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章制度争议诉讼模式研究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er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对劳动规章的司法审查采取的是间接诉讼、附带审查模式。即劳动者不得直接就劳动规章内容之整体或一部分提请仲裁、诉讼,法院、劳动仲裁机构也不得直接将劳动规章本身作为审理、仲裁的对象。此种模式存在较大弊端,直接规章制度争议诉讼模式亟待建立。
  【关键词】 劳动规章 间接诉讼 直接诉讼
  劳动规章间接诉讼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后40余年中处理劳动争议所秉持的一贯立场。这种诉讼模式在理论上虽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同时它的弊害也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
  一、现行诉讼模式的弊端
  (一)纵容了用人单位的“规则侵权”行为
  劳动规章适用于企业内所有职工的劳动行为,这表明一旦企业规章违法,将会导致该企业内劳动者群体的合法权益频繁遭受大面积侵害。针对用人单位此种大规模杀伤力的武器,立法者却提供了规范效果极度微弱的间接诉讼模式作为劳动者自卫的工具,这不仅无法有效抵御违法的企业规章给劳动者造成的伤害,反而会鼓励与放纵用人单位的“规则”侵权行为
  (二)削弱了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劳动规章由用人单位制定,且无需经劳动部门审查批准即可在企业内实施,我国法律也明确承认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但与此同时,法律又禁止劳动者或其代表对劳动规章直接提起诉讼,只许可仲裁机构或法院在处理劳动争议时曲折隐晦地认定企业规章的效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畸形的权利配置,会极大削弱法律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保护力度,使其无法达到以权利来制约权利的目的
  (三)造成了司法资源的“制度性浪费”
  奉行劳动规章间接诉讼模式,势必导致司法机关小心翼翼地处理企业规章的效力问题,使其既不能宣布撤销企业规章,又不能用已有的审查结论裁判其他的劳动争议案件,这样做所引发的不利后果是:一方面,把本来可以一次性解决的矛盾人为地拆解成众多的劳动纠纷;另一方面,又强制司法机关在面临相似甚至是相同案件时去做大量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
  (四)导致部分非法的劳动规章无法接受司法干预
  采用劳动规章间接诉讼模式,仲裁机关或法院对劳动规章的审查即会受到双重限制:一是受到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限制,若劳资争议不在法定的受案范围内,仲裁机关或法院就无权受理,自然也无法对相关的企业规章进行审查。二是受到关联性原则的限制,即仲裁机关或法院审查企业规章的内容须与案件处理的需要保持高度一致。但企业规章的内容又是极其宽泛的,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这会与司法审查的有限性之间形成矛盾并进而造成法律规制的漏洞与盲区。我们假定企业规章的内容违反了法律规定,且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该案的案由却不在法定的劳动争议受案范围,或因与案件裁判的需要无关,违法的劳动规章实际上也就无法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自然,也就逃避了应有的司法干预。
  综上,我国现行法律采取的劳动规章间接诉讼模式,将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审查企业规章的行为人为限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事实上极大地贬损了司法程序的价值,使其几乎丧失了遏制用人单位规则侵权行为的能力。显而易见,这种诉讼模式并非规范企业规章的理想机制。
  二、建立劳动规章直接诉讼模式的必要性
  直接诉讼模式是专以劳动规章为审理对象的司法机制,它许可原告提出撤销或部分撤销企业规章的诉请,司法机关在受理后,依法对之进行审查,并做出是否支持原告诉请的结论。劳动规章直接诉讼模式的确立必然要求立法者将劳动规章纠纷纳入司法机关的受案范围,并制定完备的诉讼规则来确保这一机制的顺畅运行。在此,笔者之所以主张我国应确立劳动规章直接诉讼模式,无疑是有着充足的法理依据的。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自诞生以來一直在循着私益诉讼的理论轨迹演进。私益诉讼的特征在于诉讼目的的私人性质,其所有规则的设计也均是出于保护私人利益的本意。考察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难看出,该制度规定的受理条件与受案范围与私益诉讼之观念完全一致。但劳动规章适用于企业内的所有劳动者,而非某一劳动者个人,这就意味着劳动规章违法损害的也是企业内劳动者的群体利益,因此,某一主体直接针对劳动规章提起诉讼,捍卫的利益已远远超出了劳动者个人利益的范围,这显与私益诉讼的目的不符,因而自然会遭到传统诉讼程序的排斥。但如今,公益诉讼日益受到重视且已被许多国家相继置入劳动司法领域。作为一种司法救济机制,公益诉讼之宗旨在于维护公共利益,且紧紧围绕这一宗旨进行制度配置。公益诉讼的产生,是法律为强化公共利益保护做出的特殊回应,它在实现对传统诉讼模式超越的同时,又拓展了人们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视域,破除了进行劳动规章直接诉讼的障碍,为将其纳入诉讼范畴做了理论上的准备。公益诉讼之所以能作为劳动规章直接诉讼模式确立的基础性理论,原因即在于此种诉讼机制与劳动规章诉讼的制度建构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因为,企业推行违法的劳动规章,必将使不特定的劳动者利益受损,在这里,所谓不特定劳动者的利益实质上就是劳动公益。劳动公益是公共利益的组成部分,而劳动规章直接诉讼其实也就是劳动公益诉讼的类型之一。公益诉讼在当代的日渐流行说明:我国确立劳动规章直接诉讼模式无疑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丁建安.劳动规章诉讼模式之反思与重构[J].法商研究,2016.3
  [2]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J].中国劳动,2001.12
  [3] 阮秀.由个案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律师世界,2000.8
  [4] 程延园.我国劳动争议的发展变化与劳动关系的调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
