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基于多模型加权优化的鲁棒DMC算法

来源 :中国电子商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研究了标准动态矩阵控制(DMC)算法在模型严重失配情形下的性能下降问题,然后针对多模型不确定性对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鲁棒DMC算法——基于多模型加权优化的鲁棒DMC算法(RDMC).将标准预测控制算法的三个基本原理,即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扩展为多模型预测,多模型加权滚动优化,多模型反馈校正及反馈因子的在线校正四个部分.还针对Wood/Berry乙醇—水双组分精馏塔模型做了详细的仿真研究。
  动态矩阵控制(DMC)在过程工业上的应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商业化实现最好的优化算法[1,2].标准DMC算法采用的是标称模型,即通过现场测试或机理分析得到的标称阶跃响应模型,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都证实在所用模型与实际过程模型很接近时,控制效果是良好的,但是当模型和实际对象相差比较大,其控制效果将大打折扣.实际工业过程中,要获得一个工业过程或装置的准确数学模型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许多对象本身就具有时变性和非线性.面对复杂的工业对象,如何有效地将许多成熟的控制算法应用上去,是非常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
  我们针对某炼油厂进行多变量约束优化控制研究时发现,绝大多数的过程都是具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就控制而言,这样的对象应该是十分简单的,而事实却是,对整个装置而言,对象的缓慢时变性和工作点的频繁变动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根据库存、价格、季节等因素的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局部或整个装置的工作点,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控制和优化算法都必须具备某种程度的鲁棒性能,以解决上述变化产生的模型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些实际问题入手,结合现有的理论成果,提出了基于多模型加权优化的多变量鲁棒DMC算法。
  一、基于多模型加权优化的多变量RDMC算法
  大多数鲁棒控制算法中,对参数摄动系统进行鲁棒优化设计时,总是针对参数域中某一关键性的点进行的,如标称点或参数摄动的边界点等,这样只能获得该点意义上的最优控制,很难兼顾系统[]在参数域其他点的性能.标称法和最小最大法是这类方法中常见的两种方法.实际应用中,往往要求在不牺牲性能的条件下,能同时兼顾多个工作点,这对于采用单一模型的算法来说是很困难的.有文献提出在概率描述框架下,通过对系统的不同参数摄动状态进行概率加权综合二次性能指标寻优,实现整个参数域的一体化设计[3].这种基于概率鲁棒优化的思想对于时变特征明显、而且模型参数摄动概率与优化计算中采用的概率相吻合的情形,总体优化性能是好的,在统计意义上可以说兼备了标称法和最大最小法的优点.但问题在于,对于实际工业过程,现场的变化十分复杂,模型的不确定性很难用一成不变的规律来描述.例如在催化裂化装置中,原料油成分的改变、催化剂的改变、工作点的转移、产品结构的改变等因素,都可以成为控制对象模型参数摄动的原因.因而如果对象模型的摄动因素不用某种在线机制来不断地更新和调整,那么,得到的所谓鲁棒优化控制器仍然经不起现场实际实用考验的。
  基于多模型加权优化的RDMC算法,在借鉴了上述概率鲁棒优化思想的基础上,将经典DMC中的模型预测和滚动优化分别扩展为多模型预测和多模型加权优化,并且加入了多模型优化加权因子的在线自校正机制.在多个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大小不同的加权因子对不同的预测模型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以反映各模型对未来时刻输出的可能贡献。
  (一)多模型预测
  对于维线性多变量系统的预测输出可通过单变量预测的输出叠加而成.假设不确定性系统是由L个确定性系统的某种组合. 那么,在第j个输入分量的一步增量作用下,第i个输出分量在第l个基模型下的N步预测输出为
  , (1)
  其中: ;
  ;
  .
  这里表示输出对输入的阶跃响应系数矢量, 和分别为k时刻控制作用不变和变化时的未来预测输出矢量,N为模型长度。
  同样,我们可以得到连续M个输入增量作用下,L个基模型的P步预测输出.下面用向量形式给出预测模型的表达式:
  , (2)
  其中:
  以上各表达式中,,且P ≤ N.
