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文化自信 传承活态文脉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engwa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把古建筑、古遗址、古村落保护利用融入现代生活中,使其适应新时代发展并焕发出新的活力,已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研究热点。四堡拥有目前世界上唯一幸存且保存较为完好的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现存的大量古书坊、雕版、印刷工具和古书籍,是祖辈留给我们熠熠生辉的传世瑰宝,为研究我国雕版印刷史、新闻出版史提供了珍贵翔实的实物资料。加快推进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价值地位;保护利用
  四堡,曾以兴盛的雕版印刷业而赫赫有名,与北京、汉口、江西浒湾并称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四堡雕版印刷业的兴起,不仅满足了时代的需求,造就了一方文化,还为中原文化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具有极高的历史考证、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由于四堡原生态的遗存保存较好,有幸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幸存且保存较为完好的雕版印刷文化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保护基地。本文从文物工作者的角度,对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价值地位、经验做法和发展方向展开研究,浅谈几点看法。
  1 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的价值
  1.1 厚重的文化基底
  四堡是继明代建阳雕版印刷业衰落后的又一全国性雕版印刷中心。据《连城风物志》载:在这弹丸之地,“印坊栉比,刻凿横飞,从业人员约占总人口数的60%”,各书坊“广镌古今遗编,布诸海内,锱铢所积,饶若素封”,呈现出“家家无闲人、户户有书香”的繁荣景象。当时,四堡书坊达300余家,刻本已查证的有经典史籍、诗文书画、通俗文学、蒙学科举、居家日用5大类1000余种,销售范围“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销海外”。四堡雕版印刷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文化在中国南方各省以及华侨聚居的南洋各国的传播,在中原文化南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1.2 极高的学术价值
  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保护区面积约254000平方米,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现存的大量古书坊、雕版、印刷工具和古书籍,是我国印刷业发展史上熠熠生辉的传世瑰宝,为研究我国雕版印刷史、新闻出版史提供了珍贵翔实的实物资料。随着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地位的不断提高,其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清代四堡刻书业》《文化贸易》《四堡遗珍》《四堡雕版印刷业的兴衰》等论著,先后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国际性的学术年会上交流。国务院原副总理、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欣然题词“人民艺术大家夸,创新精神世代传”;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考察四堡,留下了“前世之宝,后世宝之”的勉词。
  1.3 典型的建筑特色
  四堡古书坊建筑是四堡明清雕版印刷产业的物态化表征,体现了闽西客家民居特有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从外观上来看,四堡古书坊建筑规模宏大,平衡紧凑,气势雄伟。建筑色彩以青砖、白墙、黑瓦为主,给人以古朴淳厚、高雅文静之感。建筑内院落多呈“回”字形的平面格局,中轴对称,由多重门楼、场院宇坪、居中厅堂、两侧横屋、天井等组成,结构复杂,布局紧凑。建筑功能上集生活起居、印刷作坊、教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既满足了生产与生活的实际功能需求,又遵从了主从有序的传统观念与内外有别的礼教思想。四堡古书坊建筑对研究我国明清时期闽西地区的建筑风格、客家民居特征、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风、民俗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4 严格的营销制度
  四堡坊刻是典型的家庭作坊式经营,烙有鲜明的家族印记。经营方式以家族为纽带,利用宗族组织拓展书籍销售网络,强化对书籍市场的垄断和控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模式。为规范行业标准,保障族人利益,还制定严格的堂号行规。据民国三十七年(修)邹氏族谱记载:每个家族的书坊都立有堂号,堂号是书坊的标志。各堂号刻印的书籍不可相同,若有违规者按祠规处置。在这严格的制度下萌芽出最原始的版权保护意识,即各书坊要把一年来新刻书籍封面公之于众,示其版权所有。其他书坊只能租印,租印者应采用原书坊的堂号、封面、颜色、装订,不得另做标记。如《四书典要辩讹》《书经精萃》《幼科秘诀》等刻本都印有“本斋藏版,翻刻必究”字样。这为研究我国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幸存的原因
  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得以幸存,有其特殊的地理和人文历史因素。从建筑本身看,大部分古书坊采用砖木结构,百余年仍然可以发挥功能。且产权复杂,拆除重建的情况较少发生,这是古书坊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发展历程看,这里山环水绕、偏居一隅,没因城镇化的大拆大建而遭受严重的建设性破坏,才有幸保存着绵延百年的文化烙印。另外,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许多四堡人出于对祖先的崇敬和怀念,多年來不遗余力精心保护,这也是古书坊得以幸存的原因之一。
  3 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保护现状
  政府高度重视。近以来,连城县把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始对该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设立四堡雕版印刷管理站,制定出台《连城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堡书坊建筑群保护与管理若干规定》《四堡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定》等,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文化品牌。1999年起,四堡乡、四堡书坊建筑、四堡雕版印刷技艺相继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雾阁村、中南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雾阁村、中南村被纳入中国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雕版印刷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四堡乡被列为首批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保护基地。