  作者简介:王艺桦,女,汉族,法律硕士,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劳动法与民商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我国刑法中,罪数界限区分是针对于刑法中法定条款所约束和规制的刑事处罚区分方式。如何进行区分和界定该行为所触犯的罪名的单一性或罪名的竞合性,是针对于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分析之后可以构成罪名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罪数的定义和特征出发,分别阐述了其类型和在司法实践中涉及频繁的罪名模糊界限予以认定和区分。从而更清晰了解行为人涉及罪名如何进行认定和处罚的方式。  【关键词】 罪数 评价标准 归罪环
期刊
【摘 要】 2009年,重庆市高考状元对民族身份弄虚作假,暴露出民族优惠政策的群体性权力异化为个体权力的现象。本文中,笔者将从民族群体权力异化为个体权利的事件简单引入,论述民族优惠政策的设计理念、实质目标,指出目标与实践存在的分歧,最后从政策的设计和实施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 民族区域优惠政策 弄虚作假 异化  近日,热火朝天的高考终于结束了。而每年的各省状元,都会成为举国瞩目的焦点。在分数一
期刊
【摘 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巨大的国家,多数少数民族并不在大城市中生活。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民进入到大城市生活,也逐渐进行文化融合。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少数民族还属于弱势群体的一方,所以对少数民族权利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民族关系问题直接关乎我国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因此不断有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中国现存的社会现象进行评析。本文从少数民族的经济权利入手进行分析。  【
期刊
【摘 要】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疫情防控期间,根据公开报道,一些地区出现了大量违反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食品、口罩、抗病毒药品等物价,牟取暴利和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本文将从反垄断法出发,结合新出台的相关规定和具体案例,提出疫情期间企业与法律人面对反垄断法相关问题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疫情 反垄断法  一、反垄断法概述  反垄断法是经济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
期刊
【摘 要】 缺席审判作为对席审判的例外,是在被告人不到庭的情况下对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作出认定的程序。2018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在特别程序增设了“缺席审判程序”,这一设计是当前推进反腐败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及时裁判,力求在被告人缺席的情况下,实现诉讼效率与公正之平衡。缺席审判程序作为新增的部分,在适用条件及其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浅析,以期完善缺席审判制度。  
期刊
【摘 要】 行政行为在行政法理论体系中有特别的意义,特别是司法权在何种范围下可以审查行政权的问题上。行政行为的概念则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开端。本文从中国、法国、德国三个国家对行政行为的概念进行考察。  【关键词】 行为主体 法律意义 具体事件 行政合同  一、行政行为在中国的学理概念  在学理上,我国对于行政行为的概念尚未统一,主要是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职能所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行政伦理文化角度出发,认为行政人员在面临利益冲突和角色冲突的两难刺激情景下,产生一系列行政失范行为,导致了当前的伦理困境。故此,通过以推行行政伦理立法为核心,加强行政管理教育和廉洁管理制度的方式去提高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道德素质。  【关键词】 行政伦理 行政人员 利益冲突  一、利益冲突的含义  利益冲突,可以概况行政人员代表的公共利益与他自己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  二、行政人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已经不足以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为改善环境质量,遏制环境污染,我国环保部门制定一系列的环保措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染治理模式应运而生。第三方治理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化治污模式,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引入市场这一第三方主体,排污企业以付费的方式将污染物交给第三方企业进行专业化治理,从而达到一定的
期刊
【摘 要】 现代企业面对着多种用工需求,针对不同的劳动服务提供主体,可以签订不同类型的合同。一般来说,目前常见的有关劳动服务提供的合同有以下几种: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合同以及劳务合同。出于成本核算、人员管理各方面的考虑,企业常常与劳动服务提供者签订劳务合同。但在实践中,存在不少劳务合同被劳动仲裁机构认定为劳动合同的情况。针对该情况,本文将对劳务合同的法律关系进行辨析,以在法律法规等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也不断出现一些新问题,电商平台的平台内经营者虚假交易行为就是之一。平台内经营者、相关行为人作为虚假交易的主要行为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电商平台对虚假交易的直接侵权行为是否承担责任的法律规定仍有缺漏。我国法律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可以涵盖电商平台的帮助侵权责任和引诱侵权责任。但是,对于当电商平台对平台内经营者虚假交易的直接侵权行为有监控的权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