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至少半年以上而被留在家乡交由父母单方、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
我校地处农村,在校生中留守儿童众多且部分存在着行为缺陷,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查,我发现: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与社交各方面与正常家庭的孩子有一定的偏差,表现在学习上学习目的性差,上课守纪性差,经常不交作业,逃课逃学,极少数留守儿童迷恋手机,甚至夜不归宿。因待人处世上缺乏有效引导,自制力差,在家或不尊重长辈,顶撞监护人,或保持沉默,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吸烟喝酒,进网吧,甚至谈恋爱等等。在人际交往上或者是胆小任性,孤僻怕人,不太合群,对别人防备有加,或者是呼朋结友,聚众闹事,打架斗殴等等。
我从事班主任及德育管理工作已有20余年,与留守儿童打交道较多,也挽救了一些濒临犯罪边缘的留守儿童,在此将我的几点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让留守儿童有安全感
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所以普遍缺乏安全感,致使他们对一切外界刺激都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我校有一名已经毕业的学生王某,长得个子不高,又很瘦弱。刚上七年级就与一名又高又壮的同学打架,竟将大个同学打哭了。开始我没有注意,只是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可是接连几次的打架,让我注意上了他,因为他打起架来敢下死手,并且打架的原因都不是大事,仅仅因为同学稍微侵犯了他的利益就大打出手。通过与班主任的沟通,我了解到这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半年才能回来一次。于是我在周末到王某家进行家访,发现只有王某自己在家,居住地偏僻,附近没有邻居,周末回家需要自己劈柴、做饭、洗衣等。我于是帮助他做好了饭,并与他共进午餐,通过交流,我明白了他以前行为的原因。王某从小学五年级就留守家中,至今已有3年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他的内心极度恐慌,生怕自己受到欺侮,只要别人侵犯到他的利益,他就拼命报复,目的是让别人害怕,使自己免受侵害。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与他的班主任一起研究,制订了有针对性的计划。首先,我们经常与他谈话,让他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友好相处,别的同学并不是有意侵犯他的利益。其次,给他家的温暖,使他有安全感。我们发动全体同学与他交朋友,他有困难大家及时相帮,别班同学与他发生冲突,老师及时出面解决,使他不再有无助之感。此后,该生打架的次数逐渐减少,毕业的时候还被评为优秀学生。
二、用亲情感化他们
留守儿童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缺少亲情。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的班中有一名留守儿童孙某,父母在外打工多年,周末就在叔叔家待着。我刚接手时,该生在班中一个朋友也没有,下课自己就站在操场一角,也不与别的同学交往,上课也不与别人讨论问题。我问他原因,他说不愿与人交往,太累。问其他同学不与他交往的原因,大家都说他太冷,总是掩藏自身的想法,交不透。通过家访,又经过几次耐心地交谈,他总算吐露了一点内心的想法:他的父母不在身边,叔叔忙,婶婶又对他不是太喜欢,叔叔家的孩子还小,他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倾吐内心想法的对象,久而久之,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封闭了。了解到情况后,我对孩子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召集了班级干部开会,将孙某的情况向大家说了,让大家想办法。还别说,孩子们还是很有办法的。首先,他们主动邀请孙某一起玩,先使他融入到集体中,再与他交朋友,使他有了倾诉的对象,然后在周末邀请孙某到同学家中一起写作业。我又在班中召开了以亲情为主题的班会,让孙某感受到班级就是家庭,师生、同学之间就存在着亲情。经过一年的感化,现在孙某已能快乐地与同学交往了,望着充满朝气的孙某,我的心里真为他高兴。
所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只能用亲情来弥补,我们可以和他们的父母沟通,让他们知道孩子需要亲情,等孩子高中了再出去打工。若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学校、班级就应该成为孩子的家,做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给孩子以亲情,使他感受到家的温暖,這样就能消除孩子自闭、自卑的倾向。
三、引入父母替代机制
从狭义上讲,孩子的父母只能有一对,只有这一对父母有权利有义务对孩子进行各种方式的管教,且不犯错误。当缺少了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大量出现,各种问题学生也就越来越多了。
张某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员。张某号称校园“南霸天”,不守纪律,欺侮同学,经常打架,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不屑一顾,班主任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找他谈话,他竟然歪歪扭扭的站着,斜着眼睛看我,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着火和他交谈。
我问:“你和你爸说话也是这样吗?”
