拉尼翁国际美术邀请展第二名。1996年水墨画《远秋》获日本国际水墨画展金奖。1992年水墨画《樱桃时节》获加拿大国际水墨画展枫叶奖。1995年工笔画《女娲补天》获美国世界妇女视角艺术展优秀奖。1993年工笔画《洛神
期刊
诗大序有这样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仪(原名励国仪)的画,非但有诗情,更有歌的旋律和舞的韵味。她的画是她“情动于中”而形于画的表征。她借着传统中国绘画的语言,巧妙地结合了工笔与写意,细腻与豪迈的对比效果。这种独特的风格,非但充分显现了她个人朴质柔和的气质和不让须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