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报刊中的东北人形象差异研究

来源 :银幕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谓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因此,框架可被视为个人或组织(包括新闻媒介)对社会事件的主观解释和思考结构。本文以新闻框架理论为指导,引用臧国仁的“三层架构”模式来分析东北区域内外主流报刊中塑造的东北人形象差异。通过对《南方人物周刊》和《吉林画报》《黑龙江画报》《今日辽宁》中东北籍人物报道内容的统计与分析,分别在报道主题、人物类别与行业、写作结构和人物特质分布等指标上进行对比,发现其框架差异及其所塑造的东北人物形象的差异:《南方人物周报》具有较强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倾向于报道行业精英代表,侧重人物思想观点的挖掘,呈现出一个个积极顽强、对社会和人生充满思考的东北人形象;另外三份报刊更日常化,侧重于叙述生活中平凡而闪光的普通东北人的事迹,展示其坚韧顽强、朴实善良的优秀品质与形象,虽贴近讀者但形象比较单薄,缺乏新闻性,难以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闻框架;框架的三层架构;东北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东北区域内外主流报刊中东北籍人物报道内容的统计分析,可以归纳出其分别传达的人物特质以及报道框架,有助于了解不同媒体所塑造的东北人形象差异,从而为东北区域形象的塑造与维护提供参考。同时,通过不同报刊的报道框架对比,可以了解不同报刊的报道方式,有助于报刊学习先进的经验技巧,提升报道质量。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截取不同时段中东北区域内外主流报刊中的东北籍人物报道内容为研究文本。在媒介选择上,《南方人物周刊》是中国第一家人物类的新闻期刊,发行量巨大,覆盖了全国 34 个省市,影响广泛,口碑较好,因此作为东北区域外报刊代表(后文简称《人物》);《吉林画报》《黑龙江画报》《今日辽宁》分别是在各自省内发展较好、知名度高的报刊杂志,因此作为一个分析整体来代表东北区域内报刊(后文简称《三报》)。经过筛选,《人物》的样本跨度为2018年1月——2019年5月,共计30篇文本;《三报》样本跨度为2018年3月——2019年5月,共计46篇文本。
  本研究主要基于新闻文本的框架分析,采用臧国仁在《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中提出的文本框架高中低三层结构,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对样本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区域内外报刊塑造的东北人形象的差异。
  三、本文理论框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框架分析在媒介研究中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社会学家考夫曼(E.Goffman)在其《框架分析》中指出:所谓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所有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框架能使我们确定、理解、归纳、指称事件和信息。因此,框架可被视为个人或组织(包括新闻媒介)对社会事件的主观解释和思考结构。
  来源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框架概念后来被多个学科所吸收,其中就包括新闻传播学。框架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主要分布在新闻生产、媒介内容和效果研究三个方面,本文主要用其来分析媒介内容,并采用臧国仁的三层架构的观点。
  臧国仁的三个层次的架构,首先是框架的高层架构,即媒介文本主题的设置,这种高层次的意义在新闻报道中常以标题的形式出现,新闻标题选择不同命题作为主旨就呈现不同的框架。其次是框架的中层结构,即媒介文本的具体结构方式,由以下环节构成:主要事件(即报道的核心情节)、归因(从因果角度去诠释并推论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历史、影响、评估以及描述(分直接描述和隐性描述)、观点(概念上和知觉上的观点),因此本文分析了几份报刊的框架的人物选择、材料选择以及写作方式。第三是框架的低层结构,即文本的表达方式,例如字词句的选择,因此本文分析了报道中出现的关键词与报道基调间的关系。
  四、高层结构分析——报道主题分布
  在新闻框架理论中,框架的高层结构往往是对某一事件主题的界定。新闻媒体利用对事件主题的界定来赋予新闻文本一定的意义,并通过排除、选择、强调等凸显事件某一方面的意义,进而提供解释的框架。一般来讲,媒介对主题的设置常常以一些特定的形式出现,如标题、导言或直接引句,通过对这些文本形式的分析,就能够看出媒体所持的立场和观点。
  笔者整理了《人物》和《三报》上关于东北籍人物的报道,报道主题及数量如下(表1):


  本文将样本内容的主题分为人物事迹、思想观点、行业动态三种类型。人物事迹指报道人物的生平介绍、事迹叙述;思想观点指报道人物对生活和职业的思考以及价值观等感悟;行业动态指报道人物所在的行业或企业的发展态势走向等内容。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报》的主题大比例地集中在人物事迹的报道上,对人物的思想挖掘较浅,易导致整篇文章缺乏深度,对人物的认识也停留在表面,形象单薄难以产生共鸣;《人物》的报道主题则更加多元化,加重了思想主题的比例,避免了人物形象的平面化,比较有深度,报道质量大大提升。