他竟然说:“我爸也不这样和我说话。”
“那怎样说话?”
“先给我钱,再说话。”
“为什么要先给钱?”
“因为他觉得对不起我。”
“为什么对不起你?”我问。
“他一年就回来几次,喜欢我还来不及呢,哪舍得训我。”
我说:“那你喜欢你爸与你谈话的这种方式呗。”
没想到,他却低下头,思考了很长时间才说:“其实我不喜欢他总给我钱的方式,我希望他多陪陪我,即使每天训我一遍我也愿意。”
我说:“那为什么老师训你,你就不愿意了呢?”
“因为你不是我爸。”
“那老师要是你爸呢?我是说做你的代理爸爸。”
“只要我爸同意就行。”他说。
于是我赶紧与他的父亲沟通,他的父亲痛快地答应了,并且还对他千叮咛万叮嘱要听代理爸爸的话。虽然他还是有些不太愿意,但态度已经好得多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让他感受到了我这个“爸爸”的温暖,同时也适当的让他知道“爸爸”的严厉。又一次打架后,我先是给他擦破的地方上药,然后对他说,“又犯了错误,做为代理爸爸我有什么权利?”他小声地说:“揍我。”我说:“好,你犯了错误,让爸爸很失望,也很伤心,爸爸要打你,让你记住教训。”于是我对他的屁股轻轻的踢了两下。没想到他竟然哭了,我以为他是因为我打他才哭的,没想到他竟然说,“以前我爸就是这样对我的,我不听话他就打我,然后又教育我,你就是我的亲爸爸。”从此,我这个代理爸爸就真正进入了角色,一段时间后,“南霸天”张某变成了乖孩子,这让熟悉他的老师大吃一惊。只有我知道,父母之爱的缺失是可以弥补的,孩子若认同了替代父母,完全可以转变问题留守儿童。
总之,留守儿童出现的种种不良行为大部分是因为缺少父母之爱,他们或缺少教育,或缺少引导,或缺少沟通。做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孩子,就一定能让留守儿童的行为之花华丽绽放。
我校地处农村,在校生中留守儿童众多且部分存在着行为缺陷,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调查,我发现: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与社交各方面与正常家庭的孩子有一定的偏差,表现在学习上学习目的性差,上课守纪性差,经常不交作业,逃课逃学,极少数留守儿童迷恋手机,甚至夜不归宿。因待人处世上缺乏有效引导,自制力差,在家或不尊重长辈,顶撞监护人,或保持沉默,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吸烟喝酒,进网吧,甚至谈恋爱等等。在人际交往上或者是胆小任性,孤僻怕人,不太合群,对别人防备有加,或者是呼朋结友,聚众闹事,打架斗殴等等。
我从事班主任及德育管理工作已有20余年,与留守儿童打交道较多,也挽救了一些濒临犯罪边缘的留守儿童,在此将我的几点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让留守儿童有安全感
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所以普遍缺乏安全感,致使他们对一切外界刺激都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我校有一名已经毕业的学生王某,长得个子不高,又很瘦弱。刚上七年级就与一名又高又壮的同学打架,竟将大个同学打哭了。开始我没有注意,只是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可是接连几次的打架,让我注意上了他,因为他打起架来敢下死手,并且打架的原因都不是大事,仅仅因为同学稍微侵犯了他的利益就大打出手。通过与班主任的沟通,我了解到这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半年才能回来一次。于是我在周末到王某家进行家访,发现只有王某自己在家,居住地偏僻,附近没有邻居,周末回家需要自己劈柴、做饭、洗衣等。我于是帮助他做好了饭,并与他共进午餐,通过交流,我明白了他以前行为的原因。王某从小学五年级就留守家中,至今已有3年了。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他的内心极度恐慌,生怕自己受到欺侮,只要别人侵犯到他的利益,他就拼命报复,目的是让别人害怕,使自己免受侵害。
了解到这些情况,我与他的班主任一起研究,制订了有针对性的计划。首先,我们经常与他谈话,让他知道同学之间应该友好相处,别的同学并不是有意侵犯他的利益。其次,给他家的温暖,使他有安全感。我们发动全体同学与他交朋友,他有困难大家及时相帮,别班同学与他发生冲突,老师及时出面解决,使他不再有无助之感。此后,该生打架的次数逐渐减少,毕业的时候还被评为优秀学生。
二、用亲情感化他们
