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管理情绪能力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是指有机体在生活环境中受到刺激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较剧烈的态度及其体验,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就是其中的几个基本形式。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首先,我们应了解目前小学生不良情绪的现状及产生的因素。小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是较多的,如学校压力过大、生活太紧张、父母的期望过高、同伴交往不良、个性中消极特征较多等等,主要来源于家庭、学校、社区三个方面。
  要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就应先尽力消除这些外因障碍。因此应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小学生在学校是一名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孩子,在社区是未来的公民,这就决定了小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必须建立在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中。
  一是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在家庭中,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父母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心理环境,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孩子,重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以社区为重要阵地。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小学生身心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教育的实施,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小学生情绪的影响更为广泛、深刻。
  三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教师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不仅对教学质量有所帮助,而且其益处贯穿整个人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控制。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如何让小学生懂得合理渲泄情绪、巧妙转移情绪、有效调控情绪及积极消除不良情绪呢?
  首先,教育学生换位思考,建立同理心。
  建立同理心就是要学生懂得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情感、动机和行为,尊重他人的想法并做出适度的反应等心理形成过程。同理心对于道德的形成、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甚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至关重要。许多道德的义举都源于同理心的驱动,而许多罪恶的源头都源于缺乏应有的同理心。此外,教师对于学生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应予以重视并做出及时适当的反应,通过教师对学生情绪的高度重视、亲切关心、耐心诱导、严肃把握等同理心的示范来使其“钝化”了的同理心变得渐渐敏锐起来。其次是积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即设身处地地替人考虑,学会理解他人,并尝试交往中的感受。当其因尊重、理解、关心他人而获得对方相应的回报时,其感受往往是积极而热烈的,于是同理心便会慢慢萌生。
  其次,积极组织有益的活动,掌握人际交往技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不良的学生,往往都性格孤僻,缺乏人际交往,长此下去,易引起恶性循环,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交朋友,帮助他们结交良师益友,积极组织各种有益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的活动,以加强学生的交往动机,促进其相互交往。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让情与知的发展互为条件,和谐共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本人不仅应在师生交往中充当重要的角色,而且要对学生的交往情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和把握,对不和谐的交往情况应及时修正与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个人的情绪反应找到一个厚实的感情基础,那就是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集体情感。它可以成为重要的载体来承载与左右学生的情绪反应,并对其情绪发展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
  第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与适当地渲泄情绪。
  在情绪分析与调控的诸多方法中最有效的是理智分析法。这种方法要求当事人善于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表现方式与程度是否合适,可能造成怎样的后果,对人对己是否有利,怎样摆脱情绪困境以及如何更好地消除已发生的不良情绪所造成的影响等等。因此,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表现。如愤怒情绪时可采用转移对象的方法;遇到挫折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不要自寻烦恼;在兴奋的状态下,要尽力保持冷静,与伙伴分享快乐等。此外,让学生适当地渲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应受到场合、时间及特定情境的限制。可以通过开展实践课,让学生模拟社会生活中的人物情绪、行为、语言;也可以通过诗朗诵、演讲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渲泄不良情绪。
  第四,树自信,顾眼前,培养不畏挫折的心态。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有效地加以鼓励、肯定,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点燃他们自信的火花。一种充满赏识的目光,一句充分信任的言语,一个正确合理的评价,都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分阶段制定目标,有了阶段目标就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要指导学生把眼前的事做好,从而让学生更多地感受成功的乐趣。
  更为重要的是应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主动设置应有的困难与必要的障碍,用以磨砺学生的意志。通过一定的挫折教育,积累学生对成功与失败的真切体验,用以逐渐培养学生不畏挫折的精神,这样学生可以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之逐渐养成乐观、自信、不畏挫折的良好心态。
其他文献
班级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一直做到现在,有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爱心  著名教育家任小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而我们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因为我们是在爱着别人的孩子。老师是神圣而又高尚的人,因为我们不仅爱长相可爱、成绩好的孩子,还爱那些长相一般、成绩较弱的孩子。我爱班级中所有的孩子,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样是自己教的学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课无论从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课堂以崭新的面貌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本人在近几年思想品德课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知倾向。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并能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克服困难而不感疲倦。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当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学习。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必须首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去追求知识,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秘,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往往出现在他们对学习内容最感兴趣的时候。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故事导入  课堂伊始,设计好一节课的“开场白”,可以起到“一语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学生自然地步入学习新知识的“情感区域”,并兴趣盎然地进行学
期刊
摘 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构建自主创新教育中的数学“探究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启迪学生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新课程学习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学习 创新发展  一、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探究模式”的基本要点  1.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探究模式”将目标直接指向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能依据以往的经验
期刊
德育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然而反思我们的教育,却不能很好地校正儿童们在家庭中养成的恶习,把本该丰富多彩、鲜活有趣的道德活动僵化成抽象玄奥、呆板单调、枯燥灰暗的理论说教。然而品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东西,离开人的活动,道德就成了一种冠冕堂皇的空中楼阁。小学德育教育更应当调整思路,把德育还归生活,实现德育从传授知识向塑造人格的转变,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多彩的生活,把崇高的道德目标具体分解到生活
期刊
摘 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以营造和谐班级文化的氛围,感染熏陶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班级管理 和谐 文化 氛围 营造  班级文化,概括起来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把一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期刊
摘 要:德育对于小学生良好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可是,我们农村条件所限,德育课程教学质量不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少先队活动,每次都由学生亲自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德育课程融入少先队活动中,实现教育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德育 少先队活动 提高  小学生处于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良好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
期刊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创新才能有所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自觉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引入时事政治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事政治与思想品德课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
期刊
中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存在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有差异,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即各种素质参差不齐。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教学”正是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近”的教学原则,教学能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一、思想沟通——层次化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