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镰刀

来源 :意林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a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曾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没有什么能逃得过他举起的镰刀。
  而从前年少或正年少的人们,毫不畏惧地以青春和大好年华做手中的宝剑,和所谓的命运斗争,抵抗,最终还是屈服。
  当青春耗尽,是否只剩下面目可憎?
  非也,生活不是仅仅用来妥协的,一如青春不是仅仅用来消耗殆尽的一样。重要的是,要让青春在生活的磨砺下,永垂不朽。
  作家陈懋平在年少时可谓将“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和父母对抗,和老师对抗,和学校对抗。甚至在大雨滂沱时一个人躲到墓地里如痴如醉地读书。在经历过生活上的一贫如洗,大漠居民的叨扰,相伴六年的丈夫溺死于海底之后,她没有妥协,而是在生活的洗礼中获得了生命的明智与超脱。灰暗的少年,多舛的青年、中年,各个时期共同给予她刻骨的疼痛。但疼痛并没有击垮她,反而使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反省自己,关注自己,关注周遭的世界,也让世人永远铭记三毛这个名字,让所有像我一样痴迷于她的文字的读者每每思及念及时触目惊心。


  在青春与生活这两把刀对削之后,有的人生千疮百孔,但有的人生从此走向成熟和丰盈。这大概就是丰子恺先生在《不宠无惊过一生》中说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困过往,深明大义,无怍于人。這种成熟与丰盈,是世故与圆滑远远不可及的。所以,我們大可不必担心面目可憎,只要经过生活的磨砺后依旧忠于自己,深谙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能留有自己的锋利与初心。
  我也不时有过疑问,少年时期的心高气傲是否会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而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人世界里随处可见的卑躬屈膝和虚情假意。想到这些,总会不自觉地恐慌。但我想错了,人并不是被生活打磨成同一个样子,而是必须从幼稚无知成长到懂得如何接受社会、包容社会以及被社会包容。
  青春并不只是年华,更是勇敢多于怯懦,前进多于后退的心态。廉颇老矣尚能食,我们又何惧成长会抹去青春的色彩?在成长过程中,到底是得到的比失去的更为贵重,也终于懂得,原来我们并不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而是在这把阔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磨砺下,变得更加淳厚,更加坚固,更加充实。
其他文献
我是饲养员梁汉明,20世纪60年代生人。我已经在广州动物园工作将近四十年。在动物园里面,我可以说,所有动物我都养过。  作为饲养员,安全意识一定要放在第一位,对公园制定的操作规程必须要严格遵守,不能有侥幸心理。很多人都是自己觉得能搞定,一放松就出事了。  在猛兽班里面,我是这样要求的:进入笼舍区,不能带手机,因为手机会响,你会分心;必须是两个人一起操作,要是你昨晚没有睡好,或者跟人吵架了,拜托你不
期刊
我是70后,在大山里长大,大学报考的是“农林种植”,进了大学,有堂课,老师问到大家的理想,我脱口而出:我要成为班上第一个挣到100万的人。同学们大笑,都觉得我特俗气。  毕业后,我头一件事,是利用自己业余学习的计算机知识,给一家小公司当网管。干了三个月,对方只肯给一个月的工资。我一大早就坐在公司大门前,不吃不喝,逼他们给钱。坐到晚上,我头晕眼花,胃疼得钻心。  这样的饥饿,我在老家也体验过一次。家
期刊
