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samu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高校内外环境的深刻影响。本文从教育主体和环境关系的角度,提出了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标准,分析了影响教育有效性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体环境,提出了重视人格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措施
  作者简介:王锋(1970-),男,山东威海人,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生态学。(江苏 南京 210037)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林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课题“高校党组织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成果。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到高校内外环境的深刻影响,教育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育有效性成为从事思政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课题。
  一、判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判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衡量。
  1.是否有利于解决思想问题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从世界进程的变化来看,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的趋势使各种思想文化不断交融、激荡甚至发生冲突,中国所受到的世界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大。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使人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不少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很多思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并有效解决大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难和曲折,树立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2.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针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方向、途径、目标及其规格,对我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我国教育方针,努力克服现行教育中的各种困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是否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研究需要—动机—行为的发展过程,揭示人的自身思想、行为的发展规律。在组织层面,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和领导职能,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到业务领域中去,以及促成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在社会层面,主要研究普遍联系、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与教育对象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发展的关系,揭示、探索如何调节社会环境对教育对象的交叉立体作用,以及教育对象在受环境影响时的能动作用。[2]因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与复杂系统相适应的长效机制。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看,教育主体和周围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教育主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演进,在动态平衡中不断向前发展。
  1.社会环境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马克思曾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收入分配形式多样化等,造成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由于历史发展阶段的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弱点、消极方面和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大学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
  2.学校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培养目标由精英教育提倡的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转变为具有专业知识的普通劳动者,即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扩招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影响:教师、管理人员的相对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硬件条件不足、活动经费减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受到了很大制约;毕业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剧了大学生的思想负担;信息技术、传媒时代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信息。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重视上述不利影响。
  3.个体环境的影响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思想行为受到周围环境的深刻影响,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中观的学校环境和微观的个体环境。其中,微观环境对个体而言,具有紧密性、直接性、持久性的特点,因而对人的影响最为重要。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对周围环境产生了需求,需求产生了动机,动机支配个体的行为。一定的行为结果经过反馈,调节需求,强化动机,重新支配人的行为。这种体现思想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周期运动,形成人们的思想活动过程。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针对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体和环境因素,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重视人格教育
  人格是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既受到先天秉赋的影响,更与后天生活环境、习性养成、教育和特定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人格教育。
  (1)重视外部灌输和启发自觉性的有机结合。从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看,外部灌输是社会教化过程,启发人的自觉性是个体内化过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外部灌输,忽视个体是否内化、内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使得人格培养成为空谈,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应当借鉴中国传统教育中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的做法,通过修身、齐家,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2)重视人格教育和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儿童进行“洒扫、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方式等方面培养其人格自觉性。现代西方社会也十分重视教育学生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
  (3)重视诱导启发和无形教育的有机结合。教育者应当以诱导启发为主,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避免强制式教育带来的逆反效果,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把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感染,进而培养与教育者一致或相似的人格和思想品德。
  2.优化育人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去改变和创造外部环境,形成具有促进大学生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社会发展的曲折性,降低大学生因接触社会阴暗面带来的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响。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必能够改变社会大环境,但是,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科学分析现实问题的同时,更应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减少消极影响。
  建立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在美育中的作用。他认为,应当使学生在校园里到处都能看到自然美,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同时,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4]
  3.深化教育改革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方法。
  在培养目标上,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必须改变以往一次性、理想化的一元化定位,即不分教育对象自身存在的思想境界、人生观念、道德意识、接受能力等差异性,而且目标要求还是“高、大、全”,而是要进行有着内在联系的、多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定位,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走向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极端。把实然和应然、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的理想教育不仅是空洞的,往往也是低效的,而且极有可能走向反面。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要确定符合学生与社会实际的、有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5]
