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进顶着一头乱蓬蓬的自来卷,就像成百上千个行星轨道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比头发更乱的,是他的北京天文馆馆长办公室:地上、办公桌上摆满了一摞摞他主编的《天文爱好者》杂志、书和仪器,5个一次性纸杯被挤到了桌子边缘,里边还有没喝完的茶水;椅子上搭着一套西装,需要时随时可以穿上。12月18日下午2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与朱进几乎同时迈进北京天文馆办公楼,47岁的他,一身运动装,脚蹬一双篮球鞋,完全没有馆长的派头。
“快到日子了,这一阵实在太忙。”朱进所说的“日子”是2012年12月21日,所谓的“世界末日”。现在,朱进差不多每天都要为各大电视台录节目,在各个媒体上做访谈,就在与记者谈话过程中,他还接到了德国一家电视台的采访邀请。作为国内最知名的天文科普工作者,每到重大的天文现象出现时,朱进都会准时出现在公众面前。2012年,朱进在囊括了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和科普界颇具影响力的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参加的评选中,获得首届“年度新锐科学传播人”奖。
六大基础学科中只有天文学没被重视
有关世界末日的谣言,其实从来没断过,1999年就曾流传,新千年的到来让谣言不攻自破。13年后,谣言再起。有人称,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历法第五个太阳纪的最后一天,而前四个太阳纪都是以天灾结束的,于是开始对末日一说心存疑虑,而电影《2012》的渲染让这一传言更加深入人心。12月7日,日本东北近海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11日黎巴嫩爆发军事冲突,这些事件被解释成与电影情节暗合。随后又有人开始散布另一版本传言:这一天并不是世界末日,只是会“连黑三天”,太阳在21日落山后,直到圣诞节才会升起来,有人开始抢购蜡烛。不仅如此,甚至出现了散布末日论谣言的邪教组织。
对此,朱进说,只要掌握一点天文知识,就不会相信这些“胡说八道”。
环球人物杂志:站在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您能不能告诉大家,人类到底有没有可能会面临世界末日?
朱进:这个问题要分开讲。地球本身還有几十亿年的寿命,但人类很脆弱。不过,现在人们担心的地球表面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世界造成的破坏都是局部性的,真正有可能把所有人毁灭的力量和天文有关。
这种天文因素又分为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种。流传很盛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就是可以预测的,地球以前已经被砸过无数次,以后一定也会被砸很多次,就像月球一样。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6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包括恐龙在内90%的物种灭绝。现在,体积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能够预测了,通过发现天体,计算其轨道,最终得知它什么时候撞、在哪儿撞,而且体积越大,发现得越早。
还有一些天文因素是无法预测的,比如银河系内的伽马射线爆发,如果对准地球的话,将会给人类造成致命影响。它的不可预测性在于光速传播,而人类的探测能力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把某一天定为世界末日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环球人物杂志:玛雅人的历法该如何解释?
朱进:世界末日这东西,不是玛雅人说的,而是后来人附会的。事实上,对玛雅历法的考证有诸多争议,有专家考证玛雅历法结束的这一天其实对应着今年6月6日。如果真要将“世界末日说”和某种特殊天象关联的话,那反而是6月6日这天比较特殊,那天发生了“金星凌日”,就是地球、金星和太阳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现象。
环球人物杂志:在这一波世界末日的讨论中,尽管有不少相关领域专家出面辟谣,还是有一些人相信传言。这是否与中国人对天文学的认知水平有关?
朱进:在天文常识的认知上,大家(中国人与外国人)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是全世界普遍现象。
环球人物杂志:您认为人们的恐惧源于什么?
朱进:人们的恐惧来自于对天文学的不了解。比如说,行星撞地球听起来很吓人。从天文学角度来讲,小行星肯定是会撞地球的,目前,人类发现的所有小行星里,大约有420颗小行星在未来的100年内可能会撞击地球,但无论是它们的体积,还是撞击概率都非常小。其中有一颗直径140米的小行星大概会在2040年以1/500的概率撞击地球。实际上,几乎每年都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但只有当它的直径大于1公里时,才会带来灾难性结果。对此,大家不必担心,更不用恐慌。如果说地球能活100岁的话,现在它刚50岁。
另外,我觉得恐惧更多来源于非天文因素。商家利用世界末日来炒作,前几天有些人因为害怕“连黑三天”而大量买蜡烛。我听说有不少学生也信“连黑三天”,我只能遗憾地说,这些孩子学习几乎学到傻,已经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有人还向我求证:美国航空航天局证实12月21日下午5时开始,天会暗下来并持续10小时,8时达到顶峰,不借助灯具看不见东西,不知是真是假。我说,这还用求证吗,每年冬天不都是这样。
环球人物杂志:说不定明年又有人跳出来传播某种新的末日论,该怎样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这种恐惧?