  五、中层结构分析——人物类别、行业与写作结构分布
  新闻报道主题的确定,决定了报道的焦点和基本框架,但是人物的选择、材料的重组、写作的结构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题意义的表达,适当的结构框架能够使人物形象得以更好的实现,进而达到服务主题、突出主题的目的。
  笔者整理了《人物》和《三报》上关于东北籍人物的报道,人物类别分布(表2)、人物行业分布(表3)、写作结构分布(表4)如下:
  本文将人物类别分为三种类型:行业精英指对社会变革和时代进步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精英”和“领军人物”,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草根大众指扎根于东北的普罗大众;中间类指处于所在行业的中等位置,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尚未跻身一线位置。


  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三报》的报道人物多集中在中下层民众,包括普通职工、民间手艺人和基层干部,整体知名度较低,接地气的同时也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人物》则主要报道行业精英,特别是文艺界与体育界的知名人物,知名度和话题度较高,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性光辉的中下层民众也占有一定比例,体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人物報道的写作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时间框架结构,往往从现在的状态开始,追溯过去,重新回到现在,最后再谈未来,用时间把访问素材串联起来。这种结构故事性较强,适合于传记式的报道模式;二是主题式结构,即将人物专访的内容分为若干个主题,各个主题相对独立,在同一个主题里,相关材料集中使用,然后进入下一个主题。这种结构有助于传达文章主旨,从多方面展现报道主题。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三报》的写作结构分布较均衡,结合上文,其时间框架结构主要应用于人物生平事迹的叙述上,主题式结构也大多以人物生命的不同阶段为划分标准,表现为人物在不同时期所展示的品质与形象,两种结构都未能挣脱报道篇幅和深度的局限;《人物》则主要应用主题式结构,将采访的材料分类后在不同主题下集中展现,用多个材料强化该主题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征,这样有助于凸显人物品质,深度呈现人物的思想内涵。
  六、低层结构分析——关键词与人物特质分布
  恩特曼说“新闻文本的框架是通过使用或拒绝使用某些关键词、常用语、僵化的形象、信息源和句子,通过某些事实和判断的聚合来强化主题。”因此媒体常常会使用某些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社会心理内涵的关键词来表现报道人物。我们通过观察这些关键词,就能够判断新闻媒介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本文整理了样本人物报道中出现的关键词传达出的人物特质分布(表5)如下:


  从表5中可以发现,《三报》主要塑造出爱岗敬业、追求卓越、坚韧顽强和朴实善良的东北人群像,歌颂各行各业积极向上的人物事迹;《人物》则主要突出其以行业精英为主人物的追求卓越、乐观积极的品质和个人的思想观点,实现了对报道人物的深度解读。
  结论
  本文依据新闻框架理论,从高、中、低三个层次分析了东北区域内外主流报刊中东北人形象的差异。
  总体来说,《三报》和《人物》都塑造出了一种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拟态环境和正能量的东北人形象——社会实践日益复杂,社会思潮多样化,社会环境促进思想观点更自由、更活跃地表达。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改革,需要努力拼搏、积极向上、有思想、有能力的人,特别是那些富有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的人。因为他们能在清浊激荡、良莠并存的社会现实中坚持理想不迷失,并且有实现理想的能力和毅力。而那些敢于与命运抗争,不屈服现实安排的草根阶层,也正是在为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拼搏。
  同时,由于定位差异,《三报》和《人物》在人物报道框架上有着显著区别:相对而言,《三报》更日常化,主要是生活中平凡而闪光的优秀普通东北人的事迹,贴近读者但形象比较单薄,缺乏新闻性,难以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人物》是全国知名的优秀的人物类报刊,有许多先进之处,具有较强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其人物报道的成功不仅包括多角度多维度的呈现挖掘,还有出色的文本写作方式——个人色彩浓烈的人物语言,颇具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鲜明的主题设置,结构细节的白描等,新闻性较强,使得报道人物的个体形象和气质精神跃然纸上,呈现出一个个积极顽强、对社会和人生充满思考的东北人形象。
  参考文献:
  [1] Owen Goffman. Frame Analysis[M].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4.
