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命运之始:安德森与哈代对比阅读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的变迁总会以各种方式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印记,作家作为对变化最为敏感的群体,总会将这些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反应,表达方式也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对《小镇畸人》和《无名的裘德》这两部伟大作品的对比阅读,分析两位作家在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相似之处,说明两位作家认为在现代工业经济对传统的农业经济的入侵的大背景下各自笔下人物悲剧命运的起因是相似的。
   关键词:舍伍德·安德森;托马斯·哈代;《小镇畸人》;《无名的裘德》;性格与环境小说;工业经济入侵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8-02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是连接19世纪和20世纪的桥梁,他对于英国文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深化了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传统,又为英国文学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铺平了道路”。(颜学军,1)舍伍德·安德森(Shewood Anderson, 1876-1941)在美国文学史上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作品既继承了美国文学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因素,又可称得上是美国现代派小说的早期代表之一。二者在人物塑造上也有相似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二者的代表作品《无名的裘德》和《小镇畸人》的对比阅读,说明两人认为造成人物命运悲剧的因素是相同的。
   一、写作背景
   十九世纪后期,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工业的发展侵蚀了英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秩序,打乱了农民长期在乡村田园环境中所形成的种种生活习惯和方式”(侯维瑞,530)。哈代笔下的威塞克斯镇,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尚处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但到了十九世纪末,工业革命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变化导致农民们数世纪一直奉行的传统习俗的急剧变化。而哈代的作品,注重刻画工业经济的入侵给农业社会造成的剧变以及给人物命运造成的影响。
   美国在南北战争结束后,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政府大胆地着眼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美国社会的巨大转变。安德森作为20世纪初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对当时新兴的美国反应十分敏感,他的作品着眼于世事变迁,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失却表示惊慌,“再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时期人们的心态和工业化在人们生活中所造成的深刻变化”。(杨金才,235)
   由此可见,两位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中,都自觉地以社会转型期的小镇为背景。在他们看来,美好的时代已经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疯狂的现代工业经济和物质文明。两者都立意于探讨社会剧变给人物心理和人物的命运带来的深刻影响。
   二、环境造成的人物悲剧命运
   哈代曾经把自己的小说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在他所写的几部悲剧作品中,控制和把握人物命运的始终是“性格”与“环境”这两个因素。
   在《无名的裘德》中,造成裘德悲惨命运的环境因素首先是势利的社会价值观。工业经济的到来,打碎了原本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的、和谐的关系。取而代之以冷漠的物质化的价值观。裘德自幼勤奋好学,虽然出身卑微,但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可是他出身于贫困的家庭,尽管刻苦自学,但大学的门不会为他敞开。在他所处的时代,大学是专门为权利地位的上流社会开办的,像裘德这样的穷人的孩子,遭受到的只有拒绝。他试图改变生活的各种尝试只会遭到来自于社会的嘲笑。裘德向那些学院的院长写信求助,但是那些院长们却冷酷地忽视了他的请求。只有一位回信劝告他“你乃一工人,既如此,窃以为理应坚守旧业,安于本分,而不应好高骛远,另辟蹊径。……”(哈代,107),这礼貌的话语只能更显出他所代表的势利的社会价值观的残酷。
   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失败则,来自于传统的社会习俗和社会观念。在当时的社会,法律和所谓的道德被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没有通过法律程序的认定,以夫妻名义生活在一起,会受到社会大众种种排斥和非议。裘德和淑的婚姻悲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他俩被公众认为是“奇怪的人”(哈代,291),这种“奇怪”的特性将他们与普通大众隔离甚至对立起来,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最终酿成了他和阿拉贝娜的儿子杀死了自己的弟妹并自杀的悲剧。可见当时的处在传统的观念下生活的人们的社会大众容忍度很低,哈代用嘲讽的口吻表达了他对人们的这种世俗观念和低级生活趣味的批评——对他们来说,“活人的秘密同死人的丑闻一样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哈代,289)。
   相类似的社会环境在《小镇畸人》中也随处可见。作为故事发生场景的俄亥俄州处于美国的中西部,那时早已受到1840年便开始的工业革命的浪潮的侵袭。“工业主义的到来......火车的来来往往,城市的兴起,穿越城镇、经过农舍的城际铁路线的铺设,以及近年来汽车的发明,都在中部美洲我们的人民的生活与思想习惯上,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安德森,42)这些变化首要表现就是信仰的消失使人们的生活重心发生偏差。在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生活是有中心的、平衡的,人们有信仰,对上帝的信仰能使人们能获得一种心灵上的安宁和充实的满足感。故事中的“畸人”们大都神经过敏、阴郁彷徨、绝望悲伤,是与他们信仰的消失有很大关系的。
   总之,两位作家都能都以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工业文明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观念带来的冲击,这种冲击打碎了农业社会中人们原本和谐融洽的关系,扭曲了人的价值观,造成了一个压抑、冷漠的社会环境,从而直接导致了人物的悲剧命运。可见在这一点上,两位作家的看法是一致的。
  (下转第260页)
  (上接第258页)
   三、性格造成的人物悲剧命运
   环境只是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外因,而主人公的性格作为内在因素是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无名的裘德》中,裘德和淑都具有性格缺陷,这些缺陷使他们不能成功的适应当时的社会。裘德的最大缺陷就是偏执。他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是偏执的,直到死都还认为他曾经的追求很高尚神圣。而现实是,学问不过是有钱人借以标榜自己的一张虚伪的外衣。教会也不是什么高尚的地方,阿拉贝娜在她开酒馆的丈夫去世之后经常去教堂,因为她认为“这样总比去喝酒好”。可见宗教只是那些空虚的人借以填补生活的佐料,并没有裘德所坚持的那么神圣,他却被这种偏执蒙蔽了双眼。