  在教学内容上,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爆炸,大学生的视野空前开阔,形形色色的观念、思想、学说扑面而来,常常让他们不知何去何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如果只是重复陈旧过时的老话,往往造成教师讲课吸引力的急剧下降,学生心不在焉。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只有和时代同步,和青年同步,吸收新思想,解决新问题,才能入脑入心。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片面强调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灌输的方式,多组织大学生走向基层,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育和建设校园文化,让同学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可以利用互联网同大学生直接沟通,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体现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实践性和丰富多样性。实践证明,内容务实、观点新颖、形式鲜活才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身心成长和健康发展。
  在日常管理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及素质教育四个方面,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国家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以根本目标为基准,联系大学生个体的价值内涵、精神品行以及丰富的生活内容,以大学生的需求层次为准,建立符合现实的多样性、层次化的目标体系。定期开展深度调研,了解把握学生需求,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完善评价机制
  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建立与之对应的评价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引起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态评估,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科学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评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评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评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整体的评估。
  评价标准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角度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国家和社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及它所发挥的作用。具体到某所高校,就是社会上对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程度。微观角度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项具体工作或过程的评估。
  传统的考核主要采用单一的卷面测验形式,借助填空题、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来要求学生给出与指定规范相一致的答案。这种测评方式培养了学生以背诵、默写等应试教育的学习形式来认识伦理价值规范,造成道德观与价值观的缺失,使得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只停留在感知阶段,即使获得高分数,但在实际行为中却未必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可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6]
  总之,从教育主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入手,密切关注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采取与教育主体相适应的教育方式,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就能够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
  [5]方恩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J].理论月刊,2006,(7).
  [6]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形成整体合力[N].光明日报,2007-12-12.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蓬勃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人们在注重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却往往忽视了“产学研合作”平台的育人机制,缺乏应有的育人绩效研究。事实上,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既会涌现出一批突出的科研成果和创新产品,更会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高校教师;培养;绩效  作者简介:王耀廷(1962-),男,河南鄢陵人,上海电力学院人事处处长,教授,哲学硕士,主要研
期刊
摘要: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针对“电力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结合课程教学小组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在笔者所在高校实施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材建设;启发式教学;网络教学   作者简介:江新琴(1972-),女,福建永定人,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些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通过转变实验教学理念、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建立有效实验考核机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姜大海(1977-),男,山东鲁山人,军事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发动机排放控制;卜建国(19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推进学生实践活动、增强理论教学效果方面的一些具体的好的做法。通过这些做法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介绍了为保障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实践环境建设方面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电力系统课程;实践环境建设  作者简介:王海祥(1972-),男,安徽和县人,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方面课程的教学和科研。
期刊
摘要:为了配合“通信原理”及“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设计出了一套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于一体的软件平台,采用MATLAB/GUI开发工具,介绍了软件框架结构,实验文件打开、处理及显示等功能。实践证明:该平台能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数字通信方面的软件编程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通信;信息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 GUI  作者简介:皮宇锋
期刊
摘要: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专业基础课的作用和地位,围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专业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以强化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张文慧(1980-),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助教,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冷冻冷藏、空调技术;龚毅(1954-),男,河南郑州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
期刊
摘要:主要介绍了开发研制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综合实训仿真课件的准备、思路、制作过程。研究成果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和运作原理进行了全面的动态展示,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实训仿真;CAI  作者简介:潘建霖(1988-),男,广东广宁人,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姚盈(1964-),女,江苏溧阳人,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
期刊
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学院新发展的专业方向。学校在积极引进电气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在加大实验教学资源投入,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本文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综合实验室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实验室建设的内容及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规划,提出建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综合实验室的方案。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综合实验室;建设方案;注意事项  
期刊
摘要:“控制电机”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各种控制电机的基本原理、电磁关系和运行特性。本文旨在通过科学的整合确定出实用的教学内容,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控制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控制电机,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控制
期刊
摘要:师范类高校大学生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对其实施感恩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是否有感恩情怀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人才的感恩之心。对师范类高校大学生可以从感恩认知、感恩情感、感恩意志、感恩行为四个方面进行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师范类高校;感恩教育  作者简介:冯伟光(1976-),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