朱进:从长远来讲,这跟科学素质、科普工作有关。我觉得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中小学开设天文课,这也是我一直在呼吁的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理、生物六大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中,只有天文学是被排除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有些课程没必要学那么复杂,像化学、生物,恨不得用大学的知识考初中生,试想将来有几个人会真正成为化学家、生物学家?其实,完全可以留出点时间来想想地球之外的事。
天文学能培养人的诚信品质
爱好和工作合二为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幸福,而朱进就做到了。这或许也是他忙得连客人喝剩的茶水都没时间倒,却还能天天咧着嘴笑的缘故。在办公室,面对的无论是记者,还是同事,他都把两个袖子捋到肘关节以上,充满了精神头。尤其是说到天文学,他恨不得把整个星空指点给你看。
环球人物杂志:很多人会觉得天文学冷僻、深奥,让人望而生畏,您认为,天文学能带给我们什么? 朱进:我更看重的是天文学能够更容易培养人的好奇心和诚信。天文学是纯粹从好奇心出发的科学,是最纯的科学。我们平时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比如一位工科科学家要发明一个东西,为的是要改变生活。但人们从事天文研究、天文观测,只是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你通过长时间观测发现的小行星很可能对人类没有任何应用价值。现在社会中热门的兴趣爱好功利性都很强,但真正拿诺贝尔奖的人,大多出于纯粹的好奇心。
天文也能培养人的诚信品质。当涉及利益时,包括同事之间、公司之间、国家之间,有时候需要骗骗人。天文关注的不是地球上的事,而是更远的事,根本没必要骗人,因为这事跟地球上的人没关系。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天上的恒星、行星,对所有观测者都是公平的,中国人能看到,美国人也能看到。所以天文上的事,既没有必要,也很难骗人。通过天文活动同样可以取得培养诚信品质的效果。
环球人物杂志:为了在公众中普及天文知识,您经常组织天文爱好者一起到世界各地看天象,还办讲座、搞交流,这种执着的精神是怎么保持的?您自己也深知,天文在当今绝非一门显学。
朱进:这跟天文本身的魅力有关。我觉得,你如果了解天文,都会对它感兴趣,现在喜欢天文的人少,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它,我要做的就是先让大家了解天文。
环球人物杂志:花大量精力给别人做科普,讲的知识对您来说可能再简单不过了,这会不会耽误获取新知识?
朱进:我认为知识、能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好奇心的培养。我们和北京一所中学合作开设了天文兴趣班,班里都是对天文感兴趣、成绩可能不太好的同学,但整个班的学习成绩很快提高了。这就是说,天文可以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我并不是希望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天文学家,但它对素质的提高确实很重要,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就提高了。
微博直播南半球日全食
朱进不愿把自己定位于科学家、天文学家,而是喜欢被称为“天文爱好者”,“我喜欢在外观测,得到数据。”1981年,16岁的朱进考入了心向往之的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10年后又拿到南京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工作的11年间,朱进主持了“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找到2700多颗小行星,其中1000多颗获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1999年对朱进来说具有转折意义。这一年,当时全国最大的BBS站“水木清华BBS”开辟了天文版,朱進被推举为版主,与天文爱好者切磋。自此,他的工作由纯研究转变为以研究为主、科普为辅。2002年,朱进出任北京天文馆馆长,他的工作也彻底转变为科普性质。
一上任,朱进就成立了面向中学生天文爱好者的505俱乐部。每周,他都会和学生们聚集在天文馆505教室交流。在朱进的指导下,一名中学生发现了一个新的流星群,后来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破格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只要不出差,我每次都会参加讨论。”朱进说,现在的定期交流已改为每月一次。因为,天文馆有越来越多的事需要他这位馆长处理,在与记者交谈期间,他就签署了不下20份财务单据。
2012年最让朱进难忘的,并非是对“末日论”的辟谣,而是带着全国10多位铁杆天文爱好者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北部地区观测日全食。11月14日,从日出开始,朱进每拍到一幅好的照片,就发布到自己的微博上,让不能身临其境的爱好者都能在第一时间看到。
现在,通过微博进行天文科普是朱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有人通过微博提出疑问,几个小时内我肯定能看到并回复。”有时很多人会问同一个问题,他也不觉得烦,“这说明这个问题是热点话题,反而需要特别关注。”