  (二)多模型加权滚动优化
  多变量情形下的多模型加权滚动优化性能指标可用下式表示:
  ; (3)
  其中,, ,为模型优化加权系数,先假定它是事先根据经验确定的,后面我们会看到,优化加权系数可以通过自校正算法在线获得.上式中的其余向量和矩阵为:
  不难发现,误差权阵Q和控制权阵R相对各基模型是不变的,这是因为Q和R代表的意义是未来各个时刻输出偏差和控制增量的加权,仅与时刻有关,故没必要将其设为依基模型而变的.各基模型的重要性体现在模型的优化加权系数的权值中。
  在不考虑约束的情况下,由预测模型(2)可求出使性能指标(3)最优的未来M个控制增量构成的向量为:
  ; (4)
  其中,.尽管每次优化时都计算出未来M个控制增量,但仅执行当前时刻的控制增量:
  , (5)
  其中, .
  (三)多模型反馈校正
  反馈校正是根据上一时刻对当前时刻的预测输出与当前时刻的采样值之差经过加权来求出的,由于采用了多模型结构,所以共有L组预测输出,同样就会有L组误差向量:
  . (6)
  有了误差向量,就可以对未来的预测初始值做出校正:
  , (7)
  其中,H为校正矩阵,通常取为块对角阵, S为p个移位矩阵构成的块对角矩阵,即
  ;;
  这里,;.
  (四)优化加权因子在线自校正
  首先,我们要在对各个基模型过去若干个周期的预测误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MIMO情形下各基模型与实际对象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定义 对于维离散时间系统,假设描述它的模型为,那么,在时刻k,模型与实际对象之间在过去共T个间隔上的距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 (8)
  利用上面的定义, 我们可以得到,在多模型框架下,每个时刻RDMC中每个基模型与实际对象之间的距离:
  ; (9)
  其中,.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如下形式的优化加权因子校正表达式:
  . (10)
  二、Wood/Berry精馏塔仿真实例
  在石化工业装置中,精馏过程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下面的仿真研究中,我们采用一个被文献中广泛采用的试验性的乙醇/水系统精馏塔模型来作研究,精馏塔模型为:
  .
  模型中各变量的物理意义如表1所示,时间单位为分钟.采样周期取1分钟.
  表1 Wood/Berry 乙醇/水双组分精馏塔变量总汇
  Table 1 The Wood/Gerry ethanol/water two-element distillation column variables
  在真实系统中,模型不可能绝对精确,假设几种失配情形下输入输出传递函数阵分别为:
  ,,
  ,.
  设实际对象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阵为,假设不考虑进料的干扰,即认为进料量固定在2.45 lb/min 不变,控制要求为(1) 塔顶成分由稳态值96.25%上升到新的稳态值96.85%;(2) 塔底成分由稳态值0.5%降到新的稳态值0.4%.
  我们用基于多模型加权优化的RDMC对Wood/Berry 精馏塔进行控制,各控制参数为: ,,,
  L=4, N=60, P=30, M=10.
  我们共做了6组仿实验来比较各种控制算法的性能. 仿真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图中各曲线所对应的控制算法如下:(1)实线, 经过自校正的RDMC;(2)短划线, 平均取值(各取0.25)的RDMC;(3)点线, 标称模型采用G1(s)的DMC;(4)点-短划线, 标称模型采用G2(s)的DMC;(5)标称模型采用G3(s)的DMC;(6)双点-长划线, 标称模型采用G4(s)的DMC.
  经过比较之后可以发现, 在各种模型失配情形下, 经过自校正的RDMC具有最佳的控制效果.在多次的实验之中, 我们还发现, 无论的初始值如何选取, 在没有外来强制干扰的情形下, 校正后的值总是趋近于某组基本恒定的数值, 这正说明本文提出的自校正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同时也表明,前面关于模型与对象之间的距离的定义,能够基本真实地反映各基模型同真实对象的之间的“差距”或失配程度。
  三、结论
  本文针对多模型不确定性对象,提出并详细描述了一种改进的鲁棒DMC算法——基于多模型加权优化的RDMC.并将该算法应用在Wood/Berry乙醇—水双组分精馏塔模型做了详细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模型加权优化的RDMC,较好地解决了多模型失配模式下DMC算法的性能鲁棒性问题,这一鲁棒DMC控制算法特别适合于解决石化装置中那些因切换工作点,调整产品结构导致对象特性迁移产生模型失配而导致的控制品质下降问题。
  参考文献
  [1] Cutler C R, Ramaker B L. Dynamic Matrix Control -- A Computer Control Algorithm. AICHE National Mtg., Houston, Texas, 1979, WP5-B.
