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63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适应与超越性要求更高。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显现出实质性弱化的趋势,影响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学校德育工作内部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自身因素及家庭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怎样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该如何进行?这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教育;外部因素;内部问题;德育形式;德育评价
  
  
  德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国传统教育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以道德伦理教育为本位的。道德,就是指“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1】但是,特别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也随之崩溃。面对我们当今的社会现实:道德滑坡、丑恶现象泛滥、腐败禁而不止,网吧游戏厅比比皆是,学校四面楚歌,我们的德育工作队伍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的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而担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该如何进行?这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外部因素
  学校道德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外部影响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家庭、社会和网络。
  (一)、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其一言一行对其子女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可是,有的家长忙于生意,忽视对孩子的管教;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使得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不加强自身修养,无形之中使孩子沾上了不良习气;还有的家长过于娇惯孩子;特别是现实中存在的较多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所有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走向多元化,社会风气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个时期正处于道德“可塑”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思想极不稳定,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家长、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并形成自己的“亚文化”。特别是处于目前这种经济转型时期,各行各业的管理难免存在疏忽和漏洞,而中学生分辩是非的能力较差,他们用自己的观点去审视社会时,往往不能区分善恶对错,但天生的好奇性格和强烈的模仿欲望,使得他们容易形成是非不分和善恶不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丧失了求知的信心与毅力,走上社会的对立面。
  (三)、计算机网络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信息交流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很积极的方面。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德育工作所带来的冲击。网络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各种思潮在这个载体上可以“不受限制”地传播,而人只是作为“一种虚拟的符号”存在,他们可以“为所欲为”,隐藏自己的身份,却不用负法律责任。这种情况是传统德育中所没有面临过的,传统的德育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社会的要求。笔者曾在2006年组织过一次针对本校84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卷中问:“你班是否有同学常去网吧上网?”回答“有多数人”的占40.09%;问“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答“聊天交友”的占43.87%;问“你认为网络对人们有什么影响?”答“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的只占4.01%。可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迷恋网络,看不到负面影响。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部问题
  通过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对德育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道德教育包括三个要素, 即道德认识(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2】随着经济发展,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现代学校德育工作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有关德育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德育形式问题
  学生反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在上德育课时老是板着面孔,照本宣科,毫无生动性可言,使得学生一上课就觉得索然无味。
  学生在回答笔者的问卷调查中反映,最喜欢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互动(情景模拟辩论演讲案例讨论)和多媒体,占了总人数的79.95%,而喜欢传统讲解的只占6.37%。最愿意接受的德育活动形式的有82.07%的学生填写的是“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的倾向的正确的。可是我们现在的德育教育方法下好相反。问卷中有“你的德育老师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等)进行德育活动”一题:学生的回答“偶爾”和“从不”的占了73.82%。问“你认为中职校德育教学中存在的最大不足是什么?”100%的学生回答的是“手段单一方法简单”、“内容枯燥”、“效果不明显”。
  (二)、德育评价方式问题
  调查问卷中有“你赞成的德育课评价方法是什么?”一题,有50.12%的学生回答“实践活动后写调查报告”和“考查平时学习态度和表现”;要求“开卷考试”的13.68%、“闭卷考试”的4.25%。但是,目前,各类学校的德育模式主要是教师写评语与考试。这些方式的消极作用很明显。很多学生对德育课反应泛淡,原因在于德育并不是升学考试、用工考试的科目。即便考试也是把德育课的条条框框死记硬背。另外一些学生则对教师评语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总之,我们有必要对德育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
  三、德育滑坡在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自私自利,同学与同学之间缺乏真挚友谊。
  (二)、弄虚作假,在心灵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一些学生,该掩饰的东西不想掩饰,该展现的禀性觉得羞愧,是非倒置,观念模糊,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往往也采用弄虚作假的方式,欺骗人心。
  (三)、好逸恶劳,将创造与享受根本对立起来。学生受社会上有些不良观念的影响,学习吃不得苦,但希望有一个好成绩,找到一个轻松工作;生活上向高标准看齐,喜好打扮,厌恶劳动等等。
  (四)、纪律涣散,在渴望自由解放中放纵自己。对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大加效仿,纪律观念淡薄,甚至有的学生不服从管理,打骂老师,离家出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不懂礼貌,把追求个性演化为孤芳自赏。学生追求个性解放,富于民主思想和开拓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尊重师长、乱扔果皮纸屑、满口脏话、江湖义气等不文明的行为时有发生。然而,我们有些学生却认为这是个性,富有时代气息,有派头,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然抛于脑后。
