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辨核心关系,关注言语生命(上)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今年参加了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现将阅卷过程中考生失分原因归纳总结如下,供未来的考生和老师们在今后的备考中参考。
  一、偏离题旨、脱离轨道
  审题定乾坤,立意决高下。江苏高考作文材料一般会亮出核心词,但每年依然有考生无视核心词的存在,要么另起炉灶,要么打擦边球,或偷换概念,比如“精彩世界”“碗中日月”“隐藏的话”“我想说别忍了”“父爱”“真爱无言”等等,值得警惕的是隐性偏题,明明要写的是拼搏、自信、战胜困难、简单、青春不朽、拒绝平庸等话题,结果他替换关键词,仅仅把核心词换成“个性”或“创新”,其他内容还是照搬照抄。这些考生一方面可能有先入为主、投机取巧的心理,考前准备一篇范文,无视材料的边界,没有基本的审题、扣题习惯和技能;另一方面只片面地拾取“言”“说”,不能把控材料的整体节奏,剑走偏锋。
  二、背范文
  作文初始阶段是需要模仿,但模仿并非抄袭,模仿也是求神似而非求形似。一些写作基本功差的同学在高三阶段如果找不到更合适的方式,教师可以让不同学生背背不同的美文,并分析范文好在哪里,换一则材料如何变换运用。作文没有模板,不能让学生单纯背范文,否则在高考阅卷场很容易撞车,因为设有复查组,专家组,对优秀作文进行审核,查到有母本,或者几个同学一样,一旦审核属雷同,那就很危险。
  这里举一例,今年引用率很高的一句: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岳阳楼记》),乍一看,写得很好,但当老师看一百份试卷有十个考生这么引用时,不仅不会有新鲜感,反而会产生一种厌恶心理。这还仅是一个句子,如果是一篇文章,结构相似,内容雷同,语言相仿,后果就更严重。
  三、篇章结构有“硬伤”
  文章应该“眉清目秀”,也就是说文章主题应鲜明,文脉应清晰,讲究各个层次搭配比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读了稀里糊涂,云里雾里。文章结构应有曲径通幽的妙处,这就需要作者抓住一个载体,巧妙切入,然后或由表及里,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此及彼展开思路。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文章思路比较清晰,但仅仅是简单机械地单一重复,始终在现象层平面滑行,没有层层推进、抽丝剥茧、深刻透彻的分析,比如个性(创新)需要勇气,需要智慧……这类万能分论点就是典型的败笔。
  在评阅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缺少标题或没有结尾的“半成品”;有的记叙文开头或结尾处就弄一段无病呻吟的议论,不伦不类;有的议论文上来就弄一段陈旧过时的“秋雨段”或莫名其妙的题记,令人生厌;有的段与段之间无衔接,缺少严密的逻辑关系,缺乏必要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即便一段之内也前言不搭后语,没有必需的关联词或提醒语。毋庸讳言,这跟我们平时作文教学缺乏科学规范指导有关,今后作文教学必须加强拟写提纲、完整说理段等专题、專项训练。
  四、素材选用陈旧、单调、泛大众化
  如果说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素材就是文章的血肉。无论是记叙类文章还是议论类文章,如果素材丰富、新鲜、小众,有个性,那么得分就高。反之,你的文章素材单一、陈旧、人云亦云,得分就会大打折扣。笔者所阅的近六千份作文中,就议论文而言,去年“智慧”,考生大唱“三国”,周国平、王国维、汪国真被考生捣烂如泥,纷纷注入固定的模板中;今年考生高歌“三爱”,即爱迪生、爱因斯坦、张爱玲;王开岭的《古典之殇》、陶渊明的“田园牧歌”一如既往身穿统一制服高频出镜,普朗克被“创新”千万次,索尔仁尼琴已将古拉格群岛“控诉”了千万次……
  素材的引述漏洞百出,贻人笑柄,比如陈寅恪的“四不讲”被省略为“三不讲”,刘文典被改名为“刘汉典”。这些素材原本是很好的原料,但若是论据错误,何以以理服人?