留守儿童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缺少亲情。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的班中有一名留守儿童孙某,父母在外打工多年,周末就在叔叔家待着。我刚接手时,该生在班中一个朋友也没有,下课自己就站在操场一角,也不与别的同学交往,上课也不与别人讨论问题。我问他原因,他说不愿与人交往,太累。问其他同学不与他交往的原因,大家都说他太冷,总是掩藏自身的想法,交不透。通过家访,又经过几次耐心地交谈,他总算吐露了一点内心的想法:他的父母不在身边,叔叔忙,婶婶又对他不是太喜欢,叔叔家的孩子还小,他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倾吐内心想法的对象,久而久之,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封闭了。了解到情况后,我对孩子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召集了班级干部开会,将孙某的情况向大家说了,让大家想办法。还别说,孩子们还是很有办法的。首先,他们主动邀请孙某一起玩,先使他融入到集体中,再与他交朋友,使他有了倾诉的对象,然后在周末邀请孙某到同学家中一起写作业。我又在班中召开了以亲情为主题的班会,让孙某感受到班级就是家庭,师生、同学之间就存在着亲情。经过一年的感化,现在孙某已能快乐地与同学交往了,望着充满朝气的孙某,我的心里真为他高兴。
所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只能用亲情来弥补,我们可以和他们的父母沟通,让他们知道孩子需要亲情,等孩子高中了再出去打工。若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学校、班级就应该成为孩子的家,做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给孩子以亲情,使他感受到家的温暖,這样就能消除孩子自闭、自卑的倾向。
三、引入父母替代机制
从狭义上讲,孩子的父母只能有一对,只有这一对父母有权利有义务对孩子进行各种方式的管教,且不犯错误。当缺少了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大量出现,各种问题学生也就越来越多了。
张某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员。张某号称校园“南霸天”,不守纪律,欺侮同学,经常打架,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不屑一顾,班主任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找他谈话,他竟然歪歪扭扭的站着,斜着眼睛看我,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着火和他交谈。
我问:“你和你爸说话也是这样吗?”
他竟然说:“我爸也不这样和我说话。”
“那怎样说话?”
“先给我钱,再说话。”
“为什么要先给钱?”
“因为他觉得对不起我。”
“为什么对不起你?”我问。
“他一年就回来几次,喜欢我还来不及呢,哪舍得训我。”
我说:“那你喜欢你爸与你谈话的这种方式呗。”
没想到,他却低下头,思考了很长时间才说:“其实我不喜欢他总给我钱的方式,我希望他多陪陪我,即使每天训我一遍我也愿意。”
我说:“那为什么老师训你,你就不愿意了呢?”
“因为你不是我爸。”
“那老师要是你爸呢?我是说做你的代理爸爸。”
“只要我爸同意就行。”他说。
于是我赶紧与他的父亲沟通,他的父亲痛快地答应了,并且还对他千叮咛万叮嘱要听代理爸爸的话。虽然他还是有些不太愿意,但态度已经好得多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让他感受到了我这个“爸爸”的温暖,同时也适当的让他知道“爸爸”的严厉。又一次打架后,我先是给他擦破的地方上药,然后对他说,“又犯了错误,做为代理爸爸我有什么权利?”他小声地说:“揍我。”我说:“好,你犯了错误,让爸爸很失望,也很伤心,爸爸要打你,让你记住教训。”于是我对他的屁股轻轻的踢了两下。没想到他竟然哭了,我以为他是因为我打他才哭的,没想到他竟然说,“以前我爸就是这样对我的,我不听话他就打我,然后又教育我,你就是我的亲爸爸。”从此,我这个代理爸爸就真正进入了角色,一段时间后,“南霸天”张某变成了乖孩子,这让熟悉他的老师大吃一惊。只有我知道,父母之爱的缺失是可以弥补的,孩子若认同了替代父母,完全可以转变问题留守儿童。
总之,留守儿童出现的种种不良行为大部分是因为缺少父母之爱,他们或缺少教育,或缺少引导,或缺少沟通。做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孩子,就一定能让留守儿童的行为之花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