  规划理念引领。编制《四堡乡古书坊建筑群保护规划》《四堡乡古书坊建筑群保护实施方案》《连城县四堡乡古书坊建筑群保护规划》《连城县四堡乡雾阁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连城县四堡乡中南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连城县四堡乡旅游发展规划》《连城县四堡镇雾阁村村庄规划》《连城县四堡镇中南村村庄规划》《连城县四堡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规划》和《连城县四堡镇发展规划》等,为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指明方向。   加强保护利用。累计争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先后完成15座古建筑单体保护修缮工程。在开展文物保护工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古书坊活化利用方案。通过以修代租的方式,与产权人签订租赁协议,让古书坊重获新生。目前成功将一批维修好的古书坊改造为主题展馆、活动中心、景观游赏场所、四堡传统工艺作坊等。2015年,在原有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建立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2018年,对已修缮好的古书坊山光入户、大夫第进行展示利用,建设一座集雕版流程、互动体验、传习交流为一体的流程馆和传习中心;父子登科大夫第设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邹荣华老宅设为四堡镇孝廉文化馆。计划利用碧清堂(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作客家民俗风情展览馆,文海楼作慈济儿童阅朗活动室,马屋大厅厦建設书法艺术展示馆等。
  人居环境整治。争取中国传统村落中央补助资金600万元,对雾阁、马屋片古街和村内道路开展卵石改造工程,长3000多米,修复雾阁村古村落循环水系2000多米,安装污水纳管、消防管网和给水管网,村落水系环境明显改善。对古书坊周边环境进行净化、绿化、美化,铺设青石板,增设美人靠,整改电线路。实施雾阁村南龙街立面改造工程,完成房屋改造70多座。中街古街和玉砂桥打造“一溪两岸”休闲区,共实施卵石路面改造1500多米,建设护岸150米,绿化面积1000多平方米。实施集镇道路“三线”整治,拔除、清理杆塔、线路,改善村庄公共照明,安装路灯120盏。加强空心房、裸房、旱厕的拆除整治工作,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古书坊损毁严重
  村落整体风貌和历史氛围因现代建筑破坏较严重。有些古书坊长期无人居住、无人管理,破败衰落,并存在电线路老化、私拉乱接,使用明火等消防安全问题。
  4.2 系统规划不足
  由于前期规划缺乏整体统筹和系统设计,资金投入的综合效应难以最大化,导致投入和效益不成正比,资金投入与预期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旅游效益差距甚远。
  4.3 保护利用与产权人的矛盾
  一是古书坊已不能适应原住民对现代生活的需求;二是古书坊产权复杂,原住民主体意识不强,给保护利用和社会资本引入带来困难,导致“活化”基础较差。
  5 对四堡雕版印刷文化保护利用的思考
  5.1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利用工作格局
  突出两个明确:一是明确政府的职责和担当。县委、县政府要把四堡雕版文化遗址保护利用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进行部署,在领导力量、工作力度、经费预算方面给予持久的保障,制定具体的保护利用方案并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四堡镇则要把其当作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重点工作进行安排。二是明确遗址的整体保护利用。科学全面编制总体规划,将四堡全镇范围内的所有乡村建设项目纳入文化遗址保护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正确处理文化遗址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持之以恒地推进文物维修、展陈利用、生态恢复、集镇建设以及与相关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尽最大努力保持、恢复古书坊建筑群的传统风貌、空间尺度及其相互依存的外围环境。
  工作中要强化政府和当地群众的良性互动,增强当地百姓的文物保护和主人翁意识,引导成立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协会,明确产权所有者的权利与义务,落实保护责任,让当地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建筑维修、文物征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工作中来。
  5.2 推进多元化的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路子
  积极争取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新闻出版、集镇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全面推进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争取住建、旅游开发方面的项目资金,推进环境整治、集镇整体建设和改造、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争取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对所有古建筑进行摸底调查,按计划推进文物维修保护工作。重点推进中南、雾阁两个中国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对文物保护单位单体进行修缮保护,完成大部分消防、安防、防雷工程建设,抓好文物的展陈利用和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工作;继续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加大古雕版、古书籍、古印刷工具等文物的征集力度,加强古书坊展示利用,改善文物的保管和生存条件,丰富展陈手段,进一步做好展陈工作。
  5.3 加快多样化的文化资源开发和宣传推介
  挖掘整合四堡独特的文化资源,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雕版印刷文化作为四堡最具潜力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四堡体验雕版传奇、印刷乐趣、书坊韵致。在宣传推介方面,要提高重视程度,制定具体可行的宣传推介工作方案,抓好古书坊保护修缮等基础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强与中国印刷博物馆、北京印刷学院的联系与合作,从官方层面充分确认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的地位和价值。要突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雕版印刷遗址”这一品牌,加强宣传载体建设,将散落于各级媒体的有关专家学者的论文集结成册,出版专题宣传画册和多媒体等宣传媒介,持久系统有计划地邀请各方专家学者、各级媒体记者开展实地考察和采风活动,利用不同层次的媒体和媒介长时期推介四堡。要紧靠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策划生成一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总之,要珍惜四堡雕版印刷遗址这一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切实履行保护职责,千方百计提高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其成为连城的又一文化旅游胜地。
  6 结束语
  四堡是值得庆幸的,在文化遗产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连城县通过近20年的努力,在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我们继续努力,以更高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祖辈留给我们熠熠生辉的传世瑰宝,使其所秉承的文化现象和精神内核代代传承。
  参考文献
  [1]谢江飞.四堡遗珍[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2]包筠雅.文化贸易[M].刘永华,饶佳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涵林.线装历史古籍故园—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基地四堡探寻[J].中国出版,2005(9):61-63.
