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反转成因的创新分析与反思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wenfe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近年来媒介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但与之相伴的传媒行业尚未发展成熟,由此反转新闻、舆论反转等现象频发。此类现象并非诞生于新媒体时代,但却呈现出与以传统媒体为主流的时代颇为不同的特点,关键原因之一即是作为参与者的受众在新闻反转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在某些新闻事件发生舆论反转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如何减少并规避舆论反转情况,有效引导舆论,营造健康良好的舆论环境,成为当下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关键词:舆论反转;后真相时代;受众;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1 网络舆论反转的特征规律及其影响
  1.1 网络舆论反转的特征规律
  (1)舆论主体——非理性情绪化。互联网媒介给人们带来了更为自由的舆论传播环境,当传播活动不再受空间和事件的限制时,舆论主体的行为就会具有非理性。媒体的不断炒作容易使受众的情感受到煽动,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受众的情感会更加偏激和情绪化,受众对事实的判断会因为自己的情感而受到影响。当热点事件发展到关键节点时,受众对于事件的敏感性有可能会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1]。后真相是社会分化和社会焦虑下的产物,受众容易把自身的情感带入对新闻事实的判断中。强烈的情感偏向比复杂的社会因素更具影响力,也更容易引起公众的情感偏向,网络舆论之所以容易反转,是因为人们常常把受情绪影响后的真相当作事实。
  (2)舆论客体——话题热度高。反转新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观察近几年的反转事件可以得知,大多反转新闻都有较强的敏感性,容易引起较强的舆论波动,这其实与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有着密切联系。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一些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相关社会问题频发。从政治经济到社会文化,凡是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新闻事件,都会引发公众的激烈探讨。新闻事件一旦有了附着力,就意味着当信息到达受众时,不会轻易地从受众的视线中消失,或是从其记忆中抹去[2]。由于受众关注点与传统媒体关注点存在差异,受众视线聚焦在生活事件、民生事件或奇闻异事等方面[3]。发生在2019年4月的“周口男婴丢失案”就是典型案例。近年来,盗婴案相关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加之公众对于盗婴事件的敏感度较高,这一话题热度不断升温,所有的讨论都停留在盗婴问题上,结果这起事件被证实是婚外情引发的一出闹剧,系女方刘某策划并自导自演,致使舆论出现较大反转。在很多时候,事件引起的相关社会热点话题的影响力往往超出事件本身。
  (3)舆论本体——涉及面较广。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但由于管理机制尚未完善,反转事件常常牵扯多方面的信息。多方事件的主体各执己见,也会使舆情更为复杂。尤其是受害者因多方因素造成损失的事件发生时,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探讨。以发生在2019年的“女子微博上声称遭骚扰威胁”一事为例,从微博数据来看,在这起事件中,网民探讨相关话题近91万条。有关“男人”或“男子”一词的话题约31万条,占比34%;提及“网络视频”一词的约24.2万条,占比26.5%;有关“骚扰威胁”话题的约14万条,占比15%;有关“贩卖假货”话题的约12万条,占比13%;其他话题9.8万条,仅占10.7%。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些词汇时常出现在各类热点敏感话题中,而任何一个热词的出现都会引起不同利益主体舆论的针锋相对。当一个事件涉及多个敏感词汇时,每一个敏感词汇都能引起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这无疑给舆论反转创造了条件。
  1.2 网络舆论反转的影响
  (1)促进舆论场的理性养成。事实上,正是由于近年舆论反转的频发,越来越多的受众在面对是非曲直看似一目了然的事件时,不再草率地作出判断。更多的质疑声出现,会避免舆论的一边倒。当公众带着警惕性进行思考时,虚假新闻的传播也会得到限制,其生命周期和传播效果也会日渐衰减。因此,舆论的频繁反转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使公众舆论的理性养成。“让新闻飞一会儿”成为当下许多人看到某些“大新闻”时的第一反应。
  (2)推动问题的解决。网络舆论的发展壮大,丰富了舆论监督的形式。虽然在某些时候,舆论的过激造成了负面影响,但这并不妨碍大部分的热点事件依靠网络舆论得以积极解决。我们也经常看到,即使有些事件的反转过程十分剧烈,但并不能阻碍正义的到来。
  (3)制造网络暴力。由于网络媒体具有匿名性,受众会肆无忌惮地用偏激的言语发泄情绪。网络暴力是舆论反转最明显的负面影响,容易给反转事件的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最典型的案例是发生在2017年10月28日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事故发生后,多家新闻媒体相继以“重庆公交与一轿车相撞坠江,系该轿车女司机逆行导致”为标题报道此事。一时间,错误的信息报道导致舆情严重偏移,小轿车女司机成为公众谩骂的对象。随后女司机却被证明是正常驾驶,但网络暴力无疑給这位女司机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4)削弱媒体公信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上的主体鱼龙混杂,话语权可以被任何媒体掌握。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传媒业受利益驱动,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获取公众的关注度,导致虚假新闻泛滥。随着新媒体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大量自媒体出现,进一步影响了舆论的生态环境,导致新闻乱象发生。这些商业化的媒体一味追求时效性与关注度,不尊重基本的事实,即使反转新闻出现一次,其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公信力是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一旦媒体公信力受到损伤,便会导致公众对负面信息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大范围的信任危机。
  (5)消耗公众热情。互联网技术使公众参与公共事件更加便捷。受众利用网络参与事务的讨论,往往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热情。在真相被曝光后,人们所消耗的关注度和热情都变成了无用功,在经历多次反转事件后,公众便会对事情漠不关心,成为冷漠的旁观者。如果受众对反转事件持有不管不问的态度,势必会对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冲击。   2 基于受众视角探析网络舆论反转的成因