最近,有网友在微博上问他:“朱馆长是绝对、纯粹、百分百的唯物主义者吗?”他回答说:“应该是。真正的。比如说,如果有人告诉我他见过鬼,或者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我不会上来就不信。我会比较仔细地问问。”
“快到日子了,这一阵实在太忙。”朱进所说的“日子”是2012年12月21日,所谓的“世界末日”。现在,朱进差不多每天都要为各大电视台录节目,在各个媒体上做访谈,就在与记者谈话过程中,他还接到了德国一家电视台的采访邀请。作为国内最知名的天文科普工作者,每到重大的天文现象出现时,朱进都会准时出现在公众面前。2012年,朱进在囊括了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和科普界颇具影响力的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参加的评选中,获得首届“年度新锐科学传播人”奖。
六大基础学科中只有天文学没被重视
有关世界末日的谣言,其实从来没断过,1999年就曾流传,新千年的到来让谣言不攻自破。13年后,谣言再起。有人称,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历法第五个太阳纪的最后一天,而前四个太阳纪都是以天灾结束的,于是开始对末日一说心存疑虑,而电影《2012》的渲染让这一传言更加深入人心。12月7日,日本东北近海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11日黎巴嫩爆发军事冲突,这些事件被解释成与电影情节暗合。随后又有人开始散布另一版本传言:这一天并不是世界末日,只是会“连黑三天”,太阳在21日落山后,直到圣诞节才会升起来,有人开始抢购蜡烛。不仅如此,甚至出现了散布末日论谣言的邪教组织。
对此,朱进说,只要掌握一点天文知识,就不会相信这些“胡说八道”。
环球人物杂志:站在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您能不能告诉大家,人类到底有没有可能会面临世界末日?
朱进:这个问题要分开讲。地球本身還有几十亿年的寿命,但人类很脆弱。不过,现在人们担心的地球表面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世界造成的破坏都是局部性的,真正有可能把所有人毁灭的力量和天文有关。
这种天文因素又分为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种。流传很盛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就是可以预测的,地球以前已经被砸过无数次,以后一定也会被砸很多次,就像月球一样。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16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包括恐龙在内90%的物种灭绝。现在,体积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能够预测了,通过发现天体,计算其轨道,最终得知它什么时候撞、在哪儿撞,而且体积越大,发现得越早。
还有一些天文因素是无法预测的,比如银河系内的伽马射线爆发,如果对准地球的话,将会给人类造成致命影响。它的不可预测性在于光速传播,而人类的探测能力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把某一天定为世界末日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环球人物杂志:玛雅人的历法该如何解释?
朱进:世界末日这东西,不是玛雅人说的,而是后来人附会的。事实上,对玛雅历法的考证有诸多争议,有专家考证玛雅历法结束的这一天其实对应着今年6月6日。如果真要将“世界末日说”和某种特殊天象关联的话,那反而是6月6日这天比较特殊,那天发生了“金星凌日”,就是地球、金星和太阳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现象。
环球人物杂志:在这一波世界末日的讨论中,尽管有不少相关领域专家出面辟谣,还是有一些人相信传言。这是否与中国人对天文学的认知水平有关?
朱进:在天文常识的认知上,大家(中国人与外国人)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是全世界普遍现象。
环球人物杂志:您认为人们的恐惧源于什么?
朱进:人们的恐惧来自于对天文学的不了解。比如说,行星撞地球听起来很吓人。从天文学角度来讲,小行星肯定是会撞地球的,目前,人类发现的所有小行星里,大约有420颗小行星在未来的100年内可能会撞击地球,但无论是它们的体积,还是撞击概率都非常小。其中有一颗直径140米的小行星大概会在2040年以1/500的概率撞击地球。实际上,几乎每年都有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但只有当它的直径大于1公里时,才会带来灾难性结果。对此,大家不必担心,更不用恐慌。如果说地球能活100岁的话,现在它刚50岁。
另外,我觉得恐惧更多来源于非天文因素。商家利用世界末日来炒作,前几天有些人因为害怕“连黑三天”而大量买蜡烛。我听说有不少学生也信“连黑三天”,我只能遗憾地说,这些孩子学习几乎学到傻,已经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有人还向我求证:美国航空航天局证实12月21日下午5时开始,天会暗下来并持续10小时,8时达到顶峰,不借助灯具看不见东西,不知是真是假。我说,这还用求证吗,每年冬天不都是这样。
环球人物杂志:说不定明年又有人跳出来传播某种新的末日论,该怎样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这种恐惧?