  [2] 王玲宁.国内新闻框架研究现状述评[J].中州学刊,2009(06).
  [3] 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M].台北:台北三 民书局,1999.
  作者简介:佟文娟(1973—),女,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传播史;刘京华(1995—),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与媒介。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IP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深受观众的欢迎,同时部分作品也赢得了各方高度好评。IP改编成为现在多数影视剧本的来源之一,但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化呈现有很多话题和困难。一部优秀的改编作品不论是演员选择、服装造型、思想等方面都不容小觑。  关键词:“原著粉”效应;演员选择;服装造型;思想  一、“原著粉”效应,吸引观众  随着《古剑奇谭》《幻城》《青云志》等电视剧的热播,IP 文学快速向影视转化。
期刊
今年上半年,女性题材电视剧热映,称霸“大小屏幕”,相关话题成为受众街头巷议的重点,而无论是《安家》《三十而已》还是该题材收官之作《白色月光》,编剧们似乎不遗余力的在虚高中年女性的“生活”成本,并最终通过将男性人物结局刻画的相对悲情,换取现实受众短暂的安全感。几部热播剧在表现手法上近乎相同的背后,呈现出文化产品相关从业人员对于社会痛点的缺失,也反映出业界在该领域中面临瓶颈的表达受限。  一、剧情安排
期刊
摘要:数字化故事讲述作为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在国外日益盛行,并且显示出很大的优势。文章对数字化故事讲述运用到影视后期课程设计的意义进行了探索,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为课程建设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数字化故事讲述;影视后期;课程设计  讲故事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也是分享经验和传播知识的一种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故事讲述便应运而生。数字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大学职能、办学模式、教学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转变,21世纪的大学教育朝着大众化、终身化和结构多样化方向发展,校园建设模式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同时,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在就业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在校大学生的行为心理特征也随之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探寻大学校园与大学生空间需求之间的契合,来创造真正适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环
期刊
摘要:2019年3月18日,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使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思政课向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火热的社会生活来诠释理论。我国的抗疫战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抗疫精神的思政教育价值,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丰富的案例教学,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进课堂、进头脑、进心灵,凝聚一代青年为中华民
期刊
摘要:纪录片《中国喜事》是一部展现百姓生活百态的纪录片,以“新生、成长、良缘、传家、团聚、收获”六大主题为记录视角,每个主题选择三个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生活中的生活冷暖和悲欢离合,让纪录片展现戏剧化的可视性,具有鲜明的叙事策略。因此本文从主题、人物及拍摄角度等方面出发,分析《中国喜事》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人物叙事;中国喜事;拍摄角度  一、从平民视角讲述宏大主题  要讲述宏大的主题,不一定
期刊
摘要:2020年是中国“双一流”建设政策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共有140所大学入选。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公办院校都在奋力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民办院校也必定得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投身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去。作为一名民办高校的教师,在努力提升自我德行和专业修养的同时,随着中国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关于民办高校教师权益保障的现实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何确保民办高校
期刊
一、引言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也在逐步的上升和提高。对于一部分追求“美”的大众来说,这一点可能就体现在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妆产品需求和不断增长成熟的美妆知识及观念上。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自媒体时代下,活跃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美妆博主们所创作的各类美妆视频已成为了大众了解美妆的重要渠道。  本次调查就是以有大量美妆博主活跃的综合性视频
期刊
摘要:“健康辽宁”是辽宁健康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体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开展体育运动与推进“健康辽宁”有着实践上的必然联系,同时体育的本质与辽宁的体育基础又使得体育促进健康辽宁成为可能,因此应该从加强体育健康宣传动员和增加体育健康服务两方面共同发力,最终促进“健康辽宁”的實现。  关键词:健康辽宁;体育促进;体育动员  为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辽宁省先后制定颁布《“健康辽宁2030”行动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中提到: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019年教育部印发《高校美育意见》,要求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重视。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美育  一、学校音乐教育现象  (一)学前阶段的音乐教育  学前阶段,幼儿没有音乐基础。幼儿园老师通常进行儿歌教唱。这些儿歌没有统一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