  我们处在空间时代,在这个时代,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从各种不同的信源采集新闻,并把它们拼装成最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新闻图像[4]。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与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在网络传播中,受众的参与行为往往表现为话语行为。受众通过网络进行意见表达,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话语框架扩大议题和提升公众参与度,对事件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因为网络传播的匿名性而做出一些非理性行为。
  2.1 偏激的正义感驱使
  在热点事件出现前,受众还只是散布于网络中的零星个体,网民群体是散落在网络世界的复数个体的集合,各个个体因为家庭背景、知识经验不同而产生意见的摩擦[5]。除了公民应遵循的公德外,私德逐渐成为社会大众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需求,个别人没有正确区分公德与私德,习惯性地将一些道德义务强行加在他人身上,形成了道德绑架[6]。任何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出现在公众面前,都会引起人们意见的表达,尤其是涉及社会道德问题的事情,会使公众的道德感油然而生。有的人在没有调查清楚事情真相之前,先用道德标准对已知的问题作出评判,他们常常用“对”与“错”片面地评价当事人,对“错”的当事人进行批判、辱骂等舆论谴责行为。但随着信息的逐渐披露,公众开始认识到事情的真相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之前的众矢之的变成了正义的一方,公众也就转变了舆论的攻击对象。
  2.2 先入为主思维的带入
  在快速浏览新闻的过程中,大部分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与自己观点类似的话题,由于不断有相似事件发生,受众会产生习惯性思维,从而有可能偏离事实的真相,导致网络舆情反转[7]。因此当新的类似的事件发生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根据刻板印象,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这种主观意志会让受众更容易因为一个新观点出现而抛弃旧的观点,使事实让位于公众舆论。
  2.3 信息泛滥下感官的麻木
  受众其实是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的,他们只是因为群体压力和从众心理的作用,盲目地参与这场“舆论狂欢”[8]。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受众成为传播主体。随着自媒体的大量出现,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被打破。从近几年发生的反转事件来看,大多数舆论热点事件都最先出现于自媒体平台。一篇文章、一张图或者一段视频都可能成为导火索,让舆情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媒体甚至可以抓住公众的舆论心理,在网络话语权中占据主动,在把握好节奏的情况下有目的地爆料。
  3 对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反转的反思
  3.1 政府应正确引导受众
  在监管网络信息的内容时,政府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信息进行筛查,引进更多网络技术人员加入网警的队伍中,做好舆情预警工作。当然,政府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闻传播领域相关知识,提高政务水平和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型传播环境。此外,随着传媒行业的不断市场化,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是促进新闻事业良好发展的关键。
  3.2 媒体应正确处理与受众的关系
  随着新闻业的逐渐市场化,新闻专业精神也受到严峻挑战,信息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发生巨变,传媒业的中坚力量正在流失。因此,主流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应当始终保持专业精神,提高专业能力,主流媒体及新闻从业人员要坚持新闻专业精神,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受众为中心,给受众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此外,媒体需要做好信息把关,不仅仅要迎合受众的信息需求,还要用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引导受众,以免激化社会矛盾。“把关”的过程,不仅是对新闻事件真实性审核的过程,更是对所传播内容是否能为受众传递正确价值观的判断的过程。只有这样,媒体才能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赢得受众的认可。
  3.3 公众自身应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
  在自媒体时代,“受众即传者,传者即受众”,因此受众自身的媒介素养是影响舆论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今,信息的海量化已成为常态。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能否分辨信息的真实性成为一大考验,很多舆论反转的形成都是最初对信息的错误判断导致的。此外,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还需要成熟的信息解读方式。在获取一条新闻时,不能盲目地对真相作出判断,要做到对信息的全面掌握,不能因为一些片面信息的影响而忽略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我国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任何事件都可能挑起社会矛盾,面对这些问题时,受众常常把互联网当作发泄情绪的平台,甚至引起较为偏激的舆论,且措辞强烈,带有煽动性。但越是偏激的舆论越容易反转,受众作为舆论的主体,需要有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的责任感。
  4 结语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代表人人都有谩骂的权利。当情绪化谩骂淹没理性的声音,所谓道义上的谴责也会沦为自私的宣泄。在回顾整个行为过程时不难发现,这样的非理性行为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但为时已晚,其造成的损失已无法挽回。总之,作为舆论主体的受众应该理性参与新闻事件,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推动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尤苏扬.“爆款”新闻如何产生——“引爆点”理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9):73-74.
