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8
一. 定义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入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调查显示:静脉注射的病人近80%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二. 分类
1机械性静脉炎: 1)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2)选用的留置针或输液针与血管摩擦引起发炎,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炎。 3)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2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都会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药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细血管痉挛 ,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
3细菌性静脉炎: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4血栓性静脉炎: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或输液微粒形成栓子。
三. 静脉炎的分度(美国输液护理学会)
静脉炎分为3度
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I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四. 预防
1. 细菌性静脉炎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操作中局部消。
不严密或针头污染。
2. 机械性静脉炎
提高穿刺技术:
加强基础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注者应经常更换部位。
3. 血栓性静脉炎
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产生血栓和静脉炎。
4. 化学性静脉炎
输入非生理pH值药物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值尽量接近7.4为宜。
输入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浓度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调节合适输注速度,使其有充分的稀释机会。
严格按药物的浓度,剂量,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的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
五. 治疗
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早发现,早治疗。
1.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输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浓度;更换输液通道,并给以相应的处理,且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用同一通道继续输液。
2.物理疗法 (1)冷敷法: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可促进有些药物的灭活作用,局部损伤部位。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常用于刺激性药物外渗,外漏的早期。(2)红外线理疗(3)超短波理疗。
3.药物治疗 (1)50%了硫酸镁湿敷:患处皮肤表面,并加薄膜固定,2~3次/天,连用3天,再将聚维酮碘涂擦患处,5~6次/天。 (2)土豆湿敷(3)喜辽妥外涂等中药外敷。(4)局部封闭。
4.合并感染时,要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一. 定义
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入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调查显示:静脉注射的病人近80%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二. 分类
1机械性静脉炎: 1)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2)选用的留置针或输液针与血管摩擦引起发炎,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炎。 3)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2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都会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药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细血管痉挛 ,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
3细菌性静脉炎: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4血栓性静脉炎: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或输液微粒形成栓子。
三. 静脉炎的分度(美国输液护理学会)
静脉炎分为3度
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I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四. 预防
1. 细菌性静脉炎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操作中局部消。
不严密或针头污染。
2. 机械性静脉炎
提高穿刺技术:
加强基础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以防针头摆动引起静脉损伤诱发静脉炎,对长期静注者应经常更换部位。
3. 血栓性静脉炎
一般情况下,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产生血栓和静脉炎。
4. 化学性静脉炎
输入非生理pH值药物时,适当加入缓冲剂,使pH值尽量接近7.4为宜。
输入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浓度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而且调节合适输注速度,使其有充分的稀释机会。
严格按药物的浓度,剂量,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浓度要适宜,且输注速度要均匀而缓慢,因药物的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都易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
五. 治疗
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早发现,早治疗。
1.一旦发现有发生静脉炎的苗头,应立即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快速输注,以稀释静脉内的药物浓度;更换输液通道,并给以相应的处理,且不可抱有侥幸心理,使用同一通道继续输液。
2.物理疗法 (1)冷敷法: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可促进有些药物的灭活作用,局部损伤部位。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常用于刺激性药物外渗,外漏的早期。(2)红外线理疗(3)超短波理疗。
3.药物治疗 (1)50%了硫酸镁湿敷:患处皮肤表面,并加薄膜固定,2~3次/天,连用3天,再将聚维酮碘涂擦患处,5~6次/天。 (2)土豆湿敷(3)喜辽妥外涂等中药外敷。(4)局部封闭。
4.合并感染时,要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