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老师们都在这方面花费了不少精力。虽然如此,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非常害怕写作文,每每写作文便抓耳挠腮。即使老师课上讲得再透彻,学生仍感到头痛的是“无米下锅”,加上又非“巧妇”。写作无疑就是难于上青天,写作过程就是一种煎熬。那么,怎样能使学生走出写作的窘况,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我认为应该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1 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1.1 关注小事,从小处着手。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在选材时往往只注意重大事情,眼睛总是向大处看,写文章也总是千篇一律,流于“假”“大”“空”。甚至有时觉得今天学校没举行什么活动,没什么大事便无事可写。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选材的视野由外向内转,由大向小转。从小处着眼,写写身边的小人物、小事情。要让学生知道,经常留心生活,时时有素材,根本不必为缺少素材而担忧。如:有同学随手丢弃的垃圾袋;今天遇见点小麻烦,同学及时的帮助;哪个同学和我班的某某在楼梯碰了一下等等。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往往很感兴趣,所以写出的文章也会有真情实感。反之,一味的追求大,刻意写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势必缺乏真情实感和童真童趣。
  1.2 养成“悟”的习惯。我们知道,事情总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选材时,那些能作为习作的素材,那些不能,往往就需要很高的悟性。如:在一次游园活动后,学生习作中选材上就有很大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重点写了如何等车、排队、路上看到了什么、大家心情如何,而具体在秋游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则是一笔带过,偏离了主题。这就需要学生想一想,从中悟出此次活动的重点是什么?一旦确立“游园”就应该把园中的游览经过作为重点:先看到哪儿,看到了什么;再到哪儿,最后怎么样等等。就不会出现废话连篇、重点内容不突出等现象。教师一次小小的引导,对学生来说受益匪浅。学生能很好地举一反三,把握中心,成功习作。
  1.3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任何事物、任何现象,都要善于和养成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习惯,这样才能看得全面、透彻,才能有新的发现。比如写一次劳动,大家都可能会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吃苦锻炼的好机会,这样写出的文章就难免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了。相反,如果从其他角度多去思考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如在劳动中品味劳动的快乐,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勤劳的双手创造整个世界,世界因此而美丽等等,或许从中我们会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许多。
  2 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
  2.1 在家务劳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著名作家刘厚明曾经说过:“写文章要紧的是写自己的真实情感。离开了亲身的实践,就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所以,依据单元主题,根据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积累素材,扩大认知领域,引导他们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如:《记一次家务劳动》中,为了使学生的文章真实、富有儿童情趣,我让学生回家亲自实践、体验,然后再进行写作指导。于是学生就有东西可说、有内容可写,文章有血有肉,写出来《第一次炒菜》、《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插秧》等等洋溢着满满的儿童生活气息和童真童趣的文章。
  2.2 利用校内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对作文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特别是利用参加节日活动的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展示才华。为学生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节目、自己设计内容、编排程序等。这些事情都让学生亲自参与,写起作文来自然有话可说,有据可依。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仔仔细细观察、点点滴滴积累的好习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却能反映深刻道理的小事。如校内的大扫除、植树活动、感恩父母活动、学雷锋见行动中的人和事,就连升国旗仪式、办板报、等等都是学生观察、认识的对象。
  2.3 利用校外活动积累写作素材。大自然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带学生走出校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能收集、积累不少素材。如:组织学生去郊游、放风筝,带领学生观察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丰收在望的田野,还可以让学生到公园游玩,去博物馆参观等等。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兴趣大、热情高,对所见所闻也就会记得牢、感受深,作文时教师稍加指导,就不难写出有真情实感、内容充实的好文章来。
  2.4 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经常在课外阅读一些多学科的书籍,就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对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不光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实用、有益的书籍让他们去读,还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摘抄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既丰富了写作素材的积累,又使写作得心应手。
  总之,要使学生“有米下锅”,就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博览群书。把作文教学过程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打破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的壁垒,以生活为中心,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积极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学生作文就会得心应手,内容就会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摘要:《葡萄月令》一文教学,从语言沉潜,引导学生走近经典,深度阅读,努力让学生在学习选修文本后提升阅读兴趣,愿意主动去阅读相关作品,并在阅读中提升鉴赏能力,进而对自己的写作有所启发,如此,高效度地读出经典文本的选修价值。  关键词:《葡萄月令》语言阅读选修价值  《葡萄月令》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之作,收入苏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选读》选修教材。如何让选修教学区别于必修教学,值得我们思考。  《普通高
期刊
摘要:在一节中考复习研讨课上,选取了本地区最近的调研卷中一道得分率不高的二次函数综合题,并“链接”了一道同类考题,最后“回到前例”,变式再练,回环往复,带领学生对同类难题进行了较有深度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背后的教学立意是:深刻理解考题,让抽象问题形象起来;重视同类跟进,把难点问题讲透讲深;预设变式习题,让学情反馈落到实处。  关键词:习题课二次函数数形结合同类跟进变式再练  郑毓信教授
期刊
摘要: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点应放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上,难点在探究上。这三项能力的检测应各有侧重:分析类试题,关注《考试说明》与试题的对应关系;鉴赏类试题,关注鉴赏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探究类试题,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注重价值导向。  关键词:文学类文本阅读检测内容分析鉴赏探究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检测,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考试说明》是这样描述的:  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
期刊
摘要:高阶思维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如分析判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高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高阶思维培养,可依托试卷中的文本资源,通过留白线索词、聚焦文本特征、深层分析信息、挖掘文本价值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英语阅读高阶思维试卷文本  在以“做题—讲题”为主旋律的高三英语课堂中,学生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但阅读能力的提升依然不尽
期刊
摘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新鲜出炉;10月,美国歌手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两者之间也许只隔一道语文试题。尝试从批判质疑、信息意识、国际理解、问题解决、审美情趣、理性思维、人文积淀等角度将两者密切联系在一起,试图让这些试题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些基本要点契合,通过鲍勃·迪伦这个深受学生欢迎的文化载体,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
期刊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农村的音乐教学更是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农村音乐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农村音乐教师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戏剧表演,在准备的过程中对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口语的提高很多美国学者研究表明,在语言学习上,戏剧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模仿、想象、诠释及角色扮演是行之有效的社会沟通和学习的渠道。戏剧表演融音乐、视觉艺术与口头表达一体,是文化的直接表现。戏剧技巧在英语口语教学的运用能启迪学生的情志与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英美文化
期刊
【摘 要】 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
期刊
【摘 要】 历史教学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中学历史教学应着力探索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途径,挖掘历史中的道德因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稳定内化的道德感。  【关键词】 历史 教学 德育  1 什么是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和法律的教育,与德智体美劳有着重要的联动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心理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学生
期刊
怎样评价一个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效果呢?  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效果“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长期以来,学生、家长、特别是领导,他们认为:凡是“精批细改”、“朱红满篇”就是好样的;凡是批得简、红的少的效果就不好,甚至教学思想不端正,这种思想认识和衡量是很片面的。  传统语文教师,一年一人一般要批改一千五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