  [2] [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M].中信出版社,2006:22-27.
  [3] 全崴,计美博.社会热点事件网络媒体传播主体与受众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12):3-5.
  [4] 唐纳德·肖,麦克斯韦·麦克科姆斯,大卫·韦弗,等.议程设置理论与后大众媒体时代的民意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4(04):5-9.
  [5] 朱福平.网络舆论反转现象中的群体意识分析[J].视听,2019(06):140-141.
  [6] 张靖涵.对新闻反转事件中媒体和受众现状的分析[J].新闻传播,2017(21):109-110.
  [7] 林之达.传播的两级效果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5(02):176-182.
  [8] 关峥,苏耀.网络舆论中的受众心理及舆论引导[J].传媒论坛,2018,1(21):109-110.
  作者简介:张丽娟(1997—),女,江苏泰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與传播。
  指导老师:张伟博
其他文献
摘要:弗朗兹·舒伯特(F.Shubert,1797—1828)作为19世纪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艺术歌曲是他创作的中心,其创作技法使得艺术歌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冬之旅》是舒伯特艺术歌曲最具有代表性的声乐套曲。本文以《冬之旅》的第四首作品《凝结》为例,从曲式结构、音乐情感、和声以及与歌词、旋律相融合的钢琴伴奏四个部分,尝试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以感受舒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哈利·波特》系列魔幻文学小说的文本进行分析,从其主题创造一个魔幻与现实相结合的世界,将暗喻与伏笔交叉作为叙事手段,从塑造具有优秀品质的巫师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哈利·波特》全球走红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哈利·波特》;走红;魔幻与现实;僭越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J.K.罗琳以
期刊
摘要:广告心理学是从消费者角度审视广告活动全过程的学科,它为广告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理论指导。然而,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广告心理学研究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年代。因此,本文选取广告心理学研究方向中的广告诉求的心理基础方向,通过分析现代消费者的新型消费需求,深入探究广告心理学在当下的发展;并以“薇娅现象”为案例,探索广告心理学在当下的应用,旨在为新时代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广告诉求的心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高校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磨合。新冠肺炎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模式,这些变化在校园边界空间和学生的日常出行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過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与ArcGIS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疫情前后大学校园边界空间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以及疫情前后
期刊
摘要:唐代和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比较深远的两个朝代,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唐宋两代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从唐代过渡到宋代,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我国的古典园林也具有了时代性。本文主要叙述在唐宋两代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中国古典园林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唐宋文化;意识形态;古典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
期刊
摘要:如今矿山的过度开采已经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而矿山公园的建设有助于对场地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及保护。本文主要分析绿色设计理念下矿山公园的规划目标、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并以南京市汤山矿坑公园为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究基于绿色设计基础上的矿山公园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思路。  关键词:绿色设计;生态修复;矿坑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化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总体来看,我国乡村地区学生普遍存在艺术素养不高、素质教育不足的问题。乡村少年宫是乡村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化、科技、娱乐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促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乡村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使命,乡村少年宫舞蹈课程的实践对提高乡村学生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开设乡村少年宫舞蹈课程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农村小学生的艺术素养现
期刊
摘要:时代的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提出新的目标要求,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传承中国文化,提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创造力,是振兴民族文化、提高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非遗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造物精神,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板鹞风筝的传承为例,探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实践,以期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提出有益思考,促进
期刊
摘要:广西地处中国边陲,山地众多,少数民族能在相对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保持自身传统。随着时代的变化,广西区域内的各个少数民族不断繁荣发展,艺术家以广西少数民族生活地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俗为对象,创作出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油画作品,这些富含民族精神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油画;内容;风格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在山水营造技法上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一池三山”的处理手法,它奠定了古典园林的基本模式。现代公园相较于古代园林,在功能上更加丰富,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但在山水协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古典园林的手法在如今仍具有极高的价值,对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有借鉴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处理手法;杭州西湖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