  四、改革德育教育的方法、环境和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学校德育的任务就“在于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3】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这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兴亡的大事。在综合分析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后,笔者认为,要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的构建,建立规范的道德评价体系基础。变只重智育,忽视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考核为全校教职工和家长参与考核,采用学生自评和同学、教职工、家长他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真正对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作一个客观的鉴定。在内容上,可分为道德基础(包括遵守纪律、生活规律、保健卫生、诚实性、同情心等)、人格基础(包括自主性、自省性、协调性、开拓性、公德心、责任感等)和情绪适应(包括团体协作、环境适应、社会关系等),从而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劳动观念、纪律因素、聚合力等进行综合考虑,
  第二,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教学改革,以社会实践为契机,强化创业和职业道德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德育课程的积极性、创造性、主体性。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
  第三,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氛围 这就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学校的内外文化环境是道德培养的基本条件,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和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它是学校历史传统、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4】所以要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建立起积极向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乐于奉献、团结守纪的校园文化环境,并以此影响家庭文化氛围,整治社区文化秩序,尽量减少不良风气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冲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第2l6页。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190—192页。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第223页。
  [4]恽建国,《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竞争的班文化氛围》,中学教育,2002.4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给文化注上了经济、科技的文化化和当代文化、科技、经济一体化等全新内容。文化也是一种生产,而且是一种大规模的生產,它具有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具有流通、交换、消费等基本环节,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作的全部过程。尤其是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文化生产日益成为当代经济生活和经济结构的重要一部分,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产业、文化中渗透着经济的、科技的、商
期刊
真没想到,一篇以前从未重视的课文,竟让我读出了许多味道;  更没想到,一位以前从未在乎的实习老师,竟教会我不断成长。  2010年9月,学校安排让我带一位语文实习老师。因为觉得《第一次真好》一文内容浅显,文字简短,语言朴实,在教材中又是自读课文,没什么教的,所以在实习老师见习了一两周后,我决定大胆地把这篇文章交给她上。在上课前,我大致给她讲了本文的重点及要求,等她备好课后,我粗略地看了一下她的教案
期刊
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即使同一个地区也必然会出现强势学校和弱势学校之分,而且不论这些弱势学校它的薄弱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总之,它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家长的认可的。但我想,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治理薄弱,让我们着眼于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加上多年坚持不懈的改革实践,通过校长的锐意创新,我们这些所谓的薄弱学校都能完成这个学校发展历程中华美的蜕变。  一、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他是一所学
期刊
后进生转化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可以说每个班都有后进生,如何对待他们呢?首先做到不厌弃他们,然后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做好转化工作。我班后进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大多数不是道德观念上的,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出于一时糊涂做出的不正当举动,有的是由于自控能力差造成的。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和毛病是教师份内的责任。对于如何转化后进生,我是这样认为的:  一、积极乐观的对待后
期刊
四月天,嘉峪关的春天才姗姗迟来,满眼嫩绿的柳叶和粉红的桃花,挡不住春意无限,充满了希望和憧憬。嘉峪关市第四届幼儿教师优质课竞赛成功落下帷幕,她们在竞赛组和观摩组的激烈角逐中,一展我市幼儿教师的最佳风采,作为竞赛评委,有幸和所有教师分享了一次豪华的视听觉盛宴,经历了无数次的心灵碰撞和共鸣。就以此抛砖引玉,与同仁们交流几点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看法和心得。  一、静听水声,求真励志登高望远  托尔斯泰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各地轰轰烈烈的大搞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该如何实施、有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这些都困惑于人们心中,使人们面对素质教育深感迷惘。因而各地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素质教育,如一些地方把多上一节音乐、体育课就当做是在素质教育,有的把课上有没有掌声作为素质教育的标准。如此素质教育的结果却不尽令人满意,相反却出现学生厌学、学习总体成绩的下滑现象,使素质教育的人们更加迷惘、困
期刊
在我国幼教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心理卫生应从婴幼儿时期做起”已逐渐受到专家和幼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大家一致认为: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将对今后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成长过程中不断增加的紧张因素与传统陈旧教育观念之间的冲突,儿童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比以前明显增多。而幼儿心理健康作为“人的发展”重要基础,日益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未来社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将渗透到幼儿教育
期刊
思想政治课的威力靠的是真理的力量。所谓真理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具备应有的人格力量。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政治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只有通过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的课堂模式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只是被动地在观看、接受,这样就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无法谈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学生应是有“质疑精神”的学生。  关键词:新课程质疑精神培养       目前,全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新型课堂模式也随之出现,但笔者认为,无论课堂模式如何变化,重要的是要
期刊
一、初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及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青春期,这是个体发育最旺盛、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一方面,这个阶段是理想、信念形成的时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萌芽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意识、道德观念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又是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发展的青春期;是逆反、对抗心理容易出现的时期;是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的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