  [2] 竺建敏. 高级过程控制的闭环实时优化. 石油炼制与化工, 1995, 26(7): 42-48.
  [3] 岳红, 蒋慰孙, 顾幸生. 概率鲁棒LQ优化设计. 控制与决策, 1997,12(1):31-36.
  (作者单位:1.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2.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简介
  张淑萍(1968-),女,高级工程师。
  赵桂钦(1970-),女,副教授。
其他文献
引言: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策略,并阐述了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供同行参考。  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施工阶段),就是把工程设计图纸以及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只有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
期刊
引言:随着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对建筑的施工技术要求也提到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其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就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社会中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做好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施工程序控制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施工程序,同时也要按建筑产品生产的客观规律组织工程施工,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工
期刊
引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施工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施工技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建筑框架结构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建筑设计各个环节中,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整个建设设计阶段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
期刊
引言:工程项目最终质量关键在于工程项目基础施工阶段质量的优劣,而施工阶段的质量又取决于施工技术的优劣,要控制好项目工程的质量必须发展并严格执行项目基础施工技术。本文以建筑基础施工及其质量控制为例对工程项目基础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日益贫乏,人口密度的大幅度上涨已经成为必然,人们对于房屋等建筑朝高层建筑的发展的要求日益明显,对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
期刊
引言:本文通过对甲醇氧化法生产甲醛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原料和产品进行简单介绍,对甲醛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并分析工艺流程中主要污染工序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目前我国生产甲醛的主要方法就是利用甲醇氧化法。本文将以每年生产1.5万吨甲醛的生产厂为例,介绍甲醇氧化法生产甲醛的主要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一定影响及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一、原料及产品简介  甲醛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化工、医药等行业
期刊
引言:丙炔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用来生产磷霉素钠、磷霉素钙、磺胺嘧啶等药物,文章介绍了丙炔醇安全生产新工艺的主要创新点以及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相关情况。  随着丙炔醇下游产品―磷霉素系列产品和磺胺嘧啶市场的不断增大,现有丙炔醇的产量与质量已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为缓解丙炔醇供应的紧张局面,满足下游产品及国内外市场需求,我厂决定对丙炔醇进行扩产改造,其中研究探索丙炔醇安全生产
期刊
引言:本文作者分析了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m/2/view-3576302.ht  工程施工管理是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基础。近几年来,随着工程标准的不断提高,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劳动力过多  由于建筑工程需要的劳动力较多、较大,因此在施工的现场无法对每一个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
期刊
引言: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丙烯生产的工艺技术,包括Spheripol二代工艺、Spherizone工艺和Borstar生产工艺等。介绍了聚丙烯产品的应用领域,并针对国内聚丙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发展建议。  聚丙烯(简称PP)作为五大通用塑料之一,是一种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是目前所有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它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在工业界
期刊
引言:环氧树脂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是目前水性丙烯酸树脂领域的研究热点,改性后可有效弥补传统水性丙烯酸树脂的诸多缺点。文章简述了传统水性丙烯酸树脂的不足,根据水性丙烯酸树脂的改性原理,重点介绍了冷拼改进法、酯化改进法、接枝共聚改进法的现状,并对环氧树脂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水性丙烯酸树脂为基体的水性涂料已成为绿色环保型涂料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常规水性丙烯酸树脂存在如成膜温度高、胶膜硬度低
期刊
引言:桩基形式的选择对于建筑地基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根据桩基的自身性能特征和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采取适宜的桩基形式,提高施工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桩基的合理选择  1、桩基的持力层不宜过深,持力层过深会使得工程的难度和复杂度都会大幅度增加,也使得开销增大,建造的成本增加,排水工程反而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持力层的深度一定要经过准确的勘测,然后在进行施工,把握好准确的深度。  2、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