  五、语言流于说教,无光泽、无温度、无灵气
  众所周知,语言表达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文层次的高低,今年我所评阅的作文中近五成语言存在明显缺陷,有的遣词造句生硬,有的语言精准度不够,有的言语低幼化、网络化、格式化,有的言语啰嗦,空话、套话、大话一大篇,还有的病句别字比比皆是,不堪卒读。
  同一类别的作文,语言有色彩、有温度、有情感者胜,写景时声情并茂的语言,能在意境营造时绘声绘色,使人身临其境;写人时惟妙惟肖,让读者如见其人;论理时庄谐相生、精准鲜明,给人以严密的内在逻辑力量。文采斐然的作文语言会让你感到生命的律动,阅卷老师也希望看到平中见奇的语言,希望在字里行间能捕捉到想象的足迹,希望透过文字,感受到一种迎面而来的诗意。当然,语言的优美,非朝夕之功,考生备考时应多读书善体悟,多练笔勤反思。
其他文献
树叶被风吹动,沙沙作响。秋风可以吹掉树叶,唯独吹不去的,是我心中的母校。  我的母校有一个大众化的名字——实验中学。它坐落在县城西北角,接近繁华的闹市,但那里环境清雅,寂静幽远,总是勾起人的无限遐想。它的教育水平,也是远近闻名。无论多少辉煌的头衔,都无法尽现她的优雅。  优雅是她的一张名片。  母校留給我的记忆远不止于此。每当万籁俱寂的月夜,或是霞光万丈的清晨,坐在林间的木椅上,总能听见长空中传来
期刊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一个故事,总要留点遗憾才有令人动容的美。  一种结局,有惋惜、不尽如人意方显余意未穷。  一湾溪流,曲折回转中才能激起心旷神怡的鸣响。  凄绝之美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清新脱俗的她树下葬花的吟叹竟印证了她的结局:宝玉与宝钗结合,印了“金玉良缘”之时,她眼里含着怨恨,心里装着不舍,带着那句没说完的“宝玉,你好……”离开了黑暗肮脏
期刊
“医生,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事实。每天早晨醒来,左胸总是感觉到空荡荡的。”  “你们小说家总爱在潜意识中制造假象。恐是工作太劳累了吧?”主治医生把药方开给了我。  “是的。我最近又在写一篇理想主义小说。”  主题:小说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只不过多了一份想象补偿的空间。  走出医院,女友已在鲜红的宝马跑车旁等待着我。当然无需告诉她那个冗长结舌的名词:什么后天性冠状动脉梗塞心脏病症。这是我暗自预留的伏
期刊
一首歌和一座城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曾经,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的《康定情歌》唱红了康定;曾经,当代摇滚老炮痛仰乐队的《再见杰克》唱红了大理。  2010年的时候,赵雷参加了“快男”,一直进到全国20强。因为拒绝和天娱签约,他最终被刷了下来。如今,31岁的他以一曲《成都》,令成都这座文艺气息十足的城市刷爆朋友圈。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深秋嫩绿的垂
期刊
【主题阐释】  又一批文史名家与世长辞。回顾这些大家、大师的生平,哪怕只是寥寥数语,我们仍可感受到他们的博学、睿智和光辉的人格魅力。执着学术、追求真理、沟通中西文化、与祖国共命运……斯人虽远行,可一代学人的风范和风骨注定会留存,不断激励后人。  傅璇琮:为学界办实事  2016年1月23日,著名学者、卓越的出版家、中华书局原总编辑傅璇琮先生因病辞世,享年83岁。  傅璇琮同志一生致力于古籍整理出版
期刊
1.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  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时
期刊
二、变式模板——层进式  【模板概述】  文章要写得深刻,就要学会不停地追问,追问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把这个过程用文字体现出来,即纵向议论。纵向展开议论的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层进法,是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深刻性的一种方法,它揭示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顺序,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1.以小见大,揭示本质。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其间蕴藏
期刊
有一件事让我每每回想起来都如在眼前,那就是——祭祖。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起床后在家等待叔叔他们一家,然后一起驱车回老家祭祖。表弟本跟我玩不来,但等我赏他几颗糖果后,就屁颠屁颠地缠着我。他长得有点胖,有点白,看见他的脸就像看见包子一样,忍不住想咬上一口。一路上他像猴子跳圈,兴致好时还高歌一曲《爸爸去哪儿》。而我则立马应和道:“爸爸回老家呀。”车内顿时一阵哈哈大笑声。到了目的地,又有两个“
期刊
1973年,阿以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代表前往中东告诉以色列人:“请坐下来与埃及政府谈谈看。如果你们不这么做的话,很可能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以色列方面回应道:“好吧,我们可以和他们谈谈看,可有一件事情是绝对无法谈判的——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绝对不会退出西奈半岛。我们1967年就占领了这个地方,我们的许多油井都在那里,所以我们绝对不会退出西奈半岛。”  埃及人对西奈半岛的态度同样坚决,他们要求以色
期刊
让我们穿上最美的校服,再走一趟年少之路,再享一遍青春,再重温一遍自由洒脱。正值青春年少时,校服伴我成长。  化学实验室里有人大喊:“完了完了!我的衣服怎么变红了?!”老师赶过去一看,原来是氢氧化钠溶液加无色酚酞的试液溅到校服上,一片红成了我们校服独特的色彩。到后来做了越来越多的实验,同学们也熟练了,校服上的红色痕迹也变淡了。  正值青春年少时,我们爱犯错也爱改错。  从初一体育课后“玩得真开心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