你和亲朋好友小聚一下,茶余饭后有人提议大家玩个牌吧。你们玩的也许是“拱猪”,也许是“跑得快”,那么这有什么讲究吗?  牌桌上发生的事情看起来和经济没有关系,玩什么牌取决于个人偏好,但是,如果成百上千万的人在玩同一种游戏,那么这种游戏就可能在折射我们的经济生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洛夫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也会发生变化,从而推动或抑制激烈竞争和掠夺性的活动。由于这些文化变化难以量化
期刊
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的爱情是“现代传奇”。  当年,赵四小姐青春年少、天真无邪,一个待字闺中的姑娘,跑去沈阳,成了已有家室的少帅的“相好”,让身居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的父亲倍感难堪,脸面尽失。  趙父在天津《大公报》连续5日登声明:开除出宗祠,吾无此女,自此断绝关系!并引咎辞去官职,誓言不再仕途复出。  赵四小姐自此待在了张学良身边,再也回不了家,一待便是一辈子。一辈子,父女俩再也没见过面、说过话、通过
期刊
上个夏天在印尼学GUe技术潜水课程。每天清晨六七点光景就出发,坐面包车,翻山路,去海边。阳光下翠绿的田野,再远一点就是蓝蓝的海。青山绵延,但轮廓乏味,似一段段往事铺陈。  记得那天恰好是我二十七岁生日。去往的潜水点是自由号沉船,二战时被日本水雷击中而沉没的美军补给货轮。据说四十年来这艘不幸的货轮成为当地居民的五金小件补给来源,已被拆得不具原形;同时也被很多人称为东南亚最棒的沉船潜点之一。  那的确
期刊
一  真没想到又在人民路上遇到了那个进击的环卫工人。  据我所知,中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人民路,无论这些城市是沿海,还是靠陆。  那年我想在家乡小城的人民路上开寿司店,主要是因为那条路附近有几所学校,我这人胸无大志,只想学学做生意。  那是烈日炎炎的八月,整条街上走动最频繁的生物是一个穿着明黄色马甲的环卫工,她已年近五旬,由于个子矮,提着的蛇皮袋子乍看之下比她人还大,扒拉起垃圾桶里面的硬皮纸箱或
期刊
滕黎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她的微信里有同事、领导、亲人、闺蜜,还有不少学生家长。两年前,每次往朋友圈发动态时,她都非常犹豫,有的动态她不希望被同事或领导看到,有的她不希望被学生家长看到,有的她只希望自己的闺蜜看到……  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个好友告诉她,朋友圈可以设置“分组可见”,能够把那些你不想让他(她)看到动态的人屏蔽在外,它的妙处在于既能让你保留隐私,也能有选择性地展现自我。滕黎如获至宝,从此她
期刊
自从有了回答问题的专栏后,各种重口味话题接踵而来。我在问题里挑了两小时,感觉有个问题相对而言比较人畜无害,那么咱们循序渐进着来,先回答这个小清新的,客官莫急,之后逐渐往重口味儿走。  先讲一个比较“励志”的备胎故事。我有个朋友,性别男,给一个姑娘当了十年备胎。请先不要脑补一个宅男形象的画面,这个朋友,不仅不是宅男,还是个标准的浪子。浪到什么程度?他交過的女朋友,按照类型排满一页“连连看”,没有一行
期刊
我朋友今天在朋友圈分享一张截图,是升级后微信的新功能,在加新好友过后,可以选择“只向对方展示近半年的朋友圈”。  朋友就感叹,洞察用户心理到这种程度,这是真牛。  其实我始终觉得,作为社交软件,微信的很多功能,在实用之余,还颇有些微妙。比如“分组可见”,这一项看似不起眼的设置,却恰好容纳了朋友圈里的千人千面。  我认识的一个女同学,明明跟男朋友处得蛮不错,可每天总在朋友圈更新苦大仇深的分手歌,还拎
期刊
有的人喜欢小确幸,那种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比如搭上最后一班车;而也有人压根儿没有啥小确幸,只有小确丧,比如人刚到车站,车就开走了……不知道你是小确幸还是小确丧呢?来测一下吧。  1. 觉得自己或多或少有一些固執不化?  是的——转2题  不是——转3题  不知道——转4题  2. 你有收集硬币的习惯吗?  是的——转3题  没有——转4题  偶尔——转5题  3. 你现在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去旅行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