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685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选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愿望,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激发好奇心,让孩子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做,并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等,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的人才,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
  【关键词】教学氛围;求异思维;好奇心;个性差异;关注生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愿望。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过程互动的,它是影响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因素。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认识情感在学习过程中是处于积极取向还是消极取向,首先来自教师对他们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探索创造的心理愿望,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体现和发展。为此,我提出: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尊重、理解、宽容学生,用激情创设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以发展。例如: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和学生情感的交流,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问题,回答错了也不批评,这样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对于我提出的问题,总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回答,只要稍有新意,我就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不怕回答问题,而是积极回答问题,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来自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也是发明创造的钥匙。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政治课教学满堂灌、传授式、讲解代替思考,死记代替质疑,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不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或书本不同的看法,甚至反对和压制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使学生不会独立思考,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设疑时必须立足于答案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尽量能够突破陈规,摆脱仅有的课本知识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对解决问题提出新见解、新设想,哪怕是离奇可笑的,老师也要予以肯定,予以鼓励,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体验。质疑是一种发现探究活动,学生只有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才能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乐趣和创新思维习惯,由敢于创新转变为能够创新,从而灵活应对“开卷考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最终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四、激发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所以精心设计好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运用同学们已经知道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讲“探索世界的奥妙”这一问题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之迷吗?出示问题后让学生围绕问题回答。同学们说出了金字塔之迷,恐龙灭绝之迷,外星人之迷等等。之后我进一步提问,各学科各领域还有没有急待解决的问题?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知道的问题。最后我又问这些问题等着谁来解决?同学们很容易就联系到了自己身上。这样学习,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充满好奇心。由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这样的氛围,我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
  
  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多样化的人才。在一个班级,如果人人都毫无个性,将来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我在讲解“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这一框题时,问学生,作为当代青年,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有的说当科学家,有的说当作家、教师……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服装设计师。”当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没有笑,而是为他鼓掌,并对他说:“我为你骄傲。我相信将来你一定能创造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为实现你的理想而奋斗吧!”接着我向我的学生讲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服装设计师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开始的……在讲述中,我看见这位学生露出灿烂的笑容,其它的学生也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所以,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上不一定要求学生“都是这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思想。老师的思想观念新了,自然而然地影响学生改变过去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凤瑞、董成栋主编:《当代教育科学新探》,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5月版。
  [2]中国教育研究论从编委会:《中国教育研究论从》,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年9月版。
其他文献
“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思维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的一切教学行为的总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和开展能够调动学生热情参与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习惯,这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取得成功
期刊
【摘要】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要从呵护“好奇心”、激发“挑战性”、探究“自主化”、注重“实践性”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中去思考、去创新。教师诱导他们展开思维,通过自学、尝试、实践、猜想、讨论等活动,积极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能力 培养      在小学数学的教
期刊
有这样一个故事:著名儿科专家林巧稚小时侯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是椭圆形的。”  生物老师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他们带到山上去,采集各种树叶。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那两个问题。这回大家知道了,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  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
期刊
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作为一名高中的一线数学教师有如下的体会和建议:    一、学生心理上有准备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
期刊
数学是一门优美的科学,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体现着美的特征,展现着独特的风格。数学具有形态美,和谐、整洁、对称、有序;思维美,思路清晰、多向传导、构思巧妙;作用美,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历史美,每一个重要公式、定理,每一个重要方法,都隐藏着一个美好的历史故事。若说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可以动人心弦,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则数学可以提供以上的
期刊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巩固记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怎样阅读地图呢?七年级学生还很小,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耐心细致、有步骤地都会学生阅
期刊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正悄悄地发生变化,现代数学教育必须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课本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提出问题呢?    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科学性。让学生能思考、会表达   
期刊
近年,英语高考试题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有所降低,重点转向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强调稳中求变、稳中求新。语言的知识命题,既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又尽可能增加综合性与语境化的因素。语言应用题命题强调放在实际的情景中并尽可能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强调适应具体的交际作为,而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能够达到交际目的。语言交际行为除了语言能力外,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能力。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在我省的
期刊
现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本册教材也对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取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    一、亲近学生,让学生敢于说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通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初入学,对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