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_lo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某种态度,兴趣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总是格外注意。
  有些学生上课学习的定理公式等内容常常记不住,可是,电影、电视看过一遍就能给别人清楚的叙述主要情节。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对电影、电视感兴趣,因而能把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于一点。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明确兴趣的不同层次要求
  以往的教学中人们只是笼统地讲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般地说说而已,不去分层次去挖掘去实施。如果师生能了解兴趣可分为三个层次水平:由于内心需求获得满足而感到有兴趣、有意思,但还不清楚为什么有意思,这是兴趣的第一层次水平,叫乐趣。
  由乐趣产生爱好,因为爱好去立志模仿追求某种价值达到体验价值的最高层次水平,叫志趣。由领悟到综合的体系化的价值,形成了个性化的价值观念,此时的价值以内化为个性品格,所以这时的兴趣达到了最高层次水平即理趣。理趣,就是乐趣、志趣达到了理性化的境界,形成了个性化的价值观念,表现为不仅感到有意思,有情趣,而且还知道为什么有乐趣。因此理趣就表
  现出领悟品格的矢志不移追求的稳定态度。如杨振宁博士曾对一篇报道她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每天在工作室十几个小时非常辛苦提出异议。他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事实,但我并不感到辛苦,相反,我对矢志追求有所进展都感到格外兴奋和幸福。杨振宁博士所描述的正是理趣所达到的境界。
  二、加强情感交流,运用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问题情境策略,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要: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
  1、情境教学情感冲击力很强。新奇有趣,情境逼真的情节,故事、场景不仅能很快把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之中,而且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冲击,使学生不能不立即将身心投入到其中于问题情境融化在一起。问题情境之中的矛盾冲突,奇思妙想,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在学生心里激起层层波浪,引起情感共鸣,促使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分析思考,进行质疑释疑进行喜怒哀乐的不同体验领悟。极大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体验力。
  2、加强师生交流,形成心里相容的氛围。实践证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会产生一种持久的内驱力。能激发调动学习情趣,使他们在入境入情过程中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地层次到高层次的许多问题。问题是点燃求知欲、创造欲的火把,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走向卓越、走向成功的开始。
   3、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生活情景之中,而不是枯燥的给学生讲解知识。使情境和气氛调动了学生注意力;角色参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应用文教学中,我把“转述、通知、留言条”几种常见的应用文纳入一个具体的特定的生活情景之中,使学生进行有交往有目的,有交往对象的交往训练,而不是枯燥讲解应用文的格式写法。情境气氛调动了学生注意力角色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教材内在的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才能使学生成为“乐知者”。在讲课中尽量用现成的教材满足学生的要求。但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搜索教材以外的材料,不善于就地取材,利用教材现成的材料。熟不知教材上的材料都是经心挑选,具有较高典型性的。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现成的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现成的东西似乎没有新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善于吸收消化,灵活运用,同样能激发兴趣。
  1、创设任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课题与学生认识之间的矛盾,围绕内容创设矛盾冲突,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探究欲望。
  2、创设求疑探索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释,有所进取。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感知材料,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解掌握知识。如:“认字教学”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卡片,“园、因、伙、伴”,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通过讨论自己掌握认识这些字的方法。学生在动手动脑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学习气氛非常浓郁。
  3、语言艺术引起兴趣。风趣幽默的欲言具有强烈的召唤力和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一个形象的比喻,几句简单幽默风趣的语言就会引起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凡是优秀教师都善于用风趣、幽默、精彩的语言宋描述所教问题,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许多知识可以编成押韵的口诀或顺口溜,既生动有趣又便于记忆,印象深刻,不宜遗忘。
  (云南省大关县吉祥镇小学)
其他文献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
期刊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正确概念,牢固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
期刊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如何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学一线老师,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我认为除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技能、技巧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外,还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
期刊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死板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谈“古文”色变,失去了学习文言诗文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既不能举一反三,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更不能触类旁通,活学活用。  更由于当今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特点助长了师生们的功利心态,使得文言文教学只为考试而服务,原本精彩绝伦、饶有趣味的作品,在教学中只剩下了对付考试所需的字、词、句,文言文教学演变成了机械化的操练,如是何趣之有?何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话已成为化学课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让师生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社会间的对话以及学生自我的对话成为自由的、心灵间的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的展示,尽情的交流,让化学课堂绽放出灵性的火花。  关键词:课堂 教学 互动 自我对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
期刊
随着经济时代到来,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必将成为构成综合国力的基础。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少年儿童,对他们进行“创新”教育,应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以及高等教育对象的“创新”,只能培养他们从小具有创新意识,学会自觉的观察、无拘束的想象、开拓性的猜测,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学过程中兴趣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
期刊
仔细研究国家以及各省命制的18套高考英语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考点不仅在几个省的高考试题中同时考查而且与近几年高考试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有些试题甚至就是原题再版。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这些都是中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阶段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因此,这当然也成为高考反复考查的内容。命题人通过对以前考过的试题的重新包装再次考查。现就06年高考试题中的“克隆”试题做一归纳总结,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题中标
期刊
一、课文教学“教什么”  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在这个问题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  所谓“空泛化”,就是教师讲授一篇课文,无论是滔滔不绝地“分析”,还是狂轰滥炸地“提问”,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什么划分结构、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及写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期刊
教与学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 首先,教与学有着共同之处,即二者都依赖各种自然的和社会存在的资源。其次,两者也有不同之处:教学有特定的目标,而学习可以有特定的目标,也可以无特定的目标; 教学的所有资源是预先安排的,而学习的资源可以是预定的,也可是随意的。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为教学的四大基本要素。早在17世纪,夸美纽斯就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开创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加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