朱进:从长远来讲,这跟科学素质、科普工作有关。我觉得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中小学开设天文课,这也是我一直在呼吁的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理、生物六大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中,只有天文学是被排除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有些课程没必要学那么复杂,像化学、生物,恨不得用大学的知识考初中生,试想将来有几个人会真正成为化学家、生物学家?其实,完全可以留出点时间来想想地球之外的事。
天文学能培养人的诚信品质
爱好和工作合二为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幸福,而朱进就做到了。这或许也是他忙得连客人喝剩的茶水都没时间倒,却还能天天咧着嘴笑的缘故。在办公室,面对的无论是记者,还是同事,他都把两个袖子捋到肘关节以上,充满了精神头。尤其是说到天文学,他恨不得把整个星空指点给你看。
环球人物杂志:很多人会觉得天文学冷僻、深奥,让人望而生畏,您认为,天文学能带给我们什么? 朱进:我更看重的是天文学能够更容易培养人的好奇心和诚信。天文学是纯粹从好奇心出发的科学,是最纯的科学。我们平时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比如一位工科科学家要发明一个东西,为的是要改变生活。但人们从事天文研究、天文观测,只是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你通过长时间观测发现的小行星很可能对人类没有任何应用价值。现在社会中热门的兴趣爱好功利性都很强,但真正拿诺贝尔奖的人,大多出于纯粹的好奇心。
天文也能培养人的诚信品质。当涉及利益时,包括同事之间、公司之间、国家之间,有时候需要骗骗人。天文关注的不是地球上的事,而是更远的事,根本没必要骗人,因为这事跟地球上的人没关系。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天上的恒星、行星,对所有观测者都是公平的,中国人能看到,美国人也能看到。所以天文上的事,既没有必要,也很难骗人。通过天文活动同样可以取得培养诚信品质的效果。
环球人物杂志:为了在公众中普及天文知识,您经常组织天文爱好者一起到世界各地看天象,还办讲座、搞交流,这种执着的精神是怎么保持的?您自己也深知,天文在当今绝非一门显学。
朱进:这跟天文本身的魅力有关。我觉得,你如果了解天文,都会对它感兴趣,现在喜欢天文的人少,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它,我要做的就是先让大家了解天文。
环球人物杂志:花大量精力给别人做科普,讲的知识对您来说可能再简单不过了,这会不会耽误获取新知识?
朱进:我认为知识、能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好奇心的培养。我们和北京一所中学合作开设了天文兴趣班,班里都是对天文感兴趣、成绩可能不太好的同学,但整个班的学习成绩很快提高了。这就是说,天文可以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我并不是希望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天文学家,但它对素质的提高确实很重要,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就提高了。
微博直播南半球日全食
朱进不愿把自己定位于科学家、天文学家,而是喜欢被称为“天文爱好者”,“我喜欢在外观测,得到数据。”1981年,16岁的朱进考入了心向往之的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10年后又拿到南京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工作的11年间,朱进主持了“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找到2700多颗小行星,其中1000多颗获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1999年对朱进来说具有转折意义。这一年,当时全国最大的BBS站“水木清华BBS”开辟了天文版,朱進被推举为版主,与天文爱好者切磋。自此,他的工作由纯研究转变为以研究为主、科普为辅。2002年,朱进出任北京天文馆馆长,他的工作也彻底转变为科普性质。
一上任,朱进就成立了面向中学生天文爱好者的505俱乐部。每周,他都会和学生们聚集在天文馆505教室交流。在朱进的指导下,一名中学生发现了一个新的流星群,后来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破格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只要不出差,我每次都会参加讨论。”朱进说,现在的定期交流已改为每月一次。因为,天文馆有越来越多的事需要他这位馆长处理,在与记者交谈期间,他就签署了不下20份财务单据。
2012年最让朱进难忘的,并非是对“末日论”的辟谣,而是带着全国10多位铁杆天文爱好者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北部地区观测日全食。11月14日,从日出开始,朱进每拍到一幅好的照片,就发布到自己的微博上,让不能身临其境的爱好者都能在第一时间看到。
现在,通过微博进行天文科普是朱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有人通过微博提出疑问,几个小时内我肯定能看到并回复。”有时很多人会问同一个问题,他也不觉得烦,“这说明这个问题是热点话题,反而需要特别关注。”
最近,有网友在微博上问他:“朱馆长是绝对、纯粹、百分百的唯物主义者吗?”他回答说:“应该是。真正的。比如说,如果有人告诉我他见过鬼,或者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我不会上来就不信。我会比较仔细地问问。”