   如果说《无名的裘德》是裘德和淑的一部性格悲剧史的话,《小镇畸人》则以细腻的笔触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被自身的性格缺陷扼杀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追求,最终沦落为一群社会“畸人”。
   这群“畸人”的性格缺陷首先是偏执。富裕的农场主杰西·本特利是一个非常狂热的教徒,他祈祷上帝能够赐给他一个儿子却事与愿违。在他女儿将自己的儿子大卫交给他照顾时,他觉得他所祈祷的终于如愿以偿了。他带着大卫走进森林希望得到上帝的启示,他表现出的过分的狂热,让大卫“觉得仿佛不仅是在他外祖父的面前,而且是在另外一个人在面前”(安德森,54)。最终,年幼的孩子承受不住这种恐怖心理,用石头将杰西砸得几乎死去。杰西在这里表现的就是一种对于荣誉和一种超自然力的妄想,扭曲了他作为外祖父原本慈祥的面目。
   畸人们的另一个性格缺陷是自我封闭,缺乏沟通能力。《小镇畸人》整个故事中都存在一种孤独感、压抑感。其主要原因便是畸人们无法用有效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母亲》一节中描述的伊丽莎白·威拉德,她的内心有火一样的激情,对儿子的爱是深沉强烈的,然而这种爱只会让人觉得压抑。儿子是她生活的唯一希望,但是她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她对儿子的期望,在她身上,言语已经失去了交际功能,更不要说交流感情。她的这种自我封闭,缺乏沟通能力的性格注定了她逃脱不了孤独,最终沦为“畸人”的命运。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安德森还是哈代,都是为时代的脉搏和场景的变革所纷扰,所侵蚀的作家。他们对于工业经济入侵传统农业社会而形成的独特环境,以及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对于人物命运的影响的思考是深刻的。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似乎能听见作家的悲叹,他们关于引起人物悲剧命运原因的探索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哈代,刘荣跃译.无名的裘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舍伍德·安德森,吴岩译.小城畸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3\]颜学军.哈代诗歌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杨金才.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将所得情况进行整理归类,根据调查数据特征,分析广西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现状,根据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规格要求与目标定位分析了广西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存在以下的问题:外向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学生的涉外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有所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广
期刊
摘 要:随着性感元素在广告中的大规模运用,伴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因中西文化差异而引发的矛盾,性感元素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广告的质量。本文将从文化碰撞的角度探讨中西性感广告的差异。   关键词:文化;中西;性感;广告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46-01   性感广告,顾名思义是与性这一人类最基本、最强烈的欲求联系在一起的广告形式。
期刊
摘 要:《远大前程》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比较晚期的作品。在该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人性的丑恶以期教化人们习善。本文试图从人性角度的对比来探索作品中所体现的作者的人性观,感悟并学习狄更斯的伟大情怀——对社会罪恶、人性沦丧的批判以及对美好人性和崇高道德的呼唤。   关键词:人性;《远大前程》;对比艺术    中图分类号:H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由国家举办的养老保险无疑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的新农保进入试点阶段,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养老保险指日可待。   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毛泽东诗词对中国形象的构建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主要的想象方式是相近性与自由性想象两种方式。相近性想象的运用增添了诗词的内容涵盖面与精神层面上的深度与广度,引人注目、发人深省。自由性想象的运用突破事物形态的束缚、跨越时空的限制,使诗人以梦幻般的形式呈现奇特的想象世界。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中国形象;想象方式   中图分类号:H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
期刊
摘 要:色彩是西洋绘画的灵魂,在整部美术史的推进中,色彩的使用方式也不停地变化,在众多的风格里不断的得以进化发展。众多艺术家从没有停止对色彩奥妙的探索,努力发现新的可能。   关键词:科学;平面色块;装饰性;精神性   中图分类号:J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43-02   一、前言   在西方的绘画史中,中世纪的画家们,并不在乎物体的真正色彩,轮廓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对避雷针、架空避雷线失效的原因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避雷针;架空避雷线;雷云;电场   中图分类号:TM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33-02
期刊
摘 要:《天净沙·秋思》是写秋的千古名篇,作者在短短28字之内,将秋景写的细致入微,将悲情抒的淋漓尽致。本文将用格式塔原则中的整体性原则、异质同构原则和闭合性原则对其写景、抒情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该作品及格式塔理论。   关键词:格式塔原则;《天净沙·秋思》;意境   中图分类号:H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53-02   一、总述   近年来,
期刊
摘 要:《简·爱》与《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勃郎特姐妹的两部作品,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积极的思想内容与反抗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这两部作品在中国早已流行,并被中国的文学界和广大读者所关注。本文试图对这两部作品在中国的流行与研究状况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19世纪;英国小说;《简·爱》与《呼啸山庄》;反抗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提高离不开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声乐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民族声乐教学的渐进性包括以发声原理和共鸣运用以及咬字吐字为基本功,在引导学生跳出不自然阶段后转而发现自我、努力进行个性化演唱,最后在民族性和艺术性统一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民歌教学;发声训练;渐进性;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