  [4]伍玲金.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4-6.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和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铜镜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汉朝与唐朝同为中国歷史上大一统的强盛王朝,也恰巧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两大高峰。文章通过对济宁市博物馆馆藏代表性汉、唐铜镜加以分析与研究,以求能够展现铜镜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通过历史上有关铜镜的经典故事,进一步领略铜镜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青铜镜;济宁;汉唐;艺术价值;文化内涵  铜镜又称“鉴”或“照子”①
期刊
摘 要:太原普光寺壁画主要绘制于圆通殿、普光明殿、普贤殿、文殊殿、藏经阁等各个殿内,绘制内容均为唐代敦煌大型经变画,将西方外来艺术中人物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晕染法的长处与我国强调线描和神韵的传统绘画技法相融合,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融合创新的继承与发展。为真实地展现普光寺完整风貌,找寻在民间消散许久的壁画痕迹,唤醒公众对壁画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宣扬其独特的寺观壁画风貌体系与价值观念,提升人文
期刊
摘 要:图书出版是博物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方式之一。文章以安徽博物院为例,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实践成果的梳理,阐述博物馆图书出版的重要性,同时基于罗伯特·达恩顿提出的“传播循环”模型理论,对博物馆出版工作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图书出版;安徽博物院  近年来,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博物馆图书编辑出版日益兴盛,《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明确规定“一级博物馆应当做到定期出版高质量的学术刊物,馆内
期刊
【关键词】满城县;东汉;画像石;墓门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满城县陆续发现的一批画像石墓门的形制特点、构图格局、画像内容及雕刻技法,认为它们与此前发现的一批满城画像石一样,均属于东汉晚期的作品。    满城县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东汉画像石以来[1],近年又陆续出土了一批画像石,现将其分别介绍于下:    一、 陵山村画像石    陵山村位于县城西南约1公里处,与著名的满城汉墓毗邻,1998年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建设带动城市各类设施不断完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程。文物是人类历史活动遗留下来的遗物与遗址,具有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教育后人有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注重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那么,城市建设是否与文物保护相冲突?我们将如何在开创城市美好未来的同时做好保护历史?文章主要以福建泉州为例研究城市建设与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淮海经济区文化旅游联盟得以成立,区域内博物馆的研学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鲜明地方特色的研学品牌,但也仍然存在着模式单一、体验单调、内容缺少深度与系统性建设的问题。在总结前期研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区域内博物馆可以从摸清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研发更具地方特色研学体验活动出发,寻找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同”与“异”,探索建立淮海经济
期刊
摘 要: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开展,对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力度不断增大。文物是在某个时期遗留下来的物品,对于研究对应时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现代人们研究古代社会的一个主要依据。在对文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文物摄影必不可少。文章对文物摄影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从摄影的角度准确还原真实的文物,帮助更多的人接触和欣赏文物,也希望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文物
期刊
[关键词]文物保护;石家庄旅游;问题;建议  [摘 要]本文从文物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指出了石家庄旅游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在重新审视石家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分层次,把握主要看点,即拜佛(游览正定大佛寺)、朝圣(参观西柏坡)、观馆(看以省博物馆为首的各博物馆)、瞧桥(欣赏赵州桥),并重点保护、建设、包装、打造这四个主要看点的建议。
期刊
【关键词】春秋晚期;乐悬制度;赵简子墓;礼制规范  【摘要】孔子曾评说春秋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后世学者将其理解为春秋社会的全然失序,我们认为这一理解有失偏颇。春秋时期的各级贵族在“礼制”上只是顺次对其上一级贵族实行了反动,僭越了上一级贵族的礼制,并将之习惯化,最终将其固定下来,从而形成新的社会规范。本文依据典籍文献,结合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考古资料,以春秋晚期乐悬制度的变化为切入点,论证了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文物保护一直是我国文化建设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但要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还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帮助文物保护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国大运河文化建设带是目前比较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路线,而南旺镇作为山东运河空间重要的主体,借助“运河之脊”的文化品牌,挖掘“诚信、仁义、包容”的齐鲁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保护、传承山东运河段文化,打造儒风运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